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創新作文 >

關於創新的作文900字

關於創新的作文900字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關於創新的作文900字,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創新的作文900字

個性與創新的作文900字篇一

一個圓,有人看是一輪紅日,有人看是一輪滿月,有人看是一種封閉的不與外界溝通的思想,有人看是一個永遠走不出的迷宮。多樣的人,多樣的思想,多樣的答案,無限的多樣性構成了一個如此豐富多彩的世界。

秦磚漢瓦,唐風宋雨,古人在詩詞的浩瀚海洋中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境界。同是送別,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同是惜時,李白”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曹操”人生幾何?去日苦多“。同是詠梅,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而毛澤東則”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同是黃昏落日,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而毛澤東則”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同是戰爭殘酷,曹操慨歎”千里無雞鳴“,而毛澤東則”戰地黃花分外香“。你説誰人更佳,誰人更絕?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思維,誰都不可對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讀一文《我們究竟在考什麼》,文中闡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物理系的高材生面對用一個氣壓計如何測樓高的簡單物理問題,堅持用10多種不同於標準答案的'方式予以解決,他發現最妙的一種是輕敲守門人的房間後問:”請問這棟樓樓高多少?“啞然失笑之餘,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在面對一個實際問題時,究竟是一個標準答案好呢?還是鼓勵多種多樣的思維方式好呢?

近日偶看一畫展,畫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眼中的太陽,有的是紅色的太陽,名曰《光明》;有的是藍色的太陽,名曰《地球的顏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陽,名曰《灰塵滿天的可憐的太陽》。驚奇之餘,我愕然,看着這些稚氣未脱的畫稿,我驚歎於那無限的想象力。

無限的多樣性歸根於個性的多樣性。在這個崇尚創造的世界裏,在這個崇尚創新的時代裏,它是最不可忽視的。很難想象,沒有創造,我們很可能還生活在茹毛飲血、混沌未開的原始社會,我們很可能還在黑暗中掙扎,我們很可能還在大自然的下不知所措。

崇尚創造,接納並鼓勵這種無限的多樣性吧!記住:“第一個形容女人是花的是天才,第二個這樣形容的是庸才,第三個這樣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個性與創新的作文900字篇二

“碧艾香滿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長眠於大地的詩人啊,你是否也預料到現今端午的荒涼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卧獨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樣光耀後世,他的清高不願與世皆濁的精神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湮沒了,不少人開始不斷追求物質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燈紅酒綠中浪費青春,在紙醉金迷中虛度年華,又有多少人解《離騷》之苦,又有多少人會屈原之意?端午節的背後成了是人們玩樂的假期,其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早已消彌殆盡,有的只不過是閒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在漫漫華夏幾千年文化中,中國文化的傳承竟也會斷流,是文化的缺失嗎?沒錯,先是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主權受辱;接着清明時節議紛紛,國人庸俗,難道還要讓中國的文化從此消失嗎?雖説早將傳統節日定為國假,但對其重視程度卻僅僅停留在物質之上,文化的缺失尤為重要傳承與創新的作文傳承與創新的作文。清明節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們庸俗的體現嗎?親人在世時無暇多盡孝心,天人相隔後,花費無謂的錢財,對逝者價值何在?掩藏背後的不正是拜金主義、攀比之風嗎?更讓人心痛的是,造別墅,造名車後有掀起了紙糊蘋果成祭品的潮流,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病態,難道不正與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馳,難道還想再上演一次悲劇嗎?

文化的傳承早已刻不容緩,對文化的關心與重視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創新,去培育。當然,創新是以文化內涵為基礎,像紙糊蘋果成祭品,這種行為萬萬不可取,這種所謂的創新更要嚴厲地打擊。其實韓國能夠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節成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背後也對它進行了很多地創造性發揮,將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斷地拓展,為國人所吸收接納,相比之下的我們難道不該慚愧嗎?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愛護自己的文化,當他人成功申遺時再去爭執,一切又有何意義,難道不覺得羞愧嗎?難道我們不該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嗎?難道還要讓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都被他國搶去嗎?不!對自己的文化我們要去繼承,但同樣我們也要創新,將與現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義傳承下去,這才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堅信,中國的文化不斷地傳承與創新中,定會在歷史的蒼穹中綻放光輝,睡在水中的屈原也會會心一笑吧!

標籤: 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chuangxinzuowen/gyo2r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