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600字精選

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600字精選

每當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600字精選

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一

給大家出個對聯,上聯:半夜三更半.簡單的五個字,卻難倒了無數才子.這個對聯是鎮江金山寺方丈隨口出給大才子金聖歎的,沒有想到卻把他給難倒了.很多年過去,一直未解.後來金聖歎因哭太廟案斬於金陵街頭.臨刑前,當方丈送給他月餅準備送他上路時,才意識到今天是中秋節,望着月餅,靈感突發,於是央求人拿來紙墨,揮毫寫出下聯:中秋八月中.一段中秋往事,浸滿心碎別愁,有點傷感卻也大義凜然.

中秋,作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宋朝的蘇軾因為不能和家人團圓,於中秋深夜獨飲,大醉後寫下名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懷子由。”這種心情仍然是充滿淡淡的愁緒。

中秋,把異地的我們平時對家人朋友的思念,打包收藏,然後在中秋這天釋放。能夠享受天倫之樂的,自然其樂融融。出門在外的,則格外孤獨。

中秋是杯酒,場合不同,味道也異。聚時酒顯其香,散時則顯其苦。

一隻月餅,可以把思念表達,也可以把親情凝聚。寄給家的月餅,每隻都是一種心情。團聚在一起吃的月餅,每隻都是一種祝福。

人生在世,離離合合,聚聚分分,都不能阻隔我們對這天的嚮往和期盼。皓月當空,夜如白晝,總有絲絲的牽掛和祝福,潺潺的流進心田。嫦娥也定是在中秋這天,望着月宮的桂花樹靜思,情到深處,淚水流過臉頰,一串串。她忘情地張開雙臂,絲帶飛舞,衣袂飄飄。恍惚間,人象鵝毛般飛了起來,她奔向了屬於她自己的天堂,一個神話誕生了。

青春的我,也曾飽嘗漂泊之苦,對家的思念因佳節尤甚.2001年身在南昌,正值中秋和國慶同日的夜晚,孤身一人於宿舍,舍友未歸,窗外煙花卻燦爛了夜空,落寞的心終於被引燃,思念湧到胸口,感覺些許窒息.月光一點點將思念拉長,一直延伸到幾千裏的北方.鋪下方格紙,思緒如流水,一個時辰過後,千字的《思鄉》一氣呵成。該文被散文家徐敢先生所賞識,不僅修改了,還寄來了評語。之後,被選入散文叢書。我覺得,若沒有中秋這個讓人思念如麻的夜晚,也就沒有當時的心情,更不能寫出真摯的文章。

從01年離家,到去年12月18日來西王,六年的時間裏,中秋節都是在外度過的,雖然沒有和父母吃過一次團圓飯,卻讓我對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體會,家因為分離才倍感温馨,若沒有了漂泊,我想,家只是家,並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地方。因為漂泊,才知道了家對我們每個人的不可或缺性。也知道了,團圓不僅僅是人的羣聚,更是心的向攏,情的彙集

六年的日子,六個中秋,六個孤單的夜晚,今年,終於可以將孤單畫上句號,將思念鎖在家。

這個中秋節,即使沒有美好的月亮,即使沒有精美的月餅,也不會感覺遺憾,因為,今年中秋在家過。

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二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説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説,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説。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説;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温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温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又到金秋月圓時,我忍不住輕輕吟起《水調歌頭》。此時,外婆慈祥的面龐悄然湧現在我的腦海中。

記憶將我帶回了兩年前那個金秋。那天的月格外圓滿,外婆抱着我在曉月裏賞月。柔柔的月光灑下來,給我和外婆披上了一件銀紗。外婆遞給我一個小月餅,然後望着月亮輕輕的吟起了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幼年得我覺得這首詞好美好美,殊不知,兩年後的晶,當我也在金秋月圓時,輕輕吟起這首詞,才深深體會到這首詞裏好美好美的離情別緒。

外婆逝世已有一年,然而我至今仍難以忘記外婆。

我仍清楚地記得,外婆教我識字時,會用她粗糙、爬滿皺紋但很温暖的的大手握住我抓筆的小手在紙上寫下“口”字,然後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告訴我:“寶寶,這個字念‘口’,就是我們的嘴巴。”“哦。”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而又高興地叫道:“這是‘口’字。”“對!寶寶真聰明!”外婆臉上露出了慈愛的笑容,握着我的手又寫下一橫:“‘口’字加一橫是什麼字?是‘日’,太陽的意思。‘日’字加一豎又是什麼字?‘田’,外婆種糧食的田。”就這樣,外婆用她獨創的識字法教會了我“口”,“日”,“田”;“十”,“木”,“禾”……在我幼小的心靈裏,外婆就像一位魔術師,用她手中的筆變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字。

教我數數時,外婆會將我摟入懷中,指着彩圖上的數字唱兒歌:“1像棍子立起來,2像鴨子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3歲我便能根據外婆的兒歌從1寫至10。除了單純的識數,外婆還教我用數字表達日期:“寶寶,在兩個數中間打上一個小圓點,便是日期的形式。你知道‘4.7’是什麼日子嗎?”“不知道。”“這是寶寶的生日。”“哦!”我高興地叫道,爾後又望向外婆:“外婆,你的生日怎麼表示?”外婆起先是一愣,但馬上又笑着對我説:“外婆年紀大了,記不清了。寶寶,你知道‘8.15’是什麼日嗎?”“不知道。”“這是中秋節,團圓的日子。以後寶寶無論到了哪裏,在這一天,都要回來見外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到金秋月圓時,月依舊圓滿,柔柔的月光依舊灑了下來。黃泉下的外婆啊,您可曾知道,在異地求學的外孫女在這天回來見您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d7v9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