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5篇)

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5篇)

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1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各民族都非常重視,在中秋節的那一天有一個習俗,吃月餅和尋找傳説中的嫦娥,月餅代表着團圓,但是每當我們吃月餅時,有沒有想到過遠在異鄉的遊子呢?他們在中秋節獨自一個人在外,獨自一人坐在窗邊,手裏拿着月餅,靜靜的抬着頭看着圓圓的月亮,心裏該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過中秋節啊,中秋節之夜。

過中秋節了,就不提這事了,我來説一説我們家是怎麼過中秋節的吧。

在過中秋節前好幾天,媽媽就就把那好吃的月餅給我和弟弟買好了,而且還是好多好多的,讓我和弟弟一氣兒吃個夠,這下可把我和弟弟高興死了。待到中秋節真的來臨時,月餅全都不見了,知道它們都跑到哪裏去了嗎?猜猜啊。告訴你們吧,不許告訴別人哦,都跑到我和弟弟的肚子裏去了,呵呵,我們兩姐弟很能吃吧。媽媽發現月餅都被我們吃完了,苦着個臉,納悶我們怎麼這麼能吃啊,就又忙去買來。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四口坐在桌子旁,媽媽靠在爸爸的肩膀上,我靠在媽媽的肩膀上,弟弟小就躺在了我的懷裏了,我們每個人嘴裏都吃着好吃的月餅,一邊賞月,我們都正看得入神。突然聽見弟弟喊了起來[媽,嫦娥怎麼還不出來,你們不是説只要我一直看着月亮,嫦娥就會下來給我禮物嗎?她怎麼到現在還不來,她是不是不喜歡我,不想給我禮物了。]弟弟嘟着他的小嘴,等着媽媽的回答。媽媽衝弟弟笑了笑,説[兒子你聽媽媽説,媽媽是為了讓你安靜的看會兒月亮,不讓你打擾我們,才騙你説嫦娥會給你禮物的,因為你一點也不老實,只有禮物才能讓你安靜一會兒啊。]弟弟聽沒有禮物,頓時哇哇的大哭了起來。媽媽説你哭的話媽媽就不給你買禮物了,如果你不哭的話,媽媽就給你買很多很多的禮物好不好啊。弟弟一聽又有禮物,立即停止了哭,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兒,吃着月餅,抬着他的小腦袋看起了月亮。院子裏又恢復了安靜。媽媽挨近我,靠在我的耳邊説[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這麼快樂的過中秋節,你説遠在異鄉的遊子們,會怎麼樣]我陷入了沉思。是啊,在我們一家家的在一起團圓時,那些遊子們的心情會是怎麼樣的呢?會不會坐在窗邊吃着月餅看着月亮,兩眼望着圓圓的月亮,可是兩眼已充滿了淚。他們的心裏該是多麼的寂寞啊,他們的心裏是多麼的盼望能早日和親人團圓啊。

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我希望所有的人能在這一天夢想成真,早日和親人團圓。

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2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説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温、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其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下面是一個有關中秋節的故事。

嫦娥是月亮神,她的丈夫后羿是一位勇猛善戰的戰神,他的神弓和神箭百發百中。當時人間出現了許多猛禽野獸,殘害人民。天帝得知這一情況後就派后羿下凡去消滅這些害人的東西。

后羿奉天帝之命,攜同美麗的妻子嫦娥來到人間。因為勇猛無比,用不了多少功夫,后羿就消滅了陸地上許多害人的動物。當任務就要完成時,無法預料的事情出現了天空中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

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他們僅僅為了惡作劇就同時出現在天空中,大地的温度聚然升高,森林、莊稼着火了,河流乾涸了,被烤死的人民橫屍遍野。

后羿不忍看到人民的災難,他就用好話勸告十個太陽,請他們十兄弟單獨行動,每天輪流出來一個。可是驕橫的太陽兄弟們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裏,反而變本加厲,故意接近大地,地面上更是燃起了大火。

后羿看到太陽兄弟為非作歹,多次勸告都沒有效果,人民已經死傷無數,實在無法忍耐了,便彎起他的神弓,搭上神箭,向太陽射去,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認罪討饒,后羿才息怒收弓。

后羿為人間除了大害,卻得罪了天帝,天帝因為他射殺自己九個兒子而大發雷霆,不許他們夫婦再回到天上。

既然無法迴天,后羿便決定留在人間。

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3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餅”和”月”了.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説是當時老百姓們為推翻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裏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推翻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説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悦與高興吧!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4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每當此時,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其説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夏商周時“秋暮夕月”

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

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

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

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唐代時成為固定節日

有人則認為,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

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盛於宋朝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南宋時,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關於中秋習俗的作文5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着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説,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敍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有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言道出

中秋之夜 城鄉日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出是用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成了節日的禮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2mgzo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