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1

推開房門,猛一抬頭,一輪金黃色的圓月驀地映入眼簾。依舊是那輪熟悉的圓月,那光暗不一的表面好似隱藏着條條仙路,這隻有嫦娥才能尋得到吧!坐在藤椅上,椅子發出輕脆的“嘎吱”聲。

花棚周圍種着一些絲瓜,那一隻只的絲瓜已經乾癟,佈滿蒼老的皺紋,好似愁眉苦臉的老者,最前端那枯黃的枝葉,則像一隻向前伸展卻又毫無力量的手臂。再次抬頭,明月已被絲瓜藤蔓遮住了一半,倒是夜空晴朗,萬里無雲。

而那閃閃發光的滿天星斗,卻隱約浮現天際,給人以無限的喜悦。我經不住夜晚的秋涼,還是走進了卧室。窗前的地板上一片銀白,如一張巨大的白幕,又彷彿翩翩起舞的白紗,好似一個甜甜的籠照着輕紗的夢,走上前去,一摸,什麼也沒有。只有月亮迷人的光華靜靜地泄在窗前。走至窗台,先感受到的是窗外的寒氣,從天際中我找到那輪潔淨的明月,如洗的夜中,只有她才是一個不怕孤獨的舞者,接納了無數遙遠的目光……我的心如痴如醉,乘着那如水的月光隨風飛翔,去到那遙遠的月亮的故鄉,在寂寥的廣寒宮,賞桂花,品美酒,看嫦娥舒廣袖,聽吳剛話短長,還有那歡樂的玉兔把歌兒唱響……

一時間,我已經不是自己,我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太白,我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摩詰,我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辛棄疾,我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我是“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李清照,我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李商隱,我是“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蘇東坡……不知不覺之間我沉浸在那如水的月色中,沉浸在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夢裏……清晨,當我醒來,窗外已是一片明亮。

月亮已經難覓蹤跡,只有太陽高掛在天上。夢畢竟是夢,它虛無縹緲,然而它卻寄託着最美好的期待。那些美妙的經歷,在不經意間深深烙在我的記憶裏,永遠在心底埋藏!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2

一箇中秋節夜晚,我坐在陽台上,邊吃月餅邊看天空,不由得讚歎道:“夜空真沒啊,月亮可真圓呀!”

我突然想編一編月牙和啟明星的由來啊,説不定以後還能拍出一部電視劇呢。來吧,隨我去夜空看看吧!

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原本大小都差不多,月亮一直都是圓的,沒有月牙。天上有一個劍士,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動作靈活,反應敏捷。他的劍削鐵如泥,因此,它是天宮的一員大將。但是,地上也有一個厲害的劍士,他拳打食人虎,劍劈狐狸精,是地上人人皆知的大英雄。天地兩界的劍士為了決出勝負,每天晚上都會在月亮上比武。

天宮中有一個凶神,他看到兩劍士在月亮上比武,計上心頭,想讓地上那個劍士把月亮頭來給他,得到月光之力。凶神找來地上的劍士,説:“你不是想成為最強的劍士嗎?只要你把月亮頭偷來給我,我就能讓你成為最強的劍士。”地上的劍士由於好勝心強,又想:我和那個臭劍士比了三萬年,要是分不出勝負,還是走點捷徑吧,偷個月亮有啥難。

到了晚上,地上的劍士假裝比武,來到了月亮上,拿出自己的劍,往月亮上一劈,月亮就成了兩半,空中留下了月牙。他拿着另一半月亮就去找那個凶神了,天上的劍士發現月亮不見了,立馬去稟報玉帝。玉帝派出天兵尋找月亮,凶神知道了,就拿着月亮躲進了一顆星星裏。那星星由於吸收了月亮的能量,頓時變大變亮了許多,此時正是天亮前,這個星星就成了今天的啟明星。

月亮被砍一大半,只能慢慢恢復,到每月十五之時最圓,但始終能量不夠,又會慢慢變回月牙。凶神也再也沒敢出來,吸收了月光的能量,和啟明星融為一體,月亮也在恢復和消散中循環着。地上的劍士呢,由於砍了月亮被罰守護月亮,每當月圓之時,他才能自由一次,月亮變回月牙時,他必須回來守護,否則會被天雷所劈。

我真佩服我自己的遐想能力,若故事真拍成了電視,那簡直完美,我等待着這一天的到來。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3

今年中秋節的晚上,我享受着假日的愜意,吃着甜甜的月餅,透過窗户望了望天空,外面黑沉沉的,還下着小雨,我期待中的月亮連個影子也找不到。我想在雲層上面,那輪古老的月亮還是顯得那麼的年輕、温柔、嫻靜吧!?她就像一位美麗善良的女郎默默地注視處人間的滄桑變化。

想着想着,我似乎起舞弄清影,飛上了太空,變成了月亮女郎。 我彷彿看見非洲土地上的一羣羣忍飢挨餓的人們,一些小孩無力的靠在窩棚邊,微微地張開小嘴,真希望有一塊陌生的麪包來充飢,一個婦人懷中躺着一個小姑娘,那小姑娘骨瘦如柴,有氣無力地説着“媽媽,我餓、我餓,我要吃的……”。突然,我覺得我好幸福,天天都能吃飽,而且還特有營養,而我平常總老是抱怨這抱怨那,真是生中福中不知福。我們應該厲行節約,儘自己所能,去減少那些貧窮、落後地區人們的痛苦。

我的目光轉到中國四川的康巴草原,人們正坐在帳篷裏觀看中國中央電視台的《中秋聯歡晚會》,他們時而跟處哼唱,時而發出爽朗的笑聲,原來這是四川人民政府的一項惠民政策,給康巴草原上的流動放牧隊免費配置了電視機衞星接收器和太陽能電池板,他們走到哪兒都能收看電視節目,這被稱作“馬背上的電視”,給藏族牧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他們在感慨接近了與外界的距離的同時,也不時流露出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我看到在茫茫太平洋的西海邊停着一艘飛船,一羣科技人員正在潛心的研究上,這裏沒有節日的歡歌,沒有思念的惆悵,只有爭分奪秒的工作……

有這沒有月光的中秋節,我的心裏卻一片光明,我的腦海裏充滿無限遐想:我祝願中國的科技水平再不斷飛躍,我祝願人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全世界的人們不用再忍受飢餓、寒冷,我希望世界充滿和平、歡樂……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4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身置今日的亭台樓閣,追尋着千年前蘇軾問月的膽大氣魄,幻想着李白“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那股豪爽。我也學着古人拱手拜月,但月只留給我一彎蒼穹。

徘徊於月下,獨自了夜空之旅。

問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月將我帶到了一個亭子,庭中同有一個人在吟詩。他,不就是蘇東坡?”好詩!好詩!“我一邊拱手作揖,一邊道,“子瞻才賦可甚了得,在下實在佩服。”“過獎了。”蘇軾一見有人,連忙拭去眼角的淚珠,説道:“在下才拙,只是今夜月圓,思念起七年未見的弟弟,心中甚感悲傷。徒有滿腹才學,卻不被聖上所重用,可悲啊!”蘇軾大歎了一口氣,沒有了身影。

邀月

月光把我傳送於李白身邊。只見他,身着白袍,腰懸寶劍,舉杯對月,無限感慨。“太白何以舉杯對月?”我也拿起一酒杯,對月暢飲。“值此佳節月圓,我卻月下獨酌。昔日故友,大家天各一方,相見而亦難矣。”我面對着月笑了笑,輕輕地合上眼,聆聽月的到來。

賞月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好和藹的聲音,又是那麼地熟悉。我張開眼,面前婆孫倆坐在月光下,孫子依偎在奶奶懷中,仰望着夜空,眼中充滿了好奇與對夜空探尋的渴望。那不是我小時候嗎?小時候我最喜歡和奶奶一塊在庭院中賞月了!我仰頭望月,似乎這月比現在的更美,更明亮。

“呼呼”耳邊響起一陣風聲,我又被送了回來,孤身亭台,月還是那個樣,一切都未曾過。我笑了笑,痴痴地望着月,又陷入了遐想中……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5

月亮消失在雲層中,靜悄悄地,和人們玩着捉迷藏,寂靜的中秋之夜,沒有遠圓圓的月亮,越發顯得單調。記憶中的嫦娥姐姐啊,我該去何處尋你?

關於中秋的記憶,我並不記得太多,大抵只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明月,別無他趣。在鄉下時,還能和哥哥姐姐一齊去河裏釣魚、釣蟹,到是件美差事,可如今,哥哥姐姐亦已求學他鄉,只留我一人尋我那最愛的嫦娥姐姐。

可小時候對於中秋節的憧憬,我還清楚地記得。生於中秋之前的`我,過的第一個節日便是中秋節,媽媽就給我講很多中秋節的故事,像嫦娥奔月之類,於是後來我經常拉着媽媽的手説:“媽媽,也給我吃那粒靈丹妙藥[注: 非常靈驗、能起死回生的奇藥。比喻幻想中的某種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有效方法。],我要到月亮上跟嫦娥姐姐玩!”媽媽這時就會摸摸我的頭,“不要媽媽了?”媽媽問。我想了想,説:“那……長大了再去行嗎?”

媽媽笑了。

童年的回憶是美好的,可現實卻給了我鐵青的回答,遙遠的夜空,沒有月亮,沒有玩耍,沒有寧靜,只能啃着那月餅,啃出眼淚,啃出思念,啃出回憶。

曾經那些快樂呢?

曾經那些幸福呢?

曾經的中秋節呢?

一次次尋找着答案,卻一次次無功而返,中秋節儼然已成為了一種形式,一個代號,不再是幸福的團聚。時代的進步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卻帶不來幸福。試想,在過去那個飢貧交困的年代,一家人能其樂融融地團坐在桌前,聊聊天,賞賞月,即使家境貧困,也依然能感受到節日的温暖。可如今,親人間的溝通少了,團聚少了,快樂少了,真正意義上的節日也少了。時代進步的同時,人們的精神卻在倒退,節日的傳統在倒退,幸福在消失,人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

雨,依舊在下;月,依舊在藏;我,依舊在尋找,尋找嫦娥姐姐,尋找那顆能拯救人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6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到有人問,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辛棄疾 是夜,月色清涼如水,獨坐窗前,深藍色的天空被窗櫺劃成幾塊,顆顆繁星散落在那皎潔的上弦月周圍,很美,美得讓人無法呼吸。在月的周圍,絲絲縷縷的雲輕輕地飄着,好似嫦娥飄逸的秀髮,舞動的絲帶。 月,你可知千百年來,文人墨客衷情於你,千絲萬縷的情思寄託於你,思念存想沉醉於你,你不禁勾起人們無限的遐思……古往今來,你一直是無數文人墨客常吟不衰的精品,是天涯遊子肝腸寸斷的寄託,是歸心似箭人的思念和情感的知音。 孤寂時有“舉杯邀明月”,憂鬱時有“舉臂呼明月”,思念時有“舉頭望明月”。不知不覺中,月盛載了太多的盛譽,含蓄,柔美,飄灑自如。李白呼月作“白玉盤”,蘇軾比月為“嬋娟”,月光似乎凝滯了人們心中所有的情絲。 的確,自古以來,花前月下吟月者甚多: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吟出了沒落皇帝內心的孤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道出了對手足親情的摯愛;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抒發了遊子對回鄉的渴望;朱淑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則寄託了對天下眷侶的深情祝福……無數詩句在我心中湧起。 我凝望着月亮,此時,她是那樣的悽美,高傲地俯視着人間的悲歡離合。 月光,依舊如水,地面披了一層銀紗,窗櫺鍍了一層白金,神奇與美妙並存於腦間。透過深邃的夜空,好似看到廣寒宮的冷氣奪人,好似看到嫦娥的冰清玉潔,好似看到月桂樹的傷痕累累,又好似看到蘇東坡的深情凝望,好似看到周幽王在清幽的月光下,用淚拍擊出最憂傷的旋律,最絕望的輓歌…… 無論是深情纏綿的訴説,還是精靈古怪的問題,你都值得我細細口味,慢慢思索。 如水的深夜,獨倚窗櫺,在清涼如水的月光中,閉合雙眸,靜靜的遐想……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7

現在的節日,其實已經沒了多大的意義,歡度節日的景象早已沒了蹤跡,物質條件豐富的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翹首期盼的欣喜,誰能説清這是擁有還是失去。

但是無論怎樣,“中秋節”還是會讓人有些特別不一樣的感觸,人們已漸漸習慣在這個節日把思念捏成一個圓圓的月亮,愜意地品嚐着那些不願述説的美麗,讓親人、朋友、團聚這些温暖的字眼從心底緩緩掠過,讓秋風、落葉、枯黃的蒼涼傾訴心底那份淡淡的惆悵。

每年的中秋都一樣,每年的中秋又都不一樣。或者成功越來越多,或者親人越來越少,或者收穫越來越多,或者快樂越來越少,所有那些讓我們傷心和痛苦的片段,都會讓我們在這個温情脈脈的節日醖出一份淡然釀出一份釋懷。

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裏,不管你在山之南,水之北,抑或雲之下,海之上,都會舉杯望月,心生感念。遊子的悽蒼、友人的孤寂、放飛的思念、遠古的情愫,都將在這一方雅緻的寧靜裏,呈現動人的畫面。於是,中秋節便含情脈脈,於是中秋節便人情味十足!於是,中秋節便成了釋放真情的舞台!

中秋今至,又見明月,對有些人來説是壓力和緊迫,對有些人來説卻是滿不在乎的無所謂。所有的日子都是自己的,珍惜抑或不珍惜,只要自己對得起自己。此時此刻,最好能給自己找個感動的理由,細細品味那些厚重的感受,一如流水,情隨心動……

千年文化的沉澱,讓仲秋的這個節日温暖纏綿,不管時空怎樣變換,那份沉冷與清幽總能撥動心絃。或者因為觸碰的悸動,顫顫迴應內心的孤單,總想解讀那些深邃的哲言。思緒的飄渺和生活的現實,難以完美的統一,最真實的故事只能在內心深深的藏匿。

可謂一夜千里,上車前看見的是遠在邊疆海域的中秋圓月,一路的思緒,一夜的夢寐,一身的風塵,到站了,天亮了,中秋的圓月隱沒在天際,忙碌的工作又成了生活的全部。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8

推開房門,猛一抬頭,一輪金黃色的圓月驀地映入眼簾,中秋夜遐想作文800字。

依舊是那輪熟悉的圓月,那光暗不一的表面好似隱藏着條條仙路,這隻有嫦娥才能尋得到吧!坐在藤椅上,椅子發出輕脆的“嘎吱”聲。花棚周圍種着一些絲瓜,那一隻只的絲瓜已經乾癟,佈滿蒼老的皺紋,好似愁眉苦臉的老者,最前端那枯黃的枝葉,則像一隻向前伸展卻又毫無力量的手臂。

再次抬頭,明月已被絲瓜藤蔓遮住了一半,倒是夜空晴朗,萬里無雲。而那閃閃發光的滿天星斗,卻隱約浮現天際,給人以無限的喜悦。

我經不住夜晚的秋涼,還是走進了卧室。

窗前的地板上一片銀白,如一張巨大的白幕,又彷彿翩翩起舞的白紗,好似一個甜甜的籠照着輕紗的夢,走上前去,一摸,什麼也沒有。只有月亮迷人的光華靜靜地泄在窗前。走至窗台,先感受到的是窗外的寒氣,從天際中我找到那輪潔淨的明月,如洗的夜中,只有她才是一個不怕孤獨的舞者,接納了無數遙遠的目光……

我的心如痴如醉,乘着那如水的月光隨風飛翔,去到那遙遠的月亮的故鄉,在寂寥的廣寒宮,賞桂花,品美酒,看嫦娥舒廣袖,聽吳剛話短長,還有那歡樂的玉兔把歌兒唱響……

一時間,我已經不是自己,我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太白,我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摩詰,我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辛棄疾,我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我是“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李清照,我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李商隱,我是“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蘇東坡……

不知不覺之間我沉浸在那如水的月色中,沉浸在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夢裏……

清晨,當我醒來,窗外已是一片明亮。月亮已經難覓蹤跡,只有太陽高掛在天上。夢畢竟是夢,它虛無縹緲,然而它卻寄託着最美好的期待。那些美妙的經歷,在不經意間深深烙在我的記憶裏,永遠在心底埋藏!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9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名月夕、仲秋節、拜月節、追月節或團圓節。傳説王母娘娘賞賜了吳剛一些仙藥,吳剛讓妻子嫦娥保管,但她因害怕壞人要偷吃仙藥,於是自己吞下了仙藥,飛到月亮上,成了仙,這天正是農曆八月十五日。後來鄉親們為了紀念善良的嫦娥,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都會在月亮下襬上水果祭月。

中秋的月亮是圓滿的,象徵着團圓;中秋的月餅是甜蜜的,象徵着幸福。家家户户吃着月餅賞着明月,飽含着無盡的思念和牽掛。

每到中秋節,我們一家都習慣在樓上露台上吃月餅賞月,看着天上高掛的圓月,媽媽就會悠然地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我的媽媽是江蘇人,聽媽媽講,南方的習俗是不論中秋當晚是陰是晴,都是要祭月的。媽媽小時候的家有個院子,中秋當晚會在院中擺一張小桌子,上面擺上蘋果、石榴、菱角、月餅和瓜子等,然後由外公燒香祭拜,之後全家一起圍着桌子坐下,邊吃邊聊邊賞月,其樂融融。

我們吃着月餅,看着圓月。看着看着,我彷彿看見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玉兔搗藥”。我也想登上月球,走進廣寒宮,親自拜訪一下嫦娥仙子,親眼目睹一下可愛的小玉兔是如何搗藥的,並且告訴吳剛不要再白費力氣砍樹了,不死之樹不是徒有虛名的……

月亮,總是帶給人無盡的遐想,“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古至今,中秋圓月,讓多少文人墨客為其吟誦。

中秋晚上的月亮總是分外皎潔,分外的圓,在它的照耀下,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那麼美好!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10

每當中秋之夜,我總是迫不及待的跑到樓頂觀賞月亮。潔白的月亮冉冉升起,在深藍色的天幕上高掛。初生的月亮猶如雲朵一樣潔白,但是她每刻都在變得更加明亮。月兒是個仁慈的姑娘,她把光芒灑滿了人間,如給大地換了新裝,鋪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讓人們沉醉在柔和的月夢當中……

望着月亮——那晶瑩的大玉盤上,竟也有微黑的瑕疵,是吳剛在砍桂花樹呢,還是嫦娥抱着玉兔在眺望人間?可是,白璧微瑕,月亮仍然像一面鏡子,引發我無窮的想象。

在中秋之夜,每當我咬口手中的月餅,月餅也彷彿在月光照耀下更香更甜更有嚼勁了。這時候,我聽到樓下孩子頑耍嬉戲的聲音,不由到陽台處低頭俯視,幾個孩子提着燈籠,歡快地跳躍着,開朗的笑着。記得小時候,鄰近中秋,燈籠同樣成為我最美好的嚮往,提着燈籠玩遊戲,為我的童年增加了無窮的色採,可是,今年的月光下,在我的眼中,燈籠恍如失去了以往的魅力。是啊!我忽然明白了,燈籠怎樣能和月亮等量齊觀呢?

在那時突然月亮被一層層的霧氣籠罩了,隱模糊約還看得到她散發出的淡淡光芒,她多麼像一個玩皮的孩子,在和我捉迷藏呢!在那時我又咬了一口月餅,不厭其煩的看着雲朵中的月亮。再過了一會兒,月亮從濃濃雲霧中鑽出一個頭,它那探頭探腦的神祕模樣,讓我更加愛好它。

明淨如水的月亮,李白的《靜夜思》顯現在我的腦海!“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想遊子思鄉的情感應當就是在這類環境中產生的吧!由古至今,多少人歌頌明月啊!人們創造了多少首“月”曲,多少首頌月詩,多少個頌月的傳奇神話啊!天空,像是一幅美麗而又奇異的畫卷;而月亮,則是這畫卷上最吸引人的亮點!啊,如鏡的明月!

在明年的中秋之夜也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比如:曉得怎樣去觀賞月亮,品味月餅,體會其中的美和寄託的情感。在明年的月亮一定會很圓,由於它寄託着我的情感。想起明年的月亮該會多美啊!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11

中秋節到了!你看街上張燈結綵,人來人往,真是熱鬧!賣月餅的商場門前圍滿了人,我們小孩子們可就逮着時候嘻戲打鬧了……而最讓我喜歡的、難忘的還是中秋的夜晚了。

夜幕徐徐拉下,滾圓滾圓的月亮升起來了,把大街照得亮堂堂的,今晚廣場上的人怎麼這麼多啊?是不是被這美麗的月色吸引了?看,有一盞孔明燈,正慢慢上升,它的光亮和夜空相間,好美啊!“看啊!看啊!”我被一邊的叫聲吸引了,走到那裏一看,哦!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狗在月兒下面被小主人逗得歡呢;一轉身我又看到了一個小孩,手上拿着一個氣球,因為氣球沒有拿住,讓它飛走了,真好玩!整個廣場籠罩着一層銀白色,像夢境、仙境,美極了。

也不知走了多久,“回家吃月餅吧!”爸爸拉着我往家走。我實在忍不住不欣賞這美麗的夜色。我走上陽台一邊吃着月餅,一邊望着那掛在天上的月亮。今晚的天那麼高,那麼藍,月亮坐在這夜晚的天空,與許許多多的星兒寶貝相依在一起,就像一位母親,把星星們養得又白又胖,住在你那兒的嫦娥姐姐和玉兔一定也非常開心吧!今天的你為什麼和平時不一樣呢?你今天好像變大了,而且是不是還畫了粧,你今天臉怎麼紅了?是不是害羞了呀!看着,看着,我有了種種遐想:天上的玉皇大帝,讓嫦娥獨自在廣寒宮中,是不是怕嫦娥嫌廣寒宮裏不美麗,於是大帝把月亮變得這麼美麗!

中秋月色讓我流連忘返,月姐姐,我想對你説:你那皎潔的月光讓中秋節添加了幾多色彩!我喜愛這迷人的月色!我喜愛你中秋節!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12

寂寥的夜晚,天空中掛着一輪圓月。我漫步在寧靜的公園湖畔,湖水倒映着月兒那皎潔的身姿,伴着那閃爍的光影,湖邊柳枝歡快的跳躍着。雖是深秋的季節,涼風不時地從遠處襲來,但那晶瑩透徹的月光依舊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絲暖暖的漣漪……

月光如水——她讓我感悟着生活,感覺着快樂。每當夜晚降臨的時候,我都會親眼的看一看是否有月亮在天空中懸掛,是否可以看到那如水的月光。她就像明鏡一樣使我從中體會着各種生活的影像,有美好,也有酸楚和苦澀,然而,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生活的快樂。因為如水的月光像涓涓小溪一般流淌在我跳動的心房,煩惱似乎頃刻間煙硝雲散,心在瞬間清澈見底般的亮堂起來。

月光如畫——她美麗,她嬌媚。在那如畫的月光中我看到了山川,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嫦娥那婀娜的身姿,更看到了月下老人那慈祥的笑臉。山川蜿蜒起伏,大海波濤洶湧,嫦娥美麗動人,月下老人善良忠厚。我在月光的美麗畫卷中盪漾着,享受着。

月光如詩——美麗的月光從遙遠的天際來到人間,將她那古老的傳説張揚着。那豈止是月下老人娓娓道來的動人故事,又何嘗不是嫦娥奔月劃過太空而書寫的一首幽美詩章呢。

月光如歌——銀色亮麗,猶如一束光纖編織而成的長長的帶子,更是串串音符鑲嵌在蒼穹的宇宙之中,伴着江河湖海的滔滔吼聲,唱響了一首古老和現實相結合的,從猿到人的曠世不朽的歌。那是不同膚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用生命譜寫的偉大頌歌,她經久不息的在茫茫的夜空中迴盪着。

月光如水,月光如畫,月光如詩,月光如歌。我愛月光如水般的晶瑩,我愛月光如畫般的美麗,我更愛月光如詩如歌般的雋永。

啊!月光——你在我的眼裏,更在我那跳動的心房中!

這篇寫景文章以“中秋遐想”為題,着重描寫了中秋節鎖着的所感所想。語言精煉流暢,結構上以“月光如水”、“月光如畫”、“月光如詩”劃分層次,條理清晰。全文首尾呼應,耐人尋味。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13

秋風,牽着思緒,我徜徉在黃昏裏。

有一份柔情,總在寧靜處揉搓着我的衷腸,激昂着我,去緬懷,去回味……

那是一種宛如鏡像而又夾雜着穀穗待苞的清香氛圍,籠罩在靜謐農田裏斷續水流聲,伴着時而傳來聲聲狗喘的村子上空,傾瀉在翠綠的竹上,灑落在每一户農家院裏。乾爽的晚風送來陣陣清涼,伴着時起時伏的蛙鳴,雀隱田原,月掛樹梢,這便是家鄉的夜、家鄉的月。

月亮,坐在樹梢上,不知不覺又是一度中秋。

仰望星空,一輪圓月靜謐的凝望着我,凝望這片躁動。同樣是秋季,這個清冷的時候,熟悉的時節,熟悉的環境,已然熟悉的秋風。雀躍的心,憧憬的意,交織成一道仲秋裏獨有的思束。在這中秋夜空的一隅我彷彿望穿了生命最初的傳奇……一陣驚鴻掠過,伴隨着圓月虛朦輪廓的波動,起伏在這一季涼秋。

目視月的眼神,脣吻月的光華,香甜潤口的月餅,咀嚼着絲絲縷縷的過去,詮釋團圓的含義。

今夜,是誰在仰首天空,把心中的思念折成千紙鶴,橫越星際。今夜,讓我沉浸在一杯香茶裏,任母親的笑容,如中秋的月光,瀉滿我幸福的心空。

温柔的燈光在夜間躍動,舞蹈於水上的風,腳步細膩。是誰在輕吟中低訴,中秋的思念,聽見心中流動的泉水,輕如閒雲的羽翼。

夜深人靜,面對濃濃的月光,聆聽樹葉兒的柔聲輕訴。撥開雜草的縫隙,搜尋着記憶跌落下來的痕跡;雙腳,踏着夜的步履,手扶月光的飄逸

到縱深處尋覓着昔日的足跡……百揉不碎的心情,濃凝千古。

仲秋遐思,遐思漫天……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盼星星,盼月亮,期望已久的中秋節終於到來了。

白天,我們為晚上的賞月早早地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窗户前擺上一張方桌,買好月餅和水果放在方桌上。好不容易,晚飯過後夜幕終於降臨了。月亮小姐不知道何時已悄悄躍上漆黑的天空。瞧,那宛如一個巨大的白玉盤,又似一面明亮的鏡子的皎潔的明月正望着你呢。此時,寂寞的嫦娥看到我們團團圓圓的景象,一定十分後悔當初吃了仙丹吧;正在搗藥的玉兔見到我們面前的食物,口水一定都“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吧;辛辛苦苦砍樹的吳剛見到我們,一定也羨慕現在人間的美好生活,也想享受這種天倫之樂吧。過了一會兒,月亮小姐彷彿察覺到了我們正在看着她,害羞地躲到了雲大哥的後面,但不久後又露出臉頰偷偷地看向我們。人們常説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當中最圓最亮的。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月亮旁邊的星星已經寥寥無幾,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都似小鳥歸巢般的不見了。也許是因為它們見到月亮,也都自歎不如地躲起來了吧。只見遠處的雲妹妹見到我們也害羞地用手帕遮住了臉,不敢看向我們。

銀色的月光籠罩着大地,大地像披了一條銀色的紗巾似的。這時,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了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對呀,現在一定有許多在外打工而不能和親人團聚的人。可真為他們感到遺憾啊!這充滿快樂和詩情畫意的中秋節令我永遠難忘!

中秋遐想作文初三600字15

月亮,一個極富神話色彩的美好事物;

月宮,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神祕天堂;

嫦娥,一個飽受思念之苦的絕美佳人;

而這些聯想起源於對月亮的遐思……

團圓的象徵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這天的傳統節目是吃月餅,賞月。每年的這天月亮出奇的圓。因此,中秋節又象徵着團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在這團圓的日子裏,也許你正與家人一起賞月,其樂融融;也許你因事務繁忙而不能與家人團聚,但相信你那顆心早已飛到月亮之上,為你的親人帶去最圓的祝福。

哦,月亮象徵着團圓。

情絲的傳遞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是友情詩句中傳訊着深厚的友情,與友人多年未見,當然要與朋友共賞佳月,暢飲美酒,這難道不是一件美事嗎?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親情,月亮傳遞着濃濃的親情。古往今來,人們就是通過月亮傳遞着自己的美好祝福!

難得的知己

“舉杯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將月亮也作為親密無間的好友,願意向它訴説一切。與月為伴,越發地體現了詩人孤獨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

擁有遠大的抱負卻不能施展才能的他,灰心地望着夜空,卻能驚奇地發現:月亮正望着他,似乎是對他才華的肯定。月亮發出微微的光亮,若隱若現,卻一直存在……也許,看到這一景象,他會恍然大悟,是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又何必在乎這些小小的挫折呢?

哦,月亮就像一位知己。它肯定每個人的才能,安慰着每個人!

在明朗的月光之下,抬起頭望着月亮出神。彷彿看到了它正在對着你微笑,你用心去與他交流,告訴它你的夢想,勇敢地向着夢想進發!

標籤: 中秋 初三 遐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04gd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