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元宵節作文 >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600字合集六篇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600字合集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600字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600字合集六篇

元宵節的作文600字 篇1

除夕的爆竹聲依然清晰地迴響在耳畔,鈴聲就匆匆催我們快回學校,快進教室,拿起書本,書聲琅琅……

元宵節自然是要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談談生活,説説趣事,當然,也是和家人分別,異地求學和工作的遊子,又分別踏上了新的征程。

圓圓糯糯的元宵,寄託了中國人對團圓的嚮往,臨行前的一碗餃子,流露出中國人對於平安的期盼。

元宵節又被稱作“上元節”。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説,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説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

元宵節的燈賞作為元宵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和吃元宵一樣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各式各樣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整個城市就沉醉在了光與影的世界裏,花燈説不上有多傳神,但是卻把元宵節的喜慶與熱鬧錶現得淋漓盡致,人們吃着剛出爐的米糕,手上提着精心挑選的花燈,向着城市的北方走,據説這樣可以去除上一年的晦氣,為家人帶來好運。

元宵當然也是元宵節的中心人物,“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過後,年便被認為結束了,於是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為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而奮鬥,作為開始,當然也是作為與家人團聚的結束。正是由於元宵節所處時間的巧妙,便被人們當作了一個新的起點,開始走上自己新的規劃和道路。

元宵節的作文600字 篇2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叮咚叮咚”,快樂邁着無聲的步伐悄悄

降臨在人間這個仙鏡,在這繽紛的世界裏,我們迎來了元宵佳節,對了,在元宵佳節裏,“花燈可是主角哦!

站在遠處,連串的花燈好似兩條五顏六色的長龍,直朝街道的盡頭游去,它又像彩鏈,纏繞在兩旁的“聖誕”樹上,發出奪目的光彩,好象照亮了全世界,它還像銀河,望不到尾,而我們只是岸邊的綠葉,靜靜地欣賞着映在河面上閃爍的星星……

小攤邊,馬路兩旁,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了人羣,欣賞那美麗的畫卷,一隻小黃牛闖入了我的視線,定睛一看,這隻小牛花燈可愛極了,藍色的羊毛般的頭髮,兩顆烏黑的眼球好象在滴溜溜的轉着,還有那張可愛的嘴,大大的張着,好象什麼事讓它開心地合不攏嘴。更有趣的是那一對牛角,金黃色的,像金色的牽牛花,不停地打着轉,讓人心曠神怡。

除了小牛花燈,別的花燈也不差,一個個都在爭奇鬥豔。瞧!那隻小老鼠花燈,胸前掛着金色的帶子,咧着嘴,在歡呼我們的到來。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白白的絨毛,這一下子讓我們聯想到了小白兔,它們前面露着兩顆大暴牙,耳朵豎的筆直筆直,好象正在思考什麼。臉譜燈更是不落後,託着長長的絲帶,隨風飄動,好象展現在我的眼前,一半臉黑,一半臉白,使我一下子沒有回過神來。更惹人喜歡的還是星星燈,它全身金黃,十分耀眼,時不時的閃爍着奇異的光芒,它不禁讓我想起了五星紅旗,它老是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在夜空也是如此,它老是站在月亮旁,雖然沒有月亮那樣亮,給故鄉照得分外亮,它是純潔的,招喚朋友,一起照亮人間。星星給月亮陪襯出更加絢爛的色彩。

好一個鎮海的燈會,它不僅是一個燈的海洋,而且是個人海,無數的燈和無數的人聚在一起,構成了景色奇異的燈和人潮。這也不正標誌着,我們鎮海的經濟在發展,吸引了許多遊客。我們在燈的海洋裏盡情地欣賞。

我完全沉浸在燈的海洋。漸漸的,天下起了毛毛細雨,風輕輕地吹着,我的心也隨風兒飄向美麗的城堡……

元宵節的作文600字 篇3

記憶中的元宵節:花燈、煙花、人羣……

在我小的時候,每到元宵節縣裏都會操辦煙花燃放活動來烘托氣氛。元宵節這天,從晚上七點半一直到九點半,天空總是五彩斑斕,絢爛與黑暗更迭,那些綻放在夜空的花朵勾勒着一個個美麗的夢想。所以,兒時的元宵節,是一個充滿期待節日。因為家裏的院子就在煙花燃放廣場最近的旁邊,加上門口有戰爭時留下的護城大堤,自然也就成了欣賞煙花的最佳位置。每到這天,家裏都會來好多親戚,招待晚飯自然是少不了。所以,從下午大人們就在廚房裏忙碌,生怕招待不週,怠慢了客人,又怕晚飯不及時耽誤了看煙花的時間。對大人們來説,我就是在那忙碌和擔憂中最有用的小幫手。而我,更喜歡那種在忙碌中期待的感覺……

通常客人都是儘量趕早地來,匆匆地吃飯,迫不及待地去找尋最有利的觀看位置。護城大堤人滿為患不説,院牆上,房頂上,甚至自行車的後座上都站着人。人們翹首以待,生怕錯過了煙花的哪次綻放。

煙花在夜幕籠罩下變幻着多種姿態:牡丹花樣的華麗,茉莉花樣的樸素,五環標誌的嚴肅,卡通動物的可愛……反正,總是不會讓觀者失望。燃放過後偶爾會有意外收穫,比如燈籠形狀的煙花燃放後會飄下來一串燈籠,最後,都是小孩子爭搶追逐的對象。這時,身旁的大人就會擔心地訓斥或者呼喊孩子。煙花綻放的瞬間人羣中“啊”“快看”“真美”的讚歎聲,小販兜售商品的叫賣聲,燃放間隙人們的交談議論聲,還有不明原因的哭聲、笑聲、罵聲……喧囂聲和因驚喜張大了嘴巴的瞬間寂靜交替着,一切都像約定好了一般順理成章:夜幕籠罩下的樸素的熱鬧。

煙花般的絢爛總是轉瞬即逝,最後在音樂廣播響起的時候,人們紛紛祝福道別,然後意猶未盡地離去。現在,每每看到孩子觀看煙花時雀躍的樣子,就會猜測:當年元宵節父親陪我看煙花又是怎樣的心情?光陰如梭,時間易逝,我能做的,唯有剪輯那時的萬千感慨定格在每個記憶的小格子裏。如今元宵又至,在觸景生情是把玩記憶細數過往,任由一個叫“思念”的手指撥動心絃,聽內心吟唱千年前的曲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華燈初上的元宵節,月如舊,燈如舊,只是思緒難平……

元宵節的作文600字 篇4

星期天,也是元宵節的前一天。我上完奧數課後懷着激動的心情去幹媽家,因為我要和乾媽、最好的好朋友侯元一起包湯圓。待我急匆匆的趕到乾媽家的時候,乾媽和侯元已經準備好了水、麪粉、黑芝麻和糖。我趕緊洗洗手到乾媽跟前説:“乾媽,我想包一個。”乾媽給了我一個麪皮,並提醒我説:“不要放太多的黑芝麻,水要少弄一點,接口處要使點勁,揉的時候要輕輕的……”。乾媽的話沒説完,我就亟不可待的動手包起湯圓來。

首先我在麪皮上放了大大一勺黑芝麻,又撒了半勺糖,嘿嘿我可喜歡吃甜的,一定要多放些糖,那才好吃,然後用蠻力使勁的把口封上,由於用力過大,就成了扁扁的,猛一看像個餃子。呵呵,不管那麼多了,我開始使勁在手掌中揉起來,因為沒有弄水,黑芝麻和糖又放的太多,所以湯圓在我的野蠻操作下慢慢裂開了。心想:呀,你這小湯圓還敢跟我較勁,看我怎麼收拾你!於是我把湯圓直接按在了水裏,瞬間湯圓變成了“糊糊”,水裏到處都是黑芝麻,像一個個頑皮的小蝌蚪,還朝我吐泡泡。我急得直撓頭,這可不打緊,乾媽和侯元看着我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手上的面都沾到頭髮上了,像個小老頭。

乾媽重新給我一個麪皮,這回我可小心了,先在麪皮的中間輕輕按一個小窩,然後放了半勺黑芝麻,撒了一點點糖,弄了點水把口牢牢封上,最後放在手掌中輕輕的轉着圈揉,不一會兒一個圓溜溜的`湯圓呈現在手中,均勻圓潤,好看極了,心裏樂滋滋的。

學會包湯圓後我和侯元開始比賽,乾媽當裁判。在乾媽的一聲令下,我和侯元雙手就開始忙碌起來,一個、兩個、三個……,盤子慢慢被我的湯圓佔滿了。半個小時後我們的比賽結束了,侯元比我多包了三個,但我包的湯圓又圓又大還好看,最終乾媽裁決為平局。

看着一盤盤晶瑩剔透的湯圓,我和侯元都開心的笑了。

元宵節的作文600字 篇5

今天是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説起來還有一個傳説——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説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台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泄露後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鬆時大舉進攻台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於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鼈,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峯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峯嶺戰役。後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説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峯春遊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説歸傳説,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説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鹹羹和甜羹兩種,鹹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麪,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麼一説,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後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元宵節的作文600字 篇6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今年的元宵節我過得最開心了!早晨還沒起牀,一陣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就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新年的氣息在空氣中瀰漫,每個人臉上都笑逐顏開。吃過早飯,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和爺爺一起去看一年一度的慶元宵民俗表演。

剛剛來到大街上,我們便加入了川流不息的人羣,向市政府門前湧去。啊,寬闊的馬路成了一個天然的大舞台,一眼望去,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只有萬頭攢動的人羣。有扭秧歌的、有走高蹺的、有舞龍燈的……那五彩繽紛的服裝、絢麗多彩的繡球,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別有一番情趣。

先來看看那羣扭秧歌的阿姨,一個個身穿色彩鮮豔的服裝,手持紅綢綠扇,真是搶人眼球啊!隨着美妙的音樂,她們踏着整齊的步伐翩翩起舞。時而高高跳躍,舞動的紅綢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時而聚成一團,一層一層地打開美麗的扇子,像一片片嬌豔的花瓣在悄然綻放;時而又分散開來,繞着舞台行雲流水一樣從觀眾面前“飄”過,時而又高舉燈籠,跳起了歡快的燈籠舞。敲鑼打鼓的姑娘們也不甘示弱,用足了勁兒把大鼓敲得咚咚響,長長的頭髮隨着鼓點的節奏在腦後甩來當去,看起來神采飛揚。

突然,一條騰飛的巨龍赫然出現在眼前,真是太帥了!龍頭高高地昂起,身上披着一層金色的鱗片,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真像一位披着金甲的大將軍!它的身子活靈活現地翻滾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龍珠含在了嘴裏。觀眾們駐足觀望,嘖嘖稱讚,捨不得往前移動腳步。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踩高蹺的表演現場。演員們出神入化的表演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這時,一個演員沒有站穩,眼看要摔下去了,大家的心全提到了嗓子眼兒,聚精會神地看着他,一動也不敢動。可他卻“蹬蹬蹬”地往前連走幾步,一挺身,又穩穩地站在了高蹺上,還扭過來衝我們做了個鬼臉,真是一場虛驚啊!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看完了精彩紛呈的民俗表演,我又開始期待晚上的煙花和水燈展了,香甜的湯圓也在誘惑着我的食慾,啊,多姿多彩的元宵佳節,我愛你!

標籤: 元宵節 六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yuanxiaozuowen/3ozo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