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七夕節作文 >

關於七夕作文彙總五篇

關於七夕作文彙總五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夕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七夕作文彙總五篇

七夕作文 篇1

七夕要曬書的由來:

古代,七夕節有曬書的習俗,據説是可以避免蟲蛀。七夕前後,正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也是各家各户忙曬伏的日子。曬伏,尋常百姓曬衣服,讀書人家還會曬書。

那麼曬書習俗究竟起源於何時呢?據史料記載,這一習俗起源於近兩千年前的東漢末年。東漢崔寔《四民月令》雲:“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這説明魏晉時期就有了七夕曝書的習俗。

唐宋時期,七月七曬書依然成風。唐韓鄂《歲華紀麗》稱,時民間七月七有“暴書策,曬衣裳”的風俗。《宋會要》記載,宋朝儀制以七月七日為“曬書節”,當天三省六部以下,各由皇帝賜錢開筵舉宴,為曬書會。

每年七夕都在三伏天,氣温高濕氣重,書籍容易受潮,讀書人就選在七夕這一天中午把藏書拿到空場上晾曬防毀損。

有一個成語“郝隆曬書”,説的就是西晉時期,大司馬桓温手下的參軍郝隆飽學多才,七月七日見人家曬書,他就解開衣釦袒胸露腹躺在太陽下曬肚子,面對別人詢問,他説:“我曬書”, 以示自己滿腹經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

七夕曬書的民間故事1:

提起曬書,曹操和司馬懿的故事更是流傳至今。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裏。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七夕曬書的民間故事2:

揚州也有:嘉慶年間,有一位貢生叫汪中的,他蔑視曬書的習俗,因為在阮元家聚會時,受了點甘泉縣令的冷落。七夕這天上午,汪中敞開肚皮,躺在四望亭東的通泗街上閉目養神曬太陽,亦謂之“曬書”。

這一天,縣令慣例要到縣學(即現在的西門街小學舊址)與諸貢生會面講經,汪中橫卧街心,老爺的轎子過不去,衙役們上前要他讓路,他稱今天是七夕,他正在曝曬腹中的聖賢書。衙役們趕緊稟報老爺,縣太爺只好忍氣吞聲,打轎繞路去縣學,這就是至今流傳於揚州民間“汪中曬書”的故事。

關於曬書名句:

關於曬書,歷代詩家還留下許多名句,如劉筠的《戊申年七夕》:“豈惟蜀客知蹤跡,更問庭中曬腹人。”清唐孫華的《周礫圃被盜竊書硯作嘲盜詩戲和》:“從今腹笥防窺瞰,莫向人前卧曬書。”清孫枝蔚《七夕憶內》:“遙憐弄針婦,空嫁曬書人。”毛奇齡《七夕》:“向夕陳庭嘗下果,連年每曬腹中書。”

曬衣的風俗介紹:

李商隱詩中的“方信阮家貧”,則另有其他的意思,説的是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説:“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至於現在民間的“六月六”曬衣物、曬書的風俗,其實是明清時期才興起來的,系從七月七移到六月六。

七夕作文 篇2

今天是情人節,我們一家去人民公園賞花燈,大街上人山人海,到處散發着玫瑰的花香,我的心情也是格外的好哇。過了6點,公園裏的花燈就亮起來了。進了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漂亮的大花燈,看着如同看到了流星雨,美麗的光芒在空中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弧線,映襯着這些漂亮的花燈,也顯得無限的美。往裏走,就有紅燈籠編隊來迎接你。“紅紅的燈籠真漂亮!”不知是誰發一聲感慨,把我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這邊來。我們看着這樣美麗的紅燈籠,陶醉在這樣一種喜慶的氣氛中。再往裏走,就到了公園的大廣場。

大廣場裏可謂是人山人海,不僅有世博會花燈、外星人花燈、動畫片裏的人物花燈、二人轉表演花燈、千手觀音花燈、老虎一家人花燈,還有很多有趣好看的花燈。笑的莫過於二人轉花燈了,音箱裏播放着小瀋陽與趙本山演的二人轉節目,生動活潑有趣,舞台上小瀋陽和演員們還動來動去,讓我們這些看花燈的人感覺到看花燈的趣味。最科技化的就是外星人花燈了,外星人花燈表現了一個外星人基地,上面駐紮滿了飛碟、核動力飛行器,還有少數外星人在看着我們。看到這樣的花燈,我真希望以後能見到真的外星人,與他們交流、聯繫,這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最有趣的是喜羊羊與灰太狼花燈。

這個場面特別有意思,灰太狼和它的老婆——紅太狼被喜羊羊它們抓住了,被綁在火箭上。這一有趣的場面多麼令人開心啊!夜更深了,花燈夜顯得更明亮了。我們只得依依不捨的離開人民公園,和這美麗的花燈説聲再見。這次賞花燈,我們一家飽盡了眼福。真是情人節裏快樂多,有了花燈不寂寞啊!

七夕作文 篇3

七夕情人節,傳説,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中相聚的日子。那天晚上,我和媽媽來到文化廣場。我抬頭看着月亮,突然發現,今天的月亮好美,彎彎的。旁邊似乎還有一陣陣光在襯托它美麗的身軀,讓它顯得更美麗,更閃耀,更迷人。月亮旁邊,一羣調皮的小星星在閃爍着,眼睛一眨一眨,好像在聽月亮媽媽給它們講的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而它們,好像被牛郎和織女的感情感動了,呈現出一幅温馨的畫面,突然,天空出現了一個個發光的東西,定睛一看,原來是孔明燈呀!薄薄的氣球外面映着“我愛你”三個字,裏面燃燒着幾支蠟燭,就像一顆燃燒的心,那麼美麗,那麼温馨,那麼感人。也許,牛郎和織女也看見了這温馨的景象。

七夕作文 篇4

在中國,傳統節日在有些方面確實很有意思。注意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如果農曆日月重逢的話很多時候都是節日,比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具體不太清楚,但記得風俗好像有什麼“地菜煮雞蛋”……總之在單數的月份除了四月四和八月八其餘都是節日。再順便普及一下知識,六月六也是節日,很多少數民族就在這一天過年,布依族好像也是在那個時候舉行盛大的歌節。

如今是農曆七月,流火的季節,明天迎來的自然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女兒節”,至於能不能算是情人節這個不太好説,畢竟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好多問題都有較大爭議。比較顯明的有兩個,第一個是國花的爭執,牡丹和梅花的爭執似乎一直都沒有停止;第二個便是着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到底是元宵節還是七夕節,這個也沒有明確答案,但元宵節的優勢似乎更大一些。當然建議兩個都被稱為情人節的建議也有,個人感覺這類人一般都是商家。如果把利益和中國傳統文化拉扯到一起,那這個民族就是很悲哀的。所以中國也很悲哀,所以當今才會連一個節日(不單是這個情人節,還有以前提倡的“中華母親節”)都不能被普遍認同,傳統節日抵不過洋節,,傳統文化抵不過西方文化,民族風俗抵不過商業化,民族精神也抵不過拜金主義,一切都亂成一團。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麼呢?簡單一句,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對中華文明根的衝擊。我們又何以如此之亂,原因也很簡單,中華民族的信仰已經被基本沖垮,短時間很難復甦;西方文明以及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卻也很難在短期固定成為新的信仰。高不成低不就,所以這個時代充滿的全是浮躁和迷茫。

莫談國是,先話情人節。

中國傳統中的情人節,嚴格意義上來講確實是元宵節。封建的女子結婚之前基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尤其在大户人家,深埋春閨是未婚少女生活中最大的主題。因此“懷春”一詞的來源也在於此。因為除了父兄很少見到青年男子,所以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崔鶯鶯一見到張生或者“牆頭馬上”中李千金見到裴俊軍立刻就能心生愛慕,畢竟見過的男人太少啊。説實話,家裏憋着女孩子揪心,男孩子其實更揪心。為了避免雙方憋死,給祖國的未來留下青年一代,傳統就安排了這樣一個節日——元宵節,又叫做上元節。節日的傳統是觀燈,到這一天,婦女少女都會被允許出門,這就給男子,或者説男女一個眉目傳情的機會,接下來進行的就是“月上柳梢頭”的一幕。歐陽修的《生查子》寫的就是北宋時期的元宵節,男女該日約會已經成俗。所以元宵節傳統意義上來講確實是情人節。

至於能跟七夕跟情人節聯繫自然也有很多理由。七夕本是牛郎織女相會之日,可惜古人沒有從中提出愛情的元素,只是想到織女見牛郎一面着實不易,她高興可能會把織物的妙手傳授給天下的女孩,所以七月初七很自然的成為了“乞巧節”和“女兒節”。如果説沒有愛情元素也算很牽強,畢竟傳説中這一天晚上能在葡萄架下聽見牛郎織女的竊竊情話。如果這個傳説就能讓現代人認為七夕節足以成為情人節,自然還不夠充分,另一個來源本人感覺應該來自於一句詩——“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自然也算是現代人認為七夕是情人節的“鐵證”吧。這樣看來,作為紀念,認為七夕是情人節也算是無可非議的事情啊!不過本人還是傾向於元宵節。

説到這裏,想想中國很多傳統文化都已經被遺忘,其中七夕的“夕”就有獨特的解釋,可惜我翻遍典籍也查不出來,也算是我的悲哀吧。

七夕無他事,閒談情人節,如此也算甚好。末了一首詩,杜牧的《秋夕》,今天寫最合適: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又來臨了,在民間,傳説在這天晚上,牛郎織女會在天上的鵲橋上相會。可是,在我們這兒,還有這樣一個風俗:在七月初七的晚上,用鳳仙花染指甲,據説,染了以後手腳就不會抽筋了。而通常是小孩子因為好玩才染的,媽媽小時候就染。

媽媽告訴我,想要染好,就必須採上七種顏色的鳳仙花,還要七個鳳仙花頭,一些灶腳根泥和七個知了殼上的眼睛。還有些什麼,媽媽也不記得了,反正一共有七種材料,把它們搗爛了塗在指甲上,再用毛豆葉子包住。我聽了,興奮極了,連忙和妹妹一起去隔壁的姐姐家摘鳳仙花。可是,我們只摘到紫色和粉色,而且,還是粉色佔多數。我想:只有兩種顏色,還沒有知了殼什麼的,會不會染不紅呢?我又採了七個頭和幾片毛豆葉。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想讓媽媽幫我染。可是媽媽説:“要在睡覺前染,而且染完後不能跨過門檻,不然會染不上的。”我將信將疑,那妹妹晚上怎麼回家?

終於,天漸漸黑了,妹妹吃完晚飯就馬上來我家,媽媽把我們準備好的材料放進碗裏搗爛,然後一起去樓上染指甲啦!媽媽拿了一點放在我的小指甲上,然後用毛豆葉子包住,再用細線扎住。我染了大拇指和小指,妹妹也高興地包上了她的中指和小指回家睡覺了。雖然我們覺得手指被包着扎着很難受,但因為很開心,所以還是做了一個美夢。一覺醒來後,我就想起來我的指甲,哎呀!已經掉了兩個,不過還是染上了漂亮的顏色。我迫不及待地去妹妹家,妹妹也染上了跟我一模一樣的顏色。什麼不能過門檻,原來只是為了增加神祕感。

沒想到媽媽小時候竟然有這麼好玩的風俗,不過我想,我以後還要試試用其它的花瓣,可能還會染出更漂亮的顏色呢!“七夕”染甲,等我長大了,我要把這個風俗傳給我的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xizuowen/mdlm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