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青年節作文 >

【精選】五四青年節作文合集四篇

【精選】五四青年節作文合集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四青年節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五四青年節作文合集四篇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1

初夏大概是最容易讓人聯想到青春的。在我們花一樣的年紀裏,有彷彿永遠不會停止的蟬鳴。陽光透過教室窗外的樹葉打下來,照到某個人的側臉,每每都會讓你呼吸停一拍。剛交上去一張試卷,卻又收到另外三張,彷彿永遠都做不完。但只要能和朋友在一起,似乎永遠都沒有煩惱。那時候的我們,也許是屬向日葵的吧,哪裏有陽光,哪裏就有我們。曾以為,青春還很長,可等回過神來,青春卻早已成了回憶。

青春是成長,是少年悸動,是豆蔻年華初綻放。

十八歲成為了青春的代言人,十八歲也成為了成長的代名詞。這一年,我們嬉嬉鬧鬧,放肆歡笑,但我們也感受到了競爭的殘酷。這一年,我們終於成為法定意義上的“成年人”。但還來不及炫耀,生活就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推着我們往前走。這一年,我們每個人都做出了自己作為“大人”的第一個選擇,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選擇,許多人選擇了不同的方向。這一年,成長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路,你得自己走了……

青春是告別,是宿命來臨,是此時分別彼時靠岸。

如果青春是一部電影,總會迎來落幕的那一刻;如果青春是一首歌曲,總會唱到曲終人散的時候。那時的我們,第一次踏上了離家的路,或求學、或為生計。我們跟夥伴告別,但約定以後一定要常聯繫;我們跟家人告別,相互答應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我們跟自己告別,告訴自己“我已不再是小孩”;我們跟青春告別,卻沒想到,青春才剛剛開始……

青春是奮鬥,是屢戰屢敗,是屢敗後面的屢戰。

如果説青春有什麼銘心刻骨的地方,那一定是那些曾經奮鬥過的歲月。我們鬥志昂揚地加入社會,對所有的東西既好奇又興奮。那時的我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施展拳腳。我們幻想着自己會像古時的將軍一樣,征服一片天地。然而社會是現實的,更是殘酷的,也許我們成功過,但更多的是不斷地挫折。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也許某一瞬間,真的會覺得自己撐不下去。我們痛哭過、我們酒醉過、我們無數次想放棄過,但第二天起來,看着依然升起的朝陽,我們收拾收拾自己,選擇繼續上路。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努力奮鬥,只要繼續堅持,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也許一年,也許五年,也許十年,但,那又怎樣?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2

有人説,青春是一首歌,迴盪着歡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説青春是一幅畫,飽含着瑰麗、浪漫的色彩。我説,青春是一團火,燃燒着奮鬥的激情,詮釋着人生的價值。

1919年的5月4日,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羣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頁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然而,“五四”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偉大的“五四”精神。在這種精神裏,有着青年人實現自身價值的夢想和信念,有着青年人關注國家命運的責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興民族大業的赤膽與忠心。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落在我們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傳到了我們這一代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們發揚光大。可是要弘揚“五四”精神,就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擁有一個怎樣的青春?怎樣的人生?是在渾渾噩噩中虛度光陰,還是在拼搏奮鬥中向上進取?

“五四運動”告訴我們,青年人要有正義感、更要有責任感:“五四精神”昭示我們,青年人要有愛國心,更要有進取心。我們的青春應該是飛揚的,我們的人生應該是激情的。因此,弘揚“五四精神”不應只停留在口號上,更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在生活中,要注意行為規範,着裝得體,展示青年人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在學習上,要刻苦鑽研,勇於拼搏,彰顯青年人“捨我其誰”的豪情壯志。

有人説,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是我們中國人的世紀。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中曾這樣説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紀,是一個機遇與成功並存的世紀。在這樣一個寫滿希望的時代裏,我們怎樣做才能真正讓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雄於地球呢?對,做個有價值的人,而有價值的人生應該擁有:無怨無悔的昨天,豐碩盈實的今天,充滿希望的明天。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弘揚“五四”精神,就要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高尚的道德素養規範自己的言行,用努力奮鬥和頑強拼搏的態度實現人生的價值,雖然我們可能沒有像周總理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壯志,但在我們每個人都心裏,都不容置疑的鐫刻着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青年朋友們,人的一生只能擁有一次青春,希望你們能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身的價值,希望你們能把僅有的一次青春奉獻給我們摯愛的的祖國。

同學們,讓我們拿出行動來,用激情,唱響人生最壯美的青春之歌。用青春,繪就人生最瑰麗的生命畫卷!充實的人生,因為青春奮鬥而更加美好。閃光的人生,因為青春拼搏而更加絢麗!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3

當我還處於童年時代,腦子裏從未劃過“長大”這個字眼,總以為12年的時光如環繞地球的一圈圈赤道般漫長無垠。但當我一步步跨過12年的光景,捧着那印有78張笑臉的畢業留影,那本厚厚的畢業證書,那紙初中錄取通知書,才恍然明白,原來自己已不知不覺地告別童年,步入青春。從此我便少了一個節日——六一兒童節,但擁有了一個節日——五四青年節。

青春,我輕輕喚着它的名字。隨着初中生活的延續,它正一步步向我走來。

量化,伴隨我登上新的高度。

量化,什麼意思?當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字眼,不禁心生疑惑。揣着充溢在內心的疑惑,我細心地聽着老師的講解。終於明白了它的意義,心中卻狂瀾依舊——它可是個“重量級人物”,學習、生活,處處離不開它。它有很高的權利,竟能和期末綜合素質評定“拉幫結夥”。我那顆爭強好勝的心為它而舞動,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將更多的它包攬!

知道量化分偏愛學習,我就在那個僅有一個多月的寒假中閉門苦讀。窗外鞭炮聲陣陣,身為高音歌唱家的它噼裏啪啦地傳遞着過年的喜悦,牽住了太多人一年來壓抑在心底的情愫,卻牽不住我的心。經過大腦每天的高速運轉和一個個腦細胞的“前仆後繼”,我終於消滅了那本分量沉重的數學練習冊。我想,上課時,我就可以學得更輕鬆了。假期後的那段緊張生活,果然印證了這句話。

我將那顆心磨得和繡花針一樣細,小心地避開試卷上的一個個“陷阱”;認真地做好每一次值日;積極地參加老師為我們推薦的校外競賽。為了將更多的量化分收入囊中,我決不會讓掙分的機會從我的指尖流走。

一學期的初中生活,就這樣被我有意義地抓住。經過自己、同學、老師的全面評定,我的綜合素質等級鎖定了“A”。雖然它只有短短的3畫,但在這個等級的'背後,有着一段太長的拼搏道路,在這條坎坷的路上,刻着堅定的一步步,灑遍了奮鬥的汗水。

這,也許是量化分伴隨我登上的第一個高度了吧。但我不會侷限於眼前的風景而停滯不前,我將繼續邁着堅定的一步步,勇往直前!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4

科學與迷信,本來是相距十分遙遠的兩極,但是如果缺乏科學精神,就很容易墜入迷信。弘揚科學精神,對於深入認清迷信反科學、反人類、反社會、反政府的政治本質及嚴重危害,對於順利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國古代有自己的科學,有自己對於客觀世界的理性認識,因而也有自己傳統的科學精神。然而中國人用“科學”這個概念指出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迄今大約只有百年的歷史。

西方科學的傳入,始於明朝末年利瑪竇來華。戰爭中一系列的失敗使先進的中國人如林則徐、魏源等人深刻認識到先進學問的重要性。他們主張學習西方的學問,作為中國學問的補充。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人們又對中學與西學的搭配失去了信心。嚴復提出我們不僅要學習西學的指示,而且要學習西學的求知方法和態度,這就是科學精神。

此後,孫中山明確地把科學和孔孟之學對立起來,在多次演講中讚揚科學。在孫中山的推動下,科學極大的提高了它在中國學術界的地位。

對科學的呼喚到“五四”反帝愛國運動達到了高潮,人們當時更加痛切的感到,沒有科學和民主精神,中國就永遠無法擺脱受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正是依賴這種精神,當時先進的人物都竟相尋找真正能夠救國的道路,才使中國獲得了新生。從嚴復開始,到五四結束,他們呼喚的科學精神,給中國人的求知態度和方式開了一個新紀元。

提倡科學精神,還有一個重要的對立面,就是所謂的封建迷信。

“迷信”這個概念不是近代才有的,迷信的本意就是相信不該信的東西。人們把宗教從一般迷信中區分出來,就把信土地,信龍王,信風水,信算命,信各種鬼神,信祖先保佑等叫做封建迷信。

破除這種迷信的工作,不是中國共產黨才開始的。早在封建時代,儒者官吏們就不斷地清除國家規定之外的祭祀。在辛亥革命之後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由於廢除了上帝崇拜和祭天禮儀,儒教的其它設施也隨之被廢除,因為新的共和國在法律上是不信神的。

此後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是動員羣眾參加革命還是進行建設,都必須破除封建迷信。而中國共產黨對封建迷信的破除,也更加徹底,更加廣泛和深入。不同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主義宗教學説,保護正常的宗教信仰,而不把佛寺、道觀統統列為迷信。從總體説來,破除封建迷信的工作極大地振奮了羣眾的精神,促進了革命和建設事業。可以説,沒有破除封建迷信的行動,就沒有中國的新生。

如今,我們深刻認識到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是科學孕育了雜交水稻,使我們的泱泱大國人人温飽;是科學帶領我們戰勝SARS,走出非典的陰影;是科學將龍的傳人送上太空,實現中華民族千百年的飛天夢。

中國的科技創新雖然不能説在全球領先,但其成就令人矚目,然而,科技普及狀況卻令人擔憂。世界公認的最能測驗公民科學素質的是科學素養調查。我國每千人裏只有14人具備基本科學素養,這一比例僅為美國的1/23和歐盟的1/15。科技創新與科技普及是科技工作的兩個方面,就像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科技發展必須做到創新與普及並舉。

有科學家發出這樣的感慨:什麼時候能讓公眾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樣迷科學就好了。為了進一步凸顯科學的影響,國家已經將每年的6月29日確定為“全國科普行動日”。

在中國,唯物論的大軍、無神論的大軍、科學的大軍,民主與團結的大軍,正步伐堅定而穩妥地操持四個現代化的巨輪向前航行。任何狂風巨浪。洪水猛獸也阻擋不了!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必勝!人民必勝!正義必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nianzuowen/l3j8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