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一年又是清明四年級作文500字(精選10篇)

一年又是清明四年級作文500字(精選10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又是清明四年級作文5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年又是清明四年級作文500字(精選10篇)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1

黃昏時的小河是那樣的安逸,血色的夕陽把河水染得通紅,在晚風的撫摸下,河水蕩起了無數的漣漪,猶如條條紅綢似的輕輕地流動着,幾片落葉在水中悠悠地飄向遠方。霞光落在裏面,太陽也掉進裏面,“撲通,撲通!”幾條赤黑的魚躍向水中,太陽碎了!過了一會兒,太陽又圓了

被柳樹環抱的農家小院更使人如醉如痴。夕陽餘暈透過層層枝葉撒在這紅磚青瓦的房舍上,給它抹上一層黃燦燦的顏色,煙囱冒出縷縷炊煙。幾隻燕子在空中掠過,地上雞鴨在門前散步覓食,當最後一縷晚霞隱去,放眼望去,整個村莊暮靄繚繞。萬家燈火微微閃爍,忽明忽暗,烘托出美麗而又寧靜的夜。人們都沉浸在這恬靜的氣氛中。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歎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2

春暖乍寒時,又是清明。往年清明,只當是個踏青的好時節,一晃而過。今天才知道,我那逝去的親人就站在清明裏,討我眼淚。不知是先人們的預測靈驗還是上天有意找個潮濕的季節配合潮濕的心情,這幾天天空一直被陰霾籠罩,看着這雨,聽着這雨,心裏面有説不盡的傷悲。畢竟是一個人,就一個人承擔了罷!雨,是深刻的。

在這個充滿回憶和思念的日子。墳塋上的鮮花把往事聚攏起來,輕輕鋪展。爸爸音容笑貌恍若隔世又分外清晰。思念象一條蟲,咬噬着我的心,我的淚就象斷了線的珠子,不停的墜入土地。

我的奶奶,慈詳而和藹,她只會用她農村老人所有的方式,默默承受着一切的悲痛,這幾年奶奶失去了一個又一個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哀是奶奶今生最大的痛楚,奶奶蒼老了很多,臉上爬滿了皺紋,我知道她牽強的笑容後面是對爸爸、二叔、小叔的無盡思念,母子連心,一年,二年.......彈指一揮間時間匆匆而過,很多傷心的往事歷歷在目,每年她都在這特有的清明節裏準備香、紙,想着她的兒子們,想到這些我的心很痛,我知道我無法為奶奶做什麼?這是一種感情,這是一種緬懷,是沒有人能夠代替的。

爸爸逝去後的清明,我的心情就變得很壞,這是個陰鬱的季節,延續着我的傷感,因為這個季節本身就潮濕而陰冷。在我還小的時候,爸爸也會帶着我去給太公、太婆、爺爺、大叔叔掃墓,懵懂的我只知道清明掃墓只是個形式,細雨飄零時踏青是件很愜意的事情,還不知道如何傷心,出嫁後,也就給公公、婆婆掃墓,孃家的都爸爸承擔了。

現在爸爸無耐逝世,山上的新墳添了一座又一座,所有的一切只有由我承擔。又一年清明,又要掃墓了,七個墓穴,掐指算算,一天掃兩個,放假三天都還不夠,我這樣一個女子是如何的無奈、悲慼!

這是個應當自省和深思的日子。親人的眼淚,真誠而單純,人走了除了懷念我們還應該努力的生活。我要仔細梳理,把那些落在半途的重擔勇敢的背起,傷心也好,難過也罷,日子總在消逝……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兒時朗朗上口的詩又浮現腦海。

今年的清明節不似杜牧所寫的那首詩一般,也不像上一年的清明節一般,今年的清明沒有柔柔的小雨伴着家人的思念與人們一起上墳掃墓,太陽正好,暖洋洋的。

與上一年一樣,依舊坐着爸爸的車隨着他們一同去給太祖母上香,記得太祖母好像是在我初一那年的新年前夕去世的,突然發現我真是一個健忘的人,連太祖母去世的時間都既不清楚了。

兒時記憶中的太祖母總是一副笑意的看着我,總讓人感覺到温暖,就像這太陽一般。記憶中的太祖母是一個人生活在那幢二層小房裏的,每一次去都會覺得陰涼陰涼的,一點人氣都沒有,記憶中的太祖母就是這樣拖着年老的身軀一個人生活在這裏的。再將時間推前一些,好像是在8歲之前太祖母卻是生活在山上,依舊獨自一人,屋子依舊寬敞,依舊沒有一絲人氣。我想,大概就是因為孤單才會希望我們這些個小輩陪陪她,記憶中的太祖母僅僅對我們説出過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

遊魂之間,爸爸已經開車來到了墓地。一排排的墓碑總讓我感到頭昏眼花,也只有跟着爸媽的腳步才可以找到太祖母的墓碑,太祖母啊,你看,你的曾孫女是多麼的不孝,多麼的不懂事!

靜靜地站在太祖母的墓碑前,墓碑上的照片中的太祖母依舊洋溢着温暖的柔和的'笑,依舊如同記憶中一樣,不同的只是一個在地下,一個在地上。

太祖母啊,現在的太陽正好哦,曬在身上暖洋洋的,太祖母啊,那温度如同你笑時的一般哦!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卻沒有下雨。藍天上春日暖陽高高懸掛,投射下暖黃色的光暉,這暖陽是不是太爺寄給我的呢?因為,雛菊,也是這暖暖的顏色啊……

太爺生前,最愛菊花,尤其是那小小的雛菊。小時候,太爺總要牽起我的手,樂呵呵地説:“走嘍,乖萱兒陪太爺去給小菊花喝水,好不好?”我永遠都是蹦跳着答應:“嗯!”太爺會拿起一個他用了好幾年的噴水器,另一隻手牽着我,迎着夕陽,伴着微微涼爽的秋風,走向他親手在院子裏種下的雛菊。

那時的太爺,身體是較硬朗的,相比同齡的已老態龍鍾,只能在牀上度日的老人們,太爺顯然是“活潑”的,像老小孩一樣。

太爺一生愛花愛草愛植物,等到晚年退休後沒事做,太爺就買回許多花種在家飼養。後來,太爺對雛菊情有獨鍾,不再種別的花草,專門種雛菊。

太爺家住在小區一棟房子的一樓,附着個小院子,這給太爺提供了無限的便利。原本蕭瑟的小院,後來被滿滿的雛菊覆蓋,小院的邊緣一圈,開滿了暖暖黃色的雛菊,似一片海洋。

看着晶瑩的水花在雛菊上綻放,幼小的我總是開心地笑着,伸出小手去接那頑皮的水花。

“怎麼,瑄兒想給小菊花澆水嗎?來,太爺爺馬上給你噢!”太爺笑着,彎下腰來,把對那時幼小的我來説有些笨重的水壺遞給我。我開心地笑着,對着雛菊們灑着大片大片的水。“不行啊,這樣會把小菊花淹死的!呦呦,慢點來喲……”

太爺用略帶心疼又對我充滿疼愛的語氣説着,從我的手中拿走了水壺,“來,太爺爺教你啊!”……

我的童年,除了歡樂或痛苦的痕跡外,還有暖暖橘色的痕跡……

漸漸長大一點後,太爺的身子一天卻不如一天,他再也不能拉着我,教我怎樣給雛菊澆水。太爺只能躺在牀上,偶爾看看報紙、雜誌,聽聽新聞。至少這時,太爺的記憶力還很好,耳也不聾,只是有心臟病。

那一天,太爺把我叫過去。“萱兒,你知道太爺為什麼喜歡雛菊嗎?”我如實搖搖頭。“因為雛菊堅強啊。它看起來那麼弱小,其實呢,它可以在縫隙中生長。萱兒,你也要堅強啊。”我有些迷糊地點點頭。畢竟,那時的我,也不是很大,只能明白一些淺顯的道理罷了。太爺很少語重心長地對我説話,這一次,這番話,讓我第一次認真思考起了太爺的話。

再後來,我繼續成長,搬離了太爺家。

兩年前的一天傍晚,我接到與太爺爺同住的舅舅的電話。等我和媽媽趕到時,已是遲了。一陣風吹過,花落人殤。

面對着滿園雛菊,我心已悽然。只是,後來的一剎那,我想起了太爺爺的話:“你也要像雛菊一樣堅強啊。”突然,我恍然。或許,我不該再迷茫下去。太爺希望我永遠堅強啊!

哭是必然的,只是哭過後我要繼續堅強地活着,生活着。

有一句話,“堅強不是面對悲哀,不留一滴眼淚,而是擦乾眼淚,笑着面對以後的生活。”太爺喜愛雛菊,他也希望我像雛菊一樣。

又是一年清明時,太爺已逝去了兩年。太爺院子裏的雛菊,已被新來的户主人清除。但那些雛菊沒有消失,而是植入了我的心中。幼時與太爺相處的一幕幕,也永不會磨滅。

清明,我會思念,會追憶,但我依然很堅強。暖暖的春陽下,我望向藍天。

太爺,您一直在我的心中,未曾離開過。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5

獨自站在陽台上,仰望天空,天陰沉沉的,遠處的烏雲如翻墨一般,不住地在天邊翻滾、湧起、升騰,內心竟不知為何湧起一些傷感。

“清明時節雨紛紛”,去鄉下掃墓的路上,天公不作美,竟飄起紛紛細雨。光景與往年一樣,路邊依舊塞滿了車,讓人心生煩躁。

下車,撐傘,艱難地行走在鄉間泥濘的羊腸小道上。油菜花在雨中綻開笑臉,如禮儀小姐般迎接着我們。遠望,那金燦燦的花兒在雨中盛開一大片。田地裏的麥苗綠油油的,在雨裏靜默着。

遠遠地便看見了村頭的那座土地廟。一年未見,它早已蓋上了新瓦,牆壁也貼上了嶄新的瓷磚。“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那曾經的人和事定是一去不復返,連這土地廟也在年年變化。環顧四周,田邊卻也多了幾座新墳。

雨很快停了,一排排房屋在遠處漸漸顯露出來。“那座紅瓦房就是我家!”爸爸眼尖,一下子叫起來,隨行的爺爺奶奶不語,老房子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出售,每年回來都是來看太奶奶的。

跪在墳前,點起火堆,放上紙錢,青煙裊裊升起,飄向遠方。爸爸大伯拿起鐵鍬,鏟去墳上的雜草,一遍一遍蓋上新土。奶奶拿一支鮮花,口中唸唸有詞,鄭重地鞠了三躬。遠處,來墳頭燒紙錢的人越來越多了,一陣陣青煙在四周飄蕩、彌散、積澱、凝聚。鮮花朵朵,青煙裊裊,寄託了我們無盡的思念。

環顧四周,仍有幾處墳頭未被清理。又是清明瞭,他們的親人又會在哪呢?“子欲孝而親不在”,那些人一定也在思念他們已故的親人吧。

不由自主地望向早已年過花甲的爺爺奶奶。根根銀絲綴滿了髮梢,道道皺紋刻滿了臉龐,而他們,卻仍在為我們奔波,為我們操勞,作為子女的我們,就不能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多多盡孝嗎?

“百善孝為先”。又是清明瞭,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一些子女對自己的父母不聞不問,他們難道不為這而羞恥嗎?

閉上眼,鄉村特有的氣息撲面而來,彷彿在説:“孩子,又到清明瞭……”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6

暮春的風挾着涼意吹在臉上,心裏也滋生了幾分淒涼。

又是一年清明時,又是人間四月天,我又一次來到了這片熟悉的山林,新綠搖曳,樹影婆娑,空氣中瀰漫着春的氣息,可這一派春光好景,在我眼裏卻遜色了幾分。

來到一座雜草簇擁的灰色墓碑前,我緩緩下跪,幫墓主人——我的太爺清理了瘋長的雜草,掃去了凋落的枯葉。墓碑從雜草中露出了“臉”,一如太爺生前蒼老的容顏。“太爺,我來看你了,也不知你過得好不好。”我心中默唸着這句話,不禁淚潸潸了。

記得我6歲生日的早晨,剛起牀,電話鈴就響起了,是太爺。“陽陽,這週末你不能回老家,那我就先祝你生日快樂了!”雖然太爺因身體原因不勝舟車勞頓而不能和我相聚陪我過生日,但每年他總是第一個祝我生日快樂的人。我能感覺到,我的身影、我的喜樂是他永遠關注的“新聞直播”。

一眨眼,我升入了三年級了,太爺依舊最疼最寵我。這時候的每個週末,媽媽都會騰出時間帶我回老家看望太爺。每次太爺都會親自去車站接我,親自為我準備吃的。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太爺就心滿意足地説:“多吃點,正在長身體呢!”

九歲那年的晚秋,太爺突然病了,醫生説是人老了,心臟不好。一個悽清的早晨,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得知消息的我們趕回家,也沒來得及看他最後一眼。望着太爺的遺照,我的心似墜入了無底的深淵,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掉。奶奶安慰我,太爺走得很安詳,讓我不要太傷心,太爺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他會在另一個世界看着我成長。

我與太爺親情片段都在那個秋天離我漸行漸遠。太爺的離開,讓我們的歡樂世界也黯然失色。這是我第一次經歷死別的痛苦。

紛飛的清明雨淋在在我的身上,我的心也濕漉漉的。望着一堆被雨打濕的紙錢,我久久不願離去。紛飛的細雨啊,你能否把我對太爺的思念傳達?

太爺,您的重孫女思念您!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7

清明,是紀念的日子;清明,是哀傷的日子;清明,是熱鬧的日子。每年的這個時候,油菜花都長得最歡,開得最旺。遍地的金色,彷彿也在懷念那些逝去的年華。徘徊在烈士碑前,想上前用手輕輕觸摸碑上一個個陌生的名字,卻又不敢,怕驚擾了烈士的英魂。虔誠叩拜,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緒如奔湧的浪花,一波一波,無法平息。

每一個名字,都代表着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都訴説着一個個蕩氣迴腸的故事。我們已在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中沉迷得太久,幾乎忘了,如今的藍天白雲與花紅柳綠,全是由鮮血染成與鋪就。一個倒下,另一個接着上,在這樣的前仆後繼中,他們堅定夢想,堅持信念,堅決前行。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奮不顧身,如此視死如歸,如此英勇無畏?是高高飛揚的紅旗,是颯爽英姿的軍裝,是為天下蒼生創造大好年華的美好願望,是共產主義這惟一不變的信仰!

我從烈士碑前走過,思緒依然在淺淺地遊走,如月光下的籬笆,被籠住了,卻又清亮地鋪向遠方。那萬馬奔騰、血雨腥風的場景彷彿一部部老電影,在我眼前不斷閃現。戰士們一個個身着軍裝,吹着號角,英勇地與敵軍抗擊。特殊年代裏造就了無名英雄,而我們身處物質生活優越、精神生活卻日益貧乏的今天,又該用何種方式來繼承和發揚烈士的遺志?僅僅是走走過場,湊湊熱鬧,排個隊,磕個頭麼?或許只有在這特殊的時節,我們才會想起這些孤寂長眠的英雄們。我只是一介小小書生,我所能做的,只有像這些捨生取義的英雄們一樣,堅定心中的信仰,義無反顧地向預定的目標前進,再前進。

想起央視的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古稀老人,每年的清明都會給附近的一位無名英雄墓碑掃墓。除去墓前的雜草,細細將墓碑擦拭乾淨,最後舉手顫抖的右手,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敬禮。正像老人所説,我不知道大哥你叫什麼名字,但只要我走得動,每年清明我都會來看你。老人老淚縱橫卻又無比堅定的神情讓我久久難忘。

那些長眠地下的英雄們,老人沒有忘記你們,我們也沒有忘記!你們用不變的信念鑄就了這大好河山,而我們也必將以銘記歷史為根基,以守護忠誠為動力,以好好學習為信念。終有一日,我們會似一葉葉小小扁舟,乘風破浪,為俊秀的河山添上幾許亮麗;也會如一隻只展翅雄鷹,搏擊長空,為寬廣的藍天送上一分英姿。

金黃色的油菜花依然在輕輕搖曳,彷彿也在訴説着深深的懷念……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8

又是一年清明時,陽光依舊燦爛,斜斜地灑在屋脊上,照得整個村莊很明亮卻又安靜。

清明節,本有濃濃的哀傷,但是也不至於這樣的靜呀!路上行人不多,屋裏的空氣,像被什麼束縛着,寂靜,帶着些許壓抑,説話的聲音,那麼輕,那麼柔。偶爾路過幾輛小車,也似乎沒有填飽肚子,輕輕“嘟嘟”兩聲,就遠去了。唯一活潑一點的,恐怕只有這滿處跑的陽光了。

我,站在門前,靜靜地看着這寂靜的世界。忽然間手被表弟拽緊了,“姐,我們馬上也要去踏青了,去給爺爺磕頭。”我低頭看着他被陽光浸得白裏透紅的臉龐,看着他的活潑與雀躍,不禁陷入沉思,這煦暖的陽光,這寂靜的村莊……手又被拽了一下,我頓時回過神來,微笑着輕柔地説:“好,去給爺爺磕頭。”

帶上竹杆、香、黃紙、鞭炮,順着鄉間小路。道路兩旁的墳墓插滿了各種各樣的吊籃,五顏六色的,在風裏搖擺着,空氣中到處瀰漫着鞭炮的香味。大人們頂着竹杆走在前面,也不説話。我一手提着塑料袋,一手牽着弟弟。他在旁邊嘰嘰喳喳個不停,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來自城市的他恐怕還不能理解這樣的靜。

到了墓地,大人們靜靜地開始忙碌。敬香,燒紙錢,然後是磕頭。磕頭的禮節很是莊嚴,一跪三拜,並要按年齡長幼來拜。大人們雙手合十,眼眸緊閉,嘴角呢喃,一臉虔誠。一跪一拜中,滿含赤誠。輪到我了,當我的雙膝觸到温暖的大地,一陣酥酥麻麻的感覺頓時浸遍了我的全身,我緩緩閉上雙眼,腦海頓時浮現出先輩們篳路藍縷的傳奇:他們是怎樣地經歷千辛萬險,穿越時間的千山萬水,把家族的血脈帶到此處,傳達於我。耳邊一陣風動,如一絲絮語,又如先輩們的祝福,輕柔而又深沉,讓我的內心踏實又寧靜。最後是弟弟,他靜靜地走近,規矩地行拜禮。望見他寧靜的臉,我想他也一定感受到了那來自先人們的愛護與祝福。我那在時間洪流裏漸行漸遠的面容漸漸模糊的先人們,或許早已將他們的愛憐與祝福,化為了這輕風,這陽光,遺愛至今了吧!

又是一年清明時,陽光依然燦爛,先人們墳頭的青草正萋萋,生生不息。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9

今天,清明。

早晨5點多,祭奠的鞭炮就響起來了。

我和父親、母親隨即起來,我帶好昨晚剪好的紙錢和給奶奶的貢品(媽媽和姑姑昨天已經燒過紙錢了),叔叔和爸爸拿着鐵鍬,迎着料峭的春風,我們三人一起向公墓走去。

墓地裏,已有很多莊裏來祭奠的人,分散在一大片荒冢的各個點上。燒紙錢的,往墳頭培新土的,還有的在添墳完畢後,在墳頭放一掛鞭,告訴先人一聲。整個墓地,籠罩在濃厚的悲哀氣氛中。沒有人像辦喪事時的大哭,但,不時能聽到低聲的嗚咽。

來到奶奶墳頭前,在墓碑前擺好貢品,然後給奶奶鞠躬,心理默唸:“奶奶,孫女來看你了。”想着,心理酸酸的。

轉到墳墓的西北角,用樹枝畫個圈(西北角留個口兒),掏出新的火柴把紙錢點着:“奶奶,孫女給您送錢來了。您好好收起來吧。”在搖曳的火光中,我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奶奶,孫女想您啊!19年了,您和爺爺在那邊過得好嗎?

……

奶奶,爸爸和叔叔——您的兒子——在給您“修房”,您看,他們修得多認真啊!他們神色凝重,一鍬一鍬從墳空間挖起新土,使勁向墳頭揚去,再拍一拍,拍實,再挖。奶奶,您看,他們的頭髮都花白了,背都馱了,爸爸72歲,叔叔68歲,您的兒子也老了……看着爸爸、叔叔虔誠為奶奶添墳的樣子,我淚眼,婆娑……

我從爸爸手中拿過鐵鍬,使勁挖起來……奶奶,您是我童年最珍貴的記憶,我是您最最喜歡的人……奶奶,想你啊……

墳填好了,我們爺仨不約而同地站在墳前靜靜地立着,誰也不説話……好久……

鞭炮聲聲中,我們離開了公墓。路上,還有很多正向公墓走來的人,陸陸續續。

清明節,一年一度,這是活着的人向去世的人寄託哀思的最佳時節。墳墓內外,陰陽兩隔, 公墓外每個人都在認真、虔誠地祭奠,先人地下有知,在底下也該安息了吧?因為,這,是我們心靈間的清明。

一年又是清明作文10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24節氣之一,我喜歡這個春意盎然的温暖節日。

《歲時百問》有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萌發,欣欣向榮。遠郊近野是藏不住燕語鶯啼,堤邊柳岸是嗅不盡的桃李芬芳。我在爸爸媽媽的精心安排下,帶着剛開學的輕鬆心情外出踏青,大學城川美、南岸廣陽島、北碚歇馬鎮、南川大觀園、江津金色黃莊……到處都留下我們的足跡。我們流連在十里錦繡的落櫻海洋裏,徜徉在金黃綢帶般油菜花田裏,盡情感受春的温暖、呼吸春的氣息。這生機勃勃的清明時節,讓我感悟到了萬物生長,我們應當不負大好春光地去遊玩、去感受,這點燃了我新學期的激情與活力。

清明時節,除了踏青、插柳、放風箏這些親近自然的傳統習俗外,還有祭祖掃墓這個莊重的儀式。每年清明節,爺爺都會帶着我們一家人前往墓園祭奠先人。肅靜的墓碑前,爺爺奶奶帶着爸爸、媽媽和我莊嚴鞠躬,向逝去的先祖祈福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健康。一杯濁酒、半疊紙錢、三柱清香,寄託着我們全家對先人的無限懷念和哀思。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在懵懵懂懂中清晰感受到家族情感的傳承,不知不覺間對父母和祖父母的愛愈加濃郁深厚起來。

又是一年清明到,歡欣追憶兩交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q3nw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