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清明隨感作文4篇

清明隨感作文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隨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隨感作文4篇

清明隨感作文1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歲歲清明,今又清明。——題記

清風細雨——大概只有這種天氣才襯的上清明吧!經過一場温潤的江南雨的洗禮,清明算是到了。

“梨花風起正清明”。早在幾天之前,燈籠、紙錢、蠟燭等就在各大小店鋪出現。人們拿着這些東西,去給逝者掃墓,在逝者的安息之所,掛上燈籠,點着蠟燭,焚燒紙錢,磕頭跪拜,在心中默唸着想要對逝者説的話。通過這些物品、動作,人彷彿與逝者建立了某種意義上的聯繫,憑此來表達對逝者的敬意與追思。微風與細雨相生,陰天與薄霧相伴,綠草與黃土相襯,人間與地下相連——這也算是清明所獨具的藝術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雖説是個節日,但卻一點也不讓人感到輕鬆,雖説這個節日是在春季,卻似乎還未褪去冬季的沉重。一年之中,也許只有清明這一天,是特意為人預備的,可以讓人如此遠離塵囂、遠離世俗,面對逝者,心中所存,也許只是懷念、悔恨、遺憾、淡然,抑或是僅僅想問一問逝者在那個世界是否安好。佇立在墓前的人們啊,那微紅的眼眶中所含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感?

“梨花落後清明”。清明是為祭奠逝者而設的,逝者?死者。人對於死,總是有不同的見解的,就如“逝”和“死”二字,同樣的含義,表達卻截然不同,而“逝”更加詩意、更加坦然。逝去的過程,就如如煙一般散去,無拘無束,了無牽掛。所以我一直相信,人是有靈魂的。在人即將西去之時,靈魂會脱肉體而出,如煙一般漂浮在空中,無形無影,來去自如,在眾人為其逝去而悲痛時,靈魂會在一旁如釋重負般地微笑——就如出生時,生者在啼哭,而眾人在歡笑一樣,之後便隨風散去。然後,在每年的清明時節,靜靜地接受人們的悼念,感受人們的祝福。説不定,在那個逝者的世界裏,人們還能留有塵世的記憶,還能找到同樣已在那個世界中的親人,甚至認識不少新朋友,閒暇時能聊聊天,這樣,在那個世界的人們,就不會寂寞孤單了吧!我如是希望着。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歲歲清明,今又清明。

清明隨感作文2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晦暗的氣息壓抑着人的心情,似乎什麼要衝存禁錮,帶來漫天離殤。心中似乎也浸染了難言的痛楚,遠方傳來了渺渺的呤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沉溺着飄渺的煙雨虛幻,每一個起點就在糾結着世俗的羈絆;每一個斷點又在剝落着心頭的殘念,倚在窗邊,細數過往流年,或心傷或歡喜,或流淚。塵封的往事如好,寄入細雨綿綿,落下盡悉腸散盡了離殤。

路上行人慾斷魂。走在路上的人們也不似平常般言失或清明的愁緒無時無刻都在熨燙着人們的心。古人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乃世事常理,可有誰能淡然處之?心中傳來了酸澀不明的鈍痛。遠去的親人呵,在和藹慈愛的地母的懷抱衝,你們是否安好?

借問酒家何處有,清明節的酒伴的是孤獨是寂寞。灑滿則溢,可道出的到底是誰的惆悵?可能真的是渴望一次痛快的醉,但願相隔如鄰,消魂一揮手,從此共嬋娟。

牧童遙指杏花村。傾泄一場盛世疏璃,暈開顏色的祕密,沙漏的寧靜是時光的相遇,亂了情緒,失了笑靨,擾了煙雨。清明給自己留下一份無言的沉寂,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畫着無法觸碰的距離。

框成標本的蝴蝶,定格了記憶,詮釋了永恆,隔着玻璃淡看淺春煙雨,拾取繁花飄落,靜聽新葉低語。

腳踏塵埃,任千絲萬縷的`掙扎成為平緩輕盈的獨白,過去的不再重現,歲月滑下一些痕跡,於內心深處,與心中藏得最深的人道別。間或想起時,會泛起點點微笑,這是記憶化成的微笑,還帶有點點的淚,或許還有些苦澀。終於,故事有了結局。

清明節總是細雨紛飛,行人匆匆,總是那沉重的思念,總是那回憶的蔓延,不必再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即使是天涯地角,即使相隔着無法跨越的橫溝,只要有愛,生活就有明天。

清明隨感作文3

其實清明是不一定要有雨的,不管有沒有雨,一直濕着的,是我們悲哀的情緒。

三月,草在枯黃裏露出淺淺的綠意,讓人覺得這個時節的委頓。野外祭祖的人們,用刀斷去墳頭枯萎的草木,擺上幾碟或粗陋或精緻的祭品,放一掛或長或短的鞭炮,看着鞭炮的煙塵飛入四野的雨霧中,心緒便也就淒涼如這曠野裏漫漫的風。

那天稀稀落落的下着雨我和爸爸在漫着雨氣的山林裏不停的走着,尋找着祖輩的安息之所,清整着他們的墳塋,在墳前擺上一碟碟的祭品,用就近砍下的細竹竿穿上一張張的紙錢插在墳頭,再放上一掛鞭炮,默默的鞠躬和禱告。我跟着爸爸很謹慎小心的做着這些事情,偶爾動作大了一點就會提醒我“他們在看着我們呢!”

就這樣,我一邊很仔細的忙活這些事情,一邊聽他説祖輩們生前的那些故事,所有的事情做完後,爸爸引燃鞭炮的火線,看着那噝噝作響的火星極為迅速的遊走,然後是轟然的爆響,山谷裏空洞的迴音和遠方鞭炮聲一起在這瀰漫的雲煙裏來回波盪。我的記憶,卻在這些聲音裏風一般的穿行着時光,回到往昔的歲月裏去。

我不由想起我的爺爺來。我最後一次看見他,是在他的牀上,奶奶幫他擦洗着身體—一他躺在他那張睡了一輩子的牀上,再也沒有起來。

時至今日,我仍然會想起那個夜晚。我坐在門檻上,好像抓着一個堂姐的手,看着奶奶忙碌着,而他微微仰着頭,舒展着身體躺在那裏。那時應該有風,因為屋內的燈似乎是緩緩搖擺着的,淡黃的燈光柔和的瀉下來,照在他臉上。那時候我才三,四歲,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做悲傷,只是茫然的看着,心中的一點驚慌,是因為看見別人的哭泣。而當我漸漸長大,再想起那些過往的事情,想起那些死去的親人,心中便湧起一種難言的情緒來。

回來的途中,爸爸不時的回過頭去看看,然後對我説,“要記得他們在哪裏啊,以後我們不在了,你就得自己來找了!”我想起我們經過的那累累的墳塋,其中有一些上面已經滿是老鼠洞,甚至都塌陷了下去,那些,應該都是無主的荒墳罷。可是,如果一代代的往上追溯,那麼多我們沒有拜祭過的祖輩,他們,現在又在哪裏呢

也許,所有的記憶,總是要被淡忘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記得更久一些。

清明隨感作文4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在現代人心中越來越淡漠,出遊踏青是更多人過節的方式,你的朋友圈被好友旅遊的照片刷屏了嗎?

受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的蠱惑,清明節沒有返鄉,約上好友前往清東陵,大學生是有時間沒錢,上班族是有錢沒時間,此事難兩全。兜裏就揣着幾百塊錢,拿着學生證和身份證就出門了,現在信息技術很發達,不認識路就用高德地圖。

以前總是羨慕到處郊遊的人,遊玩時不忘寫篇遊記,自己真正出遊時才知道必須要有物質基礎,窮遊的人都是提前做好規劃的。

風柔日薄春尚早,夾衫乍著心情好。乘着客車出發了,車窗外變幻着景色,平坦的平原地勢忽而陡峭起來,綿綿的山丘迤邐不斷,山上散落着梨花樹,春天讓這濯濯童山煥發了綠意。

到達縣級市後,天色已晚,清東陵太大,現在去是觀賞不完了。決定暫時在此住宿一晚,小城市的賓館的價格倒是可以接受的,賓館內部裝潢極為古樸,有穿越到古代客棧的錯覺。

訂好房間後,和好友去街上閒逛,通衢上兩旁的小販在賣清明節祭祖掃墓用品,兒時的我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為世界只有周遭這麼大。心境如王陽明先生所説的一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事實上是,你之前從未聽過和來過的小城,這裏的人和你一樣為生存而努力着。

溜達一會兒覺得飢腸轆轆,進入了一爿小餐館,吃一碗麪,價格是很親民的。景區的食品總是高出市價,在我看來並不是有經濟頭腦,而是在坑顧客。

翌日清晨,乘着公交前往目的地,在景區逛了六個小時,還沒看完。清東陵的祭祀活動帶人重回清朝。地宮如空調般涼快,皇家把奢靡之風延續到了陵墓,修建得極為龐大,內部花紋精緻,慈禧之墓的豪華更是超過了清朝的所有帝后,後來孫殿英盜墓,使陵墓遭受極大破壞,讓人不勝唏噓。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三尺。其實又何必修建這麼豪華的陵墓呢!

每次出行都會帶給人很多感受。唯一遺憾是不能與父母同去,只能發給他們遊玩的圖片,網上説:父母尚在苟且,你卻追求詩和遠方。年輕人出去遊玩,有機會時也和父母出去走走吧!

標籤: 清明 隨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9jqo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