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關於拜山的作文彙編10篇

關於拜山的作文彙編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拜山的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拜山的作文彙編10篇

拜山的作文 篇1

啊!今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是人們傳統一年一度的祭奠祖先的好日子。大家都興高采烈的回到老家買了許多的東西和香爆竹,在九點多的時候我和我爸爸叔叔一起去拜祭祖先我們一去到那裏就看見有許多的山羊在那裏吃草,在對面的半山腰上有一隻羊媽媽帶着自己的小羊在興高采烈地吃草,過了一會兒我們爬到了半山腰然後有的拿起鋤頭有的拿起鐮刀在除草把墳地旁邊草和大棵的樹砍了。

把墳地的周圍草除乾淨後就開始擺放“五生”然後在兩個地方個插兩根蠟燭再在墳地上面放一些五彩紙和金紙,在墳地面前擺五個酒杯和三個茶杯然後再放一包茶葉,把酒杯到滿酒就點香,每個人都是六根(即一個地方一根)。

然後就是燒紙錢和金銀財寶了,可是要燒完了才可以走,最後一步就是放鞭炮了,一共要放兩排,而且還要用香來點不能用火機。

第二個地方就是在一個果園裏面,要經過河而且地勢險冒,

到達了目的地之後看見樹木茂盛之後大家都在唉聲歎氣,因為樹木會令我們覺得是絆腳石使我們覺得它阻擋住了我們前進的路,過了二十分鐘……五十分鐘……七十分鐘後終於完成了之距艱鉅的任務。

今天真是度過得太愉快了……

我們在閲讀文章時,常常看到文章的題目多種多樣,有的用“記”,有的用“論”,有的用“賦”,不知你是否仔細想過,這些字表示什麼意思呢?

記,就是記載、描寫的意思。大凡題目上用“記”字的其體裁一般都是記敍文,如葉聖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巖洞》、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我們常用的文體日記、遊記、訪問記等也屬於這一類。

論,就是闡明事理的意思。大凡題目上用“論”字的大多是議論文,如謝覺哉的《論“同甘共苦”》。也有用“談”、“説”、“議”、“評”等字來替代“論”字的,如何其芳的《談修改文章》、吳晗的《説謙虛》、韓愈的《師説》等。報刊上常用的文體社論、評論等也屬於這一類。

賦,盛行於漢魏六朝的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通常用來寫景敍事,如杜牧的《阿房宮賦》。如今有的寫景敍事的散文也稱為“賦”,如楊朔的《茶花賦》、峻青的《秋色賦》。

贊,是我國古代的文體名,一般用於歌頌和讚美。今天有的作家寫散文、詩歌,在題目上也會用上一個“贊”字,如茅盾的《白楊禮讚》、冰心的《櫻花贊》。

傳,常見的一種是用來記錄某人生平事蹟的,如司馬遷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有一種記述故事的文章也稱為“傳”,如施耐庵的《水滸傳》。

行、歌,都是我國古代詩歌體裁的名稱,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歌”與“行”不同,“歌”是能唱的詩。今天的民歌、兒歌也能隨口吟唱。

因此,閲讀文章時,我們可藉助題目上的這些字,大體上識別這篇文章的體裁。

拜山的作文 篇2

四月五日是清明節。我要跟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掃墓。

四月三日,我們中午就出發了,爸爸開着車上了高速公路,飛馳前進。我透過車窗看到了大樹,麥田一直向後跑,為什麼呢?爺爺説:因為大樹是不動的,我們跑的`快,就會感覺他們向後跑。大約跑了三個小時,就到了我的老家————淄博市周村區芽莊村。一進小爺爺家門,就看見了一條大黃狗,衝着我們汪汪大叫,它以為我們是壞人呢。小爺爺熱情的出門迎接我們的到來。

老家的清明風俗習慣是四月四日下午掃墓。第二天早上我們吃了老母雞剛剛下的蛋,小葱卷煎餅。小奶奶説,清明吃葱就會聰明,

下午我們去了村裏的公墓。這個時間老鄉們都要到那裏掃墓。他們與爺爺熱情的打着招乎。我看見路邊的雜草,小花剛剛露出了小頭。一片綠油油的麥田,隨風擺動,向我們打招乎。到了公墓裏爺爺用鐵杴,給每一個墳墓填上了一些土。爺爺告訴我説,這是老奶奶與老爺爺的墳墓,最後我們向故去的親人們磕了三個頭。

在上完墳後,在回小爺爺家的路上我又到村南頭的大水庫參觀,這裏已經是一個5a級的旅遊景點了,水庫北面有幾座大山。山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色的桃花與杏花,白色的梨花,都開放了。遠遠的望去,天空,大山,花兒,連在了一起,好美好美啊。

拜山的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快到,人正忙着去各地拜山,祭奠自己的祖輩。我和爸爸、媽媽去姥姥家給我去世多年的太太上墳。走在路上,看着車窗外的景物,太太的音容笑貌又浮現在眼前。

我的太太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她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皺紋,一笑起來眼睛彎彎的,顯得既和藹又可親。她非常疼愛我,聽媽媽説,我小的時候,太太總是把我抱在懷裏,就連睡着也捨不得放下。後來我長大有記憶,太太總是最牽掛我的人。每次去姥姥家,一進門,太太都會用她那不很靈活的手,把我拉到身邊,一會兒摸摸我的頭,一會兒親親我的臉,笑得合不攏嘴。她總是會給我一些驚喜,像變魔術一樣,把櫃子裏收藏的好吃的統統拿出來,讓我享用。

我的太太又是一位要強而自立的老人。她一直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願麻煩別人。她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房間,有時還幫姥姥做飯,在她身上體現勤勞節儉的美德。

太太病重住院。我和爸爸媽媽去看她,那時侯她已經神情恍惚,可是知道我來,她掙扎着坐起來,蒼白的臉上露出笑意,把我拉到身邊,把幾塊糖塞到我的手裏。我要走,太太緊緊地牽者我的手,捨不得放開。第二天清晨,我的太太就離開人世,永遠的離開我,我全家都悲痛欲絕。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來到太太的墳前,我為太太的墳上添上新土,獻上鮮花,望着那草色青青的墳墓,我的淚水模糊雙眼。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禱:太太,願您在天國生活得快樂幸福!

拜山的作文 篇4

20xx年11月2日,我和爸爸媽媽坐叔叔的車回去新豐縣小正鎮黃柏村老家拜山。那裏沒有高樓大廈,只有破舊的屋子。但是,我見到老家的大伯、親戚等人我都特別高興,因為好久都沒見到他們了。不一會兒,拜山時辰到了。

個個人都挑着鋒利的長刀、粗大的鏟子,去深山拜很久很久以前的祖先。山裏長着非常多有刺的植物,這植物還傷害了我的手,傷口不深,卻出了血。我連忙用手止住血,爸爸看到了,説:“不怕的,這點兒小事算什麼!"媽媽也發言:“看看你們的黃柏村,窮得要命。山就是這樣的,密密麻麻的植物一大堆,不受傷才怪!" 我搖了搖頭,繼續上山。

拜山的時候有隻黃蜂拼命追我和大伯,不追其他人。黃蜂在我手裏的時候,我嚇得用盡全身的力氣跑,才甩掉了它。下山了,我餓得快走不了,媽媽手裏拿着一束紅色的小果實在吃。我像小偷一樣攝手攝腳地拿了6顆果實來吃,吃完第1顆,我就知道這是茱萸的果實,味道酸溜溜的,不甜,讓媽媽感到難吃。就把茱萸的果實遞給了我,我説了一聲“謝謝",然後我就像餓鬼一樣瘋吃起來。有個人説要拜三座山,我大吃一驚。我都沒力氣了,怎麼上山呢?爸爸説: “你和媽媽先回去,我和大伯他們繼續拜山。"就這樣,我和媽媽下山去休息。我越走越累,傷口還痛着呢!媽媽氣喘吁吁地説:“回家鄉拜山真累啊!以後還來不來呀?"我回答:“那當然回來啦,還是自己的家鄉呢!這裏廣州有146公里,不來白不來。"

等到爸爸回來了,飯菜已經煮好了,俺餓得不行了,就高聲召喚着爸爸吃……

拜山的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大家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爸爸講述了已故太爺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爺、太奶依舊活在大家身邊。我暗想,太爺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大家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裏像衞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大家四人找到太爺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説:“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家人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説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着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説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爺、太奶掃墓,並對家人説,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拜山的作文 篇6

走在拜山的路上,感受微風徐徐吹來,看着大山上碧綠的樹,這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我就陶醉在其中,根本沒發覺目的地已經到了。“果果!”媽媽的聲音從耳邊傳來,我才知道到拜山地點。

童年的我,認為拜山是一種遊戲。現在的我,才知道拜山是紀念祖宗。

把草除完後,我們首飾。紙錢等“貴重物品”丟到火裏燃燒,並且磕頭許願,保佑我們平安……

最有趣的就是吃寒食了。那一個個包子。饅頭,饞的我“口水飛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左一口,右一口的吃起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拜山還挺好玩。

拜山的作文 篇7

三月初三,我回老家掃墓拜山。我們早上吃完早飯,便從家裏出發,去祖先和前輩的陵墓去拜一拜,求他們保我們全家平安,一帆風順。

我們先來到前輩的陵墓,那裏葬着我爺爺的、爸爸的爺爺、爸爸的奶奶……我拿起鏟子鏟地上多月以來長出來的野花野草。我鏟着鏟着,突然,我感覺手指很累,想休息一會,可是,我如果休息,別的小孩子也會跟着我休息,這樣不就會拖延一點兒時間了嗎?這樣後面就得少玩一點兒了。想到不能玩久,我就來勁兒了,雙手抓着鏟子對着地面上的野花野草用力的鏟着,生怕漏掉一些。過了大約10分鐘左右,我們終於把地上的野花野草剷除乾淨了。

我們把大人叫過來,他們把祭品擺好後,我們大家就開始祭拜了:雙手合攏放在胸前,然後嘴裏唸叨着想跟前輩説的話,然後微微向前鞠躬。鞠完躬後,我們小孩子就把蠟燭點上,然後拿紙錢來燒,這個墓前燒幾張,那個墓前燒幾張,還燒一些紙做的被子、衣服、鞋子……孩子們燒的可帶勁兒了。哪怕是把衣服燒着了,也覺得很開心。拜完後,我們又到另一座山腳下去拜祖先的陵墓。

拜山真好玩啊!

拜山的作文 篇8

清明節前夕,我三·四·五年級全體師生一起去大別山烈士陵園拜山。

一路上,我懷着沉重·崇敬的心情邁着大步向前走。我的腦海中回憶起各位烈士在為我今天美好生活而奮鬥的情景,是多麼的壯觀,一些年輕的戰士都無辜地犧牲。想到這裏,我的心酸酸的,為無私奉獻的戰士傷心,流淚。這是,突然天空不作美,下起雨,雨點濺到我的臉上,打斷我的思緒。我東張西望,不知不覺就來到烈士陵園的大門口。

只見“嶽西縣大別山烈士陵園”十個字格外醒目。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兩顆油亮的大樹,它穿上新衣服。我隨機而上,當我上那百步梯的時候,我的腳步是那樣的笨重。紀念塔下,我排好隊伍。首先,金主任宣佈悼念儀式開始,然後少先隊員獻花圈,接着少先隊員發言,最後老爺爺講解烈士事蹟,儀式結束。

我散開三三兩兩地去參觀烈士紀念館,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烈士的帽子,四大銅洋,馬鐙,手榴彈,衣物……哪些物品是多麼的陳舊,可是它卻記載烈士打仗時的一些重要情節。那些偉人,英雄,烈士的頭像掛在紀念館的四面八方。看着一張張照片,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動起來,我的心酸酸的,我第一次被這種情景感動。

各位烈士,你太偉大!你不顧自己的生命去與敵人作鬥爭,有些烈士甚至只有十幾歲就把生命以及一切都獻給黨。我自愧不如。沒有共產當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各位烈士的英勇事蹟就沒有我今天美好的生活。烈士,您是創造新世紀的人,我在此感謝您。

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學習好知識,將來報效祖國。

各位烈士,我在此代表所有的少先隊員向您致敬!您的英勇事蹟將永遠銘記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

拜山的作文 篇9

走在拜山的路上,感受微風徐徐吹來,看着大山上碧綠的樹,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我就陶醉在其中,根本沒發覺目的地已經到了。“果果!”媽媽的聲音從耳邊傳來,我才知道到拜山地點。

童年的我,認為拜山是一種遊戲。現在的我,才知道拜山是紀念祖宗。

把草除完後,大家首飾。紙錢等“貴重物品”丟到火裏燃燒,並且磕頭許願,保佑大家平安……

最有趣的是吃寒食了。那一個個包子。饅頭,饞的我“口水飛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左一口,右一口的吃起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拜山很有意義。

拜山的作文 篇10

啊!今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是人們傳統一年一度的祭奠先人的好日子。大家都興高采烈的回到老家買了許多的東西和香爆竹,在九點多的時候我和我爸爸叔叔一起去拜祭先人我們一去到那裏就看見有許多的山羊在那裏吃草,在對面的半山腰上有一隻羊媽媽帶着自己的小羊在興高采烈地吃草,過了一會兒我們爬到了半山腰然後有的拿起鋤頭有的拿起鐮刀在除草把墳地旁邊草和大棵的樹砍了。

把墳地的周圍草除乾淨後就開始擺放“五生”然後在兩個地方個插兩根蠟燭再在墳地上面放一些五彩紙和金紙,在墳地面前擺五個酒杯和三個茶杯然後再放一包茶葉,把酒杯到滿酒就點香,每個人都是六根(即一個地方一根)。

然後就是燒紙錢和金銀財寶了,可是要燒完了才可以走,最後一步就是放鞭炮了,一共要放兩排,而且還要用香來點不能用火機。

第二個地方就是在一個果園裏面,要經過河而且地勢險冒,

到達了目的地之後看見樹木茂盛之後大家都在唉聲歎氣,因為樹木會令我們覺得是絆腳石使我們覺得它阻擋住了我們前進的路,過了二十分鐘……五十分鐘……七十分鐘後終於完成了之距艱鉅的任務。

今天真是度過得太愉快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94jk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