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精華】祭祀作文集合八篇

【精華】祭祀作文集合八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祭祀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祭祀作文集合八篇

祭祀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以前我只知道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的節日,對其他的還不太瞭解,正好在今天來了解了解。

關於寒食,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代的晉國,晉獻公的幾個兒子為爭奪王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晉獻公的第二個兒子重耳為了避免自相殘殺,流亡國外十九年。晉國的臣子介子推敬佩重耳的人品,捨命相隨,在重耳最危難的時刻曾割股奉君。君臣一起經常討論救國、治國方略,關係融洽。重耳曾言,如果自己將來能做國君,一定重報介公之恩。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終於打回晉國,當上了晉國國君,也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復國之後,大宴羣臣,論功行賞,卻沒有給經常提意見的介子推任何官位和賞賜的東西。介子推不屑與整天在晉文公身邊阿諛的小人為伍,更為晉文公復國之後沒有施行清明政治感到失望。於是帶着老母上了綿山,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有人開始議論了,説晉文公忘恩負義,不用賢臣,晉文公慢慢地也聽到了這些議論,他似乎感覺到自己做的有些不對,趕緊叫人去請介子推,才知道介子推已經去綿山隱居了。為了讓臣下知道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昏君,平息人們的議論,晉文公急於找回介子推。他帶領羣臣來到綿山,尋找介子推。

綿山澗壑萬仞,峭壁嶙峋,山路崎嶇,加之介子推有意躲避,怎麼也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心裏起急,但也無可奈何。晉文公的手下也是各有心思,有的希望介子推回來,輔佐晉文公治理天下,有的卻怕介子推回來,奪了自己的恩寵。一個手下向晉文公諫言説,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大王您派人放火燒綿山,介子推怕傷了老母,一定會出來見您。亂了方寸的晉文公見介子推心切,竟糊里糊塗地採納了這個主意,命人在綿山上放起火來。時值仲春,風大物燥,煙火吞沒了整個綿山。大火燒了幾天也沒有見到介子推的影子。大火熄滅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寧死不肯出山,已經和母親被燒死在山頂一棵大柳樹下。晉文公想起介子推對自己的忠心和肺腑之語,扶着被燒死的大柳樹不禁嚎啕大哭。他讓人將介子推母子葬于山嶺之上,改綿山之名為介山,“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同時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冬至後105天全國禁止動煙火,只許吃冷食,是為寒食節,以示紀念介子推。

第二年寒食節的翌日,晉文公到綿山介子推殉難的大柳樹下來弔祭,發現被燒死的大柳樹上已生出了新的柳枝。他回想起介子推生前希望他復國之後施行清明政治的主張,感慨萬千,下令封這棵柳樹為 “清明柳”,把這一天定為 “清明節”。從此晉文公整肅政務,發展生產,晉國終於強大起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隨着國家影響力的增大,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流行於大江南北,唐代詩人盧象賦詩云:“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我們不應該忘了自己的先人,沒有先人的撫育,正如沒有先烈的保佑一樣,就不會有我們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燦爛的明天!

過好清明節既是對先人先烈的懷念,也是對我們自己的靈魂的一次純淨的洗禮!

我們應珍惜我們的偉大祖先為我們創造和傳承下來這樣一個偉大的節日!

祭祀作文 篇2

我們步履匆匆走進四月,又迎來一年一度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它充分表達詩人沉重心情,也表達我們此時此刻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濛濛,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為我們聽老師説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地方,這裏埋葬着許多英烈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掃墓儀式後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後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把白花交給我和另外兩個同學組成一個三人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白花,我們在心裏對英烈們説安息吧!心裏面感想萬千很矛盾,也很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把愛獻給安康兒女,把生命獻給安康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天幸福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後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於此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軍區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們養他們故鄉,一想到這裏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表達我們敬仰和哀思。雖然這裏沒有留下他們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人、最親近人、最可敬人,他們是為我們幸福生活而犧牲,我要記住他,以後每年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着細雨,我眼裏飽含着淚滴。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最好詮釋吧!

祭祀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外地的車,爸爸説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咱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媽媽:“街上那麼多賣紙錢的,為什麼咱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媽媽説:“因為墳墓都是在莊稼地裏,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污染環境。所以咱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託了咱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咱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爸爸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爸爸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為什麼要這樣做,奶奶説:“民間有一個説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所以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雖然是迷信説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後咱們先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後離開了。

通過這個清明節,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清明文明祭掃的知識。

祭祀作文 篇4

清明將至,又到了祭拜先人,追憶逝者的傳統時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現了不少奇異、庸俗的祭奠方式:吹打唸經,鳴鑼開道,紙灰飛天,阻塞交通;而形形色色低級庸俗的祭品,也讓人看了直皺眉頭。

清明祭祀,是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古人稱這個時節為“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然而,到了現代社會,祭祀活動的封建庸俗之風卻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為清明平添了污濁之氣。庸俗之風緣何而來?愚昧無知使然。有人認為,先人活在世上享受的和沒享受的,在“陰間”也一樣不能缺,這是扭曲的虛榮心和奢靡慾望在作怪;而被稱為“白事大了”的中介提供的“超前”遊説服務,也在推波助瀾,傳統民俗中摻雜了腐朽和庸俗的東西,就離民俗的本質越來越遠,一種背離時代的進程風俗如果為更多人所接受,迷失了健康的方向,將會帶來更大的負面作用,甚至成為先進文化的桎梏。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對“殯葬行業”了檢查清理,發麪了“禁燒令”,從流通渠道上堵住了殯葬迷信用品進入市場,並對公共志氣的'迷信活動進行勸阻,制止或處罰。然而,“堵”的同時還需要必要的疏導,需要將科學、健康、文明的觀念充實的傳統民信習慣中,形成一種文明的社會氛圍。

讓清明重現“清潔而明淨”,提倡文明、健康、環保、回收自然的祭尊方式,體現着中國人追隨現代文明的決心和勇氣。要讓清明祭拜先人的傳統習俗成為積極向上的民族文化,還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所以,做為90後的咱們,要遠離那些腐朽和庸俗的東西,咱們要建設文化社會,對於現在人們這種低級的行為,咱們要提醒和防止人們,讓他們別在這條庸俗的道路上“迷”下去,咱們要呼籲全社會的人在清明祭祀中用最原本、最民質的方式體現出來。為此,咱們要做出一個榜樣,咱們要禁止“吹打唸經,鳴鑼開道”等等的出現。

咱們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跟咱們一起“奮鬥”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讓文明祭祀成為一種紛紛的現象,不要因不文明而對社會產生危害而使自己內疚。

祭祀作文 篇5

今天,我跟着爸爸、媽媽和舅舅一起去栗子山公墓掃墓。到了栗子山公墓,遠遠就聞到嗆人的煙味,進入墓地則更是嗆人,空氣中到處飄着燒紙錢產生的二氧化碳,我們買了六十多元的紙錢、花和金錢帶,到了我們要找的墓地,首先點燃金錢袋,這“金子”一點也沒有怕火的意思,全被火燃成了灰燼,這哪是“真金不怕火煉”啊!全都是一些連草稿紙、衞生紙都不如的紙!我跟媽媽説:“為什麼要燒紙?而且還把紙燒的焦焦的?”媽媽也不知從什麼地方知道的,總之把一些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講了一通,比如把錢燒了,在天堂的那些人才能收到之類的話。

天哪!現在的人怎麼都流行燒紙這樣的做法?這不是自欺欺人嗎?我粗略的算了一下,中國有1300000000人,那麼每人至少在清明節這段日子裏燒出50克二氧化碳,那麼清明節人們至少要燒出5000噸二氧化碳,人們真瘋了嗎?那些環保行動,綠色行動,難道只有小學生才能做到嗎?大人們卻光説,但還在將污染源擴大,增加到連清明節人們都要污染空氣?就不能換一種思維方式嗎?哪怕搞一個哀悼會,都比在墓地裏抹一把眼淚,燒燒紙錢好!

古人説的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既然已經知錯了,那麼就趕快“改之”!讓我們牽起手來,共創綠色家園!改進中華民族的不好習俗吧!

祭祀作文 篇6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節是人們以各種方式緬懷英烈、祭奠逝者、祭掃陵墓、悼念先人、寄託哀思,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節日。按照傳統風俗,節日期間,人們會上墳燒紙、説冥物、燃放鞭炮,以表達思念之情。

早上,一大早我們就上山掃墓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話是這樣説,可今早的天氣卻格外令人清爽。掃墓時,大人們提着糕點、水果、米酒、肉,我們小孩就在後面拿着鋤頭、鏟子屁顛屁顛地跟着。

我們只需要去爺爺的墓碑,首先是把墓前的草除掉,然後再鬆土。爸爸把折來的柳枝插在墳頭。他説:“爸,你在那邊要好好的,今年國家不讓放鞭炮點火,你不要介意。我就插柳枝在這,讓綠蔭成為你最好棲園。”接着,我們就屈膝跪下,向爺爺磕了三下響頭。最後,爸爸拿到毛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了一遍。

清明節不僅是祭奠祖宗的時候,還是春遊踏春的好時機。

我們去山上的一塊平曠工地放風箏。媽媽説:“快點放風箏了,把不好的事吹掉。”我們每個人都寫了自己的心煩事,讓它隨風而逝。但唯獨奶奶沒寫煩心事,因為她心裏裝的是我們。她寫道:“老頭子,你保佑啊,保佑你的兒子、媳婦心想事成,保佑你的孫子、孫女快快樂樂的,考到博士研究生。”奶奶沒寫她自己,我拿到筆在後面寫下:爺爺,您讓奶奶身體健康,讓她多陪我們,不要把她從我們身邊帶走。

這一天,雖是清明節,但我們卻很快樂,很有意義。

祭祀作文 篇7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xx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説: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市西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説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間掃墓節。按主日説,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曆,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掃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祭祀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這首詩是,清明的腳步也已經不遠。

大概8點半左右,我和爸爸媽媽從家出發。一路上,遠處的山崗蜿蜒起伏,連綿不斷。附近茂密的杉樹林旁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風景如畫,美不勝收,簡直像一個世外桃源!

我們下車,爬上山,一座座墳墓掩映在雜草叢林中,高聳的墳頭似乎在翹首期盼自己的兒女的到來……我們面對祖輩們的孤寂的墳墓,來時的喜悦心情一掃而光,一股淒涼的感情湧上心頭。

大約走幾里路吧,就到奶奶的墳墓前。不過一年沒來,原本只有一寸長的雜草瘋狂的吸取着營養,竟掩蓋高高的墳頭,成名副其實的灌木叢。

清理完目前的雜草,疏通好邊上的排水溝,我們擺上供品,點好香和蠟燭,把摺好的紙錢拿出來,以此寄託對死去的奶奶的一份思念。我默默地在墳前磕三個頭,祈禱着我能在樹人學校永爭第一。

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每個人的臉上都有莊重的氣息。

“滴答滴答”,不知何時,那剛停不久的春雨又淅淅瀝瀝地落下來。像牛毛,如細絲,密密地斜織着,盪漾在半空中,瀰瀰漫漫的輕紗包裹着一襲綠色,清新,水潤,如畫一般。雨點又像斷線的珠子,一滴一串地落在雨水匯成的水窪上。春雨紛紛,染綠山,染綠水,染綠帶着青苔的石板小路。

我深吸一口氣,對着山林鞠一躬,跑進遠處的雨簾中……

標籤: 精華 祭祀 八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8qpp2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