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臘八節作文 >

【熱門】臘八節作文700字七篇

【熱門】臘八節作文700字七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臘八節作文700字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臘八節作文700字七篇

臘八節作文700字 篇1

農曆十二月八日為中國臘八節,民間有食臘八粥習慣。臘八粥也叫八寶粥,相傳臘八節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獻糜故事,取八種香谷與果實制粥供佛,故名八寶粥,臘八粥製法簡單,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間爭相效仿,廣為流傳,成為一道深受人民喜愛美食。

臘月初八被佛教界奉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紅棗、香菇、蓮子等8種食物合煮“八寶粥”,邀請周圍山民共進聖餐,並施捨給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對佛祖敬奉。其後漸成民間自煮八寶粥(稱臘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臘八粥”風俗。

每逢農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與果實等雜煮成粥糜敬佛,民間也效法在臘月初八煮這樣粥吃,以消災除病。宋代杭州民間臘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與米煮成。明清時各地盛行吃臘八粥。

臘八粥名義上要湊滿八樣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樣,多者十幾樣均可。有些地方臘八粥,是糯米、紅糖與18種乾果、豆子摻在一起熬煮,十分隆重。用蓮子、銀杏、花生、紅棗、松子加上薑桂等調料摻入大米煮成臘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補身體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針、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臘八粥,這些是“細臘八”。普通人家吃臘八粥,在米中摻入青菜、黃豆、蠶豆、豆腐、胡蘿蔔,荸薺煮成,是所謂“粗臘八”。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有些產玉米山區,逢到臘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臘八麥仁兒”吃。農家風俗是每到臘八這天,都要做一頓臘八粥吃。臘八粥,就是盡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東西,都可適量地放一點在鍋中,黃豆、綠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蘿蔔及小麥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麥粉等,雜七雜八煮成一鍋粥。常説吃得全,長得全。

臘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頭一定要把五穀雜糧、各種蔬菜吃全了,這樣才能有全面營養。這是祈求人體安康,閤家興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過了臘月,就到了新一年,吃臘八粥時,把當年地中長出來五穀雜糧,各種蔬菜都吃到,什麼都不嫌棄,表明農家對土地上收穫到一切都是愛惜,希望在新一年中,什麼莊稼都能長得好,都能獲得豐富。

臘八節作文700字 篇2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曆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臘八”在我的印象裏有着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脣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説着,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着滾,嘴裏還“噢噢”地叫着,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並説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説法源於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

“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麼悠揚,那麼綿長,那麼温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裏瀰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牀。當我們洗漱完畢懷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豔的“臘八粥”盛到碗裏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裏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裏,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後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着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着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裏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温暖的目光裏,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麼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麼想沐浴在母親那温暖的目光裏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臘八節作文700字 篇3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裏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裏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 在我家鄉,臘月裏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月初八,……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裏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裏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

在我家鄉,臘月裏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有句俗語叫“紅白蘿蔔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的土話,意思是説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手藝高低的平台。家鄉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蔔、白蘿蔔、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後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調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擀好臘八面。在家鄉,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擀麪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擀時要拿穩放平,用力要勻,先鬆後緊,先慢後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麪糰擀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後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麪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摺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抬,伴着“咯噔、咯噔”的節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後,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裏,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裏滴上幾滴紅豔豔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後意猶未盡。

“母親叫你吃臘八”説的是臘八這天,嫁出去的姑娘無論是十里八里、無論是忙還是閒,都要趕回孃家吃上一頓母親做的臘八面。這天,在鄉間的道路上,你會不時地看見穿着一新的姑娘、媳婦們高高興興地回孃家。臘月天寒地凍,為了迎接女兒回來,往往是做一大鍋臘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這天全家人端着一大碗臘八面邊吃邊嘮着閒話,圍坐在熱炕頭或是灶火前,温暖而愜意。

吃完麪後,母親還叮嚀兒女們給豬兒、貓兒、狗兒留下一碗,給樹上、糧倉等地方掛上面,據説,這樣會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樹木快長,人的身體也會更健康,這也寄託了家鄉人追求平安、嚮往幸福的情愫。

多想再吃上一碗家鄉的臘八面啊!

臘八節作文700字 篇4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説着,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着滾,嘴裏還“噢噢”地叫着,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並説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説法源於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麼悠揚,那麼綿長,那麼温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裏瀰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牀。當我們洗漱完畢懷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豔的“臘八粥”盛到碗裏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裏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裏,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後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着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着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裏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温暖的目光裏,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麼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

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麼想沐浴在母親那温暖的目光裏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

臘八節作文700字 篇5

那時候物資匱乏,一年四季我們那羣可憐的農村孩子總處於渴望美食的憧憬中。臘八這天,媽媽會煮臘八粥,那是多麼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紅棗、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種雜糧、肉類和佐料匯合熬成粥狀,聞之香甜,吃之可口。

臘八這天,媽媽照例早早起牀,精心準備各種食物,然後細心涮洗鍋碗,其慎重程度不由讓人對這天充滿了虔誠的敬意。粥煮好了,先給奶奶盛一碗,然後我們依次盛了吃。每次盛的時候,我總是喜歡把自己特愛吃的花生米多挑一點到自己的碗裏,吃的時候,滿心喜悦,細細品味,慢慢咀嚼,邊吃邊叫好,最後還意猶未竟,把個碗舔得比洗過還要乾淨。當時只顧自己高興,現在回想起那時,記憶中竟然沒有母親吃臘八粥的情景,原來由於家大口闊,每次我們都吃個不剩,從來都沒想到過給媽媽留下一點點,她竟然這麼多年都沒有吃過自己親手熬出的臘八粥!一件事情,一個感動來得如此之遲,足已遲到媽媽躺在墳墓裏了方才想起,這世上做兒女的怕是一生都還不了父母千分之一的恩情!

昨天正值臘八節,剛巧在家附近走人家,我去老屋看了看,大門緊鎖着,那個父母經常搬把椅子坐着曬太陽的台階髒兮兮的,門前的那塊水泥場子上滿是飄落的枯葉,兩旁到處是枯黃的小草,整個院落給人一種荒涼、蕭條之感。這哪像我那勤勞、潔淨的母親曾經住過的地方?母親是個極愛乾淨的人,她即使病到請保姆的地步也要把各個地方弄得亮堂堂、清清爽爽。我記得很多次我回孃家時,總能看到她用力地鏟門前大場地兩旁的野草和清掃各個角落。那蒼老的背影和佝僂的身子常令我心疼不已。可是如今人去樓空,父母躺在冰冷的地下,再也管不了花開花落,潮來潮去,燕來燕往了。我在隔壁唐姐家借了把掃帚細心地把屋外打掃個乾乾淨淨。臨了,唐姐對我説,有一天晚上她夢到母親了,母親對她説:“唐姑娘,我被子好濕,我睡不成,請你幫我曬一下吧……”唐姐説她到母親墳前看過了,媽的墳墓塌陷了不少,由於所處位置低下,雨水極易灌進去,於是唐姐推想這一定是母親給她託夢:説她睡的地很濕,她睡不安寧……聞此言,我們倆都流淚了。生前,唐姐對媽的照顧甚至超出了我們,母親對她“訴説”自己的苦處而不向我們訴説很正常。可是,按照我們這慣例,不到明年清明節,新墳是不能動的。媽媽,明年清明時,我們一定好好把你的“家”弄得舒適和温暖……

臘八節作文700字 篇6

臘月初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農曆節日,在這一天,各地均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和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代表着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希冀與渴望,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近年來,臘八正與其他許多民俗節日一樣,漸漸淡出現代人的生活,成為遠去的記憶……

這天,以及這天的前前後後,都應該是雪花的節日。它們像少女一樣乾淨質樸,在這個時候輕盈地飄落人間,來了就把一切抱在懷裏:村莊、田野、小院、柴草堆、麥秸垛……

這天的炊煙是年底盛事開始的標誌,裊裊地蜿蜒在房頂上的天空裏,延續着幾千年的鄉俗。在醇香的氣息裏,遊子想起了母親的呼喚,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歸家的情思。

鐵鍋下火苗跳躍,像一羣好動的精靈拉扯着柴草,紅色的錦綢消解了鄉親們四季辛勞的痠痛,化作母親們臉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騰中,清香飄逸。陽光的味道被各樣雜糧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縷清香,散發出來。

這清香帶給我們臘月裏第一絲清清淡淡的幸福。鍋邊那口盛滿清清山泉水的石甕還笨重地立着嗎?大黑還在翹着尾巴繞着石甕打轉嗎?甕裏那把厚厚實實的水瓢還悠閒地漂着嗎?那隻陳舊的木盆還在工作嗎?木盆裏還有五彩的糧食嗎?金黃的小米,鮮紅的大棗,白的蓮子,各色各樣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麼多的色彩,那麼濃的甜香,吸引着孩子們熱切的目光,傳達着鄉親們對土地的感激。

那個臉蛋紅撲撲、扎着小辮的“愛哭蟲”哪兒去了?呼呼的風箱聲裏還有媽媽那好聽的老故事嗎?還有媽媽那每年都説的話嗎?她説:過日子就像熬粥,總是要經過時間的煙熏火燎,香甜才會慢慢醖釀而成。收穫總需要用心情的水去浸潤,去蒸騰,去熬煮,才會在心中留下智慧的營養……

在臘八粥的醇香裏,是趕赴新春的歡欣與忙碌。

在臘八節的記憶裏,是家的温暖與舒心。

進了臘月的門坎兒,年就越來越近了。在我的家鄉鄂東北,臘月初八是莊户人家頭一個年節,稱之為“臘八節”。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煮臘八粥。

在所有的粥食中,鄉下孩子最盼望的便是香噴噴的臘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臘八粥的原料很多,雜七雜八的有十多二十種,大多是我們平日裏很少能吃到的東西。乾果類的有紅棗、杏幹、花生米、香酥核桃仁、蓮子,鮮果片兒有鴨梨、山楂、橘子瓣兒,雜糧類的更齊全,有江米、大麥仁、豌豆、大刀豆,除了這些,還有秋日裏晾曬的一些乾菜,有白蘿蔔幹、胡蘿蔔條、扁豆角兒,有的人家還會放上冰糖、青紅絲。

臘八節作文700字 篇7

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裏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説,意指臘八這一天非常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禦寒冷。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牆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labazuowen/nr30l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