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臘八節作文 >

精選臘八節作文500字合集七篇

精選臘八節作文500字合集七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臘八節作文500字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臘八節作文500字合集七篇

臘八節作文500字 篇1

今天是臘月初一,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快到了。校長付少玉為了犒勞大家一年的辛苦,親自安排後勤主任劉福軍到超市購回磨蓮、紅綠豆、糯米、西米、高粱、蕎麥等,挑選上等瘦肉,加之老師從家裏拿來些紅薯、南瓜,就這樣大家第一次在學校吃上了風味別緻的可口臘八粥。雖然是一頓粥,可是大家吃出集體凝聚力,決心來年更要發奮工作,不辜負領導的深情厚意。雖然以前讀過冰心的《臘八粥》,自己家裏也吃過臘八粥,但覺得今天的臘八粥更甜更香。

關於臘八粥的來歷説法有很多,其中有這麼一個美好的傳説最有意思。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遊四海。有一天,他因飢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羊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糧食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出來,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甦醒過來,並跑到附近的河中洗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裏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

臘八節作文500字 篇2

《説文解字》中解釋“臘”字為:“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到南北朝時期,據傳“臘祭”之神有八種,“臘祭”才被固定到臘月初八這一天,因此有了臘八節。

“臘”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臘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時的人們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去野外獵取各種野獸用於祭祀百神,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家人平安、吉祥,稱之為“臘祭”。臘祭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臘祭”這種風俗最早始於周代。古人逢臘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祭祖宗。據《風俗通》記載:“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或者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臘”就是打獵,用打來的野獸進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現在,人們還習慣把臘月醃製的豬肉稱為“臘肉”。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在每年臘月祭儺驅疫時人們敲奏臘鼓。《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高誘注:“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樑宗懍《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東京夢華錄》:“自入此月(臘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夥,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祟之道也。”古代還有臘月擊鼓催春的風俗。古諺雲:“臘鼓動,農人奮。”臘冬期,農事最要緊的是施臘肥。臘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爭取來年豐收的重要保證。因此,臘鼓一響,農民們就忙着往地裏送肥了。

臘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於五祀,《白虎通》卷一雲:“五祀者,何謂也?謂門、户、井、灶、中溜也。”可見,這個祭祀所祀的是來年的收成,所以臘祭在宗廟中舉行。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節作文500字 篇3

從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過日子——一個老頭、一個老太婆、一個兒子。

老頭和老太婆,一年到頭總是勤勤懇懇地過日子:公雞一打鳴,老頭就起來下地,老太婆就起來點火做飯;老頭耪五更地回來,老太婆已把飯做好,屋裏院外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吃完飯,老頭抽袋煙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過紡車,嗡嗡地紡線。就這樣,他家年年打得糧食大囤溜,小囤滿,有吃有穿,日子過得美美的。鄰人們哪個不誇呀,哪個不學呀!

兒子呢,才十多歲。爹讓他學耪地,他不去幹;媽讓他學管家,他不聽。他淨貪玩。他爹媽想,嗨,還小呢,也許長大了,一懂得過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誰知兒子長成了大小夥子,倒是不貪玩了,那個饞勁頭可大啦!爹媽説勸,他當耳邊風;鄰人們説他沒出息,他裝聾。他想的好:有爹媽幹着呢,我不幹也行;誰讓我攤上個好的“父母運”呢?

老頭和老太婆漸漸地老了。

一天,老頭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臨死時候,老頭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他説:

“孩子,你總要記住哇——‘誰家地上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你要再像從前那樣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頭説完了就死了。

兒子沒把爹的話記在心裏,老頭死後,他當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還有一囤糧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越來越放蕩了。不久,他娶了個媳婦。媳婦跟男人一路人。鄰人們都罵他們是“花啦虎”,老太婆氣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兒子不聽話,就囑咐囑咐媳婦吧。老太婆把兒媳婦叫到跟前,痛心地説:“孩子,你總要記住呀——‘誰家煙囱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樣學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説完也死了。

臘八節作文500字 篇4

“好香啊。”農曆臘八的早上,一起來,我就聞到了一股香味,匆匆穿好衣服,來到飯桌前。這時,一碗粥浮現在了我的眼前,正準備拿起筷子好好品嚐一番,媽媽突然走過來笑笑説:“小饞貓,你知道這是什麼粥嗎?”我搖了搖頭。

“這個是臘八粥,每年農曆臘八,人們都要吃臘八粥。”媽媽説着,拿起勺子舀了一點粥,吃了下去。“説起臘八粥的來歷,那就悠久了。你想不想聽?”我開心的笑了:“肯定啦,瞭解一下也好嘛。”媽媽唸唸有詞的講解着臘八粥的來歷:“好了,我開始講了: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遊四海。

有一天,他因飢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蒐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甦醒過來,並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

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裏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臘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從此,每年農曆臘八,人們都要吃臘八粥了。”

我用湯勺輕輕地在碗裏的四周劃了幾下。然後,舀一勺放進嘴裏,粥熬得爛爛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裏還留有餘香。喝下了這碗臘八粥,我的心就暖了起來。

臘八節作文500字 篇5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了。臘八節有很多習俗,泡臘八蒜,和臘八粥,還有各地不同的習俗。

每一年的臘八節我都會過得很開心,來和你們分享我快樂的臘八節吧!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説,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曆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説法,於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乾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幹,吃着翡翠、杏幹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櫃裏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着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後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乾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乾淨,將乾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説道:“我的靜靜長大了。”擺放好拼盤,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裏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的習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

臘八節的習俗還有很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吧。最好祝大家明天過一個快樂的臘八節。

臘八節作文500字 篇6

再有幾天,就該過臘八節了。説起臘八節和喝“臘八粥”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若是講起臘八節的來歷和喝“臘八粥”的緣由,恐怕不少人還真説不上個子午卯酉來。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穀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青紅絲等。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老北京的最為講究,摻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臘八節作文500字 篇7

今天是臘八,可惜好多天天被學習搞的暈頭轉向如我的人是記不清這些日子的。一早起來,我用高壓鍋做了小米粥,煮了雞蛋,這才跑到網上,這也算一種統籌安排時間的方法吧,做飯上網兩不誤。看到搜狐社區首頁有關於臘八的來歷,教做臘八粥之類的帖子,這才恍然,原來是臘八啊。

曾經,我也很喜歡喝臘八粥。母親用紅棗、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綠豆、紅豆之類加上白糖熬成的熱騰騰的粥在我眼裏曾經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當然,並不需要在臘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母親有沒有時間,有沒有心情。每當母親説要熬臘八粥了,那我會開心的幫母親剝栗子、花生等等,還熱心的儘可能湊着八種原料,回想起來,吃臘八粥是一件很麻煩很熱鬧的事。

而如今,小吃攤上隨處都可以買得到的八寶粥讓臘八粥對我的吸引力消失貽盡,只要想吃,出門就可以買的到。我再不會對母親央求:“今天我們做臘八粥吧。”只因為,實在沒必要費工費時去準備那些東西,真想自己做,超市裏就可以買到一應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準備的那番忙碌,喝臘八粥也便沒有了以往的樂趣。有時候,我們所在意的,真的並不是事情的結局,而是完成這件事的過程而已。就象臘八粥,沒有了為其忙碌的必要,品嚐起來便彷彿失去了當日的香甜。

臘八是如此,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也是如此。當月餅不再是隻有八月十五才可吃到的美味,中秋節在我的眼裏便黯然失色。當新衣服不是隻有在新年才能穿上身,只要想買,隨時隨地就可以購置新衣;當麻花、丸子、耦合之類不在是必須在年前準備的美食,只要想吃,隨時都可以吃得到,春節在我眼裏便也成了越來越不熱鬧的節日。為什麼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只因為,已經沒有什麼能令人企盼的東西。曾經和母親忙碌着擰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經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關將近卻暗暗歎息又老了一歲。似乎只是眨眼之間,曾經以為會是多麼幸福的明天,擺在眼前時也不過如此,原來,幸福只是一種感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labazuowen/2ezop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