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1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一詩是唐代詩人文秀寫的《端午》。

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學校迎端午的活動就在今天下午舉行。下午,我一來到校園,那撲鼻而來的粽葉味香得不得了。我迫不及待跑到了我們四年一班看,哇——在我們的課桌上早已擺放滿了粽葉,繩子,豬肉,冬菇……包粽子的材料非常豐富啊!

同學們找到自已的小組坐好,我們開始學包粽子了。包粽子是一件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的事情。我看着阿姨們很輕易就把粽子包好。同學一邊看着,學包着。我也拿起了粽葉學包了起來,首先卷粽子時這一關讓我手忙腳亂的,好不容易終於卷出了尖角,倒米又把我難倒了。這是,剛好管老師在我身邊經過,我趕緊叫管老師教我,管老師手把手教我包粽子在,好不容易,學包了一個粽子出來!哈哈哈……。把我樂翻了,特別的開心。

同學們都在優美地音樂聲,快樂地討論聲,歡快地笑聲和咔嚓地拍照聲下開開心心的學包粽子。沒過多久,我們共同努力和勤勞下成果出來了,粽子堆滿了一大鍋。包好的粽子有的像春捲,有的像一個金字塔,有的像一個三角體……雖然粽子包得不怎麼好看,但粽子裏面全包着同學們祝福語。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的快,一節課的時間過去了,端午節活動圓滿的結束了。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活動!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2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看到這詩句,我彷彿是聞到了粽子的香氣。正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傳統的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沉痛的來歷呢: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説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有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每逢到這一天,可以説是香氣撲滿整個鎮子。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樂乎,都做起粽子來。在這一天,我會到奶奶家裏去吃粽子。

來到奶奶家,香氣就撲面而來。只見有許多種粽葉、糯米、餡料,以及包好的粽子。奶奶嫻熟地包完一個又一個。我也試試看,先拿兩片粽葉,繞着一個頂點旋轉,成一個稜角。接着舀兩勺糯米,放在餡上,再用糯米填滿,呈一個圓錐樣的,最後用繩子一綁牢,就好了。我有模有樣地又包了幾個,放入鍋中,就等它出爐了。經過漫長的等待,對於我這個“吃貨”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小心翼翼地剝開粽葉,細細的品嚐一口,軟軟的、膩膩的,這真是人間美味啊!之後,我又狼吞虎嚥的吃了好幾個,這正是自己動手換來的。

端午是一個美麗而純樸的節日,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們來説,它不僅是紀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期待端午,期待我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美麗燦爛的日子。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它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為了紀念才華橫溢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插艾枝,菖蒲。賽龍舟,掛荷包,拴五彩線,吃粽子是最常見的活動了。説到這兒,不得不説一説傳説中這個感人的故事。楚國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每天為楚王出謀劃策,深受楚王的信任。一些小人在楚王面前誣陷屈原,楚王信以為真,把屈原趕出了楚國。屈原傷心欲絕,自投汩羅江自盡。當地人民得知這個消息,便駕舟去救屈原,最終一無所獲,因此有了賽龍舟的風俗,後來人們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吃掉,就往江裏投粽子,後來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

説到吃粽子,我家端午節最熱鬧了。每年端午節外婆都會到市上買來新鮮的粽葉,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洗乾淨,在準備好綠豆等材料作餡,一切準備好之後,外婆就開始帶領大家包粽子啦!外婆每次都先拿兩張粽葉,摺疊圍攏起來,做成一個窩,中間小心翼翼的放進準備好的糯米和綠豆,包出稜角,最後用細長的棕葉把它拴起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粽寶寶就誕生了。外婆把粽子放進鍋裏開始蒸,不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外婆把粽子端起來,滿屋子粽香四溢,我迫不及待的拿了個粽子,津津有味的吃起來,那感覺真是回味無窮!

我們吃的自己包的粽子,感到我今天又多了一個收穫,這真是一個開心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4

“媽媽,我想吃粽子了。”“好呀!不過有個條件,那就是要自己包粽子。”媽媽神祕地説道。“嗯--好吧!”

首先,準備粽葉(箬葉),我們要認真挑選大小合適的粽葉,這個步驟很重要,關係到包的粽子是否漂亮。挑好的粽葉放水裏清洗乾淨,放盆裏備用。接下來,就得準備糯米了。媽媽説包粽子的糯米洗乾淨後要泡上40分鐘左右,在等待的時間裏,我和媽媽準備了各種口味的粽餡,有甜的、有鹹的。

很快,我們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拿兩張大小差不多的粽葉,把它捲成封閉的三角形,接着把泡好的糯米放入粽葉裏,同時放入喜歡的餡,最後用線緊緊的捆起來,這樣,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包好啦!

我和媽媽一起包了二十多個粽子,有不同的口味:肉、蛋黃、豆沙、紅棗……包完以後,我們把爐子燒熱,把裏面的灰燒得燙燙的,再把包好的粽子放進去。這樣做法能蒸出“鹼”味來,所以我媽媽老家那裏的人把這種粽子叫作“灰湯粽”。

灰湯粽蒸好以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肉粽,還沒到嘴邊,我的口腔就被“它”的蒸氣給燙到了。等“它”涼了,我咬了一口,哇,真好吃!恐怕連神仙都吃不到呢!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5

端午節又稱午日節、端陽節、龍舟節等,它是中國第一個被世界博物館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在我國閩南地區有幾種風俗習慣,那就是包粽子、賽龍舟和在門前插艾草。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粽子。為此,我特地去百度搜索了一下,原來,人們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了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五月五,是端陽,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前後幾天,大江南北都要賽龍舟。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俗話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都會在門前插上幾棵艾草,以此來驅魔避邪。星期二下午,弟弟從城關回來,他手上還繫着一條五彩繩,這也是用來驅魔避邪的。

這就是我們閩南地區的風俗習慣,不知道各位同學的家鄉又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6

每年是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但大家知道我們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請大家慢慢聽我説。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並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為眼看着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歎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為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歎氣的説:“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歎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説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並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説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粽子的活動。就是這樣,我們才有端午節這個節日,才有端午節吃粽子的一種習慣。

我們大家都要向屈原一樣好好學習,學習他那愛國,善於分辨的精神!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7

端午節又要到了,這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哈,又有清香可口的粽子吃了,想想就心花怒放!

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包粽子的蘆葦葉,翠綠翠綠的,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晚上,奶奶把蘆葦葉放進鍋裏煮,她説這樣包起來的粽子更香更好吃,而且蘆葦葉變得更有韌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睛卻一眨不眨地盯着鍋裏“撲撲”冒出的白霧,蘆葦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吞了一下口水。

“包粽子啦!”媽媽搬出一大堆東西:有糯米、蜜棗、紅棗、豬肉、紅豆、花生……哇!花樣真多!這下我可樂壞了,“我也要包!我也要包!”我手忙腳亂地拿東拿西,媽媽連忙攔住我:“去去去!一邊玩去,別搗亂!”緊要關頭還是奶奶為我解了圍, “來,奶奶教你包!”我得意地向媽媽揚了揚臉。

奶奶拿起三片蘆葦葉鋪好,兩根手指夾着蘆葉一端輕輕一卷,蘆葦葉便成了一個圓錐形,奶奶小心翼翼地放入適量糯米,再加入一塊醃製好的鮮豬肉,又放入幾粒花生米,然後再把多餘的蘆葉順着圓錐形裹起來,最後奶奶拿了一段剪好的細繩一頭咬在嘴裏,一頭在粽子上繞上兩圈,打個了結,一個精緻的肉粽問世了。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來,可就是怎麼也捲不起來,急得我直冒汗,後來還是在奶奶的幫助下才勉強完成,看看,彎腰駝背的,還露出白花花的米,真是慘不忍睹啊。

看來包粽子似乎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要想學會一種本領,必須細心、耐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8

今天是我期望已久的端午節,我早早就起牀等待着美味的粽子。

一進廚房,廚房裏飄散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糯米香,媽媽正和姥姥、姥爺包粽子呢,我奇怪的問老爺是什麼時候來的。“起牀了”老爺轉過頭。“嗯,老爺,您什麼時候來的?您也會包粽子啊!”老爺看出我的心思説:“想包吧,來,老爺教你!”。

“先把竹葉捲成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手虎口。”老爺也拿起竹葉給我做起示範,我也忍不住學起來。“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再舀上拌好的餡放在米上,然後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上,捏攏,最後用細繩繫牢。”老爺説完我也做完了。看着我第一次的成果也挺滿意,可再看看老爺包的粽子我傻眼了。老爺的一看就老手,包的如此精美我這新手哪能比的過,老爺卻表揚我説:“不錯嗎!比我第一次包的的像樣多了!聽了老爺的誇獎我欣喜若狂並要求一起包粽子。媽媽説:“一邊玩去吧,別在這搗亂。”“沒辦法,只能聽媽媽的和話一邊玩去了。

“粽子煮好了來嚐嚐!”媽媽喊道。我飛似的跑到廚房打開剛煮好的鍋蓋,拿起筷子翻來翻去找來找去,終於打到我包的粽子啦!我立即挑出笨重的粽子剪下繩子,大口地吃着,嗯,好吃,沒有臘肉的鹹硬,取而代之的是香嫩可口中。我三口五口搞定了。我驕傲的想:原來自己包的粽子格外的香,使我明白一個道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甜美的生活,同時也使我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星期天,我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昂立學校作文班的學生到富蘭城堡去過端午節。老師先強調好紀律,然後讓我們一個個排好隊,準備前往富蘭城堡。

到了富蘭城堡,老師讓我們找地方坐下來。找到位置坐下來後,老師開始介紹關於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以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自沉的那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這個節日其實早在屈原汨羅江自沉之前就已經是當時楚地淵源流長的民族節日了。屈原的作品主要是有《離騷》、《天問》、《九歌》和《懷沙》等。

老師給我們的爸爸媽媽發了一個空的香囊袋,又讓我們的爸爸媽媽將艾葉放進袋裏,親手做了一個香囊袋。當父母們都做好香囊後,所有的父母都站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戴上香囊,以表達對孩子們的祝福。

回到座位上,老師又給所有的學生髮了一條藍絲帶,讓我們系在自己父母的手腕上。藍絲帶表達感恩,鼓勵關懷和愛。

終於到了我們最期待的快樂尋寶的環節。老師告訴我們,寶藏就藏在一號廳到五號廳裏。我努力地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個寶藏。我開心極了。

最後在放學的時候,富蘭城堡的服務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粽子。我和爸爸媽媽吃着美味的粽子。我覺得今天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端午節。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10

濃濃端午情,粽香四溢,歡聲不斷。

劉老師手拿青翠的粽葉,向同學們介紹道:“它又叫箬葉,靖江話叫‘nia子’。”我們都操起不太地道的靖江話鸚鵡學舌。看,講台上還擺放着一個個籃子。紅色的棗兒散發着甘甜的香氣,鈦白色的糯米圓潤而又飽滿,肥而不膩的醃肉是肉食主義者的最愛……

材料被分配到九個小組,我拿起箬子,鋪開,雙手合作,向裏一卷,一個錐形出爐了!裝好米,正欲將錐形封口,不曾想“嘩嘩……”,米灑了出來。我不服氣地又試了幾次,結果均以失敗告終。大家也都是包了散,散了包。我突發奇想:“我們來一回匠心獨具地創新吧!”結果獲得了一致贊同。我作文/重新拿起箬葉,在桌上鋪成“十字”,在兩片葉子的重疊處放上糯米和紅棗,用箬葉“長長的尾巴”將它包裹了起來,一個正方形的粽子成型了。

咦,沒有線了,我靈光一現,急中生智,拿起一條筷子粗細的粽葉,打了個蝴蝶結,哈,我的粽子完成了!近看,它就像是被壓壞的盒子;遠觀,它就像個破敗不堪的沙包——丟一下,它定會散架。無所謂啦,吃貨是不會在意這種“小細節”的,就算是顏值負分,味道應該還是很不錯的吧!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端午節不僅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也是為了紀念救父投江的東漢孝女曹娥,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以及一代忠臣伍子胥。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11

端午節,記憶裏是飄香的粽子和熱鬧的龍舟賽。

五月,温暖的風吹來清新的粽葉香。伴隨着端午鐘聲敲響,家家户户開始包粽子了。新採來的粽葉,用熱水泡一個晚上後晾乾。在裏面裹上洗好的糯米,或是加上紅棗,或是加上臘肉,然後下鍋蒸。

粽子出鍋了。一家人圍坐桌前,小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拿第一個粽子,也總被燙得呲牙咧嘴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大家剝着粽子,那香味一時間散了滿屋,伴着歡聲笑語一起飄進人的心裏。

吃完粽子,我們就該去看龍舟賽了。

來到梅林祝家村,只見河面被太陽炙烤着,好像下一刻就會燃起大火似的。河上幾艘船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衝去,河兩邊已是人山人海,都在為各自的船隊高聲吶喊助威。各色的龍舟上,鼓手打着激昂的鼓點,船上的每一個人都配合着鼓點賣力地划着槳。

一艘船上儘管載滿了不同的人,可他們卻都能步調一致,以同樣的節奏在同一時間朝同一方向划槳。他們將各自的力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引力,牽引着着船隻不斷向前。或許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大力士,但他們懂得團結,所以他們擁有無窮盡的力量,帶領他們向前……

端午節伴隨着粽香和龍舟歡快地來了,又載着歡聲與笑語緩緩地走了。這中間是歡樂,是團結,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1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我來給大家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X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江裏的雨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在這一天裏,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人們在這一天裏會打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等。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眼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於是在昨天,爺爺家包好了許許多多的粽子。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剛一進門就聞見了那淡淡的香味。我隨着香味來到廚房,從鍋裏拿出一個粽子放在碗裏。我剝開粽葉,看見那白白的粽子上還在冒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粽葉的香味。糯米在陽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我迫不及待的朝上面咬了一口,頓時,蜜棗那淡淡的甜味溜進了我的嘴裏,這種味道只有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才能嘗得到。

我吃着香噴噴的粽子,禁不住想起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國的精神,長大後做一個做一個對祖國有用,能為祖國儘自己一份力的人。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13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中秋節、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説起端午節,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忠心愛國,但卻受到了奸毒臣子的陷害,被逐出宮內,最後抱石跳江。這件事被當地老百姓知道後,很多人划着小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還有些人提着放滿小米的竹桶,把竹桶往江裏倒,給魚蝦吃,不讓它們傷害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把小舟變成了賽龍舟,把倒小米變成包粽子,來紀念他。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初夏到來,五毒也都出現了,人們為了辟邪驅瘟就在集市上或河邊割一些艾葉和菖蒲,插在門窗前。每當有風吹過,艾葉就會散發出一種香味,來驅趕蚊蟲;還有些地方喜歡在孩子們身上塗雄黃,家裏掛鐘馗捉鬼,舉辦龍舟賽……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粽子,我也跟着學。先把泡好的粽葉捲成三稜錐,再用手抓一把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封緊粽葉,用繩子繫緊,弄成一串一串的。到了晚上,奶奶把煮好的粽子端了出來,一股粽葉和糯米的香味撲鼻而來,聞着就讓人食慾大開!解開粽子,沾上一點白糖,咬一口,又軟又香,吃完後脣齒留香。

端午節的習俗特別有趣,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14

在每一年的節日中除了春節,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為在這一天我不僅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粽子,而且還能親自動手包一包粽子。

説到端午節,我先來跟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來歷吧。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給皇帝提個意見,皇帝聽了,怎麼也不同意他的意見,他就很生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走到江邊,投江入死。人們在這一天,就划着船在河面上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屈原的屍體。就把包好的粽子一個一個的投進江河裏,不讓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讓魚蝦把粽子吃飽,就不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所以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有賽龍舟,包粽子的習慣,就延續下來,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粽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在想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粽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裏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裏還念着:“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裏人逗得哈哈大笑。終於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的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想:我的粽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優秀作文初三15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粽子,於是對媽媽説:“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説:“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説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zrqm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