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3篇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3篇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端午節到了,媽媽從超市裏買來了艾草掛在門上,等幹了給我洗澡。據老人説可以去除百病哦!媽媽的好朋友阿姨還送給我們一些粽子,有白米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3篇

下午還要自己動手包粽子哦,我開心極了,全家聚在一起,圍着一個大盆包起了粽子,看似很容的事,我折騰了半天也沒有包成功一個,媽媽鼓勵我説,多練習就好了,粽子包好下鍋,幾個小時過去了,我迫不及待地去打開鍋蓋,熱氣騰騰的煙從鍋裏冒出來,我一看哇!粽子們一個個都變了顏色,看上去非常可愛,媽媽幫我剝開一個,我急忙咬了一口,軟軟的,糯糥的,真好吃,連隔壁的小狗看見了,都流下了口水!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外婆一早就包了香香的粽子,還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的一些故事,很有趣。可惜的是我沒學會包粽子,覺得太難包了,外婆安慰我説,等到明年再認真學習一下,一定能學會的。

一家人吃着外婆包的粽子,有説有笑,度過了一個有趣、快樂的節日!

今天吃過早飯,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和表姐來到中山公園玩,到了中山公園,看到了好多人呀!

首先,我們去了人工湖那裏去坐船了,到了那裏,我爸爸就去買了可以做4個人的小船的票,上了小船,爸爸和媽媽滑船,我和表姐坐在旁邊看風景,到了湖中央,我們看到了一位叔叔拉了一小船氣球,正在湖上面撒氣球。大家看到了氣球,都去搶了起來,我們也把船開了過去,跟大家一起搶了起來,到最後,我們搶了很多很多的氣球,搶完氣球,我們就回去還船了。

然後,爸爸又帶我們去了遊樂場,到了遊樂場,看到了很多的小朋友都在拍着隊玩自己喜歡的遊戲,我們就找我們喜歡的遊戲,找呀找,終於找到了我最喜歡的迪斯科轉盤,還好,那裏的人不是很多,排了一會兒就輪到我們了,我坐在轉盤上,轉盤搖來搖去的,真爽呀!不知不覺的這一盤就結束了,玩過以後,也到了中午該吃放的時間了,爸爸就帶着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傳統節日,那就是端午節。端午節裏面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比如: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河等。這些都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

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戰國時期,屈原是楚國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是一個身心愛國的人,他想了各種辦法來治理自己的國家,抵抗外族的侵略。而那時的皇帝卻好吃懶做沒有接納屈原的建議,使得楚國越來越弱,最終被別的國家打敗了。

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打敗了心裏時常傷心,可又不想拋棄自己的國家成為別國的奴隸。就在五月初五的那天,抱了塊大石頭跳進汩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老百姓們聽説這件事後非常傷心,都紛紛地趕到江邊祈禱屈大夫平安。有幾個漁夫開着自己的小船在汩羅江裏來來回回地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一邊打撈一邊拿出幾個粽子“撲通”“撲通”地扔進汩羅江裏。嘴裏還大聲地喊道:“大魚,大魚你去吃粽子吧,千萬不要把屈大夫當食物吃掉。”又有個老醫生捧來了一大壇的雄黃酒把它倒進了汩羅江希望把那些蛟龍水獸藥暈了,不要去傷害屈大夫。由於沒有打撈到屈大夫的屍體,汩羅江裏的小船越來越多,漁夫們遲遲不肯離去。這就形成了後來的划龍舟比賽。

從此,端午節的風俗就流傳了下來。每年的這天,人們就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河,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還有許多傳統節日。有中秋節,重陽節,七夕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它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吃粽子,還掛菖蒲蒿草,艾葉,薰倉術,據説是為了避邪。

每到端午節我都會到東門看賽龍舟,每到這時,九龍淵公園就人山人海,鑼鼓喧天人們盡情慶賀這一傳統節日,懷念屈原。

我們還會吃粽子,有時買,有時媽媽也會買棕葉自己包。

這就是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每次端午節,我和媽媽都要到外婆家吃粽子,看賽龍舟。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原來是這樣: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滅亡,所以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往江裏扔粽子,讓魚兒不吃他的屍體,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也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在外婆家,外婆去買粽子,我就想起了賽龍舟。於是,我打開電視機,看起了賽龍舟。

看着看着,外婆把粽子買回來了。煮好後,那香味撲鼻。我口水也“飛流直下三千尺”。我連忙拿一個粽子吃起來,看見碧綠的粽葉包着晶瑩透亮的糯米,吃在嘴裏,軟綿綿的,好吃極了!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珍惜它。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看到滿街的條幅,聽到粽子的叫賣聲,讀過網絡上鋪天蓋地有關屈原的貼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明天的端午節,只是城裏人親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攤小販賺錢的契機,是商家推銷自己的良策,與屈原無關。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裏人的端午節,而在家鄉,端午節卻是五月十五。因為五月初五農活正忙,稻田裏的秧苗還未插完,棉田裏的雜草還未除淨,正是農人們播種豐收播種希望的黃金時期,他們哪裏會有閒心坐下來過節呢,即使勉強自己將身體坐到了餐桌的旁邊,他們依然會魂不守舍,他們的心仍在田間地頭,仍在那些莊稼的身上。於是我們的祖先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節也要過,農活也不耽誤,只好讓端午節作出讓步,等農活做完後,就把端午節作為慶祝播種的節日吧。這樣的端午節,自然與屈原無關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是家鄉人每年必過的四大節日之一。根據農活完成情況的不同,家鄉人又把端午節分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鄉起初是沒有的,後來因為農村與城市親友網絡的擴大,有好些嫁到城裏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家來過端午節,於是有親友在城裏的人家便把這一天當成他們的端午節了,後來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實的大户人家以此作為端午節的前奏,於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説了。而那些家道殷實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裏都請有長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長工或短工都還在為他們辛勤的勞動,他們有些之所以選在五月初五過端午,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慰勞一下那些長短工們,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為他們賣命,同時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途徑,以此博得鄉鄰的口碑,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即使家鄉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這一天依然與屈原無關。

家鄉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稱正端午。顧名思義,這一天才是家鄉人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因為到這一天為止,家鄉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裏,農活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為了紀念他們播種的辛苦,為了慶祝他們階段性的勝利,他們便借用了這個傳統的節日,只是賦予了它暫新的內涵罷了。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熱鬧了,因為在這一天,姑娘女婿都攜着子女回孃家過節,其實也沒有誰作出一個什麼規定,只是大家都這樣,於是便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後來在家鄉便有了這樣的一種説法,端午節便是姑娘回孃家的日子,當然也就與屈原無關了。

家鄉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稱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説到這一天為止,家鄉的端午節才算過完了。據説之所以有這個末端午之説,一是為了與早端午相呼應,二是照顧那些田多勞少又無力請工的人家,他們往往在正端午這一天還在地裏勞作,等到他們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過完了,於是他們便在五月廿五這天過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車吧,只是節日的氣氛淡了許多,但親情依舊,慶祝的心情依舊,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他們為端午節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只是,這樣的端午節,依舊與屈原無關。

從早端午到晚端午,家鄉的端午節足足要過二十一天,而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廿四過小年開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燈送年為止,滿打滿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鄉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者便大聲呼籲,鄉親們啊,端午節的戰線再不能拉長了,否則就要超過春節了,那還成什麼體統呢,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啊!到這時,才遏制住了端午節繼續發展的勢頭,否則,家鄉人一定會把端午節弄得比春節還要隆重。由此可見,端午節在家鄉人的心目中是多麼的重要,只因家鄉的端午節象徵着播種,象徵着希望,所以仍然與屈原無關。

其實家鄉並不叫端午節,他們叫過端陽,就如他們把春節説成過年一樣。儘管説法不同,但實際意義卻是完全一樣的。過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難過年年過,那麼過端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條苦難的長河,偶爾在長河中拾起一小瓣精緻的貝殼或者到銀河採擷到一丁點星光,以此來點燃鄉親們播種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為一種東籬採菊的怡然自得。只是,過了這些節日之後,他們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在他們求索的空隙中,忙裏偷閒度過的這樣的端午節,真的與屈原無關。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看到滿街的條幅,聽到粽子的叫賣聲,讀過網絡上鋪天蓋地有關屈原的貼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明天的端午節,只是城裏人親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攤小販賺錢的契機,是商家推銷自己的良策,與屈原無關。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裏人的端午節,而在家鄉,端午節卻是五月十五。因為五月初五農活正忙,稻田裏的.秧苗還未插完,棉田裏的雜草還未除淨,正是農人們播種豐收播種希望的黃金時期,他們哪裏會有閒心坐下來過節呢,即使勉強自己將身體坐到了餐桌的旁邊,他們依然會魂不守舍,他們的心仍在田間地頭,仍在那些莊稼的身上。於是咱們的祖先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節也要過,農活也不耽誤,只好讓端午節作出讓步,等農活做完後,就把端午節作為慶祝播種的節日吧。這樣的端午節,自然與屈原無關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是家鄉人每年必過的四大節日之一。根據農活完成情況的不同,家鄉人又把端午節分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鄉起初是沒有的,後來因為農村與城市親友網絡的擴大,有好些嫁到城裏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家來過端午節,於是有親友在城裏的人家便把這一天當成他們的端午節了,後來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實的大户人家以此作為端午節的前奏,於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説了。而那些家道殷實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裏都請有長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長工或短工都還在為他們辛勤的勞動,他們有些之所以選在五月初五過端午,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慰勞一下那些長短工們,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為他們賣命,同時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途徑,以此博得鄉鄰的口碑,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即使家鄉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這一天依然與屈原無關。

家鄉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稱正端午。顧名思義,這一天才是家鄉人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因為到這一天為止,家鄉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裏,農活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為了紀念他們播種的辛苦,為了慶祝他們階段性的勝利,他們便借用了這個傳統的節日,只是賦予了它暫新的內涵罷了。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熱鬧了,因為在這一天,姑娘女婿都攜着子女回孃家過節,其實也沒有誰作出一個什麼規定,只是大家都這樣,於是便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後來在家鄉便有了這樣的一種説法,端午節便是姑娘回孃家的日子,當然也就與屈原無關了。

家鄉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稱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説到這一天為止,家鄉的端午節才算過完了。據説之所以有這個末端午之説,一是為了與早端午相呼應,二是照顧那些田多勞少又無力請工的人家,他們往往在正端午這一天還在地裏勞作,等到他們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過完了,於是他們便在五月廿五這天過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車吧,只是節日的氣氛淡了許多,但親情依舊,慶祝的心情依舊,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他們為端午節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只是,這樣的端午節,依舊與屈原無關。

從早端午到晚端午,家鄉的端午節足足要過二十一天,而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廿四過小年開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燈送年為止,滿打滿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鄉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者便大聲呼籲,鄉親們啊,端午節的戰線再不能拉長了,否則就要超過春節了,那還成什麼體統呢,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啊!到這時,才遏制住了端午節繼續發展的勢頭,否則,家鄉人一定會把端午節弄得比春節還要隆重。由此可見,端午節在家鄉人的心目中是多麼的重要,只因家鄉的端午節象徵着播種,象徵着希望,所以仍然與屈原無關。

其實家鄉並不叫端午節,他們叫過端陽,就如他們把春節説成過年一樣。儘管説法不同,但實際意義卻是完全一樣的。過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難過年年過,那麼過端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條苦難的長河,偶爾在長河中拾起一小瓣精緻的貝殼或者到銀河採擷到一丁點星光,以此來點燃鄉親們播種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為一種東籬採菊的怡然自得。只是,過了這些節日之後,他們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在他們求索的空隙中,忙裏偷閒度過的這樣的端午節,真的與屈原無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p303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