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端午節風俗作文集錦15篇

端午節風俗作文集錦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風俗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風俗作文集錦15篇

端午節風俗作文1

我還在睡夢中,一陣鼓聲伴着人們“嘿嘿”的喊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一年一度的它終於如約而至。

今天便是端午節了。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在我的家鄉,人們在這天裏都會划龍舟·包粽子·放孔明燈·帶香包·放煙花等等。

我剛把目光集中到那桌上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陷上,就被破門而入的小夥伴將我拉到樓下去。

更多小夥伴在等我呢!我還一臉茫然,就被小夥伴拉着就跑,他們洋溢着笑臉,嘴裏不停吐露着:“快跑”。在路上,我們還遇見了敲鑼打鼓的遊行部隊在馬路上整齊劃一地走着。他們帶我來到大橋上,當時人海如潮水般湧入,我們被圍的水泄不通,不過我是奮力地挪移到了欄杆邊。橋下有五條龍舟,旁邊還有個大鼓,真是壯觀。

隨着時間的挪移,一聲鼓聲震耳欲聾。龍舟比賽開始了!雖然每個龍舟的外形不同,但前面的龍頭都顯得霸氣威武,氣壯山河。五條龍舟差距不大,而隊員們卻不相上下賣力的划着。隨着比賽越發激烈,人們的喊聲也越來越高,有的人驚天動地的喊着加油,有的人竊竊私語在討論花落誰家……

下午,千門萬户都在包粽子,站在陽台上,都能聞到大街小巷的粽子味。我們家的餡料非常豐富,一眼望去,就深深扯着了我的眼球,不禁令我垂涎欲滴且眼花繚亂:有肉餡·紅豆餡·板栗陷·鹹鴨蛋陷,更甚至還有包含上面四種材料為一體的精華之棕。我的奶奶把一個大葉片疊成一個甜筒狀,就往裏面放醬汁糯米及各種餡料,轉幾圈,像變,魔術似的,打個結,粽子就完成了。

晚上,我手掛着香包,吃着粽子去卓望山廣場散步,粽子中醬汁·餡料·糯米的靈魂搭配在我口中四溢,脣齒留香。

這時,上空傳來一陣響聲,許多五彩斑斕的煙花紛紛綻放開來,猶如一朵朵鮮豔美麗的花朵欣然怒放。煙花過後,天空又升起千萬盞孔明燈,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奪目,簡直是美妙絕倫。

端午節在龍舟比賽的高呼聲中、在棕香中、在明燈中完美落下了帷幕……如上,便是我家鄉的端午。

端午節風俗作文2

塞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一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一樣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一樣民族、不一樣地區,划龍舟的傳説有所不一樣。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一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一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一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風俗作文3

又到了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粽子。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後,她就把粽子放進鍋裏,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裏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裏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説,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説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端午節風俗作文4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姥爺的過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一塊認真地製作了一張好看的過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常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姥爺家,姥爺家籌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過生日蛋糕,那過生日蛋糕比大家畫的還好看。舅舅把過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大家一塊合唱“過生日快樂”,唱完之後姥爺許願,吹滅蠟燭,這個時候屋裏的燈忽然全亮了,大家邊跳邊鼓掌,逗着大大家都笑了。

姥姥在餐飲店裏喊:“快過來,吃飯啊”,大家又跑到餐飲店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大家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大家籌備的過生日禮物遞給姥爺,一塊念道:“祝姥爺過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姥爺看着大家畫的過生日賀卡,説:“這麼漂亮的過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過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大家孩子吃了很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大家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_克牌,接着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_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_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大家都感覺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大家該回家了,今天大家玩得可真開心。

端午節風俗作文5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端午節的習俗與來歷也應該略知一二吧!但,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有很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與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與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的時候,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着紅棗香,粽葉包着朋友情。”不管怎麼説,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端午節風俗作文6

古代有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是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後投江自盡。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時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着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後。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彷彿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後,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台上還供着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後,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餵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於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餘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後,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採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後跟着鑼鼓隊、花童等。這一個遊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乾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雲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着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説,香包裏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閩南的端午節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端午節風俗作文7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裏,哪裏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為了不讓屈原餓着,就往江裏投飯糰,但是飯糰一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一下就搶光了。後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裏,再投進江裏,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用粽葉包成的粽子。

端午節第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鹹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稜錐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裏開始發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着了。煮熟後,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來吃,還沒撕開粽葉,我們就想咬上一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一邊吹氣一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划龍舟。每年到這一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着一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划起來。龍頭最關鍵,他控制着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隊員們聽着指揮齊心協力地划着。划龍舟講究的是團結,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説五月是“毒月”,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户户門口都插着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説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濕毒。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彷彿聽見划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粽葉裏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糰。

端午節風俗作文8

在潮汕地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首先在端午節,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麼我們要吃粽子呢?這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説。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還有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

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後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着,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紗線,牽拉切粿,成為一小片,粘着盛於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但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節習俗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就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的瞭解和發掘。

端午節風俗作文9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正陽節、龍舟節……

在我們老家,人們會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每個人身上都會佩戴香囊。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兩片粽葉折成了甜筒的樣子,舀了一勺糯米,放上一顆鹹蛋黃,再蓋上一勺糯米,將鹹蛋黃蓋得嚴嚴實實的,我想:嘿嘿,看來包粽子還蠻容易的嘛。下一步要把粽葉蓋過來,到這個時候粽子就有點不聽使喚了,糯米總是從粽葉裏跑出來,怎麼也合不上,我急得滿頭大汗。一旁的媽媽幫我舀掉了一小勺糯米,這才把糯米安頓好,原來我裝的糯米太多了。接下來就是五花大綁了,我拿起一根長長的棉線在粽子上繞來繞去,我覺得很結實了,就打了一個結,可是一提起來,粽葉裏的糯米和鹹蛋黃就像一顆顆珍珠伴着一塊金子一樣散落到地板上,最後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包好了一個鹹蛋黃粽。哎!看似簡單,但是做起來還是蠻不容易的。

我們包了很多種餡的粽子:有叉燒的,有大棗的,還有鹹蛋黃的……粽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裏溢了出來,飄滿了整個房子。弄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啦!粽子終於起鍋了,儘管還很燙,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小心剝開墨綠色的棕葉,潔白的糯米糰裏彷彿鑲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我包的蛋黃餡兒的粽子則像晶瑩剔透的白玉簇擁着一顆閃閃發光的黃金。我大大的一口咬下去,呀!是我最喜歡的蛋黃餡兒!怪不得這麼香。可吃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粽子!但是彷彿高興得太早了,“誰吃到了蛋黃餡兒誰就要打掃衞生!”在我剛咬了一口粽子,滿心歡喜時,媽媽在一旁宣佈。我滿嘴的粽子,沒法説話,只朝媽媽做了個鬼臉説:“哦,好吧,吃飽了再勞動。”全家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品着美味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端午節風俗作文10

端午時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時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時,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與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

等她把粽子包完之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的時候,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説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風俗作文1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據説這個節日是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當時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屈原因忠國愛民投河自盡了,當地的人們為了不讓河裏的魚毀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動手包起了棕子,再把粽子丟進河裏讓那些魚來吃粽子,而不損害屈原的身體。因此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都會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賽龍舟,有的舉行粽子比賽……

端午節這天,按照我們這裏的風俗就是殺雞、包粽子、拜神。這天早上,我們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種準備工作做好,我們就洗好手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許多人都請奶奶到他們家幫忙包粽子呢,做完後,自然也會送幾個給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歡吃粽子的,一見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饞起來。於是,我丟下手邊的粽葉,吃起美味的粽子。這個瘦肉拌小葱餡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會兒就解決了好幾個粽子了。

“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來,我不知所措地難為情起來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們為什麼都要在偷笑我呢?終於有個人肯要告訴我原因了:“看你這個大花貓,吃得滿臉都是。”説着把紙巾給我,我一擦,結果紙巾上全是米飯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

終於把粽子做好了,這個時候已是中午了,我們趕緊拿上雞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見奶奶和媽媽雙手合上,跪着,嘴裏還在嘰哩咕嚕地説一大堆話,説完以後便燒起了紙錢。

這一天,我過得很開心,因為既有美味棕子吃,還能夠聽到古老的傳説故事——包棕子的來源。

端午節風俗作文12

端午時節就快到了,我來到奶奶家。爺爺奶奶都忙開了,整天忙裏忙外,也不知道他們累不累。

爺爺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幾樣東西呢?它們是:艾草、菖蒲、龍船花、石榴花、蒜花。爺爺不到一天就採購到了。啊,讓我找十天半個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實就因為我沒有見過,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爺爺説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帶回了粽葉、肉、蠶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愛——肉棕子。我神不知鬼不覺,突然蹦了出來,把奶奶嚇了一跳。奶奶把肉放進醬油裏,然後又把蠶豆弄成了豆瓣兒。奶奶終於開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轉睛地觀察着。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進鍋裏,不一會兒就好了,我吃了好幾個粽子,令我回味無窮。我還要吃,奶奶不許我吃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時候。無意發現爺爺在插五端,我説:“爺爺,你插這一個叫無端的東西,要幹什麼呀?”爺爺説:“不幹什麼,聽説這一個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來:“你別亂説話了,不要讓她笑掉大門牙。”“爺爺,原來你是騙我的,我不理你了。”我無話可説。“誰説的,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爺爺生氣了。爸爸把我拉進房間裏,説:“你別跟爺爺吵了,其實那就是驅趕小蟲用的啦!”我好像有那麼一點沒變了,慢吞吞地説:“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給我戴五色線,我説:“難看死了,像什麼東西呀?”奶奶説:“別亂説,這是長命縷,能保你長命百歲的。”我啞口無言。快到學校了,我偷偷把它放進衣袖裏,到班級了,我看見大家都戴着五色線,於是把它拉了出來,看看誰的美。

原來端午節有這麼多的風俗,我才知道呢。

端午節風俗作文13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説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説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説,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脱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説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説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説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説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風俗作文14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着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着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裏忙裏忙外的,廚房的灶放着幾個大圓盆,裏面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裏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着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着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裏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裏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温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裏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説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着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充滿了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端午節風俗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就是我們這裏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牀以後,媽媽就問我:“今天又就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就是,我就跟着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就是,媽媽就帶我在裏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就是不就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説:“就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裏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着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説:“就要這一條!”“好!”説着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料袋裏。媽媽付了錢,接過裝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裏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説:“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着,媽媽也跟着我們一起品嚐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就是美極了。

標籤: 集錦 端午節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lmyw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