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精選端午的作文合集九篇

精選端午的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的作文合集九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包粽子。一開始,我和媽媽把粽葉、糯米、香腸、肉、豆沙、鹹肉放在桌上。我和媽媽從下午2:00一直包到下午4:00,我和媽媽包的手都酸死了。

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高壓鍋裏煮。爸爸回來了,爸爸一開門聞到什麼這麼香呀?原來今天是端午節呀!我差點忘了。

晚上,我、爸爸、媽媽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上的賽龍舟比賽。一個是紅隊,一個是黃隊。媽媽希望紅隊贏,爸爸希望黃隊贏。隊員們個個精神飽滿,我希望紅隊和黃隊來一個激烈的比賽。一開始紅隊劃的很快,黃隊呢?卻劃的很慢,原來黃隊龍頭壞了。於是,黃隊回到起點換了一個新的龍頭,繼續參加比賽,儘管紅隊遙遙領先,可黃隊並沒有灰心,全體隊員奮力追趕,黃隊劃的速度比紅隊快多了,比賽終了,儘管還是紅隊先到終點,可黃隊比紅隊就差2秒鐘。端午節太有趣了。

端午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非常高興,早上我早早的把爸爸媽媽叫起來,去買粽子,爸爸還沒睡醒,所以讓媽媽去了,我坐在沙發上,靜靜的等着。

過了幾分鐘,樓梯上響起熟悉的聲音,媽媽回來了,我連忙給媽媽開門,只見媽媽手裏掂着一袋粽子,我喜出望外,拿起粽子就吃,我吃的津津有味,吃了一個又一個,越吃越好吃。

粽子裏有米和紅棗,紅棗非常的甜,在配着米,別提有多好吃了,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吃掉了所有的粽子,媽媽説沒事我們不吃。

我對媽媽説了一聲對不起,這一天過的真開心。

端午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划龍舟、吃粽子、懸艾草……家家户户溢着節日的氣氛,而每到端午節,我就會讓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龍舟賽,而今年的端午活動,卻讓我過得既有趣、又難忘、還十分有意義。

作為牛通社小記者,應青年時報之邀,在端午節當天,通過時報“敲門行動”,進入長征橋社區,參與到學包粽子、慰問獨居老人的行動中。

第一次包粽子

看着桌上的米、粽葉、紅棗,真的是有點不知所措,而耐心的王奶奶為我們細細講解,成了我們的首席粽子教練。熟練的動作、富有童趣的講解,從卷棕葉、放糯米、紅棗,到繩扎,步驟還真不少。別看一個小小的卷粽葉的動作,奶奶動作自如,而我卻感到實在是有些困難,左打不成,右打不成。王奶奶走過來,細心地再次為我講解,手把手地教會我卷粽葉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讓我有了初次包粽子的新奇。雖然,成形的粽子與王奶奶相比,有些不太象樣,但王奶奶的鼓勵卻讓我們信心倍增:“難看不要緊,第一個包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比奶奶剛學包粽子的時候好多了,第二個就會有進步。”就這樣,一回生,二回熟,一連包了五個,我都成了包粽子的小師傅了。

慰問獨居老人陳奶奶

拿着我們最滿意的一個粽子,帶上我們的小禮物,我們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敲響了陳奶奶家的門。在一片祝福聲中,陳奶奶高興地合不攏嘴,拿出巧克力讓我們分享。在温馨和諧的氣氛中,我們一起傾聽陳奶奶年輕時的故事,陪奶奶聊天,度過了美好的上午時光。

美好的端午節,過得十分有意義,而且讓我久久回味與難忘。

端午的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五月節”。每逢過端午節時,家家户户都要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還能觀看激動人心的龍舟賽。聽聞有的地方還會有掛艾草的習俗呢!據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一起包粽子。奶奶先拿出粽葉,並將粽葉捲成漏斗狀,再往裏面放糯米,鹹蛋黃,五花肉,最後用繩子將其綁緊就大功告成啦!我也寫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捲成一個漏斗形,把材料放入後便蓋上粽葉,用繩子圈了幾圈打了一個結。我開心地提起粽子想跟奶奶分享我的傑作,但是不一會的功夫,粽子裏的料紛紛跑出來了,看着自己包的粽子散了,我好傷心。這時一旁的媽媽摸着我的頭説:“沒關係的,第一次包,難免會有失誤,可能是沒綁緊呢,我們要從中總結經驗,不要放棄,慢慢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終於包出了一個完好無損的粽子,我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奶奶也滿意地笑了。這時廚房裏傳來的爸爸的聲音,爸爸説:“看來,以後包粽子有小幫手啦!哈哈!”我們開心地笑了起來,似乎整個屋子都充滿了歡樂。

我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着端午節的到來,這樣我不僅可以和家人們一起開開心心地包粽子,還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

端午的作文 篇5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篇一

今天放學回家看見鄰居家門口掛着像三角形一樣的葉子,我問爸爸“這是什麼東西?”爸爸説:“這是包粽子用的的粽葉。”我問爸爸“為什麼要包粽子?”爸爸説“因為端午節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我又問爸爸:“端午節是怎麼來的?”爸爸説:“這是從古代傳下來的。”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月初五,本來是夏季的一個祛除瘟疫的節日,又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據説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又稱為詩人節,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聽了爸爸的介紹終於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這裏面有這麼多的故事啊!今年我可要好好的品嚐粽子的味道了。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期——端午節。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篇二

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於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屍體,同時,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裏餵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繫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為我們準備了水,在水裏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淋浴,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我的介紹,你喜歡聽嗎?

端午的作文 篇6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當這天,我家就熱鬧起來了。

端午節那天,奶奶總是早早的拿出自己採來的粽子葉(就是葦葉),把它煮一遍,然後放在涼水中使它變涼備用。我好奇地問:“奶奶,為啥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説:“不煮的話它太脆,容易斷,沒法包的。”哦,原來還有這樣的學問呀!接着奶奶就會把已經泡好的糯米和煮好的豆餡都準備過來,這樣就開始包了,我興奮的對奶奶説:“奶奶,我也要包。”奶奶看着我躍躍欲試的樣子笑着説:“好吧,首先我們要先把豆餡攥好。”於是我們先把豆餡弄成一個個豆餡團。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包了,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先從水裏拿出幾片粽子葉,疊放在一起,接着把它們捲成漏斗形,但是底部不能有洞,奶奶告訴我:“你剛剛開始學,就不要放豆餡了,直接放米就行了,先試試包一個“瞎”粽子。”我一聽這句話就笑了,哈哈,原來沒有餡的粽子叫“瞎”粽子呀!笑歸笑我還是照奶奶説的去做了,我往漏斗形的粽子葉裏放滿糯米,再把粽子葉剩餘的部分順着口一壓,把米封在裏面,我正準備進行最後一步,把它繫住,可是,這時,它確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子張開了嘴,把米吐了出來,我沒有放棄,在奶奶的指導下又重新開始,説實話,這個真的不好學,在奶奶幾乎包完所有的粽子的時候,我終於也包好了我自己的粽子,也就是説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奶奶看着我包的的粽子高興地説:“不錯呀,琦琦真的學會了呀,樣子雖然難看點,但是已經不漏米了,再好好練習練習,明年奶奶可就有幫手了”。聽了奶奶的話,我高興極了,我一定會好好練習的,明年我一定能幫奶奶一起包粽子。

奶奶樂呵呵地把粽子放在高壓鍋裏煮,過了40分鐘,美味可口的粽子就出鍋了,我吃着香甜的粽子,很高興,覺得特別好吃,因為這畢竟是我的勞動成果!

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歡迎你們下次端午節來我家,吃我給你們包的粽子哦!

端午的作文 篇7

五月初五是個重大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在們也叫解粽節,為什麼叫解粽節呢?這是因為在這一天吃粽子時,我們會把粽子葉子拿來跟別人比長短,長者為勝,所以就有了解粽節這一叫法。

提到端午,想必大家想到的都是屈原抱石投江自盡的傳説,而我的家鄉卻流傳着另一個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伍子胥建議吳王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卻不聽,反而聽信小人饞言,賜子胥寶劍讓他自刎,死前他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的眼睛挖出,以看越軍入城滅吳。”吳王聽後大怒,將伍子胥的屍體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一天一起牀大人們就始孩子們拴上各色的線,拴線時孩子不準講話,線繩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洗澡時取入拋入河中,不能折斷或去棄。據説戴綵線的孩子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危害,把線扔到河裏意味着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保安康。

端年是一個節日,是一個風俗,更是家人之間的關愛。

端午的作文 篇8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公無前229年,楚懷王不聽屈原的善勸,被秦國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屈原在聽到楚懷王客死的噩耗後,萬念俱灰,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人們聽説屈原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避免蛟龍水獸使屈原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人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家裏人就開始不停的忙碌。爸爸買來了需要包種子的糯米、粽子餡和粽葉等。全家齊動手,媽媽先把糯米浸好後,爸爸用粽子餡拌在糯米里,有肉餡和紅棗餡。然後,我們一起包起粽子,把拌好的糯米裹進粽葉,再用麻繩緊緊捆紮好。看,爸爸裹的粽子像斧頭,媽媽裹的粽子像金子塔,而我裹出了一串迷你小粽子。最後,把形狀各異的粽子進行蒸煮,整個屋子都是香噴噴的,可饞人了。 帶上香甜的粽子,我們全家來到了西溪濕地,參加熱鬧的端午大型賽龍舟活動。來自各地的龍舟隊排好隊伍躍躍欲試,鼓聲一響,龍舟兩邊飛濺起整齊的水花,龍舟像箭一般的飛出去,場面激烈壯觀,你爭我搶,我們在岸邊為他們加油吶喊,似乎也在驅趕河裏的魚兒。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吃着自己動手裹的香甜的粽子,觀看熱鬧的端午大型賽龍舟活動,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我的端午節。

端午的作文 篇9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跟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跟家人團聚的温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為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歎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為後世典範。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説,好好享受那一份祥跟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跟,處處跟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温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標籤: 精選 九篇 端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dpzr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