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過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

過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過端午節的作文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過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

過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也是一個熱鬧的節日,我家鄉的端午節也一樣。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偉大的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人們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河裏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於是就用蕉葉包住飯糰丟進河裏餵魚。從此,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就要吃粽子,看賽龍舟比賽。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要吃粽子,粽子的類別有很多,而且每種都很好吃,包粽子也很講究。首先,把粽子葉捲成漏斗形然後把糯米和配料放進去,裹成一個圓錐形,用繩子紮起來,蒸熟之後就可以吃了。端午節那天,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粽子,可熱鬧了。

端午節時人們還會賽龍舟。隨着鞭炮聲的響起,龍舟手們划着船槳,龍舟越來越快,龍頭不停地晃動,飛快地向前行駛。仔細看看,龍舟上畫着美麗的花紋,非常精緻,龍頭上頂着兩隻大龍角,下面是兩隻醒目的眼睛,嘴巴叼着一隻小花籃。眼看一隻龍舟就要超過前面那一隻了,離終點已經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輸,一口氣衝過了終點。全場一片歡呼聲,最緊張的就是我們這些觀眾了,龍舟賽真精彩啊。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如果有機會,你也來和我們一起度過快樂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的作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説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過端午節的作文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説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裏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悦、充滿熱鬧的節日。

過端午節的作文4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

這一天,主要活動就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有學者認為端午其實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每逢這天,人們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關於端午的兒歌,我想許多小朋友都會唱吧: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許多地方的人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腳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

端午充滿傳奇,充滿樂趣,真希望今年的端午快點到來。

過端午節的作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來了,家裏到處都飄着粽子的香味,媽媽讓我從電腦上查找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原來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

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為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裏面裝着粽子,扔到河裏,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這樣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此外我也知道了,現在吃的粽子,只不過是把竹筒,換成了一種寬寬的葉子。吃粽子也就是紀念屈原的。

今天我通過一個節日而瞭解到了一個歷史故事,我感到很高興,多麼有意義的一個節日呀。

過端午節的作文6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到了,我最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食餅筒了。今天,媽媽答應我和我一起包食餅筒,我和媽媽先到菜市場買我最喜歡吃的土豆、雞蛋、還有蝦仁,再去買面和蔬菜。我們回到了家以後,我看見了姑姑、叔叔和表姐他們都來我家了,我媽媽把菜都炒好了。我先拿一張皮來包,再夾一些炒麪、土豆、雞蛋放在皮的上面,媽媽又買了洋葱和胡蘿蔔。

等了好久好久媽媽才把那兩樣菜燒好,然後把它們加進去,最後捲成筒狀,兩手一上一下握緊就可以吃了。我伸手拿了一個,咬上一口,食餅筒裏的捲心菜、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別是放到油鍋裏炸一炸,就更好吃了,甚至會吃三四個。食餅筒不僅豐富、吃起來也很方便,它長長的外形代表着一家人和睦相處、團團圓圓。然而,裏面的油都會流出來的,媽媽把食餅筒的皮上弄得都是油膩膩的茄子湯,太噁心了,弄得我都不想吃了。我的叔叔包得食物餅筒非常地大,差不多比我們的食餅筒都大呢。

端午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食餅筒,欣賞着各自包的形狀,其樂融融!真幸福啊!

過端午節的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一星期前,奶奶就炸了菜餃,面片兒等東西。金燦燦的顏色,好聞的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但是菜餃等東西現在可不能吃。我們裝了一籃子菜餃和炸面片,去給姑姑家送端午了。

過端午,家家户户門前都要插艾或菖蒲。奶奶割了很多自己種的艾,送給親戚朋友們。我家插了好多艾,艾的清香包圍着我家。過端午,要吃粽子。我們買了30個粽子帶回奶奶家。不過,粽子不要多吃,一次,我吃了很多粽子,結果肚子疼了一晚上。

過端午,許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習慣。然而,偏偏我們這裏沒有。不是這裏沒有河,恰恰相反,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流經這裏。黃河水流很不穩定,河道又彎彎曲曲,所以不能賽龍舟。不信,你可以去賽賽看。我只能看電視播出的賽龍舟了。

過端午,小孩都要戴五色線,也要佩戴用香草、丁香、彩色布等材料做成的香囊。五色線是用黑、紅、綠、黃、白五種顏色的繩子搓成的。端午要喝雄黃酒,兒童的耳朵、手心、腳心要抹上雄黃酒,據説可以防蟲害。

我喜歡過端午。

過端午節的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在那天,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裏。

這不,今年的端午節又到了,在這一天,學生們放假,大人們也不用上班,全都在家休息,可以説端午節是讓所有人都開心的日子。街上處處飄着雞魚的香味,讓孩子們大飽口福。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吃粽子,聽説這其中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當初因為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怒投汨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美味的粽子扔進了江裏,希望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在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的習俗以外,家家還都在自己家的窗户上掛五顏六色的葫蘆,那個喜慶,聽奶奶説,在端午節這掛葫蘆不僅喜氣,而且,還消災解毒,讓人們平平安安的生活。還有些大人會給自己的孩子買一個葫蘆,掛在孩子的脖子上。

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我們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家鄉音德爾鎮來過端午節,你們一定會大飽口福,眼福的!

過端午節的'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端五節、端陽節、午日節、女兒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各具風韻。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於驅蚊蠅,淨化空氣。端午節也是愛國節。

春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告訴皇帝要加以防範,以防被秦國所滅。昏庸的皇帝不同意。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中懷抱大石投江自盡。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

而今天,在端午節的這個日子裏,我看着媽媽在包粽子,心血來潮,也想嘗試。我學着媽媽的樣子,首先把葉片和糯米洗乾淨,加一點鹽和生抽攪拌均勻,用兩張大小不一的竹片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可萬萬沒想到,我的`漏斗有兩三個洞,米一直不停地往下掉。媽媽見狀,在旁悉心教導我。我開始做得很順利,可到後來我的糯米又放多了,葉片怎麼也壓不住。媽媽語重心長地教導我:‘’舀一勺米放在漏斗裏,不要太多了。‘’我按照媽媽所説的做,果不其然,一個結實的粽子就做好了,最後用繩子捆緊。看着那有模有樣的粽子,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心中的興奮之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古代人民的美好情感與心願。

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我們也要向屈原學習,做一個愛國的少先隊員。

過端午節的作文10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裏那些巧手的老奶奶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粽子。看着這些小巧玲瓏的粽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我自告奮勇地説:“我也來包粽子吧!”説着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裏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着這個超級肥大的“粽子王”,我滿腹不解:“這稜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老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説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裏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為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説。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粽子呀!”我説。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門口盼着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標籤: 通用 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2zoq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