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精選】端午賽龍舟作文合集5篇

【精選】端午賽龍舟作文合集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賽龍舟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端午賽龍舟作文合集5篇

端午賽龍舟作文 篇1

端午賽龍舟可以説是端午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活動之一,又被稱為“龍舟競渡”、“龍船賽會”、“划龍舟”、“劃龍船”等。在南方水鄉地帶,由於河湖眾多,這一習俗是興盛異常。關於划龍舟的來歷,民間普遍認為也與屈原有關。

傳説屈原投江後,當地老百姓便順江打撈,但一直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他的屍身。他們便想渡過洞庭湖去找,可八百里洞庭天水茫茫無法渡過。此時恰巧下起了瓢潑大雨,湖上的漁民紛紛搖槳歸來,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漁民們聽説百姓是為了打撈國家的賢臣而來,便爭先恐後地相幫,於是形成了後世五月五日賽龍船的習俗。對此,《荊楚歲時記》説:“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到唐代,人們則説競渡是為屈原招魂,並在今湖南湘陰汨羅江北岸的玉筍山上修建了招屈亭,據説這就是當年賽龍船的終點。其實龍船在西周穆王時期就有了,湖南長沙出土的一幅戰國時期楚墓的帛畫上面就有男子站在龍船之上的圖畫。而賽龍船這種競技活動,據《紀纂淵海》的記載,起源於越王勾踐時代,《物原》則考據在吳王夫差挖成運河時就有了競渡之俗。

端午賽龍舟作文 篇2

賽龍舟是中華民族端午節的傳統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為紀念我國古代時的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今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我有幸和爸爸觀看了一次賽龍舟。儘管當時是早上7點鐘,岸上已經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比賽還沒開始,兩岸已經是掌聲雷動,吆喝震天。爸爸拉着我左衝右突、前推後擠,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人羣中,站在這人羣中,我真有一種唐僧師徒步入火焰山的感覺。

一條條精美的龍舟停泊在江邊,龍船狹長、細窄,一個個龍頭非常漂亮,栩栩如生,龍尾也像蟒蛇的尾巴和獅子的尾巴熔合在一起。從遠處看,就像幾條蛟龍在水面上整裝待發。每一條船上賽手的衣服樣式整齊、顏色鮮豔,只是顏色不同,有的紅色,有的黃色,有的藍色……真是絢麗多彩,好看極了。

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紅色1號領先,不一會兒藍色8號又追上了。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隻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划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

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彷彿龍羣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後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後面,然後衝線了!

通過這次賽龍舟比賽,讓我明白只有團結合作、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會取得勝利!

端午賽龍舟作文 篇3

端午節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廣泛性的民間活動,也是最富刺激性、最為壯觀的活動。這天上午,個個頭面一新,衣著入時,小孩的胸前,有的掛着香囊,有的懸着“ 艾虎”或小猴兒。人們三五成羣,呼朋引伴,或結伴而行,或驅車前往,萬人空巷,車水馬龍,蜂擁到龍舟競渡的河岸。參加競渡的龍舟,也都裝飾一新,船頭扎一個大龍頭,船前豎彩旗,旗後一人擂船鼓助陣,船尾一人撐大槳擔任競渡指揮,兩邊各10人划槳,也有各12人、13人甚至20人的,要看船的和長短大小而定。一旦競渡令下達,鼓聲雷動,龍舟競發,划船手使勁划船,誓與對手一爭高下,奮力爭先,奪取標牌。此時,兩岸人山人海,笑語歡聲,吶喊聲、喝彩聲、歌聲、槳聲、水波聲連成一片,合奏出一曲壯闊的交響樂。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對此有生動的`描述: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掛影虹霓暈。

並形容觀看龍舟者仕女如雲,銀釵映日,“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我國競渡活動起源很早,端午競渡之風在唐宋特別盛行。這首《競渡歌》將競渡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高潮迭起,把江中的競賽和岸邊觀眾的氣氛寫得如火如荼,扣人心絃。

今天,龍舟比賽已成為羣眾性的競技活動,它不僅在中國各地舉行,還成為國際性體育競賽項目,在xx年廣州亞運會,賽龍舟將成為賽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説,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 ;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端午賽龍舟作文 篇4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嗎?那端午節有哪些活動呢?對啦!有龍舟比賽、吃粽子、飲雄黃酒等等活動,其中最盛大的活動是龍舟比賽。

龍舟比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在我國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龍舟比賽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的一種活動。史書記載,龍舟比賽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龍舟比賽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那天,我們老家的萬江河舉行龍舟比賽比賽。河岸到處彩旗飄揚,看龍舟賽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們在歡欣鼓舞、擊掌喝彩。只聽槍聲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在水面上飛行,龍舟在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不甘示弱。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隨着鏗鏘有力,節奏鮮明,悦耳動聽的鑼鼓聲,雙手揮着葵扇,雙腳不停地跳動。划槳健兒使盡力氣,木槳在上下飛舞,動作整齊一致。敲鑼鼓的也在一旁吶喊助威。

看龍舟比賽,每一條龍舟都牽動着千萬觀眾的心。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激動不已。快看,有一條龍舟遙遙領先,成了羣龍之首,終於奪得了冠軍。一時,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響遍了萬江河上下。

就這樣,龍舟比賽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但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迴盪……

端午賽龍舟作文 篇5

端午節的早上,陽光明媚,推開窗子,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這時,我聽到媽媽在樓下高聲叫喊:“豪豪,今天是端午節,安華湖有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快下樓,我們要出發啦。”我一聽媽媽的喊話,就立刻下樓前往。

到了安華湖,那裏真是人山人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被這股人流擠來擠去,我只能使勁抓住媽媽的手。憑我的小個子,終於跟媽媽一起擠到了岸邊。突然,鑼鼓敲得震天響,嘴巴里還不斷地發出“嗨呦、嗨呦”的號子聲,叔叔們蓄勢待發。隨着一聲槍笑納感,比賽終於開始了,龍舟像箭一樣射出去了。岸上的加油聲、鑼鼓聲是此起彼伏,賽龍舟的叔叔們動作頻率非常協調,嘴巴還不斷喊叫着“一二、一二”的口號。此時,7號龍舟向前衝去,把另外的龍舟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理所當然,7號龍舟得了冠軍。就在得勝的一剎那,岸上的人們為他們歡呼、鼓掌,而他們自己激動的一把扯下頭上的毛巾,向上拋去,一片沸騰。

激動人心的時候結束了,人羣慢慢散去,我期待來年的龍舟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2q7j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