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1

我的家鄉在東北,每逢過節,很少有當地的風俗特點。現在端午即將來臨,讀過汪曾祺所寫的《端午節的鴨蛋》,才發現家鄉里我接觸的風俗特點還真是少得可憐。

在東北,既沒有:貼五毒、放黃煙子一類的風俗習慣,就連賽龍舟都極少見到。在市內,有一條河,河不寬,也不雄偉,只是靜靜的流淌而過。但即使有河,在我的記憶中,也從未有過龍舟比賽。以前,端午節還不休息的時候,總會看到有人上山菜艾蒿。在我們家鄉,不僅有河,還有一座山,一座我不知道有多大的山。因為,聽人説過,這山是連着長白山的,那時,我還不大,感覺這山是又高又大,綿延萬里。

在這裏,僅有的風俗只有菜艾蒿,吃粽子和系五彩線了。有的人還會給孩子買些香包之類的。我家住在山腳下,高高的樓房,可以看到山的一部分。而門前的馬路,則是山上的必經之路。一大清早,就能看到樓下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人,有老人,有青年人,還有一些孩子,但依然是老人居多。路邊上,還有人賣艾蒿,一大把拿在手中,不用走近就能聞到艾蒿特殊的氣味。接着,走出去上學,書包裏放着十來個雞蛋鴨蛋,準備到學校也同學頂的。大家在學校,互相地拿雞蛋鴨蛋頂着,還有人把鵝蛋拿來頂的,只可惜,在路上就碰碎了。頂完了,等中午吃飯時,再拿出來,敲開殼就吃了。晚上回愛時,會發現鄰居的老人幫着在門上插了一把艾蒿,嫩嫩的,缺了少許水分,但依舊清香。

家鄉的端午,雖沒有過多的傳統風俗,但依舊過得有滋有味,開開心心。就象人一生一樣,無須過我的錢財,無須過分的豪華奢迷,也無須過份的錦衣玉食,只要開開心心,健康幸福,還有什麼所求呢?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2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也是一個熱鬧的節日。我家鄉的端午節也一樣。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偉大的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人們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河裏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於是就用蕉葉包住飯糰丟進河裏餵魚。從此,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就要吃粽子,看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要吃粽子。粽子的類別有很多,而且每種都很好吃。包粽子也很講究。首先,把粽子葉捲成漏斗形然後把糯米和配料放進去,裹成一個圓錐形,用繩子紮起來,蒸熟之後就可以吃了。端午節那天,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粽子,可熱鬧了。端午節時人們還會賽龍舟。隨着鞭炮聲的響起,龍舟手們划着船槳,龍舟越來越快,龍頭不停地晃動,飛快地向前行駛。仔細看看,龍舟上畫着美麗的花紋,非常精緻。龍頭上頂着兩隻大龍角,下面是兩隻醒目的眼睛,嘴巴叼着一隻小花籃。眼看一隻龍舟就要超過前面那一隻了,離終點已經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輸,一口氣衝過了終點。全場一片歡呼聲,最緊張的就是我們這些觀眾了,龍舟賽真精彩啊。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如果有機會,你也來和我們一起度過快樂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3

宣言粽子香,香櫥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叉在大門上。讀了這首兒歌,大家都知道寫的是端午節。

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娃娃節等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僅和五緊密相連,就連來歷都有五條傳説呢?有屈原説、龍的節日、迎濤神説、惡日、夏至説。其中紀念屈原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鈞《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死後被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年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般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間,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民間端午節的習俗也不少,有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掛菖蒲、艾葉據説吃粽子原來是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喝雄黃酒是為了驅妖辟邪;賽龍舟原來是小舟打撈屈原的屍體,後因為人們像競賽一樣,所以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的習俗。總之,都是為了寄託人們對屈原的哀思之情。每逢端午節,我們家也不例外,都要一起吃粽子。每當媽媽包粽子時,我都會催促媽媽動作快點。當粽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肉粽吃起來,啊!真香。

端午節就是這樣一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在我的記憶中,以前的端午節都是在鄉下外婆家渡過的,那時過端午節的情景使我難以忘懷。

每逢端午節前夕,外婆早早就把粽葉洗滌乾淨、晾乾;還準備了上等的糯米、和一些包粽子的原料。等到了端www。。com午節這天,天不亮外婆就起牀包粽子了,為的是讓我們能早早吃上新鮮的粽子。包粽子是外婆的拿手好戲。兩三張粽葉交疊排開,右手抓住葉尾,順勢一扭,一漏斗狀便赫然在目。然後注米,漏斗外多出的粽葉蓋住米,再插上一張粽葉,將粽子裹上一圈,繫上繩子,就這樣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粽子就出爐了,裏面的餡更是花樣百出,有花生的,豆沙的,蜜棗的,鮮肉的

最吸引人的就是煮粽子了,那陣陣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貓饞得直流口水,我們不停地圍着灶台打轉,還一個勁地用鼻子聞那股粽香味。外婆在煮粽子的時候,還會放一些鹹鴨蛋一同煮,等鴨蛋熟了,外婆就會把蛋裝在事先編好的彩色小網兜裏掛在我們胸前。除了這些,農村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説這樣可以辟邪消災。

現在,我回到城裏生活,每年的端午節都會吃到媽媽買來的粽子和鴨蛋,可總覺得沒外婆親手弄的好吃,也許是少了些親情的味道吧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5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

包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經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的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説:“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在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説的步驟做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哦!我在糯米中間按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們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得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熱氣吹走了。我在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句:宮衣亦有名,端午貝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6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

聽媽媽講宋朝張耒的這首《和端午》記錄了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個悲壯的故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農曆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中國三大傳統節日。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這時,人們按照當地的習俗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我們這裏,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奶奶包粽子了。奶奶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裏,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説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裏,輕輕的扒開粽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到了開飯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嚐着美味大餐,説説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

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我們又要享受這一幸福的時刻了,真高興。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7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節日的習俗豐富多彩: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清明團……而到了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那日,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個故事:在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投入汨羅江中,人們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粽子扔進江裏,希望他們吃粽子,而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粽子的種類,也有很多,有鹹蛋黃醬肉粽、棗泥粽、紅豆沙粽、綠豆粽……種類繁多,令人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吃完香噴噴的粽子,我們就會趕去西溪濕地看龍舟比賽。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興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奮發,隨着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兩岸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興奮地跳了起來。陶醉在龍舟賽的比拼中…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藴涵着豐富民主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8

家鄉的端午節寶帶實驗小學顧蔡昊指導老師:龐奇蓉 我的家鄉是在蘇州美麗的西山島上,也叫金庭鎮。這裏風景秀麗,四季花果飄香,享有“花果山”的美譽。

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特點,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家鄉的端午節吧。

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端午節這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悦。挖野菜,打青糕、包粽子……更是忙得不亦樂乎。農民伯伯大清早就會到山頭上,田地裏去採集各種各樣的野菜,這種菜被稱為“端午菜”。

據説這種菜營養特別豐富,還清熱解毒,也能用它來做一些糕點,家家户户忙呼着,人山人海,可熱鬧了。

以前的端午節,人們還會喝一種叫“雄黃酒”的酒,不過現在人們都喝上了香醇的桂花酒了。拿起粽子,解着細小的繩子,一股淡淡的清香就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剝開翠綠的粽葉,一團黏黏的糯米制成的粽子便映入眼簾。

粽子有很多種:紅豆的、紅棗的、蛋黃的,甚至還有肉餡的;形狀也有大的、

小的、長的、方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能饞得你直流口水……

你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嗎?據説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的。屈原因受到權貴的排擠,覺得報國無門,於是就投入汨羅江自盡了。

人們怕魚兒吃掉他的屍體,就把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從此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每年的端午節,家鄉的鄉親們都會忙的不亦樂呼。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等,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插艾草、賽龍舟、飲雄黃酒等,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我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粽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媽媽就把粽葉先洗乾淨。再放在熱水中燙一下,然後把糯米洗乾淨,把蜜棗倒入碗中,準備工作做好了,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把粽葉折一下,往裏面裝糯米,在糯米中放入一顆甜甜的蜜棗,把粽葉包好,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媽媽的手可真快呀!一會就包好了幾十個四角形的粽子,整齊的放在鍋裏。

接下來就是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裏瀰漫着粽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坐在桌前,剝開碧綠的粽葉,一股股清香撲鼻而來,是糯米的清香,是蜜棗的香甜。趁熱咬上一口,一種無法形容的香糯在嘴裏蔓延開來。吃到嘴裏才發現,原來在糯米里,早就融進了粽葉的清香,蜜棗的甘甜,這種感覺只有端午節才有吧。所以,我向大家提議,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的傳統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10

櫻桃熟了。超市的貨架上和街邊的小攤上到處可見櫻桃的身影,我是多麼想親手體驗一下摘櫻桃的樂趣呀!端午節的前一天,班級組織的摘櫻桃活動圓了我的櫻桃夢。

懷着開心與期待,我們坐上了開往葛家鎮的車,窗外下起濛濛細雨,似乎它也想加入到我們摘櫻桃的隊伍中。

為了讓我們這些城裏的孩子親身感受到農村的巨大變化,這次活動增加了參觀生格莊的行程。村委會的阿姨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生格莊村的變化,通過看板,我看到了生格莊村的往日:泥濘的土路、雜亂的草堆、髒亂的垃圾堆而生格莊的今天:平整的水泥路、井然有序的雜草屋、不見蹤影的垃圾堆這一切都讓我驚歎不已,綜合整治的效果顯而易見,兩級政府的投資和生格莊村民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生格莊。

離開生格莊,我們到了終點:櫻桃園。遠遠望去,櫻桃林像綠色的海洋,紅色和黃色的櫻桃鑲嵌在綠色的洋中,有如一幅美麗的圖畫。走進櫻桃園,同學們便向櫻桃樹衝去,開始了採摘之旅。我看見一棵最大的櫻桃樹,摘顆黃的,呀,好澀,連忙吐了出來,在另一棵樹上摘到幾顆紅的,啊,酸酸甜甜真好吃,我開心地摘着、吃着,不一會兒就吃飽了。

雨水把櫻桃衝得乾乾淨淨,看着潔淨的櫻桃,我想起了家中的姥姥,應該給她帶回去些才對呀,就這樣,我加快了摘櫻桃的步伐。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轉眼間到了下午,我們載着滿載的櫻桃,帶着愉快的心情回到了威海。

標籤: 通用 端午節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0rj8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