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冬至作文 >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通用29篇)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通用29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吃餃子過冬至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通用29篇)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

今天中午放學回家,奶奶從廚房裏端出了一盤熱騰騰的餃子。奶奶告訴我今天是冬至,家家户户都吃餃子。我好奇地問:“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奶奶説:“相傳古代有一個叫張仲景的名醫,為了幫助凍爛耳朵的鄉親治病,專門發明了一種食物,鄉親們吃了以後,耳朵都治好了,所以就流傳下了冬至吃餃子,不吃餃子凍耳朵的習俗。”

我問奶奶這是真的嗎,奶奶笑了笑,説:“這只是個傳説。其實,冬至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傳統節日。冬至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夜晚就會一天天變短。”

聽了奶奶的話,我想了想,然後説:“奶奶,今天晚上我要早點睡,因為以後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短了。”奶奶聽了哈哈大笑。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

人們都説:“冬至餃子,夏至面。”今天,為迎接冬至,有幸在班裏和61位同學一起過一個温暖、幸福的冬至,並分組包美味餃子。

下午,我們個個興奮的來到學校,天空中下着濛濛細雨迎着我們。我想:“我應該去幹一些事情,讓同學們過個愉快冬至。”説幹就幹,先和同學們擀皮、包餃子,大家臉上都露出了高興的笑容。阿姨將包好的餃子立即倒在鍋裏煮。

為讓温暖充滿校園,我和同學們將煮好的餃子送給各位老師品嚐。我榮幸給校長送餃子,來到校長室,正巧呂校長和趙校長都在,我送上餃子並説明餃子的來歷,校長們很開心,吃了餃子,我很激動,自己難得給大領導送一次飯。

當我跑回教室,同學們正快樂的吃着餃子。我立刻和老師一起幫忙,時而到辦公室幫媽媽運煮好的餃子,時而給同學們分餃子,自己累得真出了些汗,但忙的不亦樂乎,當同學們吃完時,我也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

我們戀戀不捨的過完了冬至,我十分高興能幫老師、同學們的忙,能吃上美味餃子,還要感謝叔叔、阿姨,為我們帶來調好的餡子、和好的面。期末考試一定考出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和幫助我們的叔叔、阿姨!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3

12月22日這一天是冬至,俗話説:“冬至吃餃子,耳朵才不凍。”因此家家户户冬至這一天都會吃餃子。

冬至這一天,我早早地睜開了眼睛,身子卻還賴在牀上。可能因為我太累了吧,十點鐘都還沒起牀,十點半時,我才起牀穿衣,洗漱。早飯只能吃兩個蘋果,因為媽媽和哥哥上班去了,沒有人做飯。我邊吃蘋果邊寫作業,數學和英語作業完了之後去玩了一會兒手機,直到媽媽十二點下班回來。

媽媽一回來就開始包餃子。首先要做醋水,媽媽搗蒜,我擀餃子皮兒。醋水和餃子皮準備好,就剩下包餃子啦。媽媽拿起一片我擀的餃子皮兒,用勺子舀起提前準備好的肉餡,再把餃子一對摺,一捏,就OK啦。待餃子全包完,媽媽開始煮餃子。十幾分鍾後媽媽盛着一盤兒餃子給我和哥哥吃,還給了我兩根又肥又大的香腸。餃子放在桌子中間,熱氣騰騰地,房間裏頓時瀰漫着一團薄薄的、暖暖的霧,好像把我的手也能暖化。哥哥夾了一隻餃子,吹了吹,送進嘴裏,我看見他的嘴巴輕輕地嚼着,彷彿在吃山珍海味。我嚐了一口,味道真是不錯,媽媽也坐下來,夾了一隻放進嘴裏。我們都沒有説話,卻都吃得津津有味。

這個冬至,雖然家裏只有我、哥哥和媽媽吃餃子,但仍然感覺美味可口。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4

今天是冬至,奶奶從商場回來,剛進門,我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去,接過她手裏的菜藍子。仔細一看,菜藍子裏有芹菜、羊肉、雞蛋和火腿腸。我問奶奶:“今天要包餃子嗎?”奶奶説:“沒錯!”

我又問奶奶:“可以在餃子裏面放硬幣嗎?”“可以。”奶奶邊掏菜邊回答。

擇菜,洗菜,切菜,做餡,好大一會兒功夫,奶奶把餃子餡準備好了,面片是現成的,我們可以開始包餃子了。

奶奶包餃子很熟練,幾秒種就能包一個,我和哥哥笨手笨腳,奶奶嫌礙事,讓我們出去。哥哥悄悄地問我:“你猜,誰能吃到帶硬幣的餃子?”我不客氣地説:“要吃嘛,肯定是我先吃到。”哥哥不服氣:“當然是我吃到了。”我們爭來爭去沒個結果,只好等餃子熟了。

過了一會兒,聽爺爺喊我們進屋,進門一看,哇!餃子剛出鍋,熱氣騰騰的。我對奶奶喊:“我要30個餃子。”奶奶説:“好嘞!”順手給媽媽遞過來的碗裏盛滿了餃子。媽媽把餃子端上桌,我和哥哥搶着吃,爺爺笑眯眯地説:“別搶,別搶,還多着呢!”媽媽又端了兩碗,我們也不搶了,等大家都坐好後再開始吃。

每個餃子碗都冒着熱氣,我們一家人大口大口地吃着,突然,我感覺牙齒好痛,原來,我吃到了一個硬幣。接着,哥哥一聲尖叫“啊!”也吃到了一個硬幣。我們相視一笑,哈哈!同時吃到硬幣。

冬至的餃子,吃起來別提有多高興了。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5

冬至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餃子,可大家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嗎?從前,有一個人叫張仲景,他是一個很有名的大夫,同時他也是個官。一年冬天天很冷,漫天飛舞着鵝毛大雪,連莊稼都被凍死了。張仲景告老還鄉,走到家鄉南陽時,他遇到了許多向南走的鄉親。他好奇的問大家為什麼要離開家鄉,鄉親們説:“今年冬天太冷了,很多人被凍病了,我們想去暖和的地方。”張仲景説:“我能治好你們的病。”於是,他就把羊肉和蔬菜等驅寒的食物剁碎,又用麪皮包起來,在放在滾燙的開水裏煮熟,分給大家吃。鄉親們吃完,果真病好了,於是他就給這種食物取名嬌耳。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嬌耳就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餃子。所以媽媽的媽媽説:冬至一定要吃餃子,否則會凍掉耳朵的!

今年的冬至,我是和姥姥、舅舅、舅媽,還有媽媽一起過的。我們包了香噴噴的大肉蘿蔔餃子,熱氣騰騰的餃子一出鍋,端到餐桌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吃了14個。現在回想起當時美味的餃子,還餘香縈口啊!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6

大家身邊的大事小事處處都是,我親生經歷了一件小事,我想這個小事人人都做過。這是一個吃的,冬至這天人人都要吃的,是什麼呢?魚、可樂還是西瓜……答對了是餃子。

我告訴大家一件事,我本來就在課堂上坐不住,聽老師一説週五下午包餃子,就更加坐不住了。

盼啊盼啊,冬至這一天終於來了。週五下午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講了餃子的來歷之後讓我們去洗手,然後去活動室包餃子。在包餃子的時候,我一隻手拿着一張餃子皮另一隻手用勺子挖餡正包起來的時候可哪餡兒就是不聽我使喚,不是從左邊冒出來就是從中間冒出來。我抬頭看了一下其它家長和同學他們都包了那麼多餃子了,那些餃子形態各異,讓人看了不流口水才怪呢!我看着家長們包出的餃子這麼精緻就對一位阿姨説:‘阿姨,請教我包餃子吧?’阿姨一邊示範一邊給我講包餃子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事項。我又重新拿起一張餃子皮按照阿姨的方法去做果然真有效。不一會兒大家把餃子包完了,各種各樣的餃子讓我看着直流口水。

水開了,煮餃子啦!爺爺説:大家趕緊把餃子放到水裏,等餃子出鍋的時候我心裏美滋滋的。終於等到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我一口氣吃了很多,品嚐到自己包的餃子,感覺快樂極了。

冬至快樂!感恩老師,讓我學會了包餃子、讓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7

12月16日,下午第一節課下課了,冰雹從天而降,我們學校的同學們都驚喜極了。

冬天的第一場大雪給人的感覺就是:欣喜。以前的冬天,往往都是一到就下起了綿薄之雪,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披上了一層雪白雪白的外衣。可是今年的大雪卻格外新奇,在冬至,他才默默地下起。

“下冰雹啦,下冰雹啦!”我們班的同學喊了起來。我們馬上奔跑出去,有的同學手舞足蹈得格外興奮,還有的同學把手伸了出去“撫摸”冰雹的“温暖”。

下午第二節課下課後,天空下起的冰雹轉換下起了細小的雪花。“嘩啦啦,嘩啦啦,這雪花的聲音真動聽”我不禁讚歎。我靠在欄杆上,享受着冬天第一場大雪也是最後一場大雪的涼爽,心裏“放寬”了許多。

冬至的第一場大雪去了,只能等下一次雪花的降臨了。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8

冬至到了,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有句民謠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所以,今天中午一放學,媽媽就説包餃子,並且牟星宇媽媽也一起過來包餃子。我高興的説:“我們也學包餃子,媽媽同意了。

我們先學第一步,媽媽教我們把面放在盆裏,然後一邊往麪粉裏澆水,攪動麪粉和麪,我照媽媽説的做,可是一會兒兩隻手就被粘住了,媽媽往我手上撒了一些乾麪粉才把面弄乾淨。原來看媽媽和麪時覺得很簡單,現在覺得真難啊!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們笨拙的把面終於揉到一起。

第二步是切餡,今天的餡是藕和胡蘿蔔的,我們先把藕和胡蘿蔔插成細條,又剁成沫,然後阿姨放上較好的肉和佐料,餡就弄好了。

第三步是揉麪和擀皮,首先媽媽在面板上把面揉勻,切成四小塊,又把一小塊面拉成長條,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把小段壓扁,擀成一個一個小面片。我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做起來,可一到我手上,它們就變得不聽話了,尤其是擀麪片,我右手拿着擀麪杖,左手拿着麪餅,可是怎麼擀也擀不圓,不是粘在麪杖上,就是不聽使喚地擀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我説:“唉,真難”。媽媽和阿姨包着水餃説:“挺好,挺好”。聽着她們的鼓勵,真希望擀得一個比一個好。

第四步就是學包水餃了,我把面片放在手上,又用勺子弄了一點餃子餡,可是這邊捏好,那邊漏餡了。我想:我再包一個,要少放一點餡,我捏好一看,沒漏餡,可放在那,就像一個半圓的麪餅,真難看。媽媽看我泄氣的樣子,就手把手教起來,他讓我拿起一個面片,放上餡,然後把皮合起來,先再中間一捏,在向兩邊一捏,直到沒有縫兒,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媽媽説我有進步,我心裏美滋滋的。

在我們共同努力下,餃子終於包好了。這時,鍋裏的水也燒開了,我還學着大人的樣子煮水餃,一會功夫,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就端了上來,我吃了一個水餃,覺得今天的餃子格外香。我第一次包餃子,真開心啊!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9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當時的“捏凍耳朵”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餃子啦!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你説我能不照辦嗎?為了不凍耳朵,我也要下廚房包餃子嘍!

至於剁肉、拌餡兒等麻煩的工序就只好麻煩老媽來幫忙了。只見媽媽快刀斬亂麻,不一會就把一大塊羊肉剁成了富有粘性的肉餡兒了,我用手摸了摸,嘿!光溜溜的,捏起一點兒,還真有一種藕斷絲連的感覺呢!接着還要進行第二道工序——拌餡兒。

媽媽把剛剛剁好的肉餡兒倒進一個盆子裏,依次放入了鹽、醬油、白糖(白糖提鮮的),十三香等調料,拿根筷子朝一個方向絞,不大一會兒,剛剛還是粉白色的肉餡兒已經是完全大變樣了,而是呈茶褐色的樣子,黏糊糊的,也沒有剛才那麼好看了,不過你若低頭仔細地聞一聞,一陣誘人的香味便撲鼻而來。

馬上要進行第三道工序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和媽媽分了工,我來擀麪皮,媽媽則負責包餃子。大廚出場了,我捋捋袖子,穿上圍裙,還真有一副大廚的味道呢!

我拿過一個小麪糰,在案板上使勁兒壓了壓,壓出了一個不規則圖形,再拿擀麪杖在麪皮上滾動,有好幾次都粘到了擀麪杖上,媽媽告訴我説:“這是因為你放的麪粉太少了,所以導致黏在一起。”只見媽媽很快的在麪皮上撒了一點麪粉,帶我再次去擀的時候,果然不是很粘了,就這樣,我擀的第一個麪皮就這樣橫空出世了,雖然它並不完美,缺胳膊少腿的,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嘛,有情可原。

擀了幾個麪皮後,媽媽嫌我速度太慢,於是我又改行啦!搖身一變,變成了包餃子的主。我拿過一個麪皮,小心翼翼地從盆子裏挑了一點肉餡兒放進麪皮的中央,接着是合口,不幸的是,我放餡過多,所以餃子先生的大肚皮上便多了幾個小補丁,嚴重破相。

費時費力半個鐘頭,總算是包好了餃子,就差下鍋啦!水燒開後,我小心翼翼的把水餃倒進鍋,只見餃子一個個如快活的小天鵝似的在鍋裏快活的游泳,不大一會兒,鍋裏泛起了白沫,餃子出鍋嘍!迫不及待的我不等火熄滅就迫不及待地撈了一大碗,再沾點準備好的調料,咬下一口,滿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不然怎麼説還是自己做的好吃呢?這畢竟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0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隨着冬至來臨,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時刻的到來-----

對於華人而言,每個節氣的背後都有一段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冬至也不例外----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每年冬至,北方大多數地區人家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這種習俗是因百姓感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當然了,説大多地區的原因是例如山東個別地區冬至當天只喝羊湯,不吃餃子。南方吃的是餛飩---其實也是餃子的一個品種,具有皮薄個小餡少的特點。

東漢末年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他老人家辭官回鄉路上正好趕上冬至,沿途看見老百姓飢寒交迫,耳朵紛紛被凍傷。加之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多年的臨牀經驗,就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鐵鍋,熬煮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 湯帶食贈送給當地鄉親。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親與後人模仿製作,稱之為餃子,也有些地方例如我們老家稱之為扁食。

由此,這立冬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主要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再來,老話説吃啥補啥。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冷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故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裏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講法雖然有多種,但都很有古代氣息很有特色。因此,每到立冬這個節氣,菜市場里人羣湧動,大爺大媽們一個個臉上樂呵呵的買着餃子餡;年輕的情侶們,也愛趕潮流,爭着購買現成的餃子皮和餃子餡,預備回家包餃子。當如今,人們對於老祖宗傳下來的老理兒老物件那是越來越重視。着布衣,穿布鞋,購羅漢牀,讀古籍,品歷史,聽古樂----傳統裏面體現了民族的文化基因。傳統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只要是北方人都知道有句老話“站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餃子”。再好吃的東西,也趕不上自家人親手包完再下出來的一碗熱熱乎乎的餃子。其實,隨着當今人們光景一天天的過好,大魚大肉人們什麼也不稀罕,餃子的口味也不是很特別。但是一説到餃子人們還是會流口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記憶中年少時每次吃餃子---親情啊

進門的餃子出門的面--一家人無論平時多忙大的節日都會聚到一起,媽媽阿姨姑姑嬸嬸齊上陣,和麪,拌餡,擀皮,忙的不亦樂乎。蘿蔔餡、韭菜餡、白菜餡、每一種都能充分勾起孩子們肚子裏邊的饞蟲。待到下鍋水開滾三滾以後,一盤盤晶瑩剔透圓滾滾的大餃子就出鍋啦!香噴噴、熱乎乎,沾上媽媽親自調好的蘸料,一口一個塞滿整個嘴巴,讓餃子的香味溢出滿滿的,最後再來一碗温軟的餃子湯----美咋聊!

和諧、平和、和氣、和美的畫面感極強---很遺憾,舌尖上的中國欄目沒有把美食餃子做成一個專輯,以饗觀眾。可以説,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餃子,有餃子的地方必有華人。小小的餃子已經成為華人的一張名片和文化符號。感覺日子就應該這樣美美的。小小的餃子就能讓人很滿足,難怪外出的遊子最想念的就是媽媽包的餃子了。

老先人們千百年來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精神遺產---常懷感恩之心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救死扶傷、妙手回春的張醫聖,亦或割股奉君、功不言祿的介子推,還是憂國憂民、心念黎民之苦的屈大夫,都猶如臧克家先生所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輪迴,凡人和事應順勢而為。

滿懷希望----既然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有人如是説。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1

隆冬,北風凜冽,銀灰色的雲塊在天空中奔騰馳騁,寒流滾滾,正醖釀着一場大雪。從嘴裏、鼻孔裏噴出來的團團熱氣便凝成了一層層霜花,凍結在皮帽四周,恰似一頂銀色的頭盔戴在我那小小的、圓溜溜的腦袋上。冬至盼來了,可以吃餃子了,冬風哥哥傷不到我們的耳朵啦!

餃子皮、餃子餡還有煮鍋已各就各位,準備行動了。我見媽媽輕輕的捏起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道上,倒上一點餡,用水在餃子皮周邊抹上一圈,摺紙一樣對整齊,兩手迅速捏幾下,一個可愛的小餃子就變出來了,我一本正經的學着,還挺有模有樣的。

餃子士兵昂首挺胸,整整齊齊排成一個威武的戰隊,時刻準備進入鍋中探險。媽媽忙裏忙外,我跟着媽媽裝腔作勢地走來走去,不料卻撞上了滾燙的水鍋。

這幅驚險快速的畫面彷彿在我的眼前慢動作播放:鍋的蓋子掉落,燙水隨即也從鍋中灑出來,霎時間,媽媽一把將我推開,熱水無情的撲向媽媽的手臂,還留下了抹不去的火紅的足跡。

姍姍來遲的餃子晚餐擺上了桌,媽媽沒去醫院,也沒去擦藥,而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陪我們吃餃子,她把衣袖拉了拉,遮住受傷的胳膊,可是我的目光依舊離不開那道傷口,即使有衣服的遮擋,但我還是看到了,看到了傷口在哭泣;即使媽媽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但我還是看到了,看到了媽媽的心在忍受。

媽媽現在不在我的身邊,但每天還會給我打電話,又一年的冬至來了,我想念媽媽,想念媽媽做的餃子,想着媽媽和我之間每一個美好的瞬間,突然媽媽來電話了:“優優,冬至到了,你有沒有吃餃子啊?”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2

在冬至的那一天,媽媽和奶奶在家包餃子。奶奶先把面揉好,然後媽媽把餃子餡調好,就可以開始包了。

奶奶先從麪糰裏拿出來了一點,用擀麪杖把它擀平,然後再用刀切成很長的平行四邊形,像這樣疊幾層,再次用刀切成菱形。

接下來,便是媽媽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問媽媽:“我能幫到忙嗎?”媽媽説:“你幫忙運送餃子皮吧!”我説:“好的。”

我聽到奶奶叫拿餃子皮了,然後我趕緊跑過去,手裏捧着麪皮放在盤子裏。我也試着包一個餃子,可是不小心把餡擠出來了,餃子餡很調皮,我左手一捏,它就從右邊出來了,右手一捏,左邊又出來了,餃子餡像跟我作對似的。為了不讓媽媽看見,我就把它混在媽媽已經包好的餃子盤中。開始下餃子了,跟我想的一樣,出鍋時我包的那個餃子皮就破了。

我有一些失落,但是媽媽走過來説:“包餃子時要學會技巧,比如:這裏要捏......學會這些技巧,包餃子就會很簡單。”我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決定再包一次,果然這次皮沒有破。

通過這次包餃子,我學會了做每件事情都需要技巧的。我要把中國傳統習俗發揚光大。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3

呀呀學語的小孩子,剛參加工作的大孩子,鬢角全白的老孩子,一提到冬至的餃子,誰不是嘴裏生出陣陣肉香來。光看它們那玲瓏的模樣、聞着那肉香,就已經垂涎三尺了,更何況大口大口的吃呢?

冬至是一年來最冷的一天。俗話説“冬至吃餃子,保耳朵。”東北人的家裏冬至這天必不可少吃頓餃子,於是我找來三個靠背椅,一字排開,我們祖孫開工了。

爺爺拿手好戲是揉麪、擀麪。他先將和好水的麪糰使勁揉搓,分割好擀成麪皮,那面皮厚薄適宜,閃現出白如凝脂的光芒。趁着醒面的功夫,他將韭菜洗淨切碎,再把豬肉切成整齊的長方條,進一步剁碎,直至變得非常細膩。接着在一個大碗裏放入醬油、料酒、雞精和食鹽,用筷子順時針攪拌。他告訴我一個竅門:只要聽到“嘩嘩”的聲音就代表這餡濕度剛剛好,包進餃子皮裏既不會流汁,又口感細膩爽口。很快這餃子餡就大功告成了,只等另一位主角上場。

奶奶包餃子真是一絕,只見她把餃子皮放在左手心,右手挑起一小塊餡,雙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合攏輕輕合力一捏,一個餃子就成型了,跟個元寶沒什麼兩樣,怎麼看怎麼漂亮。不一會兒,一個個皮薄餡大的餃子排好了隊,整齊劃一的在小桌上。我也來湊湊熱鬧,學着奶奶的樣兒包,可包出來的大的大,小的小的,餃子們還不聽話的吐着綠汁。我垂頭喪氣,氣鼓氣脹得跑出去玩了。

所有餃子包好了,開始煮餃子。我們把餃子放入沸水中,它們好似在游泳,浮上浮下,不一會兒就遊累了,就鼓起了小白肚,浮在水面上休息,用勺子撮一撮,真Q彈。撈出來,個個都飽滿勻稱,色澤鮮麗。

欣許是等得有些久了,我一看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就立即兩眼放光,狼吞虎嚥起來。還沒嚐出個味來,四五個就已下了肚,真是“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突然什麼東西咯住了我的牙,原來是一枚硬幣。爺爺奶奶看到了,開心地誇我有福氣,大家笑聲不斷,其樂融融。

要回自己家了,奶奶腿腳不便,爺爺送爸爸、媽媽還有我到樓下。雪片如柳絮般隨風輕飛,屋子頂、馬路上都是白皚皚的積雪。爸爸為我裹緊了衣服,爺爺照例又給爸爸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次他的鼻頭有點發紅,眼中隱約有着淚花。我知道他又是捨不得我們離開,我説:“爺爺,我們會常回來看您和奶奶的。”爺爺舒展開滿是褶子的臉,連忙應諾到:“好!”

低頭看,雪地裏是祖孫三代大大小小的腳印;抬頭望,是奶奶在窗前揮舞的雙手。一碗冬至的餃子裏也許包的是愛的餡。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4

冬至已經到來,這是24個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最長的一夜。冬至吃餃子是“醫聖”張仲景的一種風俗,用來祛寒和祛風熱。到目前為止,仍有一句諺語説"沒人在乎冬至時餃子碗是否破了,耳朵是否凍掉了"。

在第一節課中,班主任楊老師向學生們講解了有關冬至的諺語、古詩和慶祝方法,讓學生們瞭解冬至在我國傳統節日中的地位,冬至的古代文字表達,以及冬至包餃子傳統的由來。然後郭先生向學生們介紹了冬至起源的天文學知識,從天文學的角度解釋了24個節氣的定義和劃分以及冬至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當學生們正在上冬至知識課的時候,家長和志願者們已經在——學校活動室裏忙碌起來了,這是工作時間課程的主要場所:拼板、鋪桌布、準備炊具、揉麪和分餃子。小組工作,分工明確,有説有笑,忙忙碌碌,共同創造了一個小舞台,讓學生到處練習工作。當面團和餃子餡被放在桌子上時,每個人又笑了。麪糰是胡蘿蔔黃色,捲心菜紫色,菠菜綠色和白色。餡料是第一組蘑菇和豬肉餡,第二組豬肉和芹菜,第三組豬肉和韭菜餡,第四組豬肉和蘿蔔餡,和第五組豬肉和蘑菇餡。不同顏色和口味的餡料相互搭配,這讓你很貪婪。

看,楊老師正在給我們的第二組學生講解包餃子的技巧。老師仔細地教他們,學生仔細地研究他們。許多學生看了楊老師做的餃子,很快他們就可以自己包餃子了,邊包邊説:看起來容易嗎?許多家長用他們熟練的技術教他們的同學揉麪團、擀皮和包餃子。學生們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介紹他們的經歷。他們也學得很快。太棒了!從量變到質變,學生們包餃子越來越熟練,餃子成品的外觀質量也越來越高。由於每個人的不懈努力,所有的麪糰終於變成了餃子。圓形、方形、三角形和混色的餃子非常漂亮。

當所有的麪糰都變成餃子後,每個小組都把自己的餃子放在創意盤子裏,並參與創意選擇。經過評委的父親、的父親和周的父親的仔細觀察和比較,第二組和第五組獲得最佳創意獎,第一組、第三組和第四組獲得最佳愛情獎。

現在,是享受勞動果實的時候了。餃子被放進鍋裏,紫色,綠色,白色,五顏六色的餃子,讓你胃口大開。在等餃子煮好的時候,彩色的餃子在鍋裏滾來滾去。學生們很貪婪,每個人都像餓狼一樣貪婪。最後,餃子從鍋裏出來了。學生們品嚐了親手做的美味餃子,品嚐了工作過程中的樂趣。成就感和自豪感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其他班級的學生停下來撿起窗户,他們的胃口大增。

通過勞動實踐課“迎冬至包餃子”的實施,學生們不僅能瞭解傳統文化,感受冬至的節氣,還能親身感受包餃子的氣氛和樂趣。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增強自豪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再次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5

冬至到了,這是24個節氣中重要的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最長的一夜。冬至吃餃子是張仲景醫生的祛寒養耳湯流傳下來的習俗。到現在還有一種説法,冬至行為不端凍耳朵不關任何人的事。

第一節課,班主任楊老師向學生講解了冬至的諺語、古詩和慶祝方法,讓學生了解冬至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地位,古人對冬至的書面表達,以及冬至包餃子傳統的由來。然後郭老師分享了冬至起源的天文學知識,並從天文學的角度對二十四節氣的定義和劃分、冬至的地理意義以及對學生的影響進行了説明。

在學生們上冬至知識課的同時,家長和志願者們一直在上課的學校活動室裏忙碌着:做桌子、鋪桌布、準備炊具、揉麪、分發餃子和餡料。小組行動,分工明確,有説有笑,忙忙碌碌,共同創造一個小舞台,讓學生到處練習勞動。麪糰和餃子餡放到桌子上,大家又笑了。麪糰是胡蘿蔔黃色,捲心菜紫色,菠菜綠色和白色;餡料是第一組的香菇豬肉餡,第二組的豬肉芹菜,第三組的豬肉韭菜餡,第四組的豬肉蘿蔔餡,第五組的豬肉香菇餡。不同顏色的餡料搭配不同口味的餡料,看起來很饞。

看,楊先生正在給我們第二組的學生講解包餃子的技巧。老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很多學生看了楊先生包的東西,很快就可以一邊包包一邊獨立包餃子了:給!寫一幅肖像並不難。很多家長用他們嫻熟的技巧教他們的同學如何和麪、卷皮和包餃子。同學們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介紹經驗,都學得很快。太棒了!從量變到質變,學生做餃子越來越熟練,成品餃子的外觀質量越來越高。感謝大家的不懈努力,所有的麪糰終於變成了餃子。有很多圓的,方的,三角的,混色的餃子,很好看。

麪糰全部變成餃子後,每組製作一套創意餃子,參與創意評選。經過父親、父親、周父親的細心觀察和評價,第二、五組獲得最佳創作獎,第一、三、四組獲得最佳愛情獎。

現在,是享受勞動果實的時候了。餃子放進鍋裏,紫綠白五顏六色的餃子一看就有食慾。等着包餃子的時候,鍋裏滾着五顏六色的餃子,學生們饞得跟餓狼一樣。餃子終於出鍋了,同學們品嚐着親手包好的美味餃子,回味着勞動過程中的樂趣,成就感和自豪感溢於言表。激起了其他班的同學停下來收拾窗户,貪婪的蟲子湧了上來。

通過迎冬至包餃子勞動實踐課的實施,學生不僅可以瞭解傳統文化,感受冬至節氣,還可以感受到自己包餃子的氛圍和樂趣,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增強了他們的自豪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再次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6

冬至快到了,喬老師説冬至下午要舉行一個包餃子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我們歡呼雀躍,聲音大得似乎教室都跟着震動起來。

盼啊,盼啊!冬至終於到了。老師把課桌拼成五個大方桌,然後把同學們分成五個小組開始包餃子。

在魯金柢媽媽的指導下,我和魯金柢擀出了許多圓圓的餃子皮,餃子皮擀完後,我們就加入到了包餃子的隊伍中。我先把餡放到餃子皮上,然後將餃子皮的兩邊合住,可餃子餡卻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我怎麼也捏不好。我不禁怒火中燒,竟敢跟我作對,看我怎麼收拾你!於是我把餃子包成了圓形,這下出不來了吧!

餃子終於包好了,我扭頭一看,忍不住笑得前俯後仰,同學們包的餃子可謂千奇百怪,有包子形的、元寶形的、月牙形的……

喬老師開始煮餃子了,不一會兒就煮好了,整個教室瀰漫着餃子的香氣。大家爭先恐後地盛餃子,吃着自己包的餃子,我們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這次包餃子活動讓我明白,自己勞動得來的食物最香,今天真開心!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7

每年的除夕夜,就像在舉行一場盛大的演出,而餃子,則是演出的壓軸大戲。因為啊,它是最能體現年味,也是最吸引我的菜品了。

三鮮、白菜、大葱、蝦仁、瞧瞧這些餡料,簡直就是百吃不厭啊,想到白花花、圓滾滾的餃子冒着熱氣,整齊地躺在盤子裏,在燈光的照耀下,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咬上一大口呢。

大家都知道很多地方包餃子都喜歡包白菜餡的,這是為什麼呀?是因為它最好吃嗎?當然不是,這個也是有原因的——白菜和“百財”是諧音,所以到了新年時,人們尤其愛包白菜餡的餃子。都希望未來能發財吉祥。白菜,自然也就成了餃子餡兒的最佳人選。

提到餃子,你們一定會想到新年,不過可不光過年的時候會吃餃子。還記得那句俗語嗎?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記起來了嗎?冬至也要吃餃子,不過話説,吃餃子真能治耳朵嗎?那就要從這個傳説説起了。

你們知道張仲景嗎?他是漢朝的一位神醫。相傳,他有一年冬至這天回家鄉,看到窮苦的老百姓們又冷又餓,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傷了,很是難過。於是他就支起一口鍋,煮了很多羊肉、辣椒,還有一些驅寒的中藥材。哇!簡直是香飄十里呀。吸引了很多老鄉過來。張仲景非常聰明,他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大家吃的方便,就用麪皮把這些料包起來,煮熟了給大家吃。面捏成的形狀就像耳朵一樣,這個祕方就叫“嬌耳湯”,又好吃有效,大家吃完之後渾身發熱,耳朵也不疼啦。然後大家就把這種做法流傳下來,“嬌耳”也就變成“餃子”了。

那麼稱為“國食”的餃子,真的是全民都在吃嗎?沒錯,不過還是北方人吃得比較多。我們北方還流傳着一句話:好吃不過餃子。雖然現在的我們可能覺得比和餃子好吃的美食多了去了,不過,在舊社會能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對很多人很多人來説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呢。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8

一年一度的中華傳統節日冬至快到了,我們又能吃到香噴噴的餃子了。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傳統,比如:賽龍舟、吃粽子、吃月餅、吃餃子等一些文化。

我最愛吃餃子了。看着媽媽在廚房裏很忙的樣子,我就跟了過去,只見媽媽把剁好的肉餡,還有韭菜放進盤子裏,又放了各種香油,餃子正在煮。

媽媽給我説了一個故事,相傳,在東漢時期有一名醫,他醫術很高,什麼病他都能醫,妙手回春,人們稱他醫聖張仲景。有一年冬天,寒風刺骨,大雪紛飛,張仲景從外行醫回來,一路上看到很多人穿的破爛單薄,耳朵都凍爛了,於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熬好後,用麪皮包成一隻只耳朵一樣的東西,分給大家吃。

故事講完了,餃子也煮好了,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19

餃子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每逢冬至,北方人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美味可口的葷餃子或者素餃子,冬至那天我們家就舉辦了包餃子的活動。

餃子是由被稱為“醫聖”張仲景創造的。那一年冬至那天,張仲景看到白河兩岸的鄉親們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最後用麪包住,做成耳朵的樣子分發給每人,治好了許多人。後來,人們學着這個樣子,做成了餃子。

冬至那天,我就向媽媽學習包餃子。我洗好手,慢慢地走向廚房,穿上小圍裙,有模有樣地開始做起餃子來。首先我把板子都撒上面粉,其次拿着一片餃子皮放上,往手上沾上一點水均勻的抹在餃子皮上,,接着用勺子挖餡兒,就在這時出現了問題,我挖了一勺子餡兒,向餃子皮上一撒,餡都弄到地上了。我清理完以後,又挖了半勺子餡,又向餃子皮上一撒,餡又弄少了。這時媽媽走過來一指導,我茅塞頓開挖了四分之三勺餡,剛好合適。餡弄好了以後就只剩包了,但我學着媽媽包的時候又出現問題了,我包完以後,餃子就變成癟的了又醜又扁,真不好看。爸爸看了以後哈哈大笑,説:“根本就不是你這樣包的,先從中間慢慢捏,兩邊捏完以後在隔着餡那麼一握,就成了。”我試了好幾次,終於成功了。我為了鞏固技藝,然後又多包了幾個餃子,雖然樣子不算好看,但總算是合格了。最後,我包了一盤子的餃子,腰都站酸了二話不説,直接躺到牀上休息了。

晚上,我哭笑不得的看着碗裏的餃子,一個個都是癟的,大的大,小的小,還有的都快沒餡了。但是沒關係,因為這是我那一上午的勞動成果。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0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一一冬至,冬至的習俗你們知道嗎?對了,是吃餃子。

趙老師在課上提出了一個要求,“大家把餃子餡兒、麪糰、菜校、麪粉、筷子等用具都帶上,咱們嘗試包餃子,大家同意嗎?”教室裏頓時沸騰了起來,有人自告奮勇地説:“我帶,我帶:”

一上課,大家就把包餃子用的東西拿了出來,一個個就跟個小廚師一樣,有模有樣地包。

拿出麪糰後,先把那些面揉成長條,揪一塊兒下來,把它拿擀麪丈擀圓皮,在包的過程中,我的心兒怦怦直跳,都快跳到嗓子眼兒裏了。

看到自己包的餃子,我皺了皺眉,撇了撇嘴,不好意思地笑了。別人包的餃子像元寶,而我的卻像一個漏了氣的皮球一樣,又醜又扁,可想而知,我此時是多麼緊張,多麼羨慕他們呀!

經過三次包餃子後,我還是沒有領會包餃的要點主要是手,手就不聽使喚!這下我可要放棄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步步慢慢來,要熟能生巧,多嘗試幾次就可以了,魏子頤,加油,相信你可以!”

我一次次嘗試包餃子,雖然不如別人別人包的,但我也心滿意足了。

自己包得餃子就是香!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1

中國24節氣大家應該都十分熟悉,這算是中國上下5000年凝聚出的文化瑰寶之一,而今天是24節氣中的冬至。

冬至最重要的'一個習俗便是要吃餃子了,這到還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張仲景在冬至歸鄉時,發現很多貧民們露宿街頭,耳朵都給凍壞了。他見狀便心生可憐,用羊肉辣椒等做成餡,再用白麪皮包起來包成耳朵的樣子,稱為焦耳,也就是現在的餃子。然後人們一吃着焦耳,耳朵就都好了,於是在冬至時節,吃餃子的這個習俗便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雖然這從科學方面來看,實在有些不切實際,但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是把所有中國人串在一起的重要因素。不穿秋褲,是對這個冬天的不尊重,而冬至不吃餃子,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尊重。一個失去傳統文化的民族就像失去了靈魂。

所以今天中午媽媽給我做了餃子吃。可惜的是因為時間不夠,我們是從超市裏直接買來的水餃。雖然品嚐起來味道十分的不錯,讓人很有食慾,但又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吃起來感覺怪怪的,大概就是因為這餃子並非我們自己動手做的,我只吃了五六個也就不再想吃了。

現在想來,似乎明白了什麼。冬至的餃子,元宵的湯圓,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這一切並非是人們想去品嚐美味,而是以這些食物為載體,裝載了那些大家聚在一起團圓的幸福與快樂。

總之,這些食物是讓人們在製作的過程中享受唯美的親情。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2

冬至馬上來臨,今天便是接冬至,應該吃餃子,不然會凍耳朵,這雖然只是諺語,但吃餃子是我們不會改變的習俗。所以媽媽和姥姥就開始包餃子,我也來幫忙。

包餃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餃子餡,一部分是餃子皮。餃子餡兒已經有姥爺攪拌好了,我們只需要做好餃子皮就好。媽媽用一個大盆裝了許多面粉,再加上水就可以開始和麪了。我在一旁看着媽媽和麪,原本又濕又粘的面,被媽媽一拳一拳砸硬,砸光滑了。我也來試了試,挺費力的,手砸下去後會被黏住,不好拔出來。

好不容易和好了面,姥姥説:“和麪講究三光,手光、面光、盆光,你這樣還不行。”媽媽就幫我和麪,麪糰變光滑了,這才算和好了面。媽媽把麪糰分成了八個球狀麪糰,再把它們分別搓成環狀,用刀割開,切成小塊。我拿到了一小塊,用擀麪杖擀成麪皮。可我不會擀麪皮,麪餅粘在擀麪杖上面,皮成了長條,這些都是我做出的。

媽媽在一旁指點我,擀麪皮要一手推一手拉,麪皮就會轉起來,就能擀成圓形了。雖然經過了一番周折,但麪皮還是擀好了。接下來的包餃子就簡單一些了,有姥姥和媽媽來做,她們包的餃子,又快又好看。餃子放鍋中,用開水煮,煮好了,一道美味的食物就出來了。

吃着自己參與包的餃子,心中十分開心,果然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吃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裏感到驕傲與快樂。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3

今天是冬至,放學後我和爺爺奶奶一起回家包餃子。

這是我第一次包餃子,我既激動有擔心:我終於可以像大人一樣幹活了,但是餃子要是包不好怎麼辦呢?爺爺看出了我的心思,他鼓勵我説:“只要認真學,一定能學會。來,爺爺教你包餃子。”只見爺爺把一張圓圓的餃子皮放在左手掌心上,用勺子舀了一些餃子餡放在皮中間。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皮的邊緣捏在一起,最後用力一擠,一個元寶一樣的餃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也拿起一張餃子皮,學者爺爺的樣子放餡、封口。可是我捏左邊皮的時候,餡從右邊溢了出來;捏右邊皮時,餡又從中間冒了出來,口怎麼都封不住,我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奶奶拍着我的肩膀對我説:“傻孩子,餃子餡放的太多啦。”奶奶把我手中的餡撥回去了一大半,這個口才算是封住了。真是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呀!在奶奶和爺爺的幫助下,我的第一餃子終於包好了。後來我又包了幾個餃子,雖然沒有爺爺的餃子漂亮,但是它們還都能勉強“站立”,沒有躺下來“睡覺”。

熱騰騰的餃子上桌了,我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作品。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心裏美滋滋的:我也長大了,能像大人一樣包餃子了。今後,我會去嘗試更多的挑戰!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4

每年冬至節氣來臨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麼一句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今年冬至我們作文班組織了一次令人興奮的活動,就是所有師生一起動手包餃子。因為我們要親手包餃子過冬至,也讓今年的冬至顯得很特別,所有的同學內心都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激動!

到達目的地後,我們先和麪,接着把面揉成又長又細的長條,再一點一點的切成小圓球。只見孫譽鑫拿起擀麪杖,把圓球粘在了擀麪杖上,怎麼弄也弄不下來,看他那絞盡腦汁、手忙腳亂的畫面,可真是擀麪杖吹火一竅不通。老師見狀,過來給我們做了示範,頓時我們才恍然大悟。我拿着擀麪杖,在小圓球上撒點兒麪粉,用手按壓一下,再將擀麪杖放在上面輕輕地來回滾動,一個餃子皮就做好了。接着,我挖了滿滿一勺肉餡兒放在皮裏,把餃子包好了,不過肉餡兒像頑皮的孩子一樣,好像永遠不要進去,唉!我偷偷地把這個失敗品扔掉了。可我不肯服輸,又拿起勺子,挖了一小勺餡兒放在皮上,將兩邊對摺,再把沒有粘住的粘住,一個餃子就這樣包好了,它胖胖的,就像是一個小乒乓球,看起來十分誘人!

最後把餃子放到鍋裏開始煮了,餃子在沸騰的水裏來回滾動,像在跳着歡快的舞蹈唉,我們忙了一上午,總算可以吃上我們的勞動果實了。一鍋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我嚐了一個,吃起來香噴噴的,非常好吃。

這個冬至過得真有意義!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5

杜甫曾經有這樣一句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冬至。一大早我就起來,準備和媽媽一起包餃子。

媽媽一進廚房就開始和麪,並且説道餃子面和好後要多省一會,包的餃子才會光滑勁道。我連忙過去幫媽媽剁餃子餡。首先把韭菜葉子的黃葉子摘掉,洗乾淨後控幹水分後切成小段。媽媽又讓我去剁豬肉,我拿起刀,有模有樣的學着電視裏廚師的樣子,結果剁了一會,手就酸了。媽媽告訴我要堅持並且用力剁肉,好不容易做完了餃子餡,我的手都直不起來了。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包餃子了。媽媽把面嫻熟地擀成餃子皮,再把一張餃子皮放到手上,包上一點餡,兩邊一合,手一捏,一個餃子就新鮮出爐了。我也拿了一張餃子皮放到手上,可是不管怎麼捏,都包不出媽媽那的那種樣子。兩個一對比,媽媽包的餃子,就像一位打了勝仗的大將軍,而我的呢?還沒上戰場,就已經倒下了。媽媽看見了説:剛開始學包餃子時,可以稍微少放點餡,像我這樣做。包餃子和學習一樣也要多練習,熟能生巧。媽媽又給我做了幾個示範,我漸漸的學會了,不久包了一個跟媽媽的一模一樣的餃子,我高興地大喊:我會包餃子了!我會包餃子了!

餃子包好後,我們把它放入燒開水鍋中,不久就煮好了。我吃了一大碗,這香噴噴的餃子讓我回味無窮。

在今天,我不僅吃了餃子,還學會自己包餃子了,媽媽的話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下一個冬至,你什麼時候才能來呢?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6

今天是冬至,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

每年這一天大家都要吃餃子。一大早,媽媽就斬肉切菜準備餃子餡,接着又和好面,然後大家就開始包餃子了。

首先媽媽把麪皮擀成小圓片,然後放上餡料,最後把麪皮對摺,捏緊,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完工了。看着媽媽包得這麼好,我也不由的想試一試。經過媽媽的同意,我趕緊拿了一張麪皮,放一勺餡就往一起捏,誰知餡太大了,捏不住,我只好把餡去掉一半,這樣才勉強把餡包牢,把邊捏緊。看着我手裏的餃子這麼歪歪扭扭,好象在責怪我把它包得太醜。我下定決心,下一個一定會包好一點,就這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包了十個餃子。想着馬上就可以吃到自己包的餃子,我口水都流下了“三千尺”。

不一會,熱乎乎的餃子就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一口咬下去,哇!太好吃了。肉香香的,菜脆脆的,湯汁還很飽滿呢,真是人間美味啊!我狼吞虎嚥地吃了一大碗,吃着自己包的這麼好吃的餃子真是一種享受啊!

今年冬至,你吃餃子了嗎?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7

冬至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餃子。

放學回到家,我看見媽媽做好了肉餡和餃子皮,準備包餃子。我自告奮勇要求幫忙,媽媽同意了。

開始包餃子了,我先拿起一張餃子皮,放在左手掌心裏。然後,我用右手握住勺子,挖了一大勺肉餡,放在餃子皮上。接着,我放下勺子,把皮對摺一下,準備包起來。可是,肉餡卻露了出來,我想把它合攏到一起,結果這邊攏好,那邊又漏了。

一陣手忙腳亂,還是沒有包好。我想:應該是肉餡放的太多了,我把露出來的肉餡一點一點刮出來。差不多了,我再把餃子皮用力對摺一下。最後準備收口了,結果皮卻合不上,滑開了,我急得滿頭大汗,怎麼才能把餃子皮合上呢?

忽然,我靈光一閃,原來是剛才露出來的肉餡上的油,粘在餃子皮的邊緣,導致餃子皮很光滑。我用面抹了一下,餃子皮終於粘上了。一個肥嘟嘟的餃子,終於包好了。

把餃子放在箅上,又開始包第二個、第三個……快一箅餃子就包好。它們井然有序地排列在箅上,像整裝待發的士兵。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心裏美滋滋的,比吃到餃子還要開心!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8

“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大家趕緊趁熱吃吧!”

隨着媽媽的一聲喊,我蹭的一下從沙發站起來,一路小跑來到餐桌前,拿起筷子就衝着目標——盤中的餃子而去,也顧不得燙了,慌忙夾起一個餃子就往嘴裏送去,咬下一口,嘴裏還沒品出餃子的香味,一股韭菜的清香味倒是搶先一步進入到了我的鼻子中,真香呀!鼻子聞着餃子的香味,手上和嘴可不能停,要不我的肚子可要跟我發脾氣了,可要狀告我虐待它了。

一個,兩個。我才吃了四個,這一大盤餃子可就沒了。這不奇怪,因為我們家人多呀!爺爺、奶奶、大伯、大娘、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和我,叔叔嬸嬸有事今天沒有回來,這一人一個,一大盤餃子很快就被大家消滅了。我是一次往我跟前的小盤裏多夾了幾個,要不我還吃不了這麼多呢。大家可不要説我嘴饞,不懂事呀,這都怨我的肚子,早上老早就餓了,所以就什麼也不顧了。

“妞妞、源源、奇奇,今天可要多吃點,這可是冬至的餃子,吃了耳朵就不會凍了。”奶奶生怕我和哥哥、弟弟吃得少,一邊吃,一邊還對我們三個人進行勸吃。奶奶的這個行為我們都非常習慣,也都非常樂意接受,每次吃飯的時候我們都是吃的飽飽的。

又一大盤餃子上來了,三雙筷子同時伸了上去,咦,怎麼回事,怎麼這個餃子夾不動呀?一看,原來是我和弟弟同時去搶同一個餃子了。算了,我大,不和你爭,我再去夾另外一個。不對吧,我瞄準的那個餃子怎麼又沒有了,再一看,原來是被爸爸夾走了,餃子也已經進到他的嘴裏了。不能再看了,得趕緊下手了,要不一會這一盤餃子也沒了。沒過一會兒,這一盤也空了。這一盤我吃了三個。

“再上十盤餃子來!”我忍不住喊了起來。我的這一聲喊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冬至餃子終於吃完了。我自己計算了一下,我今天一共吃了二十一個餃子。我的肚子吃的那個飽呀!

吃餃子過冬至作文 篇29

今天是冬至的前一天,大家期盼已久的冬至包餃子活動如期舉行,同學們一個個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我的想法卻鶴立雞羣——我更在意文化知識與天文知識的解説。

楊老師給我們講到;“相傳,在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在返鄉路上見許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被凍爛了,於是親自調製了‘祛寒矯耳湯’他把羊肉,辣椒等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熟,然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切碎,用麪皮包成餃子狀的‘嬌耳’下過煮熟後分給病人食用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半個月過後,凍傷的耳朵全都好了。為了紀念這位‘醫聖’張仲景,人們每年冬至無論如何都要吃一頓餃子”

冬至的來歷呢?冬至的來歷還和天文有關。

郭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起來:“冬至是24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人們發現的一個節氣。由於地球的斜軸,咱們看到的太陽的軌道是不一樣的,夏至的時候,地球是最向東傾斜的,所以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相反,冬至這天地球是最向西傾斜的,正好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古人居然在幾千年前就通過簡陋的儀器測算出來。原來一個小小的節慶藴含這這麼多知識啊!

接下來,同學們終於如願以償滿心歡喜的去包餃子了。

活動室裏,同學們看着五顏六色的餃子皮,馬不停蹄的包了起來。

一個同學舀好了餡,從中間一點一點的向兩邊捏去,捏到最邊上,然後使勁一捏,將食指放在中間,把兩個角拉到一起,用是指與大拇指壓緊,在把餃子從手指上取下來,一個小銅錢餃子就好了。

我也有我自己的方法:我先舀好餡,把餃子皮對摺,然後把中間捏住,再把另外兩邊向內折,接着把折上來的兩邊的褶皺捏緊,再檢查一下有沒有開口的地方,一個“骨頭”餃子就做好了。大家都在認真的包着,桌子上擺滿了每個人的作品,有正方形的餃子,有三角形的餃子,有半圓形的餃子,有……

餃子出鍋了,大家“走街串巷”的到處品嚐。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畢竟,這是大家辛勤勞動的成果啊!

標籤: 通用 吃餃子 冬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ongzhizuowen/x7vy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