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春節作文 >

春節“樂”事

春節“樂”事

春節“樂”事1

年味裏是日常,是煙火,是紅火的世俗的心。因為柴米油鹽,年,便有了年味。——題記

春節“樂”事

今年,早早得,我們回到了嵊州,在縣鎮的集市尋些“年”的味道,可是,彷彿一夜之間,縣鎮集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無數“嵊州麻餈”的小攤,攤旁擠滿了喧鬧吵嚷討價還價的歸人,攤後站立着油嘴滑舌卻又分心照看隆隆運作的麻餈機器的攤主。我站在街頭,腳下石路依舊,卻似乎少了些什麼味道……

無味,也罷,我們便回到村裏。穿過沿着石板路走,兩側屋頂上青瓦鱗鱗千瓣,古樸素雅,沉穩寧靜,古路古拙,桑間雞鳴,桃源犬吠,姍姍可愛。

時處臘月,天寒,只覺腹內空空,便想起奶奶的炭火爐和煨麻餈。

踱步家中,尋至火炭爐邊。在紹興山區,家家都有一個火塘,用四塊石頭徹成井字形,位置一般都在灶頭近旁,以方便鑊窠裏的炭火隨時舔入。為了做飯,火爐便早早生起來了。此後直到來年開春,山裏人每個個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夜就是在火爐邊度過的。火爐自清晨紅起來後便不再熄滅,人走開去,便覆些炭灰,放上竹篾編成的雞罩曬破舊濕衣裳;人坐下來,便把炭火再撥旺些。放上方桌,吃飯喝酒打麻將;方桌挪開去,老少圍爐夜話,聊節氣農事聊家長裏短聊狐鬼精怪。聊到意興闌珊處,肚子也餓了,便在火塘裏煨東西吃。香榧、板栗,還有麻餈呢——

這個時候,大的就會差小的,奶奶,便去撈一塊麻餈來。麻餈浸在偏屋的七石缸裏。蓄的冬水,經年不腐。手伸進去,那個冷真是入骨沁心啊。但是不行,還是夠不着,還得返回去拿火鉗。夾到了,就要撈出水了,“撲通”,調皮的麻餈又滑入冰水,真是趣味橫生。這時,奶奶已經準備了砧板薄刀。橫的分成三段,豎着再切成三塊。橫卧的火鉗上排排齊正好能擱三塊。炭火斯斯文文,麻餈的表皮在一點點地變焦變黃,內裏也在悄悄地腫脹。翻上兩遍,有人説,可以吃了,蘸上用炒黃豆磨成的粉,趕緊搶一塊入嘴。有些燙,但是,真的香啊——跟先前那個入骨沁心的冷對等的香,比現在更有年味的醇香。

在我們那,麻餈都是手工做,須歷經配、淘、磨、蒸、打、切、晾和浸等多道工藝。用石臼打好的麻餈若壓到特製的印板上,便成了印糕麻餈。那滋味大概就是“篤螺螄過酒,強盜來了也勿走”的意境了吧!

這大概也是年味吧!

春節“樂”事2

春節,是我們自己的節日,是中國最大的節日。春節期間,家家户户張燈結綵,辭舊迎新,各家歡聚一堂,吃着年夜飯、看着春晚;小孩們則吃着零食、數着壓歲錢,其樂融融,美不勝收。今年春節,趣事不少,不信?請看——

春晚連連看:每次過年,我的必修課就是——看春晚!許許多多的精彩節目,各式各樣的表演模式,日益進步的舞台、燈光效果,全國各地的藝人明星……在年三十這天,都齊聚一堂,一起為全國十三億人民奉獻自己的一份祝福、一片愛。今年春晚,“天后”那英迴歸舞台,她雖沒有了當年的年輕,卻依然用甜美的嗓音唱着人們熟悉的歌;劉謙的魔術更是越玩越離譜,人和琴都互換了;李谷一也持續了每年“難忘今宵”的演唱,跟春晚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春晚年年辦,百姓日日歡!

走親訪友真“忙”:過年嘛,還有個習俗就是拜訪親戚朋友,拜個年。但拜年哪有這麼簡單?可不只是説一句“新年好”就完事兒了,你要説許多祝福的話,和家人吃飯,拿紅包。今年也一樣,拜年去咯~~先是年三十晚上,在爺爺家裏吃完飯。爺爺燒菜可是絕頂棒哦!我就不明白爺爺為什麼當老師不當大廚。當外面“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想起來後,一桌飯也做好了,哇——那麼多好吃的!還沒開飯,我的“哈喇子”就掉下來了。我呢,就狼吞虎嚥地吃完了飯,趕緊衝到電視前,可是,剛打開電視,就又被叫了回去,幹什麼?拜年咯~~~必須要拜了年,才能拿紅包。“爺爺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叔叔嬸嬸,祝你們在新的一年裏工作順利,獎金翻倍!”、“爸爸媽媽祝你們事事順心,五福齊來”……説這麼多是為了什麼?哈,那還用説?當然是為了拿壓歲錢啦!嘿嘿嘿,拿到了壓歲錢,就趕緊找個藉口脱身“媽媽我上廁所,晚上吃多了!”“我去看電視啦,你們慢慢聊!”等等等等,反正就一個人呆着,數壓歲錢~~~初一也一樣咯,只不過是到婆婆家去……

看電影,痛快:既然是過年,就要放鬆。於是,我看了兩場電影——《越辦越好之村晚》和《101次求婚》,這兩部劇就寫觀後感吧,大家留意下哈~~~都不錯哦,建議你們也看一下,特別是《101次求婚》,雖是喜劇,可是很煽情哦,我哭了好幾次呢,應該説是被兩人之間的真愛所感動吧!

這個年,過的“無驚更無險”,而且“樂事”很多,很開心喔!不過,我更想上學,更想見到同學們。你們呢?

標籤: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unjiezuowen/kv2j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