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春節作文 >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合集7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合集7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1

家鄉的新年雖不如老舍筆下北京新年那般隆重,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歷時一個多月,但對於人們來説也是極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們勞動一年後歡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願。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合集7篇

我家的新年差不多就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時候,很少有人閒着無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換牀單,以便在新的一年中顯示出新的氣象。當然了,對聯、窗花、日曆是必不可少的,理應在前幾天完成,所以這裏我不做描述。

三十這天,重要性僅次於洗衣服的應該算是做年夜飯了,大人在一邊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們蹦蹦跳跳,想盡辦法幫個忙,卻總插不上手,只有乾着急罷了。年夜飯的品種照例是很豐盛的,依舊是雞鴨魚肉之類,但小孩子白天中無事時吃盡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這些珍奇,只好隨便選幾樣來一品好壞,往往遺下一大堆剩菜,讓勞動一番的大人們目瞪口呆。但無論如何大人們是不會惱的,因為剩菜剩飯此時此刻便成了年年有餘的象徵。

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來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飯,隨後便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了,桌上擺好糖果、水果和各類糕點,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氣洋洋,其中當屬孩子最歡喜,因為可以靠幾句甜言蜜語換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壓歲錢。如果你問他們明天的願望,應該就是多來點拜年的了。

除夕對於我來説應該是快樂的,但是守歲這一着卻不是我能接受的,聽完倒計時的鐘聲,剛想閉上眼睛睡個好覺,窗外就“劈里啪啦”地響起了禮花聲,弄得人睡意全無,卻又筋疲力盡。

正月初一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升的老高才起牀,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裏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初一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裏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為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燈籠逛遊,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歎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新年迎着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新年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歎!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就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有一句口頭禪: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就是説,臘八飯一吃人們就迷了,只要是上街,見什麼東西都往家裏買。

我的家鄉有一句民謠:“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臘月二十三祭灶,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説法。

過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雞,肉,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這是因為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七關門,到正月初八才開張。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民諺:“二十四,掃房子”。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我的家鄉還有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俗話説“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

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七的習俗。“宰年雞、趕大集。”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

臘月二十八的民謠,“二十八,把面發”,“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我的家鄉,每到春節前夕,一般的家庭都忙着製作糕餅等食品,既可當禮品,也可用來款待到訪的親友。年糕是一種象徵吉利的春節必備佳品。因名稱與“年高”諧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都要上墳去祖祭祖。這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重頭戲是貼春聯,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我在一旁看看熱鬧,有時還插嘴評論幾句,這時爺爺會用一句“童言無忌”趕走我。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吃晚飯,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户户也都開始包水餃了,包完水餃,就一起圍坐在電視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小孩子們都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領到了紅包之後才肯睡覺。

大年初一,放過“開門炮仗”後,人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

正月初二,是女兒回孃家,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女兒都必須在同一天歸來。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據説: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説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一説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一説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這天,你會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旗子,這是護送“老爺”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爺”留下的,十分有價值。

正月初七,傳説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説初八是穀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處處張燈結綵,整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這天月晚,大家會到廟裏去看別人演戲,燈火越亮,觀眾就越多。

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後,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的人家,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3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春節已成為一個家喻户曉的傳統節日了。春節,是熱鬧的象徵,是團圓的象徵。

我的家鄉在建西,這兒的春節習俗我最熟悉不過了。我們這的春節差不多在農曆臘月二十四就開始了,這一天,也就是小年。在這天裏,幾乎家家户户都在祭灶:在灶台上方的牆壁上貼上一張紅色的灶君畫像。還得把這一天買來的“灶糖”、“灶餅”和各種糕點放進盤子裏裝好,擺在畫像前。最後還要點上幾柱香,來接灶神爺來家裏吃東西。在民間,還有一個幽默的説法:如果灶神爺來了你加,並且吃了你家裏人供上的物品,他就會一直住在你家的鍋灶裏。其實,這種説法也只不過是為了喻意着年年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祭灶過後,就開始打掃衞生,叫做“掃塵”。因為“塵”與“陳”為諧音,在新春來臨之前掃塵有“除舊佈新”的涵義。這樣做是為了把一切窮運和晦氣統統都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套和窗簾。到處都洋溢着歡歡喜喜掃塵,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掃塵”過後,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為了讓家人們吃上一頓好的年夜飯,他們也不辭辛苦。

終於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開始貼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除此之外,人們還要貼上倒着的“福”字。“福”字指“福運”、“福氣”,把“福”字倒着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現在的“福”字貼,更是花樣繁多,有的還有在“福”字的周圍加上壽星、壽桃、龍鳳呈祥、五穀豐登和鯉魚躍龍門等等圖案。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年菜,家鄉春節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過年時家家常吃餃子,餃子的形狀像元寶,過年時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過年時,人們還吃年糕,因為“年糕”與“年高”為諧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和白銀,有“新年發財”意思。還有,過年人們都吃魚,有“年年有餘”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分外的熱鬧。一家人難得能團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開開心心,其樂融融的。

吃過了年夜飯,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過後,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來。現在,大多數人家都會在這一天晚上觀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響後,大家才會放鞭炮,放煙火。這樣的鞭炮聲和煙花會一直到深夜。

新年過後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輩都要到長輩家裏去拜年,祝長輩們長壽安康。另外,長輩還要分別給晚輩們壓歲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有“平平安安過了一歲”的意思。這一天裏,同輩人如果見了面,也要説聲新年好。以示對對方的新年祝福。

家鄉的春節過得多麼熱鬧啊!這樣一個喜慶的節日,這樣一個古老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可見它對人們是多麼重要。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4

時間如流水,悄無聲息地從我們手中溜去,一眨眼春節就開始了。按照寧波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八就開始了。在這一天,有許多人都會熬臘八粥,喝臘八粥,這是一種傳統。

我們小孩子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新衣服。這是一直以來的習俗,過年要有新氣象,所以要穿新衣服,女孩子最喜歡。第二件大事是買各種各樣的零食和飲料。在除夕之前來商場挑選零食和飲料,可以吃到許多平時吃不到的東西呢!第三件事必然是準備爆竹。女孩子愛玩閃光棒、蝴蝶飛、金光滿天之類的小煙花;而男孩子則喜歡玩一飛沖天、直指雲霄等的爆竹。

孩子們興高采烈,大人們則忙得焦頭爛額。他們要預備許多東西,在新年來臨之際顯示出一派萬象更新的氣象。

“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君”,祭灶的供品為祭灶果,有紅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等,有的8色,有的12色,又甜又黏。我最愛吃的就是油果了!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臘月二十四這一天,我們寧波人都會撣塵,把家裏打掃的窗明几淨。這一天,我們家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只是,打掃房間實在是太累了。

過了二十四,大家都更忙了。做庚飯、置辦年貨、買新衣服……各式活動都在這幾天展開。除夕,我們一家都起了個大早,我們先在門口貼上早早準備好的對聯和“福”字,然後趕去奶奶家,拿出準備好的各種材料,開始做菜。到了晚上,熱鬧非凡,酒香四溢,魚香滿天。不論男女,不論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衣服。在餐桌上擺好一大桌美味佳餚,其樂融融的享用,有些人家乾脆來到了飯店吃年夜飯,那滋味兒美極了!吃完年夜飯,我們拿着形形色色的煙花爆竹,來到了院子裏,用火點燃一個個鞭炮,就想點燃了一個個希望,用冷光棒在空中畫着一個個美麗的五角星、愛心,像是火光下是我們幸福的一年生活。“嘭!……嘭!”一個個美麗的禮花怒放在黑幕上,我們的心願也隨之升上天空。有的像浪漫的流星雨,有的像金菊怒放天空,有的像點點星光……放完了鞭炮,我們又回到家中,一起圍坐在桌邊,道着家常,欣賞着別出心裁、精彩絕倫的春節聯歡晚會,守歲到了十二點左右,我們又放“關門炮”辭舊歲,再把收到的壓歲錢壓在枕頭底下,美美的進入夢鄉。初一早上放“開門炮”迎新春。

正月初一早上,全家都會吃豬油湯圓。煮好後的第一碗湯圓要供大灶上的灶神爺吃。然後,媽媽爸爸便領着我去走親訪友,這可是我最喜歡的一天,因為只要跟別人説:“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就可以收到壓歲錢。還留在人家家裏吃零食、小吃,什麼小蛋糕、小西餅、巧克力、裏脊肉、羊肉串……這些平時媽媽可是不允許吃的,但是在走親訪友的時候,是個例外。爸爸媽媽則跟別人聊着家常。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處處張燈結綵。我們都在家裏包湯圓,吃湯圓,我最愛吃的就是那美味的芝麻湯圓。還有各形各色的湯圓呢,豆沙湯圓、豬油湯圓……現在還有了許多新式湯圓,像香蕉湯圓、奶黃湯圓,甚至還有幹吃湯圓哩!到了晚上,我們都來到大街上逛燈會,各種各樣的花燈都掛在街道兩邊,在公園裏還有巨型花燈,後海塘還有青花瓷花瓶,年年有餘,喜羊羊與灰太狼等等的巨型花燈,又生動又形象。五光十色的燈引得路人都駐足觀看呢!

過了元宵,春節便結束了。學生繼續上學,大人又繼續上班。寧波的春節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呢!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5

今年,我過了一個有趣的春節,我隨着媽媽一起包湯圓。別看這湯圓小小的,其實包也不容易呢!

首先是和麪,把水和麪粉倒在一個盆裏,揉來揉去,原本十分鬆散的麪粉不一會兒就成了一個麪糰,我也來試試和麪,面可真軟,我只用一點力氣就把面壓了下去,可提上來卻不那麼容易,我費了好大力氣才把手給提了上來。我又和了好長時間,終於好了。現在要發麪了,把面放在盆裏,放了好幾個小時面就發好了。

終於開始包湯圓了。我從麪糰裏揪了一點兒出來,把這個麪糰中間按一個洞,在裏面放上白糖,再把湯圓揉成一個圓球,這樣一個湯圓就做好了。後來,我又做了好多湯圓,看着這些包好的湯圓,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開始煮湯圓了。在煮湯圓的過程中,感覺時間好漫長啊!“啊,湯圓熟了!”我馬上去盛了一碗湯圓,我細細地觀賞着湯圓,像是在觀賞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都不忍心把這個湯圓吃下去。我輕輕地咬了一口,“嗯,簡直是美味!”把湯圓咬在嘴裏,糖的味道瞬間充滿了口腔。這種味道就是人間美味,就是一場盛宴。

我慢慢地品味着盛宴。在這一刻,時間彷彿時間已經停滯了,我存在於湯圓的世界裏。

年在不知不覺中來了,也在不知不覺中離去了。

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説是小年,不如説是過春節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幹...

2月2日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廣州,下午我們做了正式旅行的 準備。2月3日抵達深圳,開始了正式的旅行。在深圳的第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世界之窗,那裏 好像一扇很大的窗户,大的可以從那裏看到整個世界。

輕輕地,晚風吹動着窗簾,窗外的樹枝撫摸地窗沿,沙沙地響。窗簾之間露出了一點兒縫隙,彎彎的月牙映入眼簾,四周沒有一顆星星,望着那月牙形單影隻,有種莫名的傷感湧上心頭。

春節踏着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着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

每年的“除夕”,我們全家都會到奶奶家過。爸爸媽媽通常會帶許多好吃的、用的去孝敬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也早已備好好菜飲料等着我們。我們全家人圍在一起熱熱鬧鬧,吃火鍋、涮羊肉、説笑話……爺爺奶奶會關切地詢問我的學習成績和生活,...

“砰砰啪啪“砰砰啪啪”,一陣陣爆竹聲把我從夢中喚醒了。呀!今天是過年,我真高興。吃過早飯,爸爸和爺爺忙着貼春聯,掛燈籠,老叔和老嬸忙着洗菜、切菜、包餃子,奶奶在廚房裏忙着蒸饅頭。

每次聽到電視上的兒歌聲: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買燒酒……每次聽到這首兒歌:我就興奮不已,盼望着新年快快來到。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吃團圓飯。

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一到,我們全家便能團圓。在外打工的哥哥姐姐都會回來。春節的團圓飯,餐桌上沒有美味佳餚,沒有燕窩魚翅,有的僅是那些富貴人家餐餐能見,而我們這些窮人家久久才能盼到一次的美食。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6

我的家鄉,就在距離咱們濮陽市幾十公里遠的山東省聊城市。這個長時間受齊魯文化滋養的城市,一來到這裏,迎面就撲來一股股山東韻味。

在山東老家,有這麼一句諺語:“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參。”小年一大早,大家就把家裏門上的“福”字、對聯、神像什麼的撕下來,夾上些元寶、紙錢,堆在一起燒掉。這就讓看管了這個家一年的灶王爺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總結、彙報”這家人一年的表現與情況。表現好了呢,就可以得到玉皇大帝的恩賜:來年豐收或者大吉大利,在新的一年開一個好頭。可如果表現與情況都不好,懲罰是非常殘酷的喲!

“二十八,貼窗花。”在臘月二十八,灶王爺從天上回來,而在這五天中,家裏要進行一次大掃除,把家裏收拾的乾乾淨淨的,一塵不染。而要再把灶王爺像重新貼上,從這天開始,新年一步一步地向我們邁來,離我們越來越近。

大年三十是除夕,大早上5點鐘,卧室裏早就沒有一個人影。大人們起來彎着腰,在廚房裏、屋外準備着迎接新年了。大家有的出門站在椅子細心地貼着對聯;有的在屋內給牀鋪、茶几換上嶄新的牀單、枱布;有的則在廚房準備晚上年夜飯吃的餃子、丸子、大饅頭、大棗等需要的東西。平常早上聽不到一絲鳥叫,可在除夕這一天卻充滿了歡笑與聊天的聲音。而小孩子在這一天哪裏還睡得着?他們從牀上跳下來打打鬧鬧、嘻嘻哈哈,極盡搗蛋之能事,為這一天平添了些許生氣。

到了晚上,家家都燈火通明。那些丸子下油鍋、蒸饅頭的聲音早被一陣陣鞭炮與孩子們歡笑的聲響覆蓋了。這時大人們在院子裏灑滿了芝麻桿,踩在上面吱吱地響,別有風趣。在這黃燦燦的大地上,也點綴着紅紅的紙片。這是因為,古代時有一種叫“年”的怪物,常常下山來人間搗亂,人們的生活一直不太穩定。直到有一天,“年”又來的時候,一個農夫將一些芝麻桿鋪在了地上。芝麻桿的口非常像一排排鋒利的牙齒,彷彿可以咬斷一切事物。“年”見了又驚又嚇,馬上往回跑,跑回時又見到了有位老人在用紅紙剪紙,於是它逃回了老巢,再也不敢出來了。事後人們得知“年”害怕這兩種東西,便在院子裏鋪滿了芝麻桿與紅紙,以求平安吉祥。

年夜飯通常十分豐盛,各種山珍海味齊聚一堂,而且想一頓吃完也不可能。孩子們在使勁競爭,他們左邊咬着海鮮,右邊啃着雞腿,哪還有空閒説話?到了晚上,大家都要守歲,即便是小孩子,也要等新年鐘聲的敲響。

大年初一,人們都換上了嶄新的衣服,敲門聲更像一支支進行曲。這一天沒有平靜的時候,陣陣的炮響、匆匆的腳步聲。幾乎每一個人遇見另一個人都會打招呼、説着吉祥的話,互相拜年。

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鋪户前都掛起了火紅的燈籠,少則一二三盞,多則四五十重。有紗燈、有宮燈。而些許夥計們也不由自主地放飛孔明燈。這一天,自然要吃湯圓啦!一顆顆光滑晶瑩的湯圓在沸水中滾動,熟透了盛入碗中,滑溜溜的讓人不知從何下口。

在這一個富有地方文化氣息的城市中過年,一定倍感快樂。明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又要怎麼訴説我家鄉的快樂呢?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7

我們家鄉春節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裏,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之欠東風時,就盼着春節到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春節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和吉祥的年畫。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了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了。我們這裏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了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經久不絕古老的小鎮便洋溢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着招財進寶。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裏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説着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初二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又不用做作業,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着我們的歡笑。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我愛家鄉的春節。

春節的作文

過春節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麼重要的節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裏熙熙攘攘的人羣都穿着厚厚的棉襖,嘴和鼻子前有一絲白氣慢慢的上升。市場裏的人手裏都提着年貨、拿着鮮花、捧着桔子樹、抱着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

回到家裏,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衞生,媽媽忙着對我説:“襯現在得閒,我們也開始打掃一下里屋吧!”我會意的點了一下頭,媽媽給我一對乳膠手套和毛巾,接着我們倆就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先抹門,後抹窗,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把整個房子裏屋外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

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人也要會到家裏,團年飯裏會有很多菜餚,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寫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餘,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早上我們一家大小就要去走親戚,到親戚家裏拜年,當然親戚來會來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幾天去親戚家,還要有幾天要待在家裏招待親戚朋友,春節之後還有元宵節,元宵節的主角就是湯圓了,湯圓意味着團團圓圓。

春節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unjiezuowen/9wyz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