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重陽節作文 >

關於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

關於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

導語:中國的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很多,這是我們這個經歷了幾千年文明民族的寶庫,有: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等,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關於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一】

重陽節已經過去了,但與此有關的一條新聞卻仍發人深省。重陽當日,解放日報記者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被訪的年輕人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有的知道重陽節,但不曉得重陽節與尊長敬老之間的關係。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迴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於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於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於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學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瞭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並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樑之才。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二】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説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説,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説:“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衞抓住了,祖乙知道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説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三】

這兩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在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農曆的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飄飄的彩旗。媽媽做了豐盛的晚餐。外面不時傳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出門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春節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節目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我還喜歡“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古老的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這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我非常開心。因為我知道,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作為新一代的我們,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這一詩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實寫照,温暖的陽關不再照耀大地,接替它的反而是陰雨連綿。小小的雨滴落在地上,敲打在窗邊,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那斷斷續續充滿悲傷與哀愁的懷念。

我家也在為清明節的'籌備當中,只是意外層出不窮。奶奶把飯菜的做好了讓我去叫爸媽,可是爸媽卻不見了。於是我給他們打了電話,剛開始還不接,於是我又打了幾次,最後終於接了,我便知道他們原來去了外婆家裏,我舅舅已去世3年,但親人們的懷戀和惋惜依舊。媽媽在電話裏的聲音是淒涼的,我還聽到了哭聲,媽媽説讓我們等會兒,説他們馬上就回,可我們等了半天,還是沒有回,過了一會兒,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她説他們快到了讓我們把飯菜熱一下等着他們。於是我便去和奶奶説,然後發現奶奶也不見了,於是我便去奶奶家找,可是家裏門鎖着,然後我就去別的地方找,最後在一家小賣部找到了奶奶,她在那裏看別人打麻將。奶奶看到我來了,就問我是不是爸媽回來了,我説他們快了,説讓您把飯菜熱着等他們回來,然後奶奶便回到家準備熱飯。可是卻發現家裏的煤氣完了,奶奶就把飯菜裝起來,拿到自己家裏熱。隨後爸媽便回來了,然後我們家開始燒紙錢,放鞭炮。完了以後就去上墳,上墳燒紙時,天空中下了小雨,一滴一滴的落下來。落在我的臉頰上,也落在了爸爸那歷經風霜的臉龐上。

我不喜歡淋雨和燒紙錢,還有放鞭炮。所以我做了一個愚蠢的事,我説爸媽,我不想燒了,沒意義,我先回去了,媽媽先是反對,最後還是無奈的讓我回去了,在回去的最後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臉上寫滿了無奈和憂愁。我的心突然有一種酸酸的感覺,但我還是回到了家,回到家之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爸媽送傘過去,可是想了想,他們並不像我這樣討厭下雨,可能他們還願意在這個傳統的節日的淋下雨呢,於是我便向奶奶家走去,幫奶奶撐着傘,奶奶手裏端着的就是放滿了飯菜的東西。我説奶奶重不重啊,要不要您來撐傘吧,我來幫您拿,她説,不重,我拿着就好了。我想幾盤菜可能也不是很重,於是我便沒有再多説,繼續幫奶奶撐着傘,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正好爸媽回來了,可能他們看到了我為奶奶撐傘便原諒了我,後來也沒有在那件事上説什麼,這件事可能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吧。

最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吃着清明節的這頓飯。飯菜很好吃,可是氣氛卻不是很好。最後是爺爺打破了沉寂,隨後便在桌上都聊了起來,這種氣氛多好,大家開開心心的吃完了飯,於是便都離開了,爸爸去了武漢,媽媽出去了,爺爺奶奶也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一個人獨自在家裏體驗着清明節的孤獨與寂寞。

讓我們從這個春天,這個清明開始,珍惜時間生命,畢竟,生命也像春天一樣燦爛!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五】

在江河邊孕育而生的民族,將歷史融入江河。當傳統節日隨流水一同消失於天涯海角時,卻在兩岸留下了華夏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節日的韻味。

華夏民族,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精彩文化的大民族,傳統節日自然也是眼花繚亂的。傳統節日不會被遺忘,它是每個時代的文明載體、在傳統節日這個偉大永恆的載體,連續着中華文明的深深血脈。

無論哪個傳統節日,都寄寓着特殊的意義。然而如今,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卻於歷史的江河聽到了傳統節日的撕心裂肺般的哭泣聲。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曾經“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春節,現在又有多少人記得那些美好的習俗,那寄寓希望與祝福的“壓歲錢”充滿了銅臭味,越來越多的人在説過年沒年味了。曾經“風雨端陽生晦冥,汩羅無處吊英靈”的端午節,又有誰會在房屋前插一根艾草,喝一碗黃雄酒呢?曾經“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的中秋節,那輪圓月越發清冷、孤獨,似乎那明亮的光輝都被璀璨的煙火奪走了。……曾經的曾經,有太多的回憶。可是國人對傳統節日的淡忘,讓我心頭始終壓抑着一股趕上哀愁。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現在的世界,多種文化蔓延、滋生、跌宕的衝突,需要我們深思。這些現象對於我國的傳統節日的影響是不容置之不理的。更多的國人趨向於過國外的節日,國人過洋節的氣氛更是一年濃過一年。這不僅僅凸顯出國人對待本國傳統節日的冷漠,還説明國人對他國文化的過度盲目崇拜。為此我總感覺到內心的憂慮與不安。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當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國人一片譁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被搶注的消息,我們對此留下了太多的震驚和困惑,更是無法接受。也許,這本身説明了我國傳統節日的魅力所在,但這並不允許傳統節日成為他邦異族的文化遺產那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真的要捫心自問,傳統節日何去何從?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傳統節日的批判審視就是直面文化衝突的高層面的心理認同。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穿越”古今,“走讀”傳統節日。我們發現,傳統節日之所以傳承至今,是因為他們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面對傳統節日,我們當然不可能“橫衝直撞”,這樣只會“折殺”你的鋭氣和意氣。我們必須是虔敬而沉穩的。沒有靜心涵泳傳統節日的過程,我們無法達到“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化境的。傳統節日何去何從?我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的征途才剛剛開始。擁有如此優秀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將其發揚光大。同時國家也將傳統節日列入全民性的節假日,以期國人能在閒暇之餘靜下心來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讓我們中華大地掀起學習、保護、傳承傳統節日的熱潮。

歷史如河,請仔細聆聽傳統節日的絮語。因為,那是靈魂的訴説。

傳統節日重陽節作文【六】

在新年除夕這個中國重要傳統節日,大街上都喜氣洋洋的。今天是“趕集”的日子,大街上叫賣聲一片,人們都穿着新的衣服出來逛街。大人們都忙着貼對聯、剪窗花,小孩子們也不閒着,穿着喜慶的衣服向長輩們説祝賀的話便能得到幾百塊的壓歲錢。

我早上一睜眼,就一個“鯉魚打挺”翻身坐了起來。

穿好衣服,我就下牀幫早已起來的奶奶幹活。下午睡一覺晚上,晚上就好開始活動了。晚上,大街上燈火通明,一幢幢房子裏洋溢着幸福的氣息,就連院子裏的牛鴨彷彿也感到了新年的氣息,歡快的叫着。我們先吃年夜飯,餐桌上的菜餚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有酸菜、紅燒肉、烤豬蹄、烤雞爪……這些佳餚都不例外地散發着陣陣香味。外面放爆竹的聲音是越來越大了,他們好像都在攀比,西邊屋子的爆竹剛響起來,東邊屋子的爆竹也緊跟其後,南邊屋子的爆竹也不甘示弱,噼裏啪啦的響了起來,就屬北邊屋子的爆竹聲音最小了,但是它還是慢慢地發出一陣陣聲音,在這吵鬧的世界裏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和親戚們在一起觀看《新春聯歡晚會》,我們有的人倚在牀上斜着看電視;有的筆直地坐在牀上目不轉睛的盯着電視;還有的索性站着看電視。最好看的是蔡明和潘長江演的《想跳就跳》,我們看了這個小品都不禁捧腹大笑,更有令人陶醉的歌聲和迷人的舞蹈。演完了,我和哥哥出去放爆竹。我們先放小爆竹,小小的煙花從小爆竹中流出,在漆黑的夜裏展現出一絲絲不大但足以可以讓人陶醉的光芒。接着是大爆竹,哥哥小心翼翼地上前,用手拿着打火機,點燃了爆竹,説時遲那時快“簇”的一聲一個較小的煙花噴上了天空,接着越來越大的煙花從爆竹中噴出,噴到天上,形成一個個大大小小、五彩繽紛的花朵,照亮天際。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噴湧而出的噴泉,有的像一閃而過的流星,還有的像金龍直衝雲霄。煙花聲也四處轟轟響,看見天空中像開了花似的,漂亮極了。點爆竹現在已進入了高潮,就如同潮水樣一波接一波連綿不斷。

然後我們開始守歲,當除夕零點鐘聲一響,我們就吃餃子。我們的好多親戚都圍坐在奶奶的飯桌旁,我們的臉上都浮現出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神情。有的人甚至拍起掌,催促着餃子的到來。隨着一聲“吱嘎”的推門聲,奶奶的聲音出現了,“餃子來嘍”,便把餃子端上了桌。美味的餃子來了,薄薄的皮兒,多汁的餡兒,還有那誘人的瘦肉。餃子一上桌我們都迫不及待地動起了筷子夾餃子吃。只要你咬上一口,就能感覺嫩嫩的肉入口即化,還會有濃濃的湯汁從餃子中流出讓你吃一口便回味無窮。不一會便有人吃到了東西,有一角、五角、紅棗、糖……誰吃到一角和五角誰就是財運亨通,誰吃到紅棗誰就是一年中最有福氣的人,誰吃到糖餃誰就是明年最甜甜蜜蜜……吃完了我吃到了2個大棗、一個5角。外面的煙花聲也越來越小哩。

親戚們都走了,我也要睡覺了。我聽着漸漸小了的爆竹聲,不禁想今年的新年真好玩,我下次一定還要再來!接着我進入了夢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ongyangzuowen/rr3z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