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重陽節作文 >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五篇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五篇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説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説:「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

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裏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閒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制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孟學士)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泄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古代詩人王維在重陽節時遠在他鄉所寫的一首詩。

重陽節,最重要的一件事莫過於登高了。小時候,我經常問爸爸:“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啊?”爸爸告訴我:“登高遠眺,懷念親人。”那時候我還不怎麼懂。

至於重陽節的由來:傳説有個人叫桓温,有一天,他的朋友費長壽告訴他,在九月初九那一天你家必有火災,桓温聽了,趕緊帶上乾糧等東西逃到了山上去。在九月初九過後,家裏的家禽果然都得了瘟疫死了……後來人們就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陽節。

又是一年的重陽節,我和爸爸去登山祭拜。大概是因為我經常鍛鍊,幾百米的山一下子就上去了。這時候,我突然覺得心曠神怡。我看到了那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上的鳥兒歡快的唱着歌。看着那一座座山峯,我想起了詩人杜甫的一句詩:“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多麼豪情壯志,多麼的沁人心碑啊!

家鄉的重陽節,是多麼的令人神往啊!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這天是老人們的節日。

從小到大都是外婆帶我,她每天都接送我上學,非常辛苦。今天我要為我最愛的外婆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請媽媽幫我正準備了一盆温水,媽媽問我做什麼?我沒回答,而是急匆匆地把外婆從廚房拉過來,又搬來一張小凳子,請外婆坐下,我開始摟起袖子,幫外婆洗頭。我用我的小手輕輕地撓着外婆的頭髮,我生怕弄疼了外婆,又怕把水不小心弄進外婆的眼睛裏,不一會我就忙的滿頭大汗了。這時我想起以往外婆幫我洗頭,我老是動來動去,但外婆還是一直以來細心的幫我洗頭,她真辛苦啊!

我慢慢懂得了平時爸爸、媽媽、外婆照顧我是多麼的不容易,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養成自理的好習慣。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今天是農曆的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 重陽節 ,重陽節俗稱老人節,是老人比較崇尚的節日,這天人們會舉行登高、賞菊等活動來慶祝九九重陽節。

我們要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幫助老人,我祝所有的奶奶、爺爺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看過有關資料得知,重陽節屬於老年人的節日。很久以來,我們民族就有九九登高的傳統。登高,應該意味着老年人的年齡步步高昇,帶有祝福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內涵。

可是,在我的家鄉,送九月九的習俗恰好和傳統習俗相悖。在這個節日裏,並不是子女孝敬老人,看望老人,卻是老人看望孩子。特別是當年過門的媳婦,在重陽的前一兩天裏,村裏年齡最大而且手最巧的婆婆,就提前忙開了。由孃家請村裏的年齡大的手巧的婆婆們幫忙製作一種稱為“糕”的大饅頭。首先將麪粉分成數份,用各種顏料上色。再動手做成各種麪點花卉,和各種花鳥蟲魚的麪點模型,造型精緻,色澤豔麗,形態逼真。然後用細竹棍挑起來,放到鍋裏蒸熟,再到太陽下曬乾備用。

糕由三層大而扁饅頭迭起,直徑大約有四十公分,總高度約為五十公分。最上面一層饅頭裝點得非常漂亮,有淺褐色的核桃,深紅色的棗,再將各種麪點花卉逐一插在上面,這時的糕就像一個漂亮的花籃。到了九月九這一天,將糕放在一個篩子裏,周圍圍上一圈新鮮的紅柿子。再從村裏關係相近的人家請一位年富力強的小夥子。用扁擔將糕和其他的果品挑起,由媳婦孃家人帶路,要一直步行擔到夫家。

擔子剛剛出門,就會被本村的大娘大嬸們攔下,她們要首先一飽眼福,除過大加讚賞以外,一般很少有人提出意見,因為製作糕的人都是在村子裏受人尊敬的老人,人們都在私下裏評論哪一家的糕更好。

當擔子行到夫家所在的村裏時,就有街坊鄰居大娘大嬸大嫂子大妹子等等圍上來觀看。如果當年村裏娶了好幾家媳婦,人們就會相互比較,看看哪家媳婦孃家人的糕做的不但樣子好看,顏色鮮豔,而且氣派。哪家的媳婦在村鄰眼裏就會越發受人尊敬。這一天,夫家人提前就準備好了各種酒菜,要款待親家和幫忙挑擔的小夥子。家裏也因親朋好友聚集而熱鬧非凡,絲毫不亞於結婚的那一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ongyangzuowen/nz3y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