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重陽節作文 >

【推薦】寫重陽節的作文七篇

【推薦】寫重陽節的作文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重陽節的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寫重陽節的作文七篇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1

九九重陽節節是個登高望遠的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週末,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陪姥姥過她的節日

第二天早晨,我們一家就開始爬雲龍山。剛到一半,姥姥姥爺就累得直喘氣,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聽着耳畔松濤陣陣,看漫山紅葉繽紛,還 不忘在林中搜尋一閃而過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邊的野花。話説“路邊的野花你別採”,怎麼能不採呢?山花爛漫,鮮豔奪目,點綴在綠草叢中,那麼招人喜 愛。我像鳥兒一樣,追着蝴蝶雀躍,一不留神,就採了一大把。分了送給姥姥和媽媽,她們都很高興,抱在懷裏愛不釋手。

我們繼續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記起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些風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體現。

“哇!好美的山哦!”從小我就隨家人爬了無數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爺揹我爬的。現在姥姥姥爺腿腳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揹着我上山的體魄了,媽媽爸 爸的額頭也爬上了皺紋。我的成長凝聚着他們的心血。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好幸福。成長是個過程,我願我的成長如爬山一樣,有時可以停下腳步,陪伴家人歇息 片刻,欣賞路邊無限風景,採擷鮮花裝點他們的容顏,他們的夢。

春光無限好,秋景旖旎,九月九日重陽節去登山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2

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九九重陽節,由於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其中尊老敬老就是一種傳統的美德。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的故事。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記得有人説過,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歷史;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幟,憧憬未來,老年人是一道風景。在這個美麗的十月,在歡慶祖國媽媽生日的同時,請大家不要忘記這樣一羣人,他們為了祖國的富強,為了我們的成長,經歷了風霜雨雪的磨練,他們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如今他們老了,理應受到我們的關心和祝福。

夕陽最美,因為那是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是對下個黎明的期待。正是夕陽托起了明天的朝陽。老人便是這輪美麗的夕陽,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因此,作為一名中學生,更要發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杯香茶,也許老人們就能倍感欣慰和滿足;貼心地捶背,温暖地攙扶,都能讓老人們的臉上綻放幸福的微笑。

親情就像一粒休眠的種子,當熱情給予其温暖,淚水給予其滋潤,寬容給予其力量時,它就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悄然萌發,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雖然説,冉冉時光留不住,老人們終究會老去,但只要我們每天都關心老人,哪怕只是一次簡單的洗手,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滿意的微笑,都能夠使老人們感動許久,使他們蒼老的心靈更歡欣,生活更多彩!

夕陽無限好,哪怕近黃昏!同學們,今天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同學祝天下的老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歲歲重陽,感恩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從現在做起時刻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為爭做一名尊老敬老的好學生而努力,讓“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永放光彩!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3

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重陽節裏,我們應該給老人送上一句祝福,遞上一張賀卡。在那個重陽節裏,我想為爸爸做一件事。今天就幫爸爸洗碗吧!我對爸爸説:“今天就讓我來洗吧!”爸爸説:“好,今天就看你的了。”“我一定洗得比你洗得還乾淨!”我信心十足的説。

晚飯吃好了,爸爸讓我來洗。我撩起袖子,開始洗第一個碗,把碗拿起來,打開水,用洗潔精把碗搓呀搓,一會滑下來,一會滑下去,像一個頑皮的小猴子,逃過我的手掌,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左手拿碗,右手沖洗,把碗洗得乾乾淨淨,給爸爸看,爸爸説我洗得很好,我聽了心裏甜滋滋的!

隨着候鳥的遠走高飛,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金菊爭豔,秋高氣爽,金秋時節讓人心曠神怡。此時,九九重陽節帶着所有人對老人的尊敬與愛戴,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重陽節前夕,讓他們享享清福,一起來度過這個一年一度的老人節。

唐代詩人王維有這麼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不但要在老人節多幫助老人,給老人們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老人,從點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去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吧!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4

九九重陽節,敬老愛老情。每年農曆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既是人們賞菊、登高的傳統節日,更是尊老敬老的節日。做為一名小學生,我當然要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星期六晚上,我來到奶奶家想為奶奶獻孝心。正巧,奶奶準備打水洗腳呢。於是,我連忙走過去,親熱地對奶奶説:“奶奶,讓我來給您洗腳吧!”奶奶被我這突如其來的話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她笑着説:“今天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我連忙解釋説:“您每天這麼辛苦,孫女幫您洗洗腳,也是天經地義的`嘛!”經我再三請求,奶奶終於答應了。

於是,我先從客廳端來一把椅子,讓奶奶坐下,然後又跑到衞生間拿了一個洗腳盆,倒上水。當然,我也沒忘了試試盆裏的水温。確定是温水之後,我把盆端到奶奶身前放下。

一切準備就緒了,我開始幫奶奶脱鞋襪。剛把襪子脱掉,我就驚訝地發現奶奶的腳是那樣蒼老,腳上的皺紋多得像用抽水機抽過似的,一個個老繭好像一個個腫起來的包,看着讓人心疼。我定了定神,先讓奶奶把腳放在熱水裏泡一會兒,然後用手給奶奶搓起腳來。摸着奶奶長滿老繭的腳,我不禁思緒萬千:奶奶作為一個家庭婦女,幹了一輩子的髒活累活,洗衣,買菜,打掃房間,這一切都歸功於這雙蒼老的腳:她的雙腳不知走了多少路,但她從不叫苦,從不喊累。而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摸到了奶奶長滿老繭的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奶奶的辛苦。想到這裏,我有點兒抑制不住自己,為了掩飾要流出來的眼淚,我邊搓邊問奶奶:“我小時候,您給我洗過腳嗎?”“洗過啊,你小時侯洗腳可不聽話了,小腳丫一放進水裏就撲騰,常常會濺我一身水。這時我會假裝生氣,朝你的小腳板上拍一下,你就會‘呵呵’笑個不停。”奶奶興奮地説着我小時候的事,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直到腳洗完了,我幫奶奶擦乾時,她才回過神來,問我:“咦,你怎麼突然想起給我洗腳?”我故作神祕地回答:“這個嘛,保密!”

看着奶奶乾淨的雙腳和興奮不已的神情,我的心裏感到陣陣內疚:如果老師不佈置這樣一項作業,我會想起給奶奶洗腳嗎?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從今以後,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老人們獻上一份孝心。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5

這天是重陽節,早上我們學校進行了重陽節的專題廣播,廣播裏介紹了重陽節的習俗,來歷等等,搞笑極了。

一天的學習很快過去了。放學時,我在樓梯上看見了沈老師,心想,這天是個節日,那得有禮貌地祝福老師。於是,我連忙説:“沈老師,節日快樂!”我心裏想沈老師必須會説“多謝”。

誰明白,沈老師奇怪地看着我。她怎樣沒像往常一樣説多謝呢?我有些納悶。正在這時,沈老師笑呵呵地説:“我又不老,跟我説節日快樂幹什麼?”到底怎樣回事呢?我感到十分不解。

回到了家,我連忙把事情經過告訴了奶奶,問奶奶是怎樣一回事。奶奶哈哈大笑,説:“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難道沈老師老嗎?”

聽到那裏,我恍然大悟了。原本,我以為凡是遇到節日總要相互道“快樂”的呀!卻忘了這天是個特殊的節日,都怪我聽廣播不仔細,鬧出個“張冠李戴”的大笑話。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6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又稱“重九”,是中國八大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常在這時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

重陽節快要到了,我該送奶奶什麼禮物呢?奶奶平時很辛苦,每天都給我做好多好吃的菜,我靈機一動,想起了從外婆家帶了奶奶愛吃的毛豆,準備親自做一道毛豆炒雞蛋給奶奶嚐嚐,我拿着毛豆,剝了起來,可能是蟲子提前開吃了,壞掉了的有一半,奶奶説,這是外婆家沒有打農藥的原因。毛豆剝完了,覺得大拇指有點痛,低頭看了一下,發現指頭邊緣磨的紅紅的,這時覺得奶奶平時是多麼的辛苦,有空的時候我一定要幫奶奶多做點事情。

我直了一下腰,看着剝好的新鮮毛豆,笑了,奶奶剛要接過去,我一把搶了過來,跑去水池邊開始清洗,把毛豆來回衝了幾下,準備開始炒菜,奶奶幫我取來了雞蛋、生薑與青椒,我還搭配了一些紅椒,媽媽説這樣看起來顏色鮮豔,更有食慾。

我將它們洗淨切好,點上了火,倒上了油,當把生薑放入鍋裏的那一刻,鍋裏的油瞬間濺了出來,還好我反應快,立馬調小了火,然後把雞蛋敲碎打均勻倒入鍋中,翻了幾個面後再倒出來放在一邊待用。接下來開始炒毛豆,炒了大約兩三分鐘,再把雞蛋一起倒進去,放上一些鹽,最後把青椒和紅椒放進去,等幹了就放點水,要起鍋時放上一點味精和糖,讓毛豆更有味道,就這樣炒上一會兒,一道雞蛋炒毛豆就這麼完成了,整個過程雖然時間不長,卻讓我感受到了做出一道美味菜餚的艱辛。

剛好爸爸媽媽都回來了,我把菜和飯都端到了桌子上,拉着奶奶來品嚐我的手藝,奶奶直誇我燒的不錯,看到奶奶的笑臉我心裏甜滋滋的,爸爸媽媽也誇我做的好,説我長大了,這個時候我覺得好有成就感哦,心裏想着以後一定得幫家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寫重陽節的作文 篇7

重陽節也稱作老人節,理應把為老人祈福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們這裏卻很少有見到如此的,也許是緣自忌諱。人到暮年,腦子已大不如壯年時靈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時。愈想愈怕,於是愈發受不得一點刺激。別説是祝福長壽了,光是翻翻日曆都會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壽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們這一帶以九的倍數為人壽的災禍之年,視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歲歲,八九七十二歲等等。時不時就聽見外婆歎氣,八九七十二,要不要還吶。逢年過節給我們壓歲錢時總以“現在不給就來不及了……”開頭。我望向夕陽,西沉的日頭給眼睛帶來一絲刺痛。很多老人就是這樣的心態,固執得像一頭牛,什麼重陽不重陽對他們來説真的沒有什麼意義。

漸漸發現,現在的節日更像是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忘卻古老,忘卻過去。在我們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鑼鼓喧囂深化節日這個儀式時,節日真正的精神與內涵卻在漸行漸遠。若有一日一覺醒來,重陽節憑空消失,如同從未出現過一般,不知我們是否會感到訝異,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許一個節日最好的結局是這樣的:最後一個記得這個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搖椅上,目光隨着落日下降,漸漸閉上。這就如同一個文明的覆亡。別妄想與天地同壽,那隻不過是一個水中的夢。當社會已不再需要,當再也沒有的理由讓它存在時,有一個完滿的終點,比它如何開始更為重要。

當然也有可能是由這個節日衍生開去,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義,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比之徹底消亡的説法,我也更為認同這種説法,畢竟走極端的只是少數,完全維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幾近於零,還是融合來得更為妥當,弱化了具體的概念,而能將精神內核提煉出來。

於是就想到一個關於民族大同的問題。早些時候我對他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後來磚頭與我提起,一個民族的走向,無非是兩種,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對當今這個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的世界來説,出現統領全局的文化只是遲早的事,當然現如今這個問題便轉化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爭鬥,簡言之就是中華文明與歐式文明的一場戰爭。中華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幾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爭第一也不落最後,於是團隊作戰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歐式文明更講究競爭,也催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這場戰爭也許會曠日持久,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微小的細節而閃電結束,總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許要靠來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磚頭更傾向於中華大同思想的最終獲勝,但究竟以何種方式來結束,就要留給歷史來印證了。

一個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銘記與深化;而希望這一次,不會僅僅流於形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ongyangzuowen/m00n2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