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重陽節作文 >

【精品】重陽節的作文八篇

【精品】重陽節的作文八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重陽節的作文八篇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重陽節是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正好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諧音,所以人們認為這天是個特別值得慶賀的日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青年必須履行孝敬老年人,愛護老年人,贍養老年人的義務。因為“九九”與“久久”是“但願人長久”的諧音,所以規定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為“敬老日”。這給重陽節賦予了新的內容。

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年糕等,這些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在這天,我將要完成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與爺爺化敵為友。有一句話説得好“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是最失敗的人。”在重陽節的前一天晚上,我早在筆記上刷刷地寫下明天的任務,我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心裏特別沒底,但也是一閉眼就睡着了,反正盡力就行,因為心誠則靈。

早上,一如既往,爺爺總是比我出去早,我跟外婆道別後,就匆匆地跑出去了,中午,我的腳步便特別沉重,以“慢羊羊”村長的速度來到了家門前,一想到敲門要喊:外婆,爺爺,我回來了。我的右手從棕色的門上落了下來,我在家門前徘徊着,每次舉的手又落了下來,要説的那句話又咽了回去,我不知道怎麼,有一股力量吸引着我的手,我還是敲了敲門,但是始終沒有勇氣喊出那句話。外婆邁着蹣跚的步伐來開門了,我臉上洋溢着笑容,像平靜的湖水上泛起層層漣漪。我看見爺爺還是漠不關心,沉默不語,我像,那股力量還是外婆高興的心情,仍然沒有爺爺的份。

外婆喊:“吃飯了!”“我幫你爺爺盛些雞肉進一個碗裏。”我本來還是十分隨意的坐到飯桌前,一手託着下巴,一手拿着筷子,無精打采的吃起飯來。這時我靈感突發:幫爺爺盛飯吧!於是我對外婆説:“外婆,我來盛飯!”於是我在熱氣騰騰的雞湯鍋裏,把雞腿,雞脯肉,雞肝都拿一個小碗裝給了爺爺,然後又踮起腳,從從櫥櫃最上層,用拇指和食指,擺着一副很嫌棄的樣子,把爺爺的碗拿了下來,我都不敢看,捂着鼻子把碗拿到了池子裏,用了很多的洗潔淨,又幫爺爺盛了飯,才坐下,剛要拿筷子,又忙去拿洗手液洗手。爺爺這次吃飯沒有落在地上那麼多飯,可他吃得下,我怎麼也吃不下。

這天,爺爺好轉了一點,放在桌上的垃圾能主動清理,電視音量也沒這麼大,我覺得這挺好的,這也許是我的心理作用,用心去對待,事情就不同了。晚上,我寫完作業。爸爸打來電話和我寒暄幾句話後,就冷不丁的冒出這樣一句話:“重陽節是我生日。”説完便掛電話了,我心裏很內疚,為人子女十二年,連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從前就算我知道,也不會有什麼反應,但現在經過老師的教育後,我就在睡覺前發了這樣一條短信“爸,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您的生日,我沒準備什麼禮物,就祝你生日快樂!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國慶假期的第二天,也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在重陽節,有登高、放風箏、賞菊、吃重陽糕等習俗。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就去了登高和放風箏,還吃到了美味的重陽糕。

早上,我們在商場買了一些重陽糕以及一隻風箏。到了中午三點,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石化山,這裏人山人海,登高的人很多。我們在山下拍了幾張照,就去登山,我剛走到半山腰,就感到腳很累,休息了一會兒,爸爸告訴了我一個祕訣:一邊登山一邊觀賞美景,登山就不會感到累了。於是我照他説的去做,果然感覺不怎麼累了、一路上,我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聽爸爸講一些關於重陽節的故事,不知不覺中我們就登上了山頂。有很多人在這裏放風箏,於是,我拿起風箏,也跟着他們放了起來,玩累了,我就坐在石椅上,和爸爸媽媽一起吃着重陽糕,欣賞着美景。

今天我體驗到了登高的樂趣,放了風箏,吃到了美味的重陽糕,這一天真值得我難忘,明年的重陽節我一定還要這麼過。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9月27日早晨,秋風習習,我很早就把媽媽叫起來了,因為今天我又要參加邢週報小記者活動“包餃子慶重陽”啦!

上午9點,我和媽媽來到申莊街的“邵屯老六羊湯”,這時,立朦姐姐已經讓小記者和家長排隊了,我們也趕緊跑了過去。立朦姐姐點完名後,帶我們上樓了。我剛到樓上的時候,立朦姐姐就問我們九九重陽節是哪一天?我説:“10月2日”,“那農曆呢?”,我忙説:“九月初九”,然後立朦姐姐又問我們:“誰知道關於九九重陽節的故事”,有一位小記者舉手回答了,後來一位老師給我們詳細介紹了重陽節的來歷。還有幾位才藝不凡的小記者表演了節目,博得大家的陣陣掌聲。

表演過後,我們就開始本次活動的重頭戲包餃子,我們5人一組,共分成6個小組,每組要求1位小記者擀麪皮,另外4位小記者包餃子,我首先毛遂自薦説:“我來擀麪皮。”隊友都説:“行。”我們就在家長的指導下開始包餃子了, 我一看四位隊友都要麪皮,就趕緊用力擀起麪皮了,不一會就滿頭大汗,我擀的麪皮速度很快,阿姨還誇獎了我。我們包的餃子都是奇形怪狀的,有的圓圓的,有的長長的,還有三角的呢!包完後一位哥哥幫我們把餃子煮了。這時我們就坐在桌邊等着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了,先上了幾道小菜,一會兒我們包的餃子也上來了,我趕緊咬了一口,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吃起來就是不一樣,感覺特別香特別好吃。

時間過的真快,一會兒就到上午11點了,活動也快結束了,我們所有的小記者照了合影後,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老六羊湯”。雖然今天還沒到重陽節,但我們邢週報的小記者提前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重陽節,不僅讓我知道了重陽節的來歷,更讓我懂得了感恩。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自古以來,中國便將“九”這個數字視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聚,便將這天定為“重陽節”,又因為“重陽節”是老年人過的節日,所以,又將這天稱為“老人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家人相聚,一起登高望遠,插茱萸葉子,飲菊花酒,在歡笑聲中度過這一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將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王維的《九月九憶日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都給我們描述了的先輩過重陽節的温暖幸福的情形。可是,今日的重陽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儘管日曆上鮮紅的九月九日下面清晰地標註着“重陽節”,可是絕大多數人家中卻沒有一點過節的氣氛的影兒。不少老人依舊呆在屋中,洗衣做飯,替兒女子孫分憂。巍峨挺拔的大山上寂靜無聲,只有偶爾傳出的幾聲風吹樹葉的聲音記錄着昔日重陽的歡聲笑語。學生父母們口中吟誦着“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後卻連“茱萸”到底為何方神聖都不知道;孩子們像寶貝一樣捧在手裏的東西不是獻給老人們的一杯清茶,而是一本厚厚的語文書……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告訴華夏子孫正在淡忘這個中華的傳統節日。

如今,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的我們,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傳統社會的習俗了呢?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這些為我們身邊最親近、給予了我們最多關愛的人所設立的節日,真的不需要了嗎?恰恰相反,這些節日中所包含的親情倫理道德,這是我們這些人最需要學習的。孝敬長輩,為其分憂,是我們在重陽節這天最應該做的,也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因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值得欣慰的是,在重陽節這天,仍有不少人還記得它——這個老人的節日。在大山裏側耳細細傾聽,還能聽見腳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老人的耳畔,還回想着女兒的祝福之音;在一些家人的陽台上,撒着兩三顆茱萸杆和黃中帶青的茱萸葉子;在一些孩子的日記本上,字跡中還能看見“歡度重陽,為爺爺奶奶做事”的記錄,在老人的牀頭櫃上,慢慢的茶杯裏飄出了縷縷菊花的清香氣息……

重陽節,希望在不久之後的九月初九,會重新飄起菊花酒的氣息,響起老人們的歡笑,拾起兒女的孝心,更拾起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和悠悠的燦爛的歷史文化。

重陽節的作文 篇6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着天長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愛老。

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着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姥姥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姥姥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姥姥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着急。

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説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裏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羅裏吧嗦!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説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着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重陽節的作文 篇7

農曆九月初九日,一年一度重陽節。正是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登高遠遊的好時機。家鄉的人們流行插茱萸葉,喝菊花酒,燃香祭天,互贈瓜果,老老少少登高賞秋,看一輪紅日沉沉西墜,心曠神怡,其樂融融。

關於重陽節,聽老爸説,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説呢。

古時候,汝河邊的一個小村子裏,住着一個小夥子,名叫桓景。他家只剩他一個人了,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和妻子都被可惡的瘟魔害死了。桓景一心想除掉瘟魔。後來他去終南山中尋訪神仙,拜師學藝。經過三年苦心修煉,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然後奉師命下山除魔。

農曆九月初九這天,桓景讓鄉親們每人吃一片茱萸葉,喝一口菊花酒,然後領着大家上了山。瘟魔出來後,發現大家都在山上,便向山上跑去。剛到山腳,一陣茱萸葉和菊花酒混合的香味撲面而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剛要逃走,被桓景一劍刺死了。終於,汝河的百姓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此後,每年這一天,人們都插茱萸葉喝菊花酒來紀念桓景。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定為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 篇8

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的諧音是“久久”,象徵着長壽和永久,所以我國把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所以,在重陽節,我和媽媽回到姥姥家過節。

現在的老人吃喝不愁,他們更需要的是兒女的陪伴。我的太姥今年八十多了,和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她最疼的人就是我,經常獨自坐在窗邊眺望,盼望我的到來;也會經常給我打電話,翻來覆去的只是重複一些“天冷了要多穿衣服”之類的話,聽得我耳朵都快起繭子了,我小時候不懂事,常常還沒等她把話説完,就不耐煩地跑開了,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

今天我決定好好陪太姥聊天,讓她和我説個夠。我和太姥坐在沙發上,像小時候那樣依偎在一起,我拉起太姥的手仔細端詳,這雙佈滿老年斑的枯瘦的手,上面的青筋像蚯蚓一樣突起,我突然有些鼻酸,這雙手,曾經撫養了我的姥姥,帶大了媽媽,又在我小的時候拍着我睡覺,牽着我的小手到公園玩。

如今,我長得比太姥都高了,我把太姥這雙佈滿歲月痕跡的手,緊緊地握在手心,聽太姥講述我小時候的故事,儘管內容太姥已經重複了無數遍,我還是像第一次聽那樣哄太姥開心,太姥很高興,臉上的皺紋彷彿都舒展開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其實,孝敬老人有時就這麼簡單,不需要太多物質的東西,不需要多麼甜蜜的話語,就像現在這樣靜靜地陪着她,陪她聊聊天,聽她講述重複了千百次的話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ongyangzuowen/jgpz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