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重陽節作文 >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1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每到這個節日我都會想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

我記得重陽節那天秋高氣爽,我們一家人去了xx樂園,因為我非常喜歡爬山,爸爸剛買好了門票,我就拉着媽媽飛快跑到山前,山上許多人已經手拉手成羣結隊地直達山峯了,我也興致勃勃地往山上爬,但還沒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正好前面有座亭子,我和爸爸媽媽就進去休息,這時媽媽給我講了重陽節的由來。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的苦頭。村裏有一個叫恆景的年輕人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找了很長時間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千辛萬苦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個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不僅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從此以後恆景不怕風吹日曬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於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瘟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聽了這個故事我非常地感動,猶如是有一股能力注入我的體內。我大踏步地向山上爬去,不久終點便就在我的眼前。

在下山的路上,媽媽告訴我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我便想起奶奶一直都有肩膀痠痛的毛病,正好路邊有賣棒槌的攤檔,於是我花了五元給奶奶買了一個,打算送給奶奶。

那一年的重陽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2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着天長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愛老。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了,因為重陽不光是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麼做些什麼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着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着急。

説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説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裏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説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着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麼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最後,祝全社會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兒孫滿堂,安享晚年!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3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維登高遠眺,面對茫茫蒼穹吟出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節,再念敬老,顧思經典。

重陽節,在這金風送爽的季節裏,老人們更是笑口常開啦!各個地方開展老人們最喜愛的節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樂啦、登高遠眺啦……爺爺奶奶們唱歌、跳舞,慶祝自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趕“九”,家家户户樂開懷。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老人更是一輪永遠不落西山的太陽!丹鳳迎秋,秋蘭飄香,採一朵菊花插在奶奶頭上,送一包煙放在爺爺手上。中秋過後又重陽,它代表着永不落的'太陽,無疑是最美的。只要在這一天,你做到了,此後,不管多麼久,你還會記得重陽,還會想起你的爺爺奶奶。只要真情永久天涯也只不過咫尺比鄰。重陽節,我也為爺爺奶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預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籌備的“驚喜”又泡湯了——禮物太貴了。我十分失落,心裏默默想着:怎麼辦,爺爺奶奶會不高興的呀!一抬頭就看見了家門。爺爺為我開了門。我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膽怯地回到了房間。“沒辦法了,只能説句祝福語了!”我想着。我邁着顫抖的步子,走到爺爺奶奶跟前,鼓起勇氣,説出了那句話:“奶,奶奶……”不知怎麼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麼了孩子?”奶奶問道。“今,今天是重陽節,祝,祝你們節日快樂!”,我終於説出了那句話。“喲,我們的寶貝孫子長大了!”爺爺激動地説。他們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着。我也樂了,之前的失落一掃而光,頓時來了勁兒:“爺爺奶奶,我今天下午帶你們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午,我攙扶着爺爺奶奶,來登山。雖然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但身體硬朗,比我跑得還快!

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秋風送爽,吹得我們頭髮都飛起來了。回頭一看,爺爺奶奶望着茫茫蒼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彷彿年輕了十歲。

重陽節,秋風送來的節日,她帶來的不僅是節日,還有濃濃的敬老情。當我們的長輩們正沐浴在這天地之中時,重陽節已經悄然而去。但它並不會帶走爺爺奶奶的歡樂,更不會帶走我們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陽一樣無法缺少。讓我們一起,把重陽節永遠刻在我們心中,永遠弘揚,永遠傳承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4

我對於傳統節日,一向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懶惰和主觀因素哪個佔得更多。比如重陽,我對於個日期來源以及大致要做些什麼事,還是明白一些的;至於具體到做這些事的細節,便是一問三不知了。

重陽,因陰數為六陽數為九,又稱重九。顧名思義,是在每年的陰曆九月初九。起源的傳説有很多,我對“恆景殺魔”版更為相信些。這個傳説也比較符合中國古代多數節日的起源:山裏或者海里林裏出了個妖或者魔禍亂人間,一個少年或者少女提劍或者刀殺之,於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為了永遠銘記這英雄出少年的壯舉就把當年做的事一年年延續下來云云。這樣的傳説是典型的麪包加大棒記憶法,過節有吃有喝還有恐怖故事聽,更容易記住和傳承。

登高遠遊,配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便是在重九日主要所做的事。茱萸自然是做作邪用,也是受到了那個傳説的影響。但凡糕點,在漢族文化中都有高升之意,也是比較受歡迎的節日食品之一。漢族的傳統節日都對吃什麼很重視,當然民以食為天,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同時卻把另外的活動給忽視了。比如這些年重陽有登高習慣的人是少之又少,倒是很多人的“過節就該放開肚皮”想法愈發根深蒂固。過節是為了銘記,但銘記的方式卻已變了味。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王維在某年重陽作的兩句詩。出門在外,離家萬里,睹物思人,逢年過節即使是隻看到塊磚片瓦關於明月愁思的往事,都會讓人靜靜回首,悠悠憶起當年,想到那千里之外的濃濃親情。一個我忘了姓名的歌手唱道:“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彈指間依稀可見千百年前王維低吟的憂傷,一年年重演。有時想,這歌與張行的“故鄉的雲”一般,我都認做是流浪歌手的歌曲,自然不是字面上的流浪。惟有覽盡滄海桑田的人才能真正從喉間宣泄出這幾曲,然後繼續走下去。很像傳説中的一種職業――歌行者,且歌且行,且思且遊。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5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着中華人民的喜悦、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閲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着説:“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説:“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説:“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説,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着 各種花紋,有的是嵌着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6

重陽節快到了,老師讓我們星期天幫助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一些孤寡老人做些事,我就開始行動了。

星期天,我早早的起了牀,我把作業做完後,便開始想:幫助誰做什麼事呢?突然,媽媽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媽媽興奮地説:“我們可以幫隔壁的爺爺、奶奶掃樓梯呀!”我立刻贊同了媽媽的説法。我拿起掃把開始掃樓梯,媽媽説:“掃樓梯的時候,人要站在上面往下掃。”我照着媽媽説的去做了,好不容易才把樓梯掃乾淨。媽媽拎過來一桶水,我問媽媽幹什麼?媽媽説:“掃完後要用水衝一下才乾淨。”於是,媽媽就把一桶水灑在樓梯上,看着那水從樓梯的第一階滾到第二階,從第二階滾到第三階……就像瀑布一樣,漂亮極了。

到了下午,樓梯上的水乾了,我想隔壁的爺爺、奶奶看見了,心裏一定很高興,看着掃乾淨的樓梯,我的心裏有一絲絲的甜意。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7

今天是重陽節,早上我們學校進行了重陽節的專題廣播,廣播裏介紹了重陽節的習俗,來歷等等,有趣極了。

一天的學習很快過去了。放學時,我在樓梯上看見了沈老師,心想,今天是個節日,那得有禮貌地祝福老師。於是,我連忙説:“沈老師,節日快樂!”我心裏想沈老師一定會説“謝謝”。

誰知道,沈老師奇怪地看着我。她怎麼沒像往常一樣説謝謝呢?我有些納悶。正在這時,沈老師笑呵呵地説:“我又不老,跟我説節日快樂幹什麼?”到底怎麼回事呢?我感到非常不解。

回到了家,我連忙把事情經過告訴了奶奶,問奶奶是怎麼一回事。奶奶哈哈大笑,説:“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難道沈老師老嗎?”

聽到這裏,我恍然大悟了。原本,我以為凡是遇到節日總要相互道“快樂”的呀!卻忘了今天是個特殊的節日,都怪我聽廣播不仔細,鬧出個“張冠李戴”的大笑話。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8

金黃的樹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柔美的弧度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天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又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到了。我踏上了家鄉的路。往日泥濘的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人,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歡聲笑語,又在我腦海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強烈。

幾年前的一個重陽節。那時外公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老小孩”,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心,又有寬廣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邊的人。

可生老病死—這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外公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回憶,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壓在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何謂親情,明白在世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如今重陽節,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習習秋風,夾雜着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覆咀嚼着這句詩的韻味,嚐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隻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裏默唸着,踏向了歸途……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9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裏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温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淒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淨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温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10

時至今日,許多傳統已經被商業化,失去了文化底藴。往年的重陽,都沒有放假,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漸漸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這個節日去登高應節,去緬懷故人。所以,漸漸地,重陽節演變成了老人節。我們七八十年代。。。。。。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説,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在古代民間,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這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至於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詩人王維更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時至今日,許多傳統已經被商業化,失去了文化底藴。往年的重陽,都沒有放假,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漸漸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這個節日去登高應節,去緬懷故人。所以,漸漸地,重陽節演變成了老人節。我們七八十年代這一輩,除了生活的無奈,還剩下些什麼?今年的重陽,同樣由於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陽,又將會怎麼樣呢?

標籤: 高中 重陽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ongyangzuowen/j4rgy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