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藝術操作》閲讀答案

《藝術操作》閲讀答案

藝術操作是藝術創造才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藝術意象的生產過程中,藝術操作一方面是意象形成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賦予意象以最終的形式符號,將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為現實的可傳達的藝術品。表面看來,藝術操作純然是一種外在的技藝,實際不然。在藝術家準備操作時,心中的意象不一定已經非常清晰、完善,靠着操作運動,意象才逐漸鮮明、完整並得以最後定型、完成。鄭板橋講他畫竹的體會:“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霜氣皆浮動於疏枝密枝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胸中之竹”之所以不同於“眼中之竹”,是因為經過了藝術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這一目瞭然;而“手中之竹”又不同於“胸中之竹”,則常為人忽視。其實,這是藝術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藝術操作加以表達並且用特定形式符號將之凝定下來。因此,不能輕視藝術操作,它是意象孕育的繼續與完成。

《藝術操作》閲讀答案

藝術操作是意象創造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深化,人們應當重視藝術操作中的技能,因為所有的藝術操作作為一種實踐活動,作為主體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離不開特定的技能的。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説,藝術操作就是藝術技能的運用與發揮。

各種不同門類的藝術,由於其形式符號及傳達媒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操作和技能。對於外行,由於不能掌握其操作技能,就不可能進入藝術的創作過程,即使有了“胸中之竹”,也變不成“手中之竹”。因此,操作技能是藝術創作中極為重要的環節。

然而,如果離開藝術意象的.創作過程,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就會淪為匠藝。如一些廣告畫,就技能角度看,是符合“畫”的要求的,然而缺乏藝術不可少的靈氣,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藝術。這就涉及藝術創造中“技”與“道”的關係問題。

這裏所謂的“道”是指藝術創造過程中自由無礙、充滿生氣的最高境界。操作技能經過長期訓練,嫻熟自如,藝術家就能將它們化為自己的血肉,與對象世界親密無間,從而進入“道”的自由境界。《莊子》記載孔子見佝僂者承蜩(知了)就像檢東西一樣簡單,便問其道。佝僂者答曰,他是經過長期的技能鍛鍊,並專心致志,從而達到這種境界的。在這種專注狀態中,粘知了彷彿不需要技能,只需要粘就行了。這就是技、道合一的境界。這個思想在《莊子》的另一個故事“庖丁解牛”中也體現出來。它告訴人們,主體在技能之中,是可以探索到“道”的真諦的。也就是説,主體在技能的操作中,是可以體悟、把握“道”並進而達到“道”的。

“技”與“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道”可以通過“技”體現出來,“技”也可以在高度嫻熟時達於“道”。通過長期刻苦鍛鍊而達於“道”的技能,能將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轉化為手中所操作的,這就是古代書畫理論所講的“心手相應”。心與手之間達到了這種自由和諧,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與“技”的界限。一切優秀的藝術家畢生所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藝術創造的至高境界。

(摘編自《美學原理》,蔣孔陽主編)

1.下列關於藝術創造中“技”與“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操作作為一種實踐活動,作為主體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離不開特定的“技”。

B.不同門類的藝術各有不同的“技”,如繪畫和文學創作的“技”是不同的。

C.“道”是藝術創作的至高境界,鄭板橋繪畫的“胸中之竹”屬於這一境界。

D.長期刻苦訓練並專心致志,能使“技”轉化為“道”,即“技”“道”合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意象形成、將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為現實的可傳達的藝術品都和藝術操作密切相關。

B.“手中之竹”是藝術家把“眼中之竹”用特定形式符號凝定下來的成型的作品。

C.藝術操作是意象創造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深化,是意象孕育的繼續與完成。

D.一些廣告畫缺乏藝術不可少的靈氣,原因之一就是離開了藝術意象的創作過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操作既是一種外在的技藝,也是意象逐漸鮮明、完整並定型、完成的憑藉。

B.《莊子》中記載的粘知了的佝僂者和解牛的庖丁都進入了“道”的自由境界。

C.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主體只要操作和發揮就可以體悟、把握並進而達到“道”。

D.“心手相應”是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家畢生追求的一種藝術創造的至高境界。

試題答案:

1.C。【解析】藝術創作的至高境界是“消除了‘道’與‘技’的界限”;“胸中之竹”只是心中的意象,它不屬於“道”。

2.B。【解析】“眼中之竹”應為“胸中之竹”。文中説“這是藝術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藝術操作加以表達並且用特定形式符號將之凝定下來”,“心中孕育的意象”對應的是“胸中之竹”。

3.C。【解析】缺少“主體在技能之中”這個前提,“只要……就……”太絕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yxlg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