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發宜興》閲讀答案

《發宜興》閲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閲讀答案了,閲讀答案是對有關閲讀題所做的解答。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發宜興》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發宜興》閲讀答案

發宜興

宋·曾畿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將家上鐵頭船。

客留陽羨只三月,歸去玉溪無一錢。

觀山觀水都廢食,聽風聽雨不妨眠。

從今布襪青鞋夢,不到張公即善權。

【注】①南宋著名詩人曾幾,一生喜愛山水名勝。他身處北宋和南宋之交,社會不穩定,生活極不安定,經常舉家搬遷,然而所到之處,亦不忘遊山玩水。②隱士的裝束。③張公和善權為宜興兩處風景勝地。

一:

1.詩人的“布襪青鞋夢”是怎樣的夢想?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理解。(5分)

2.詩人陸游曾讚美曾幾的詩“律令合時方帖妥,功夫深處卻平夷”,律令是指詩歌的格式和規律,功夫是指詩歌的語言成就。請結合陸游的評價對本詩的格律特徵和語言特色加以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隱居夢想。首先,詩人生活於動盪的時代,內心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其次,他一生喜愛山水名勝,如今已老境垂垂,“歸去”當是終老之願。

2.答案:(1)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共四聯、28字;四聯皆入韻,韻腳為“an”;其中“頷聯”與“頸聯”對仗(對偶)。(2)詩歌語言精於錘鍊又平和自然:“頷聯”與“頸聯”對仗工整、平仄和諧;“觀山觀水” “聽風聽雨”運用反覆修辭,寫得有聲有色;“垂垂”使用疊詞,生動鮮活;“又”“只”“無”等精於煉字。全詩語言接近口語,像是與老友傾訴,又像是自嘲自語,讀來親切舒適又讓人回味無窮。

二:

注 ①曾畿,南宋初年著名詩人,曾因觸忤秦檜去職,紹興十二年(1142年)將近60歲時,曾客居宜興數月。江蘇宜興秦漢時稱陽羨。②玉溪,作者家鄉。③張公,指張公洞;善權,指善卷洞,二者都是宜興境內的遊覽勝蹟。

1.簡要概括這首詩最後兩聯敍寫的內容。(5分)

答案:頸聯設想回到家鄉後的情景(1分):閒居無事,但以觀山賞水為務,遇到山水佳勝處,恐不免因此廢食;(1分)外界的風風雨雨,似乎與自己莫不相關。(1分)尾聯寫回到家鄉後的願望(1分):出世隱居之想和遨遊山水之願。(1分)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6分)

答案:年華老去的感傷;羈旅飄泊的痛苦;對歸隱之地清絕山水的神往;對賦閒生活的悵惘無奈;對即將離開的宜興的眷戀。(1點2分,答滿3點即可)

邊户古詩閲讀答案

邊户

[宋]歐陽修

家世為邊户,年年常備胡。

兒僮習鞍馬,婦女能彎弧。

胡塵朝夕起,虜騎蔑如無。

邂逅輒相射,殺傷兩常俱。

自從澶州盟,南北結歡娛。

雖雲免戰鬥,兩地供賦租。

將吏戒生事,廟堂為遠圖。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言邊户家裏世世代代都在邊地居住,可見居住時間之長。

B、第五句中“朝夕”有早晚、時時之意,表明遼軍攻擾之頻繁。

C、此詩與杜甫的“三別”一樣,都採用了詩中人自敍的口吻,更具真實感。

D、整首詩講述了殘酷的鬥爭、慘重的傷亡,基調顯得悲傷而沉痛。

(2)“兒童習鞍馬,婦女能彎弧”,這樣的細節描寫有何深意?請簡要説明。

答案:

(1)D

(2)①表明此處是常年有戰事地方,人人尚武,刻畫出邊民的驍勇。②揭露了戰爭的殘酷,戰爭給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③邊民的驍勇與下文所寫“廟堂”的妥協形成對比,押擊了朝廷的無能和政策的失當,表達了作者對邊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語文閲讀理解解題步驟

一、瀏覽問題和背景,整體把握很從容

在考場上一般都是時間緊,題量大。不可能像平時精品細讀,有足夠的時間去揣摩。這樣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提高閲讀效率就是一個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就是平時就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把寫作業當成答卷子。

閲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閲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註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記敍文,則要注意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着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瞭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二、確定區域定目標,圈點勾畫細推敲

閲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係,瞭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閲讀時反覆琢磨題幹,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三、回答問題要精練,摘取原文是關鍵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閲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裏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四、閲讀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記

我們平時寫文章,很多時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訴別人的東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結束的時候,使文章昇華。這些都是文章的題眼。同樣,別人寫文章也會採用這樣的方法來表情達意。因此在閲讀理解題中往往有對文章的理解的問題。這一類問題的回答就要着重看開頭和結尾,或者是一個段落的開頭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寫出原句的,學會概括和談出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樣答的點就會全面深入。這一點非常重要,過江龍常常犯這樣的毛病。

五、字詞句意重語境,四不分離會貫通

在閲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媽媽為你找到了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説,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閲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説,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佔着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閲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總之,以上只是做閲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它只是做閲讀理解的助緣。其實,做好閲讀理解重在平時大量的閲讀和思考,孩子,就讓我們從平時做好。這樣,到考試的時候,掏出乾糧就是饃。

六、語文閲讀理解答題技巧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説,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説,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xz082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