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善良》的閲讀題目及答案

《善良》的閲讀題目及答案

閲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一起來看看語文閲讀是練習題目及答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善良》的閲讀題目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善良》的閲讀題目及答案

①善良似乎是一個早過了時的字眼。在生存競爭中,在階級鬥爭中,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中,利益原則與實力原則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則。

②我們當然也知道某些情況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們聽過不少關於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東郭先生,農夫與蛇。善良的農夫與東郭先生是多麼可笑呀。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的對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滅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該,善良就是幫助惡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③但我們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當中,那些等待着向他們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凍僵者或是重傷者當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惡狼?為了有限的毒蛇和惡狼而不惜將一切視為毒蛇和惡狼,不惜以對付毒蛇與惡狼的法則為自己的圭臬①,請問這是一種什麼疾病?

④我們還可以問一下,我們以對待毒蛇和惡狼的態度對待過的那些倒黴蛋當中又有多少人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當真的毒蛇和惡狼?如果説,面對毒蛇和惡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塗的農夫或東郭先生,那麼面對並非毒蛇或惡狼的人卻堅決以對待毒蛇或惡狼的態度對待之,我們成了什麼呢?是不是我們自己有點向蛇或狼靠攏呢?

⑤善良與兇惡相對的時候,前者顯得是多麼稚弱而後者顯得是多麼強大呀。兇惡會毫不猶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卻處於不設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兇惡是無所不為的,兇惡因而擁有各種各樣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為的,善良的武器比兇惡少得多。善良常常敗在兇惡手下。

⑥然而人們還是喜歡善良、歡迎善良、嚮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處,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設性的有意義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擺脱沒完沒了的惡鬥與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實現健康的起碼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⑦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人的。它屬於人,它屬於歷史屬於文明屬於理性屬於科學。它屬於更文明更高尚更發展得良好的人。它屬於更文明更民主更發展更富強的社會。

⑧兇惡每“戰勝”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壓縮了一次,因為它宣告了自己的醜惡。善良每敗於兇惡一次,就把自己弘揚了一次,因為它宣揚了自己的光明。

⑨善良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遠見,是一種自信。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精神的平安,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快樂,一種樂觀。

⑩善良可以與天真也可以與成熟的超拔聯繫在一起。多數情況下善良之不為惡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會自衞和抗爭,只是不濫用這種“正當防衞”的權利罷了。往往是這樣,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參透了人生與世界的強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人最不善良。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惡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臨大敵,其鳴也淒厲,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對現實,永遠不喪失對於世界和人類、祖國、友人、理想的信心。我喜歡善良。我不喜歡兇惡。

註釋:①圭臬(guī niè): 圭、臬均為古代天文儀器,這裏比喻準則和法度。

1、本文作者的觀點是什麼?(請摘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良與兇惡相對的時候,前者顯得稚弱而後者顯得強大,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

善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兇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邏輯角度看,第⑥段中的兩句話之間是_______關係。第_______段中運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指出善惡的不同結果。

4、第⑨段中劃線的一組排比句高度讚頌了善良,請你根據自己對善良的理解和認識,再續寫出一組排比句。

善良也是________,是________,是_________。

5、文中“農夫與蛇”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這是《課程標準》推薦我們閲讀的名著。你一定熟悉裏面的許多寓言故事。請寫出其中兩篇寓言的名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句俗語叫“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話意思是説人不可行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我喜歡善良,我不喜歡兇惡。

2、有所不為;無所不為

3、⑩;因果;正反對比(或對比)

4、示例:一種美麗,一種崇高,一種正氣;或一種純潔,一種魅力,一種幸福等等

5、披着羊皮的狼;狐狸和葡萄;蚊子和獅子;龜兔賽跑;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等。

6、示例:

①對真正的壞人不可行善。(理由“略”。)

②對需要幫助的好人、弱者、可憐的人應施以援手。

(理由:玫瑰送人,餘香留己,我們在行善的過程中不僅幫助了別人,自己也會獲得快樂。)(上述主觀題意對即可)

拓展:《善良》教學反思範文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個教學原則眾所周知,可貫徹在實際教學中,卻常變成一切由教師任“主角”,甚至“主宰”,“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筆記”,“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本來是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教師的單項活動,教學不平等不民主。這就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主體作用無法發揮,不但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權,漸漸地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構建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十分關鍵的。

《善良》是一篇議論文,在結構方面學生分析起來難度不大,但對內容的深刻領會卻是難點。因為“善良”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班會上講,政治課上講,家長講,電視上講,這十分容易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呢?我改變傳統的議論文教學模式,大膽將語文課堂變成了電視訪談節目錄制現場。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良好教學氛圍關鍵所在,也是激發學習興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所以本節課,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更是一個幫助者,為學生的討論提供必要的幫助。剛開始,兩位主持人有些放不開,隨着交流的深入,氣氛逐漸活躍,發言漸入佳境,台下的同學也按捺不住加入了交談。一問一答,一張一弛,觀點的碰撞引發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思考,課堂節奏、氣氛與效果都明顯好於以往“你講我聽”的傳統授課模式。

教師要積極創設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內化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全新的環境中調動自己的生活積澱,開動自己的腦筋,發掘自己的潛能,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創造性的操作方法、創造性的組織手段,或獨立探究,或彼此合作,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比如舉行故事會、辯論賽、演講賽、課本劇、答記者問、即席採訪、情景對話、詩歌朗誦比賽等。

學過《阿Q正傳》,就可以《阿Q外傳》、《加入阿Q還活着》、《阿Q出國記》為題寫一篇作文,並進行演講比賽;學習《柳毅傳》一文,讓每組推出幾位表演能力較強的同學,分別扮演柳毅、小龍女、洞庭君、錢塘君等角色,按課本內容的提示,表演一段課本劇。為渲染氣氛和增加點幽默感,老師預先聲明可以跨越時空界限,准許添枝加葉、不拘一格。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思維在撞擊,智慧的火花在閃耀。他們想主意,構思出不同的結局,身入其境 ,體味其情,張開想像的翅膀,演自已想表演的一切;組織以“我是否重要”為話題的辯論賽,小組成員有主持人、正負主辯手、正負次辯手、記時員等,正方能緊扣珍愛生命,重視個人價值的角度列舉事例去論述“我很重要”,反方緊扣個人和集體的辯證關係去反駁;或者採用“我來當回XX”的形式,如我來當回老師,嘗試備課、上課的滋味。我來當回主持人,練膽量,練口才。我來當回主編,學編輯技巧。我來當回記者,學採訪技巧。我來當回新聞發言人,學應對技巧,練臨場應變能力等等。總之,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在感知課文的語言時,形成更鮮明、更具體的形象,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使課堂活起來。

標籤: 善良 閲讀 題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rgw40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