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墓地裏的讀書人》閲讀練習題及答案

《墓地裏的讀書人》閲讀練習題及答案

法國人對圖書的熱愛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領事館的法國總領事鬱白先生來到南京,吃飯的時候閒聊,他告訴我,他就要離開中國了,最近剛剛買了一些中國書。我問他買了多少,鬱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説:“兩噸。”

《墓地裏的讀書人》閲讀練習題及答案

一個買書的人用“噸”來做他圖書的計量單位,老實説,我從來沒有聽説過。我想,這可能就是法國人了,做事和説話都要不同尋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國參加了他們的第二十四屆圖書沙龍,我終於發現了法國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們對圖書的喜愛。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看到一個手捧寶書的法國人,地鐵,街頭,公園,咖啡館,酒店的大堂,一句話,一切可以坐下來的地方,他們捧着書,神情是專注的,忘我的,但同時又是悠閒的,家常的,自足的,像呼吸一樣,也可以説,像咀嚼一樣。我在中國同樣看到過許許多多的讀書人,撇開所謂的“專業知識分子”不説,我們的讀書人大多是一些臨近高考的孩子,或者説,是一些攻研或攻博的年輕人。在他們閲讀的時候,有一個顯著的特徵,臉上都帶上了“最後一搏”的莊嚴,是總攻,是全力以赴,是迫在眉睫,彷彿賭徒手中最後的一個籌碼。等籌碼押出去之後,放下圖書,立地成佛。

不用不好意思,必須承認,從總體上説,我們的閲讀要功利得多。關於圖書,我們的漢語不是有一個最形象的比喻:敲門磚。敲門磚,説得好。磚頭是有用,但是,面對“磚頭”,我們缺少了一樣最簡單的東西,那就是日常的感情。

我還記得克羅德·巴彥先生帶我去遊玩的那個下午,克羅德先生60多歲了,他把我們帶到了貝爾拉雪茲公墓。那是一個晴朗的午後,有陽光,卻很冷。公墓非常遼闊,肅穆而又冷清。克羅德先生興致勃勃,他把我們帶到了巴爾扎克的面前,帶到了普魯斯特的面前。克羅德拿着地圖,一次又一次為我們尋找那些刻在石頭上的名字。那同時也是刻在我們心中的名字。然而,真正讓我感興趣的不是石頭下面那些“不朽的人”,不是。是公墓裏頭那些活着的人,是那些普通的市民,準確地説,是那些讀者。他們坐在公墓的長椅上,安安靜靜地讀他們的書。有一對年老的夫婦引起了我的特別的注意,他們有70多歲了吧,也許還不止。他們的年紀讓他們無限地安詳,一句話都沒有,他們就坐在很冷的陽光裏,戴着手套,一個人的手上拿着一本書,坐得齊齊的,正正的,用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常説的話説,“很乖”,“很聽話”的樣子。我不知道他們是孤寂的還是幸福的。他們在讀什麼呢?是《長壽祕訣》還是《怎樣安度晚年》?我不知道。我多麼地想知道。是怎樣的一本書讓他們如此地安詳,如此地幸福?我不知道。我是一個寫書的人,我多麼地希望在我百年之後有一對年老的夫婦靜坐在我的墓前,捧一本我的書。我希望那本書是我的。我想我會微笑。這是隱藏在我內心的最大的虛榮。

我不知道。我多麼地想知道。是怎樣的一本書讓他們如此地寂寞,如此地安詳,如此地滿足,如此地幸福?我不知道。我是一個寫書的人,我多麼地希望在我百年之後有一對年老的夫婦靜坐在我的墓前,捧一本莫言的書,捧一本蘇童的`書,或者,捧一本我的書。我希望那本書是我的。我想我會微笑。這是隱藏在我內心的最大的虛榮。

1. 從表現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對第二段進行賞析。

答:第二段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從讀書的對象、讀書時的表情、讀書的目的等方面將法國人讀書與中國人讀書進行對比,突出中國人讀書重功利,法國人讀書重感情。

2.文章快結尾處,有的版本是這樣寫的“我多麼地希望在我百年之後有一對年老的夫婦靜坐在我的墓前,捧一本莫言的書,捧一本蘇童的書,或者,捧一本我的書。我希望那本書是我的。”請問劃線處多出來的部分是否畫蛇添足?

:不是畫蛇添足。劃線部分從文脈上呼應了“他們在讀什麼呢?是《長壽祕訣》還是《怎樣安度晚年》?我不知道”“他把我們帶到了巴爾扎克的面前,帶到了普魯斯特的面前。克羅德拿着地圖,一次又一次為我們尋找那些刻在石頭上的名字”等語句,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的謙虛和追求。(答是畫蛇添足,言之成理也可。)

3.文章題為“墓地裏的讀書人”,開頭三小節卻沒有提到墓地,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作者構思巧妙,講求謀篇佈局、伏筆的暗示。第一段,寫法國人買書之多,實際上是表明法國人愛讀書。第二段,“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看到一個手捧寶書的法國人,地鐵,街頭,公園,咖啡館,酒店的大堂,一句話,一切可以坐下來的地方”,暗示了在墓地讀書也可。第三段,法國人讀書講感情。最後一段“真正讓我感興趣的不是石頭下面那些‘不朽的人’,不是。是公墓裏頭那些活着的人,是那些普通的市民,準確地説,是那些讀者”。小結了前三段法國人愛讀書不分地點專注忘我有感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mep2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