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賀,字長吉,鄭王之孫文言文閲讀答案

賀,字長吉,鄭王之孫文言文閲讀答案

賀,字長吉,鄭王之孫也。七歲能辭章,名動京邑。韓愈、皇甫湜覽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豈有不識之理?”遂相過其家,使賦詩。賀總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無人,援筆題日《高軒過》。二公大驚,以所乘馬命聯鑣而還,親為束髮。

賀,字長吉,鄭王之孫文言文閲讀答案

賀父名晉肅,不得舉進士,公(指韓愈)為著《諱辯》一篇。後官至太常寺奉禮郎。賀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旦日出,騎弱馬,從平頭小奴子,背古錦囊,遇有所得,書置囊裏。凡詩不先命題,及暮歸,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見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上燈,與食,即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非大醉弔喪,率如此。

賀詩稍尚奇詭組織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驚邁絕雲翰墨味畦徑時無能效者。樂府諸詩,雲韶眾工,諧於律呂。嘗歎曰:“我年二十不意,一生愁心,謝如梧葉矣。”忽疾篤,恍惚晝見人緋衣駕赤虯騰下,持一版書,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樓成,立召君作記也。”賀叩頭辭,謂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間差樂,不苦也。”居傾,窗中勃勃煙氣,聞車聲甚速,遂絕。死時才二十七,莫不憐之。李藩綴集其歌詩,因託賀表兄訪所遺失,並加點竄,付以成本。彌年絕跡。乃詰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為序者五卷,今傳。

孟子曰:“其進鋭者其退速。”信然。賀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極名。天奪之速,豈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養盛德,觀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茲惜哉!(選自《唐才子傳李賀》)

[注]鄭王:李亮,唐高祖李淵的從父,隋朝時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鄭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賀詩稍尚奇詭組織/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驚邁絕雲/翰墨畦徑時/無能效者

B.賀詩稍尚奇詭/組織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驚邁/絕雲翰墨畦徑/時無能效者

C.賀詩稍尚奇詭組織/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驚/邁絕雲翰墨畦徑時/無能效者

D.賀詩稍尚奇詭/組織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驚/邁絕雲翰墨畦徑/時無能效者

11.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字,《禮記檀弓》説:“幼名,冠字。”古時嬰兒出生後,一般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時候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裏的,所以又叫“表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名。

B.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後代稱兒童時代。《詩經》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C.雲韶,黃帝所作之《雲門》及虞舜所作之《大韶》的並稱,後雲韶指宮廷音樂。晉曹毗《江左宗廟歌歌哀皇帝》有“愔愔雲韶,盡善盡美。”

D.弱冠,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滕王閣序》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12.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賀是唐朝宗師後人,人長得纖瘦,手腳很長,但非常聰明,寫字飛快,七歲詩文便震動京城。

B.太夫人贊同李賀創作態度,認為唯有嘔心瀝血才能寫出佳作。

C.李賀寫詩崇尚奇異的風格,完全擺脱了通常詩家的常規,當時無人能夠仿效,其樂府詩常被譜成唱曲。

D.作者詳細記敍李賀充滿神奇色彩的病死過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説法凸顯李賀出類拔萃的天賦。

1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即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非大醉弔喪,率如此。

(2)若少假行年,涵養盛德,觀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14.李商隱《李賀小傳》有:“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序》,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聯繫文章內容概括李賀之“奇”。

【答案】

10.B

11.A

12.B

13.(1)李賀就從婢女手中把寫的詩句拿過來,研好墨,疊好紙,把這些零散的詩句補足成一些完整的詩。除了喝酒大醉,參加喪禮,李賀通常都是這樣的。(2)如果稍微寬限他經歷的年歲,使他能修養心性品德,看他的才能,成就應當不在古人之下啊。

14.(1)外貌之奇;(2)創作之奇;(3)性情之奇;(4)臨終之奇。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藉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後結構關係,確定主幹,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斷句題還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斷開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題。

本題,“賀詩稍尚奇詭”句意是李賀的詩十分崇尚奇異的風格。句中“賀詩”作主語,“尚”作謂語,“奇詭”形容詞活用作名詞,作賓語,這樣應在“奇詭”後停頓,所以排除A、C項。“所得皆驚邁”句意是所得詩篇都高超驚人。句中的“驚邁”譯為“高超驚人”,都作謂語,所以應在“驚邁”後停頓,排除D項。

故選B。

【11題詳解】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説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本題,A項,“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名”錯。正確的是“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字”。

故選A。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綜合能力。屬於信息篩選。解答本題,要求考生認真審題,題幹要求“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做題時要回歸語境,對選項中的內容進行分析,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譯錯等。

本題,B項,錯在“太夫人贊同李賀的創作態度,認為唯有嘔心瀝血才能寫出佳作”。原文,“太夫人……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該句意思是李賀的母親……生氣地説:“這孩子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由此可見,太夫人並不贊同李賀的創作態度,而是非常生氣。也不認為唯有嘔心瀝血才能寫出佳作,而是責怪李賀這樣做。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能力。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虛詞,把握語境推斷。第一句關鍵點:“書”,寫的詩句;“足”,補足;“弔喪”,參加喪禮;“率”,全都。第二句關鍵點:“少”,稍微;“假”,寬限;“行年”,經歷的年歲;“涵養”,動詞,修養、使……涵養。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的文中重要內容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回歸文本,根據題目要求確定答題區域,仔細閲讀,從中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回答問題。

本題,“賀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概括為:外貌之奇,突出其清奇之氣。“旦日出,騎弱馬,從平頭小奴子,背古錦囊,遇有所得,書置囊裏。凡詩不先命題,及暮歸,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見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上燈,與食,即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非大醉弔喪,率如此”概括為:詩歌創作之奇,其間隱含李賀性情之奇。“忽疾篤,恍惚晝見人緋衣駕赤虯騰下,持一版書,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樓成,立召君作記也。’賀叩頭辭,謂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間差樂,不苦也。’居傾,窗中勃勃煙氣,聞車聲甚速,遂絕”概括為:李賀臨終時出現了天帝召升的幻覺,表現了李賀臨終之奇。

參考譯文:

李賀,字長吉,是鄭王李亮的玄孫。李賀七歲時就會寫詩作文,名震京城。韓愈、皇甫湜讀了他的作品,感到很奇特卻不相信,説:“如果是古人,我們也許不知道;如果是今人,哪裏有不認識此人之理?”於是二人共訪李賀家,讓李賀當場作詩。李賀梳總角發穿荷葉衣從內室出來,很高興地接受命令,他旁若無人,拿筆就寫,詩題叫《高軒過》。韓愈、皇甫湜二人大驚,就用自己乘坐的馬命李賀騎上,並騎而還,親自為李賀束髮。

李賀之父名叫李晉肅,所以李賀不能去考進士,韓愈為此寫了一篇叫《諱辯》的文章。李賀後來官至太常寺禮郎。李賀外貌纖細瘦小,雙眉相連,手指細長,字寫起來很快。他白天出門,騎着瘦弱的馬,後面跟着個剃着光頭的小僕人,身背古錦做的袋子,碰到自己想出了詩句,就寫下來放在袋子裏。李賀凡要作詩,都不先寫出標題。到晚上回家後,李賀的母親就讓婢女掏袋子裏面,見到寫的詩句很多,就生氣地説:“這孩子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點上燈,讓李賀吃飯,李賀就從婢女手中把寫的詩句拿過來,研好墨,疊好紙,把這些零散的詩句補足成一些完整的詩。除了喝酒大醉,參加喪禮,李賀通常都是這樣的。

他的詩十分崇尚奇異的風格,組詞造句猶如描花繪草,字字都有文采,所得詩篇都高超驚人,完全擺脱了通常詩家的常規,當時無人能夠仿效。李賀所作的那些樂府詩,被宮廷的樂工們譜上曲來演唱。李賀曾歎息説:“我二十歲不得志,一生憂愁,心就像梧桐葉一樣凋謝了。”他忽然病重,恍恍惚惚在白天見有個穿紅衣服的人駕着紅色的龍車騰空而下,手持一板文字,像上古時代的篆文,他對李賀説:“天帝新建成了白玉樓,立即召你去寫篇記文。”李賀磕頭推辭,説自己母親年老多病。那個人説:“天上比人間更快樂,一點兒也不苦。”過了一會兒,窗户裏煙氣滾滾,聽見龍車聲疾速馳去,李賀就斷氣了。他死時僅二十七歲,無人不為之痛惜。李藩想編集他的詩歌,於是託李賀的表哥訪求李賀被遺失的作品,並請他加以整理,就付給了李賀表哥有關的費用。但李賀的表哥一年多不見影子。到找到他責問時,這位先生説:“我常常恨李賀傲氣十足,瞧不起別人,我已把他的詩文都燒了。”李賀保存到今天的詩文不過十分之四五,杜牧作序的《李賀集》五卷,流傳至今。

孟子説:“那些進取急切的人,他們後退同樣迅速。”這話一點兒不假。李賀天賦出眾拔羣,二十歲聲名就至於極點,上天奪走其性命如此迅速,難道是上天太吝嗇了嗎?如果稍微寬限他經歷的年歲,使他能修養心性品德,看他的才能,成就應當不在古人之下啊。如今真是令人痛惜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ller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