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閲讀答案

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閲讀答案

在各領域中,我們都離不開閲讀答案閲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那麼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閲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閲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唐代鄉村社會的權力網絡閲讀答案

在唐代官府的文書格式中,“尚書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於鄉,皆曰符”。這意味着,鄉在中央政府看來就是最低一層的管理層級。但是“鄉”的地位,在唐代也有比較大的變化。武德七年,唐朝律令規定:“百户為裏,五里為鄉,四家為鄰,四鄰為保。”其中對鄉里的地位,沒有明確説明。《通典》則提到:“大唐百户為裏,裏置正一人;五里為鄉,鄉置耆老一人。……貞觀九年,每鄉置長一人,佐二人,至十五年省。”由此可見唐初延續了漢魏以來的“鄉官”之制,里正、耆老或者鄉長都算是正式(或比照)的官府成員。但是隨着承平日久,到貞觀十五年,就不得不廢罷“鄉長”及屬官(佐),廢除了鄉官之制。“鄉長”及鄉的建制雖然廢除,但是縣以下的地域仍然需要管理,“鄉”作為區塊名稱仍得以繼續存在。只不過將管理“鄉”的權力轉到了“里正”身上,“里正”一詞也逐漸轉變為職務名稱。

“里正”成為鄉領導的稱呼的同時,“裏”本身卻逐漸消失,取代“裏”地位的則是村。唐初的鄉里制,在貞觀十五年以後就逐漸向鄉村制轉化。“鄉”和“裏”都是設計概念,由上至下加以推行,試圖把縣以下地域的居民納入一個統一的網絡當中。但是這種由“五”“百”之類整數所構成充滿結構感的設計規劃,卻很難與鄉村居民的居住實情相吻合。由非正式納入官府序列但又受官府嚴密掌控的“鄉”直接面對自然形成的聚落“村”成為相對合理的選擇。

在賦役徵派過程當中,鄉村社會中的權力網絡得以高效運轉起來。當然,鄉村文化習俗活動、糾紛調解等等也都是鄉村權力運作的載體,但是最基本的運作模式還是通過賦役徵派而得以展現。唐代里正的四項職責“按比户口,課植農桑,檢察非違,催驅賦役”當中,最關鍵也最重要的就是“催驅賦役”。官府為了儘可能多和快地取得賦役收入(包括勞力),多傾向於直接派人下鄉徵收選派。其正常程序為“刺史……下文帖付縣……縣令付案,案司出帖,分付里正”,而里正常常藉機謀私,“赤帖懷中藏卻,巡門掠斂一遍”,在鄉村中造成“忽聞扣門急,雲是下鄉隸”的驚恐局面。

在由縣級官員主導而成的鄉村社會權力網絡中,里正、村正這樣的基層實際管理者成為重要的網絡節點。經由里正、村正的上載下達、左右協調,權力網絡得以運轉並最大程度地為朝廷管理縣以下地域。對村民來説,里正、村正代表國家意志對鄉村百姓進行管理;對朝廷來説,里正、村正生活在鄉村社會當中,是村民的一部分。所以他們處於一個微妙的境地,既不敢也不想與朝廷對抗,又不能完全站在朝廷的立場。從朝廷的角度,既不得不依賴於他們,又經常藉機加以懲處打壓。里正、村正處於鄉村社會事務、經濟事務的中心,上下有事均責成在他們身上,是朝廷、州縣和村民的交匯點。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官府的文書格式看,鄉被中央政府看作是最低一層的管理層級,並納入官府序列,但受官府嚴密掌控。

B.到了貞觀十五年,雖然鄉作為區塊名稱仍存在,但是鄉官之制被廢除,而賦予里正以管理“鄉”的權力。

C.“鄉”“裏”作為一種設計概念,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力圖把其居民納入統一網絡,遭到鄉村居民的牴觸。

D.貞觀十五年,鄉里制逐漸向鄉村制轉化,官府直接面向“村”,而其辦理事務還是通過“鄉”來進行相關處理。

解析:選C。C項“遭到鄉村居民的牴觸”無中生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章由鄉在唐代地位的變化,引出鄉官之制的廢除,管理鄉的權力轉到了“里正”身上,里正逐漸轉變為職務名稱。

B.文章由“里正”引出“裏”,介紹唐代鄉里制向鄉村制的轉化,並解釋了鄉里制的不合理之處與鄉村製出現的必然。

C.經由里正、村正的上載下達、左右協調,權力網絡得以運轉並最大程度地為朝廷管理鄉以下地域。

D.文章介紹了里正、村正在權力網絡中的重要作用,並從里正、村正的身份角度揭示朝廷與里正、村正之間的微妙關係。

解析:選C。C項“管理鄉以下地域”理解錯誤,應為“管理縣以下地域”。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代的官府文書,由尚書省下發到州,再到縣再到鄉,都稱為“符”。武德七年,唐朝律令沒有明確規定鄉里地位。

B.在賦役徵派過程中,鄉村的權力網絡得到高效體現,同時鄉村文化習俗活動、糾紛調解也是鄉村權力運作的基礎。

C.鄉村社會權力網絡由縣級官員主導,里正職責是“按比户口,課植農桑,檢察非違,催驅賦役”。“催驅賦役”最為重要。

D.對朝廷來説,里正、村正代表國家意志進行相關管理,既是依賴的對象,又是需要懲處打壓的對象,有事責成他們辦理。

解析:選B。B項偷換概念。根據原文“鄉村文化習俗活動、糾紛調解等等也都是鄉村權力運作的載體”可知是“載體”而不是“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kmg0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