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野步》趙翼翻譯以及閲讀答案

《野步》趙翼翻譯以及閲讀答案

此詩作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詩人當時六十三歲,已退居在家,但詩人並沒有象一一般老年人那樣,小編帶來的《野步》趙翼翻譯以及閲讀答案

《野步》趙翼翻譯以及閲讀答案

野步原文:

野步

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遊。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野步字詞解釋:

峭寒:料峭

紅他楓葉白人頭:這是名句。意思是:(秋風)把楓葉變紅,卻把人的頭髮變白了。更是感歎時間不饒人。

野步翻譯:

料峭的寒風催着換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區原野去遊玩。秋風最愛多管閒事了,它一來,不但把楓葉變紅,還把人的頭髮變白了。

野步閲讀及答案:

試題:

(1)從人物形象的角度,談談這首詩呈現了怎樣的一個野步者形象。(3分)

(2)詩的三、四句重點運用了哪一種表現手法來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

(1)①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1)②秋寒陣陣,衣換棉裘,白髮老人倚杖漫步,心中湧起哀愁,(1分)③詩歌通過老者的形象,抒發了時光把人拋、人老見白頭的愁緒。(1分)

(2)①擬人的手法。(1分)②三、四句將“秋風”擬人化,認為它是個“管閒事”的傢伙,染紅了楓葉,染白了人頭,一年年秋風吹走了一年年時光,它撩起人的種種愁緒,(1分)③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老之將至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2分)

野步創作背景:無

野步賞析:

絕句就是“截句”,從律詩中截出兩聯,單獨成詩,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刪去,只突出精華的內容。由於形式適合,有相當一部分絕句是着眼於奇想巧思的,前兩句交代,後兩句用奇,此詩即如此。

“峭寒催換木棉裘”,寥寥數字,勾勒出了較長一段時間裏詩人的心理狀態。“催”者,催促,催逼,彷彿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詩人換上棉襖。在這裏,詩人賦予了峭寒一個獨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詩人換衣,詩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詩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詩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實際上,峭寒是沒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與詩人作對,詩人這樣寫,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於物,通過自己與峭寒的交鋒表現內心複雜的情感。詩人為什麼不肯換上棉襖呢?可能有多種原因,但結合後文來看,最可能的就是詩人認為多穿衣服是年老體衰的表現,他不肯服老,所以不願聽任峭寒擺佈,但最終還是無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遊。”“倚杖”是説腿腳不便,“近”是指無力走遠。那麼,大冷的天,詩人為什麼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風蕭瑟中,又將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詩人筆下的.秋風,彷彿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傢伙,它蕭蕭地吹,不停地吹,吹紅了湛湛青楓,吹白了滿頭烏髮,詩人對這秋風,不禁發出一句“管閒事”的牢騷來。如果説前面的“催”字還不是那麼明顯的話,那麼這裏的移情於物就十分突出了。本來秋風沒有感情,也不好管閒事,楓葉之紅、青絲之白,都與秋風沒半點關係,詩人發此怪怨,實屬無理。但越是無理,越是有情,詩人自入秋以來,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傷之情就從沒斷過,此刻他看到瑟瑟作響的紅葉,一腔悲懷再也把持不住,便衝秋風抱怨道:“你怎麼這麼好事!”這裏的秋風,實際上已經超出它本身的含義,成為了整個秋天、甚至永遠無情地流逝着的時間的代表,正是無情的歲月逼紅了楓葉,也催老了詩人。詩人此處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讓衰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彷彿讀者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步履蹣跚的老者,在秋風中不禁灑淚。

綜合全詩來看,最核心的無疑是後兩句,但前兩句也不應忽視。應該説,如果沒有前面兩句的交代和鋪墊,後面的感情不可能抒發得那麼充分。全詩表現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感傷之情。

個人資料: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清初著名文學家、史學家。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 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三大史學名著。

周密與趙翼《野步》閲讀答案

麥隴風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

【乙】野步 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遊。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6、下列對兩首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詩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麥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機勃勃的動人畫面。

B. 甲詩中的“翠”字描繪出麥色,充滿了濃郁的春天的氣息。“噪”字寫出蛙聲一片讓人感到煩躁不安。

C. 乙詩中“峭寒催換木棉裘”,寥寥數字,勾勒出了較長一段時間裏詩人的心理狀態。“催”者,意為催促、催逼;彷彿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詩人換上棉襖。

D. 甲詩表達出詩人悠然自得、愜意喜悦之情;乙詩表現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感傷之情。

7、下列對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詩的一、二兩句,作者調用了視覺、聽覺和觸覺來展現景物。

B. 甲詩的語言清新自然,乙詩語言通俗淺顯。

C. 兩首詩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D. 兩首詩的結尾兩句都運用了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6. B (B項中“‘噪’字寫出蛙聲一片讓人感到煩躁不安”有誤,“躁”字寫出蛙聲一片讓人感受到萬物復甦的活力。)

7. A(A項“調用了視覺、聽覺和觸覺”有誤,甲詩的一、二兩句調用了視覺和聽覺,沒有調用觸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grme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