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運河》閲讀及答案

《運河》閲讀及答案

《運河》閲讀及答案1

運 河

《運河》閲讀及答案

明成祖肇建北京,轉漕東南,水陸兼輓①,仍元人之舊,參用海運。逮會通河開,海陸並罷。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運道三千餘里,而總名曰漕河。

永樂四年,成祖命平江伯陳瑄督轉運,一仍由海,而一則浮淮入河,至陽武,陸輓百七十里抵衞輝,浮於衞,所謂陸海兼運者也。海運多險,陸輓亦艱。九年二月,乃用濟寧州同知②潘叔正言,命尚書宋禮、侍郎金純、都督周長浚會通河③。會通河者,元轉漕故道也,元末已廢不用。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漫安山湖而東,會通盡淤,至是復之。由濟寧至臨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泗出泗水縣陪尾山,四泉併發,西流至兗州城東,合於沂。汶河有二:小汶河出新泰宮山下;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嶺南,又出萊蕪原山陰及寨子村。俱至靜豐鎮合流,繞徂徠山陽,而小汶河來會。經寧陽北堈城,西南流百餘里,至汶上。其支流曰洸河,出堈城西南,流三十里,會寧陽諸泉,經濟寧東,與泗合。

南旺者,南北之脊也。自左而南,距濟寧九十里,合沂、泗以濟;自右而北,距臨清三百餘里,無他水,獨賴汶。禮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築壩東平之戴村,遏汶使無入洸,而盡出南旺。南北置閘三十八。又開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徙,五十里至壽張之沙灣,以接舊河。其秋,禮還,又請疏東平東境沙河淤沙三裏,築堰障之,合馬常泊之流入會通濟運。又於汶上、東平、濟寧、沛縣並湖地設水櫃、陡門④。在漕河西者曰水櫃,東者曰陡門,櫃以蓄泉,門以泄漲。純復浚賈魯河故道,引黃水至塌場口會汶,經徐、呂入淮。至永樂十四年,運道以定。

(選自《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有刪節)

【注】①輓:wǎn,運輸。②同知:明清時指知府的副職。③會通河:明朝將聊城臨清縣會通鎮以南、徐州茶城(或夏鎮)以北的一段運河稱會通河。④陡門:用以蓄泄河水不同性狀的閘門。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逮會通河開 逮:等到

B.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 極:到達

C.自汶上袁家口左徙 徙:改道,轉向

D.合馬常泊之流入會通濟運 濟:渡過

9.D(濟:濟助)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乃用濟寧州同知潘叔正言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

B.西流至兗州城東,合於沂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C.遏汶使無入洸,而盡出南旺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D.櫃以蓄泉,門以泄漲 作《師説》以貽之

10.D(D均為連詞,來、用來,表目的。A副詞,這才,表時間上的承接/副詞,竟然。B介詞,跟,同,與/介詞,向。C連詞,表目的/連詞,表修飾)

11.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屬於宋禮等人“浚會通河”措施的一組是

①由濟寧至臨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

②經寧陽北堈城,西南流百餘里,至汶上

③南北置閘三十八

④自右而北,距臨清三百餘裏,無他水,獨賴汶

⑤在漕河西者曰水櫃,東者曰陡門

⑥引黃水至塌場口會汶,經徐、呂入淮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11.B(②介紹汶河流向,④分析會通河北段無水可補的情況,⑤介紹水櫃、陡門分佈情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成祖開始建都城北京,從東南轉運糧餉,水陸並用,依照元人的舊例,水路採用海運。會通河開通後,就全靠河運了。

B.永樂九年二月,朝廷採納濟寧州同知潘叔正的計策,命令尚書宋禮、侍郎金純、都督周長三人疏通元末廢棄不用的會通河。

C.洸河是汶河的一條支流,在寧陽堈城西南方向,匯合寧陽的多個泉流後,流出三十里,經過濟寧東面,又與泗河匯合。

D.南旺是當時會通河南北水流分流的最高點,稱為水脊。宋禮採用白英的計策,在東平戴村築壩攔水,使汶水全部流到南旺。

12.C(原文意思應是:先流出三十里後,再匯合寧陽的泉水,流向濟寧東邊)

13.把下列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河決原武,漫安山湖而東,會通盡淤,至是復之。(4分)

(2)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嶺南,又出萊蕪原山陰及寨子村。(3分)

(3)純復浚賈魯河故道,引黃水至塌場口會汶,經徐、呂入淮。(3分)

13.(1)黃河在原武決堤,漫過安山湖而向東(流瀉),會通河完全淤塞,到這時才疏通它。(4分。注意“決”“東”“淤”“復”等詞語的翻譯,以及省略的“於”“流瀉”)

(2)大汶河發源於泰安仙台嶺南邊,又有一脈發源於萊蕪原山的北面及寨子村。(3分。注意“出”“陰”等詞語的翻譯,以及省略介詞“於”)

(3)金純又疏通賈魯河舊河道,引進黃河水,到塌場口匯入汶水,經過徐、呂后流入淮河。(3分。注意“復”“浚”“會”等詞語的翻譯)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明成祖時開始建都城北京,從東南轉運糧餉,水路陸路同時運輸,依照元人的舊例,同時採用海運。等到會通河開通,海運陸運才一起停止。南邊到達長江口,北邊到達大通橋,漕運河道三千餘里,總名叫做漕河。

永樂四年,成祖命令平江伯陳瑄監督轉運,一方面仍然從海上轉運,而另一方面則舟運從淮河然後進入黃河,到達陽武,陸路運輸一百七十里直達衞輝,又在衞輝舟運,這就是所説的陸上海上同時運輸。海上運輸有很多危險,陸上運輸也很艱難。永樂九年二月,朝廷於是這才採用濟寧州同知潘叔正的計策,命令尚書宋禮、侍郎金純、都督周長疏通會通河。會通河,是元朝轉漕運糧的故道。元朝末年,已經廢棄不用。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在原武決堤,漫過安山湖而向東流瀉,會通河完全淤塞,到這時才疏通它。從濟寧到臨清三百八十五里,引導汶河、泗河之水流入其中。泗河發源於泗水縣陪尾山,四條泉水一起流出,向西流到兗州城東,匯合了沂河。汶河有二條,小汶河發源於新泰宮山下。大汶河發源於泰安仙台嶺南,又有一脈發源於萊蕪原山北面及寨子村。全都到靜豐鎮合流一處,環繞到徂徠山南,而小汶河流來匯合。經過寧陽北堈城,往西南流一百餘里,到達汶上。其支流叫做洸河,在堈城西南,流三十里,匯合寧陽諸泉水後,經過濟寧東,與泗河匯合。元朝初年,畢輔國開始在堈城左邊汶水北建造鬥狀閘門,引導汶水流入洸河。至元年間,又分流往北流入濟水,從壽張到臨清,經過漳、御流入大海。

南旺,被稱做南北水流分流的水脊。從左向南,距離濟寧九十里,匯合了沂河、泗河以增加水流;從右向北,距離臨清三百餘里,沒有其他水流,只依賴汶水。宋禮採用汶上老人白英的計策,在東平的戴村築壩,阻止汶水使它不流入洸河,而全部流到南旺。並在南旺南北建置閘門三十八座。又開掘新河,從汶上袁家口左改道五十里到壽張的沙灣,以連接舊河。這年秋天,宋禮回京,又請求疏通東平東邊沙河的三裏淤沙,築攔河堰保護它,匯合馬常泊的水流進會通河以濟助漕運。又在汶上、東平、濟寧、沛縣有湖泊的地方設立水櫃、陡門。在漕河西邊的叫做水櫃,東邊的叫做陡門,水櫃用來蓄積泉水,陡門在漲水時用來泄洪。金純又疏通賈魯河舊河道,引進黃河水,到塌場口匯入汶水,經過徐、呂后流入淮河。到永樂十四年,漕運河道得以確定。

《運河》閲讀及答案2

“飢餓的眼睛貪婪地吞吃海景,只為一隻美味的帆。”我在吟誦沃爾科特詩句的同時,看到了運河上的帆。帆是河的理想,船是河的語言。

我看到了許多許多的船在敍説。那是在嘉興船文化博物館裏。從只坐一人的木桶方舟到三寶太監下西洋的艨艟大船,從紹興腳劃烏篷到西洋現代動力的犁海鉅艦。我的目光卻停留在一隻古老而又特別的船上:牛拉船。一頭水牛在淺水的河溝里拉着串在一起的三條小船。有牛拉的船嗎?前所未見的景象。有牛,何必用船呢?有船,何必用牛呢?我就想,那該是沒有河的年代,船的夢只被牛背馱着。有河的年代又怎麼樣呢?我看到船的聚會,舟的山壘。那是嘉興的網船會。書載:“八月十三日為劉王誕期,遠近赴會者扁舟鉅艦不下四五千艘。自王江涇長虹橋至廟前十餘里內,排泊如鱗……”那是京杭運河上的一次大堵航。“1992年12月14日,運河嘉興楊家浜航段發生一起沉船事故,引發了運河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堵航。兩天時間,北起江蘇平望,西至浙江杭州,數十公里的航道上,二萬多艘船被困其中,船與船首尾相接,嚴絲合縫……”

這是何等壯觀的風景,這是何等驚人的場面!船太多了,河馱不起那麼重的夢。然而,我在熱烈和鬧猛中分明看到一隻悄然遠去的船,一隻穿越千年時空從大運河駛向天邊的小舟。陸游的小舟。

公元1170年5月至10月間,陸游從山陰赴任夔州通判,由運河入長江,歷時160多天,一路寫下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旅遊散文《入蜀記》。《入蜀記》載,陸游在大運河上的行程為40多天。

《入蜀記》的最成功之處,就在於把這160多天的水上行程寫成了一段光照千秋的詩人之旅、文化之旅、華彩之旅,從此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散文風格。多少年後,修編《四庫全書》的紀曉嵐們嘖嘖稱譽,説作者“敍述頗於雅潔,而於考訂古蹟,尤所留意……非他家行記徒流連風景記載瑣屑者比也。”《入蜀記》讓人們知道什麼叫美文經典,什麼叫大家巨構。直到現在,人們還可在火爆一時的所謂“文化散文”裏,讀出從宋朝大運河裏流來的一脈精魂。

我揣摸陸游當年的情懷。

經歷過“鐵馬秋風”,經歷過“熱血柔腸”,詩人陸游經歷了仕途的大起大落後,懷着“殘年走巴峽,辛苦為鬥米”的滿腹牢騷登舟赴任。然而,一見水流滔滔的千年古運河,便煩愁頓消、躁熱全無了。只覺得“涼爽如秋”、“月如晝,極涼。”於是,詩人的情趣、詩人的眼光就變成一篇篇錦繡文章,隨小舟駛過,在江南灑下點點鱗光、一路浮金躍銀了。

這是船寫在河上的詩篇,這是河唱在船上的驪歌。陸游讓我們知道,河是歌唱着向前的,儘管也曾承載過憂傷和苦難。河沒有退路,船永遠前行。

自古以來,有多少陸游這樣的運河遊子,在漫長的行程中,歷經多少次運河的過壩過閘,完成多少次人生的過關過隘,達到多少次精神的蜕變和昇華呢?

我看到了船文化博物館裏一個拉船過壩的模型,又由這個模型看到杭州運河公園裏的巨石雕像:一艘壁立如帆的船,在許多人和許多牛的推拉奮力中艱難過壩。雕像下刻三個大字:運河魂。

陸游和他的舟楫們,遠去了。幸好還有運河奔流,不捨晝夜;還有運河公園裏的巨石雕像以及雕像下還刻的三個大字:運河魂!

7.運河的兩次大堵航有什麼共同特點?聯繫下文,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麼用意。(6分)

8.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6分)

(1)飢餓的眼睛貪婪地吞吃海景,只為一隻美味的帆。

(2)然而,我在熱烈和鬧猛中分明看到一隻悄然遠去的船,一隻穿越千年時空從大運河駛向天邊的小舟。

9.文章開頭與結尾都寫到“牛拉船”,各有什麼深刻含意?(5分)

10.結合全文,説説文中“運河魂”三個字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精神內涵。(6分)

《運河》閲讀及答案3

大運河遺產保護中的誤區種種

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經過歷史的風蝕,大運河沿線歷史城鎮所保存的文化遺產已經很少了,有的文化遺產甚至已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對大運河沿線現存歷史文化遺產的摸底調查,避免進一步的開發建設所可能造成的更大損失。許多地方對當地的文化深有感情,許多當地的專家也頗有研究,問題在於各地還缺乏保護的基本資料,最重要的是缺乏正確的保護理念。譬如,一談到保護,人們往往就以為是要重新開鑿運河,要重建漕運總署衙門等等。這些都是很嚴重的誤區。

有人提議把古老運河建成“水上高速”。大運河山東段據説提出要大規模投資重新開挖被湮沒的古河道,重建分水工程,以重現昔日輝煌。問題在於,大運河的功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往農耕時代的“水上通衢”地位已讓位於工業時代的鐵路和公路。山東濟寧以北的河段早已斷流,水文地貌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整個北方的缺水已屬不爭的事實,何處能引水濟運?當年運河的“水脊”南旺鎮巨大的分水工程中,一個個提升水位的水閘、蓄水的水櫃和宏大的分水龍王廟,如今均已湮沒消亡,而且地形地貌也有了極大變化,現在已找不到這些水工建築的遺址,殘存的龍王廟也僅剩幾座小廟,殘破不堪,在風雨中飄搖。另外,運河沿線原有的眾多會館、碼頭、市場早已破敗孑存,有的已蕩然無存,即使重新開鑿,也不再可能重現昔日風光。

濟寧市區內沿老運河把原有的老房子全部拆除,新建了一條蘇州街,看似古色古香,卻不見原來的歷史蹤跡。揚州重視城市建設和運河沿線的整治,從20xx年以來,城市中的大運河沿岸整治一新,但沿岸的歷史風貌,大運河沿岸十里長堤綠柳成蔭的歷史古河原真性風貌,重現尚需時日。聊城也是這樣,原來熱鬧繁華的運河碼頭沿線,只剩下一座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館前的大運河變成了城市公園裏一條普通的河溝。文物仍在,整體環境已變樣,文物的運河文化價值,被無情地抹掉了。

與豐富的文物遺蹟相比,大運河沿線已經完成了數量可觀的重建、復建或者仿古的商業性項目,希望依託運河遺產招商引資的項目更多,破壞性建設屢見不鮮。另一方面,運河沿線以人們的生活景觀為主體的古鎮、古村的數量、質量卻令人擔憂。要想拍一張有特色的照片,還要東找西找。再不採取措施加以調查、挖掘和分類保護,恐怕就太遲了。大量歷史村鎮的遺產保護在城市化的高速發展中還遠沒有引起各方的重視,畢竟,運河不只是一條簡單的水道,離開了人們的傳統聚居,它的保護層次就不完善。

1.下列不屬於大運河遺產保護中的誤區的一項是

A.運河沿線各地缺乏保護的基本資料和正確的保護理念。

B.恢復運河沿岸的歷史風貌,重建當年的漕運總衙門。

C.投入資金重新開挖被湮沒的運河古道,重建分水工程。

D.濟寧市區內拆除原來的老房子,沿運河新建一條蘇州街。

2.為什麼不能把古老運河建成“水上高速”?不屬於這一原因的一項是

A.大運河水上通道的地位現已被鐵路和公路取代。

B.有些河段斷流,水文地貌變化,無水補濟運河。

C.當年作為運河“水脊”的南旺分水工程已被湮沒。

D.運河沿線的會館、碼頭、市場都早已不復存在。

3.下列説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運河沿線歷史城鎮中的一些文化遺產經過風沙侵蝕已經造成了很大損失。

B.聊城的山陝會館因環境的改變已失去了它原來據有的運河文化的價值。

C.運河沿線重建、復建或者仿古的許多商業項目建築質量較差,有的已被破壞。

D.離開人們的傳統聚居,運河就失去了保護,運河也就成了一條簡單的水道。

答案

1.A

2.D

3.B

解析:

1.A(這是運河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不是認識和做法上的誤區)

2.D(這是“不能重現昔日風光”的原因,而不是不能建成“水上高速”的原因)

3.B(A“歷史的風蝕”與“風沙侵蝕”的含意不同;C文中説的是一些商業項目建設破壞了運河沿線的文物遺蹟;D“保護層次不完善”與“失去了保護”不同)

《運河》閲讀及答案4

閲讀下面文段,按要求做答。(10分)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也是最古老的的人工河流。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千百年來,京杭大運河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南北水上運輸通道,從歷史上的“南糧北運”、“鹽運”通道,到現在的“北煤南運”幹線以及防洪灌溉幹流,這條古老的運河至今仍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不僅如此,京杭大運河對於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繁榮、文化的融合,以及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運河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最好見證。站在保護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是活着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水系綿延數千裏,獨特的自然風情,孕育出濃郁的線形文化景觀,如果再加上還未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就更加豐富。如果將其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在某種程度上説可以與長城媲美,具有極豐富的研究價值。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運輸功能已經消退,在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建設中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風光景物和自然生態環境,正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將不復存在。

小題1:大運河是中國的一個奇蹟,請從兩方面概括它的價值。(4分)

小題2:2006年3月“兩會”上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4分)(1)概括將運河申遺的理由:(2)運河申遺需要做哪些工作:

小題3:閲讀鏈接材料,請你依據示例樣式為“運河騎遊節”擬寫一個宣傳語(不超過20字)(2分)

【材料鏈接】通州區近年為弘揚運河文化。以大運河北起點為開端,向南依次建設了運河河源段、運河古韻段、運河時風段和運河山水段四個景區,意向分別展現島影、塔影、樓影和林影。沿河建設60公里“運河綠道”,每年舉辦親水綠道騎遊節,市民們騎着自行車,既鍛鍊了身體,又近距離欣賞了大運河的旖旎風光。示例:騎車逛運河,生態遊通州

參考答案:

小題1:要點:(1)從古至今連通全國南北的交通運輸作用(2)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分,每小題2分。

小題2:要點:(1)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最好見證;重要人類遺產;具有極豐富的研究價值。(2)恢復運河的交通運輸功能,保護文化遺存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證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4分,每小題2分。

小題3:示例:①遊百里運河,賞千年文化②塔影樓影看通州,島影林影賞新城③運河綠道展雄風,通州新城創文明 2分,句式整齊即可。

小題1:

試題分析:概括文章的內容,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提取要點,直接找到有關中心句。這種方法適合於中心明確、論述簡潔鮮明的文章。這裏從“交通”和“政治、經濟、文化”兩大方面來闡述作用。

小題2:

試題分析:主要內容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概括,從具體文中具體語句中選用詞語或組織句子。學生了解文本內容,明確本文説明對象及其特徵,依次説明本文説明對象特徵即概括將運河申遺的理由和運河申遺需要做的工作即可

小題3:

試題分析:擬寫宣傳標語,只要能圍繞以下三點:一緊扣主題、二用語簡明、三有號召性即可。

《運河》閲讀及答案5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談運河就不能不談到揚州,談揚州就不能不談到瘦西湖。當年決定讓運河在這裏分道入城的那個人或許只是默默無聞之輩,但他無意中卻作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那麼密集的拱橋和亭閣,那麼精緻的園林,那麼多濃得化不開的人文歷史。平山堂前唱曲的歐陽修,曲欄歌院縱酒的杜牧,畫風驚世、影響身後幾個世紀的石濤,虹橋修禊,組織七千多人寫同題詩的王漁洋、盧見曾。還有斷定天下三分明月二分在揚州的徐凝。也難怪揚州人對自己城市的感情總是那麼一往情深。光憑禹時天下九州就有廣陵,而杭州直到隋初還不過是一個小漁村這一點,跟西湖叫叫板,又算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了?

現在的人很難想像歷史上的揚州富奢繁華到什麼程度?但可以很負責地説,像前人“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這些詩句,根本算不上有什麼誇張,甚至完全是可以作為紀實文學來看待的。《揚州畫坊錄》裏記載的那兩個荒謬故事:“有欲以萬金一時費去者,門下客以金盡買金箔,載至金山塔上,向風揚之,頃刻而散。”“又有以三千金盡買蘇州不倒翁,流於水中,波為之塞。”雖説富人燒錢玩兒的事現也偶爾見諸報端,但和揚州歷史上的大腕一比,無論方式及豪奢程度,恐怕都要相形見絀。大運河在那裏有點像是一條飛速運轉的印鈔機的輸送帶,把這座幸運的、得天獨厚的城市寵得有些忘乎所以。

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誌和點睛之筆,這和西湖上許仙白娘子的斷橋剛好又堪一比。當地旅遊手冊以其形狀頗似蓮花綻放,故又給它起了個叫蓮花橋的俗名。有論者認為建築風格上可能受到北海五龍亭的影響,因無北海的煙波浩淼,匠心別運,將五亭羣聚於一橋,從而形成現在這樣玲瓏的格局。由十五個不同的卷洞組成的橋身雄壯威猛,那上面每天倘佯着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但如果對他們説設計者當初的原意並非美學所需而是為了泄洪方便的話,相信對不少人的遊興都是一個打擊。運河打在揚州身上的烙印總是這樣深刻而醒目,哪怕是湖畔的一根柳條、半截殘碑、三分曲欄、幾處苔痕,都暗結着濃重的'歷史與滄桑。甚至在眼下湖面仿古龍舟船女清澈無邪的黑瞳裏,如果你凝神注目,彷彿也能看到火焰將熄時那動人的餘燼──這通常通過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表現出來。

(柯平《紙上運河瘦西湖》)

1.下列作為文中畫線部分的證據,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那麼密集的拱橋和亭閣,那麼精緻的園林,如五亭橋等。

B.平山堂前唱曲的宋人歐陽修,曲欄歌院縱酒的唐人杜牧。

C.曾組織過七千多文人雅士共寫同題詩的王漁洋、盧見曾。

D.揚州又叫廣陵,禹時分天為九州,揚州就是九州之一。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虹橋修禊畫風驚世影響身後幾個世紀的石濤,也曾和揚州的其他人文歷史,使揚州人對自己的城市一往情深。

B.金山塔上揚金箔,流水波中不倒翁,出自《揚州畫坊錄》,作者認為都是荒謬的故事,所以都不能當成紀實文學來看待。

C.作為瘦西湖的標誌和點睛之筆的五亭橋那用來泄洪的十五個卷洞,形狀頗似蓮花綻放,所以當地人們又叫五亭橋為蓮花橋。

D.現在你如果去揚州坐仿古龍舟,看到船女那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那都是運河在揚州身上留下的美好影響。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3分)

A.瘦西湖對揚州很重要,揚州對運河也很重要,但作者在談及瘦西湖和揚州時,總是免不了要和西湖和杭州作對比。

B.作者把大運河比作一條飛速運轉的印鈔機的輸送帶,其目的是想説大運河使得歷史上的揚州富奢繁華到極高的程度。

C.作者認為五亭橋的設計者當初在設計的時候,只有實用主義的理念,沒有美學意識,並且受了北海五龍亭建築風格的影響。

D.瘦西湖雖然沒有西湖和北海那麼浩大,但由於玲瓏精美的五亭橋,以及湖上景物所藴含的歷史與滄桑,所以瘦西湖在全國仍有很大的吸收力。

參考答案:

1.A項。(3分)

畫線句子説的是“人文歷史”,其後為證據。A項位其前,説的是建築景觀。

2.D項。(3分)

A項中的“虹橋修禊”説的是王漁洋,不是石濤。B項中的“荒謬”,原文説的是歷史上揚州富翁的燒錢做法很荒謬,但事情是真實的。C項中的頗似蓮花綻放的形狀,在原文中指的五亭橋的形狀,而不是卷洞的形狀。

3.C項。(3分)

C項中的“沒有美學意識”説法錯誤,且受了北海五亭橋的影響不是作者觀點是其他論者的觀點,作者只是引用。

《運河》閲讀及答案6

鄉愁詩人與運河

① 清明時節的大運河水,總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緒。

② 有位老人就在這個時節,走在常州郊外一條纖細的小路上。小路的盡頭有老人魂牽夢縈的大運河,還有老人夢縈魂想的親人。50多年前玩耍時走過的鄉間小路,沒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頭髮。

③ 老人是教書的,在中山大學教國語。像是大運河裏滴下的一滴水,就這麼久久的掛在那兒,永不幹涸。

④ 老人是來憑弔的,憑弔埋在大運河邊的十幾位孃家親人。墳塋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鮮紅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獻花,恭恭敬敬朝着墳塋鞠躬,拜謁在天之靈的長輩。

⑤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⑥ 老人是余光中。

⑦ 外婆是運河邊上的人,媽媽是運河邊上的人,妻子是運河邊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當作是運河邊上的常州人。在沒有大運河的台灣島上,余光中怎麼能夠不惦念這條與親人的血脈連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謁完先人,就脱了像標着地球經緯度的橫一道線豎一道線的厚實衣服,與青年詩人一起走在運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實的衣服會阻礙自己的心臟與大運河的一起搏動。大運河,在一老一少兩位詩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閃閃發亮。

⑧ 這運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問。青年詩人回説:運河是向東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説:海的前面是島啊。

⑨ 一句話説得只有他自己能夠聽見,有誰知思鄉的痛楚呢?有誰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燼會時時復燃呢?

⑩ 不見到運河是惆悵,見到了運河還是惆悵。面對運河,余光中對同住過一個村莊、同喝過一條運河水、同樣以詩歌的形式在抒發心靈之聲的青年詩人説:就像小時候在運河邊捉迷藏啊,有的小夥伴躲到茅草叢中,有的躲到竹林裏,等我睜開眼,小夥伴們卻是不見了,等我真的來找時已經物是人非了。一輩子的顛沛流離,運河裏凝結的鄉愁成了余光中揮之不去的情結。那時的余光中只有19歲,正是長血脈長思想的時候,他在運河邊汲取了血液和營養。

今天的余光中終於實實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韻的運河邊,他不是一個外來者。憑藉渾黃而睿智的大運河水,他在審視自己的命運,他在接近自己的靈魂———在運河邊的老屋裏,他掀開井蓋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説這井水擴大一萬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牆,一陣塵埃在指間隨風而落,説這如何蓋得住50多年的鄉愁啊!他端起運河水泡出的茶,不忙喝,只是深情地聞着,説我聞到了這熟悉的血統氣味啊!他凝望着橫跨運河兩岸的洽盛橋,久久不忍離去,説這座橋要是橫跨在……余光中説到這裏便不再説,聲音開始哽咽了。

曾有人問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國統一問題,他知道窗外就是大運河,説:我相信,泱泱中華文化總會發揮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為了五十年的政治,拋棄了五千年的文化。

回到台灣,會思念大運河嗎?

怎麼不呢?在台灣,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運河水,這滴水,會蒸發成漫島的甘露,所有思鄉的人只要輕輕伸出舌頭,二千五百歲運河的甘霖就會流入心田的。

詩人余光中如是説。

1.詩人余光中踏上魂牽夢縈的故土,尋根寄情。請把他在故鄉的主要行蹤或活動補充完整。(2分)

墳地 → 河堤徜徉 → 抒懷

2.文中詩人睹物生情:詢問運河的流向,想到血脈相連寶島台灣;端起運河水泡的茶,聞到熟悉的血統氣味……這樣的聯想在文中還有,請再找出一處。(2分)

3.做讀書卡片是一種很好的閲讀積累方法。本文語言雋永,內涵豐富,請參照下面示例,從②③兩段中精選一個語句加以品味,做成一張讀書卡片。(4分)

讀書卡片 編號001

篇目:《鄉愁詩人與運河》

作者:馮光輝

摘句:清明時節的大運河水,總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緒。

品味:既點明特定的時間地點,又隱含了水與人的特殊關係。“黏稠”體現關係之密不可分,“沉沉”表現思緒之厚重綿長。讀書卡片編號002

篇目:《鄉愁詩人與運河》

作者:馮光輝

摘句:

品味:

4.第⑩段中寫到詩人“不見到運河是惆悵,見到了運河還是惆悵”,請結合全文談談兩個“惆悵”的不同含義。(2分)

5.文章引用《鄉愁》一詩,有什麼作用?(可以從情感、主題、結構等方面作答,寫出兩點)(3分)

6.文章結尾處,詩人把自己比作運河裏的一滴水,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情懷?(3分)

答案:

1. 憑弔老屋(2分。每處1分。意思接近即可。)

2.例如:看着清洌洌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看到老屋牆上飄落的塵埃,想到50多年的鄉愁;看到橫跨運河的洽盛橋,想到構建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大橋。(2分)

3.例如:①摘句: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頭髮。品味:表達了鄉愁詩人“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滄桑感。“一百米”突出小路之短,“一走就走白了頭髮”突出歲月易逝、人生易老。②摘句:像是大運河裏滴下的一滴水,就這麼久久的掛在那兒,永不幹涸。品味:“掛”字形象表現了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有牽掛的情思,有堅毅的信念,有殷切的期待……(4分。摘句2分,品味2分。摘句:摘出值得品味的精彩語句,得2分;摘出有點品味價值的語句,得1分;摘出其他語句,不得分。品味:整體品味得較好或者對關鍵詞語理解比較深刻的,得2分;一般得1分。)

4.前者是指對祖國對家鄉的思念。後者指目睹故鄉物是人非的落寞(或指一輩子顛沛流離的愁緒;或指對海峽兩岸關係的憂慮)。(2分)

5.使文章思鄉懷國的情感更加濃郁(或渲染了思鄉懷國的情感,增加文章感染力和抒情性);以《鄉愁》詩照應題目中的“鄉愁詩人”,使主旨更加鮮明;引出詩人余光中。(3分。答出1條,得2分;答出2條,得3分。

6.“一滴水”的比喻寄託了詩人對祖國故土的赤子之情、報效之心,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土統一民族團圓的堅定信念(3分。答出1條,得2分;出2條,得3分。)

《運河》閲讀及答案7

閲讀下面有關“中國大運河”的文字,回答第後面的題目。(共11分)

文段一

中國大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便於北上伐齊,開通了我國曆史上最早的運河——邗溝,用來運兵運糧。此後,秦、漢等朝都政整治改造過運河。因魏晉時期長期南北對峙,人民在思想、文化上差異極大,糧、煤等物資南北分佈也極不均衡。所以,隋統一全國後,為調和南北差異,同時解決調兵速度緩慢的問題,隋煬帝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餘杭(杭州)的大運河。它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長達20xx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文段二

由於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別,開鑿運河需要解決很多技術上的難題,例如水位高度差的問題。大運河在山東境內與黃河形成了達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進的動力不夠,無法直接通過。為解決這一問題,河工們摒棄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設計,而將運河修成“之”字形的彎道。因為彎曲的河道可以拉長船隻航行的距離,減小船隻在航行過程中與地平線形成的夾角,從而減小船隻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動力。這種科學的設計體現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文段三

當年隋煬帝為鞏固統一大業,更為了滿足他下江南遊玩的私慾,不斷加快開鑿進程。在大運河開鑿的過程中,隋煬帝對徵調的河工極其苛刻。他曾派人將木鵝從上游放下,如若擱淺,就會嚴懲甚至殺害負責施工的河工。運河通航後隋煬帝每年都要乘龍舟遊江南,耗費無度,使沿途百姓傾家蕩產。如此暴政激化了階級矛盾,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所以唐代詩人胡曾有詩云:“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大運河開通後,運河沿岸逐漸興起了幾十座著名城市。這些城市客商雲集、貿易繁盛,成為運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隨着城市的興起,運河流域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它吸納了吳越、齊魯等地文化的精髓,還融合了外來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樣性與包容性統一的特點。大運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詩人皮日休發出感歎:“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小題1:根據文段一的內容,説出夫差與隋煬帝開鑿運河有哪些相同的目的。(2分)

小題2:現代人在修建公路時,遇到山丘,經常採用環繞式的盤山公路。藉助文段二中的相關知識,解釋建築師這樣設計的原因。(2分)

小題3:由胡曾與皮日休的詩可知,自唐時起,人們對隋煬帝修大運河的看法就有“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之説。閲讀文段三,請寫出支持這種看法的依據。(4分)

(1)“罪在當代”:

(2)“功在千秋”:

小題4: 根據以上材料的內容,可以概括出大運河具有①、②、里程世界第一、③ 和作用巨大等方面的特點。(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便於南北物資運輸;滿足軍事需要

小題2:盤山公路可以拉長車輛行駛的距離,減小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與地平線形成的夾角,從而減小車輛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動力,從而解決車輛因動力不足而無法直接翻越山丘的問題。

小題3:(1)趕工期,對待河工嚴酷;乘龍舟遊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傾家蕩產。(2)運河沿岸逐漸興起了幾十座著名城市,運河流域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

小題4:歷史悠久,溝通五大水系,科技含量高

小題1:

試題分析:根據文段一的內容,可知夫差與隋煬帝開鑿運河的相同目的有兩個,一是便於南北物資運輸,二是滿足軍事需要。這題考查考生的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只要考生認真閲讀,是不難概括出夫差與隋煬帝開鑿運河的相同目的的。

小題2:

試題分析:現代人在修建公路時,盤山公路可以拉長車輛行駛的距離,減小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與地平線形成的夾角,從而減小車輛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動力,從而解決車輛因動力不足而無法直接翻越山丘的問題。遇到山丘,經常採用環繞式的盤山公路。藉助文段二中的相關知識,可知建築師這樣設計的原因是

小題3:

試題分析:由胡曾與皮日休的詩可知,自唐時起,人們對隋煬帝修大運河的看法就有“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之説。“罪在當代”是指趕工期,對待河工嚴酷;乘龍舟遊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傾家蕩產。 “功在千秋”是説運河沿岸逐漸興起了幾十座著名城市,運河流域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

小題4:

試題分析:根據以上材料的內容,可以概括出大運河具有歷史悠久、溝通五大水系、里程世界第一、科技含量高和作用巨大等方面的特點。只要考生認真仔細,都是不難找出的。

標籤: 閲讀 運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gr8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