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遊子吟》《歲暮到家》閲讀答案對比賞析的內容

《遊子吟》《歲暮到家》閲讀答案對比賞析的內容

遊子吟

《遊子吟》《歲暮到家》閲讀答案對比賞析的內容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歲暮到家

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迴愧人子,不敢歎風塵。

請從思想內容與藝術手法方面賞析兩首詩歌的異同。

相同點:

不同點:

答案 相同點:兩詩都頌揚了母愛的深厚和偉大,都通過細節描寫刻畫母親的愛心,都選擇寒衣針線這一母

愛的典型寄託物來抒情。都運用了心裏描寫手法,前者寫母親對兒遠行的擔憂,後者寫歸兒內心的慚愧。

不同點:孟詩把母愛比作春天的陽光,兒子如寸草,比喻貼切生動,又以反問句結尾,讓人思考小草怎麼能

報答得了陽光的哺育,提升了母愛的崇高。

蔣詩則通過刻畫母子重逢的喜悦,用針線密,墨痕新,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思念,用憐清瘦,問苦辛,寫出

母親對兒子的'慈愛,又細寫兒子的慚愧心裏,不敢訴説風塵的艱辛,直抒胸臆,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表露無

遺。

[對比賞析]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遊子吟》這首詩是作者把母親接到溧陽(現在屬江蘇省)時作的。遊子是出門在外的人。詩中親切而真摯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歲暮到家》寫的是蔣士銓與其母親經過遠別而團圓時那種驚喜與傷感交加的真實場景。乾隆十一年(即蔣士銓二十二歲那年)春,蔣士銓出遊,登匡廬及饒、贛諸山,還鉛山應童子試,又過廬陵、撫州、建昌等地,風塵僕僕,於歲暮趕回江西居地鄱陽。詩中着意表現的母子之情,並沒有停留在單純、抽象的敍寫上。而是藉助衣物、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等使之具體化、形象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2rlz0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