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

本人從事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與生活》教學以來,感受頗豐。三年級思想品德着重強調品德生活之間的關係,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滲透生活,針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科書中圖畫比較多,語言較少,讓學生從圖畫中來受教育。針對教科書的特點,我試着將品德與語文、品德與網絡相聯繫,收效較好。

一、思品與語文相結合

本科教材圖片較多,學生看教材學習的同時,讓學生説説圖片內容,從中明白了什麼,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教師適當引導,達到本堂課的教學目的,特別注意的是,這是品德教學,不是語文看圖説話,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做事的道理,而不是簡單的描述圖畫內容。授課完成後,根據本課的重難點,安排學生課外閲讀,或採取老師講故事的形式,鞏固學生所學到的`內容(課外閲讀或講故事的內容一定要結合本課內容,故事所説的道理一定不能脱離本課重難點)。學過一課後,可適當讓學生寫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深學生印象。

二、思品與網絡相結合

在當今社會網絡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户。人們利用網絡可以查找資料、可以休閒娛樂。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網絡來為教學服務。課前,我利用網絡來找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比如在教“我們的學校時”,學生在瞭解了書上的各個地方的學校後,我又讓學生觀看了世界各地的學校,學生看的很認真,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堂課氣氛活躍。如果課堂內容較多,當堂課完成不了,我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網上看相關的資料,下堂課來集體交流,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變得愛學思品了。

綜上所述,思品從表面上看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實它與其他學科是有着聯繫的,與社會生活更是緊密聯繫,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多種渠道,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愛學思品,真正從思品中受到教育。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2

我現在教的是遼海出版社教材《品德與社會》。通過教學以及參加聽課和評課一系列活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而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特別是實行“六環三步”教學模式以後,這種一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搞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下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這是新課程對我們的要求。

首先,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樣學有目標,思路清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後選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可以自行解決,進行個體彙報,也可以合作討論進行解決問題,還可以參照自己收集的材料進行評析解決問題。如果學生實在不能自己解決,教師要進行點撥,幫助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概括,講一講自己的所得、收穫。此後,可以聯繫實際生活進行剖析,情感進一步昇華,最後鼓勵學生想要探究的問題。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指導者或參與者,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在實施“六環三步”教學模式中,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從班集體的小事入手,緊緊抓住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

《品德與社會》作為綜合性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瞭解社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鼓勵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是一條好的途徑。在實施“六環三步”教學模式中運用,遊刃有餘。但有時我還是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積極引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教學有法不定法,多研究教法、學法,更好地實施“六環三步”教學模式。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3

(一)開放性的教學處理

我在教學中重視用開放的視覺處理教學。其一,課程內容的開放。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於教育目標,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其 二。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侷限在課堂的40分鐘,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來自於課外,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二)多樣性地選用教學活動形式

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他們聽一聽、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畫一畫、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種活動體驗中不斷深化學習主題。童話的故事情節把課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童趣。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願望。加上一首首悠揚的春天樂曲,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學生以手工製作、唱歌、舞蹈、彈奏、快板、朗誦和種植等各種形式的表演讚美春天,寓教於樂,豐富有趣,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是課程綜合性的體現。

(三)學生參與的自主性突出

新的教材,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我在教學中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通過聽講來學習,而是直接參與的,以調查、觀察、討論、製作、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積累直接經驗。在各個環節中舞台的主人是學生,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搭建一個廣闊的舞台。

(四)讓兒童在活動中學會合作

我首先重視學生與學生合作:如讓學生找好朋友説説自己看到的春景;小組裏介紹自己的百寶箱;小組合作製作送給春姑娘的禮物等環節,鼓勵了學生相互學習,共同分享、交流和體驗合作的樂趣。在小組合作中,還非常注意從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時刻提示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學會合作,也把活動的機會提供給每個小學生。同時,還注重教師與學生合作,倡導了一種師生合作探究式的互動關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wq3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