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5篇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白楊的特點,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2、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後習題。

【教學重點】

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會父親對孩子講述的那段話。

【教具準備】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

白楊

二、導語

三、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容(抓中心)

1、教師範讀,讓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討論明確:

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着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事。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劃:

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詞。

3、講:

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音、形、義各有側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繫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舉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説明自己的意思。

(對於生字新詞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加深理解。)

五、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後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

課文按記敍內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後),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紮根。

六、作業

1、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軟弱、動搖。

2、根據課後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後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白楊

2、導言。

3、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1、講讀第一段(從整體到部分):

⑴ 看圖、聽讀、思考:

大戈壁什麼樣?白楊樹什麼樣?

⑵ 默讀思考:

課文中怎樣描寫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劃出主要詞句。

⑶ 讀後討論:

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① 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戈壁什麼樣?作者要寫白楊,為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② 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怎麼講?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⑷ 教師小結。

2、講讀第二段:

⑴ 學生自由讀,思考:

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⑵ 讀後討論交流:

① 這裏的“一位旅客”指誰?這裏的“衞士”指什麼?為什麼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② 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

誰説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麼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③ 教師讀父親的話後提問:

“表白”怎麼講?為什麼説他在表白自己的心願?

⑶ 劃出句中的關聯詞語,並按要求造句

⑷ 教師小結。

3、講讀第三段:

⑴ 教師引讀後,提問: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麼?會想些什麼呢?

⑵ 教師小結。

⑶ 學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又回到整體)

師生藉助板書共同總結。

【説明】

怎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呢?我的指導思想是,必須讓學生經歷充分的閲讀實踐,使其在認真讀書中理解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內容,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在學生充分閲讀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使其既學習語言,又受到教育,同時掌握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為此,我採取了“解詞析句”、“朗讀感受”、“小結描述”三點做法,把讀、講、議、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解詞析句,深入理解

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因此,閲讀教學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講解,通過解詞析句,幫助學生領會內容,體會感情,使之得到薰陶,受到教育。教學時,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精講、細讀,使學生由“語感”進入“情感”,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

《白楊》這一課是以象徵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學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生動形象地寫物,是教學的重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恰如其分地喻人,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借物喻人的深刻藴含,在講讀課文時,我採用“解詞析句”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分析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解詞:

抓住課文中“茫茫、清晰、渾黃一體、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現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進行講解。在指導學生解詞時,不但啟發學生理解詞語的本身意義,還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所表達的特定含義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導學生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語時,首先指導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説説描寫參天大樹時,一般常用什麼詞語?書中用了哪個詞?接着,指導學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這裏表達什麼意思;而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為什麼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秀”字,飽含着作者對白楊的喜愛讚美之情。這樣層層深入地講解詞語,不僅訓練了學生辨析詞義和準確用詞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析句: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三句話,以及文章的最後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這是一種比擬的説法。對於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説比較生疏,也不易掌握。講讀時,我便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句子的含義。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這裏的衞士指什麼?”學生脱口而出:“指的是白楊樹。”緊接着,又引導學生考慮:作者為什麼不説“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衞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於戈壁灘的重要意義。這樣,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認識。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覆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後,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麼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麼?通過逐句分析,最後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生命力強),並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對於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後要求讓學生説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麼,他想些什麼?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讀感受,印證理解

讀,是閲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於講讀教學的全過程。教一篇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講,左一個講解,右一個分析,那樣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還佔用了學生讀的時間。學生沒有閲讀實踐,閲讀能力是得不到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要加強朗讀和默讀。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閲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閲讀能力。”如果熟讀深思,學生就會像演員進入角色那樣進入課文的意境,從中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觸到作者跳動的脈搏。

《白楊》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白楊讚美了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講讀課文時,首先要使學生深入領會白楊的高尚品格,然後把白楊的品格和人物的行為聯繫起來。具體地講,就是把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和“爸爸”紮根邊疆聯繫起來,把小白楊樹迎着風沙成長和孩子們一定會在邊疆茁壯成長聯繫起來。為了使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採用了教師範讀、帶讀、引讀和學生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個人讀等形式,並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白楊的讚美之情,從而表達對建設者的敬佩之意。

課文的第二段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的特點,內涵較深,情感豐富。孩子與“父親”對白楊的認識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讚美它“高”,妹妹則稱頌它“直”,這只是孩子們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他們並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直,這麼大”,父親的話回答了孩子們潛在的疑問,講了白楊的特點,其中含義很深,是讓孩子們由表及裏地認識白楊的品格。學習這一段,首先,我讓學生各自輕聲讀全段,思考:旅客們是怎樣議論白楊的。這是從整體上體會人物的情感。接着,指導學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部分,要求學生體會孩子們的欣喜,父親的深沉。又通過指名讀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情況,然後通過默讀點出重點詞語,以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最後,我帶讀“父親”的話,藉以連通學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緒。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情緒上受到感染,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樣,講前讀,講中讀,講後讀,學生的理解會在充分的閲讀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證。

三、小結描述,昇華理解

教學中,教師應當用完美的語言去啟迪、影響、感染學生。閲讀課既要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分析,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語言,也要用教師對課文理解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昇華理解。

在講完白楊的形象之中,我進行了如下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街旁,在鄉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足為奇。然而,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幹,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悦。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於是,白楊便成了旅客議論的話題。”這樣的小結,再現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學生情緒盎然,猶如置身於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楊的身姿,既加深了對白楊形象的理解,也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在講完白楊的特點以後,我這樣進行小結:“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願地挽起臂膀,築成防風林牆。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乾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小結,學生越發感到白楊樹是那麼可愛,邊疆的建設者是那麼可敬。於是,他們也情不自禁地隨和着老師,一起進行小結,更加強了課堂效果。可見,設計優美精彩的小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始終處於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氣氛中,有利於他們感知豐富多彩的優美語言,提高他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

在講讀課文結束時,我結合板書做了這樣的小結:“這篇課文采用象徵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讚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後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願: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學生隨着老師的手勢,藉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從心底裏欽佩那些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安家的建設者。這發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昇華。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 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積累詞句的能力。

2、 閲讀《世界上最響的聲音》,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擴展學生對聲音的認識。

3、 鍛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4、 學習怎樣把字寫整齊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複習導入

1、 指名認讀詞語。

2、 開火車讀課文,師生共議。

二、 認讀詞語,積累詞語

1、抄一抄:頑皮寒流幽雅奇蹟欣賞

2、選詞造句

三、 寫字練習。

四、 鞏固練習:比一比,組成詞。

招()玩()豎()便()醫()

召()頑()堅()硬()區()

五、 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

説説你聽到過的最響的聲音,談談你聽過後的感受。

二、 導入 新課《世界上最響的聲音》

1、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 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 自讀課文

1、 分組自讀課文,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討論交流

2、 檢查學習情況

A.認識詞語:大叫大嚷 喧鬧 噪音震天 建議 鼓手

敲鑼打鼓 意志 聚集 激動 焦急 輕聲細語

B.理解詞語

C.讓學生交流記子方法和理解詞語的方法。

3、説説你讀國課文後感想。

四、 暢所欲言

噪音的危害很大,你知道它有哪些危害嗎?我們能做些什麼?

第三課時

一、 讀背古詩

二、 根據插圖的內容理解古詩的意思。

三、 根據故事描繪的內容,標出詩中描寫聲音的詞語,讀一讀,説一説自己所想象的聲音。

四、 重點學習詞語:

錦城 絲管 桂花

五、 完成語文天地的找一找描寫聲音的詞語,填一填。

六、 讓學生自學領悟金鑰匙的內容:怎樣在橫線上把字寫好,

讓學生當場抄寫一段話,看誰能用金鑰匙的方法寫好一段話。

教學後記:

這次語文天地中安排的兩個積累練習,題型很活,有一定難度,學生開始做時,大部分摸不着邊,沒理解題意就瞎猜瞎填。錯誤率很高。在分析了原因後,我叢理解題意入手,讓學生重新考慮,學生在弄清題意後再做這兩題,效果好多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第五冊的的課文,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為了充分體現出教學主體性,優化課堂結構,我設計並嘗試了以下教學:

【教學目標】

1、識陶、懦等幾個生字。會寫陶、謙等6個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寓意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點明學法

1、出示陶罐和鐵罐的圖片,讓學生觀看。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揭示學法,學生可採用自悟、同座、小組合作學習。

二、讀中感知、層層遞進

《大綱》明確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該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我實施了分佈教學法:

1、讀:指導學生自由讀準每一個字音,對於直呼困難的多拼讀幾遍。

2、反饋讀:通過指名、開火車等形式檢查、反饋、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逐步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複、不讀破句子。

3、瞭解讀:圖文並茂,讀思結合,感知課文的基本內容,學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藉助電教質疑解疑

生動鮮活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因此,我將課文內容用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呈現,創設一種聲、色、形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集感知、想象、領悟、表達於一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創造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1、在這個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2、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的表現有那些不同點?

⑴學生邊看圖片邊用筆畫出有關語句。

⑵學生四人一組交流討論,互相補充。

⑶全班進行交流

不同點之一:

鐵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謙虛。

不同點之二:

鐵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鐵罐和睦相處。

不同點之三:

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個罐子的命運都不一樣。

①許多年過去了,人們在厚厚的堆積物裏發現了陶罐,人們看見陶罐後,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對人們又説了些什麼呢?

③人們為什麼沒有發現鐵罐呢?它到哪裏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鐵罐聽到陶罐對人們説的話,它會怎麼想呢?

四、精讀課文、讀出感情

1、小組內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請一個小組彙報朗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看他們是否讀出了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特點。

3、結合學生朗讀,進行評議,點撥理解。

⑴你覺得鐵罐和陶罐分別都象是個什麼樣的人?(找出表現他們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讀一讀。)

⑵教師引導領悟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剋制,同時理解奚落、謙虛、懦弱、輕蔑等詞語。

4、小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議中感悟

知道實踐議論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議論出見解,才能不斷開拓思維,提高認識,最終運用於實踐。針對這篇課文,我設計討論話題如下:

1、陶罐和鐵罐,你喜歡誰呢?為什麼?

2、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表現以及最後不同的結局,你得到什麼啟發?

3、拓展延伸,聯繫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實踐,做個謙虛,不驕傲,汲取別人長處的孩子。

六、注意觀察、認真書寫

1、出示6個生字,並認讀。

2、學生指出難寫的字。

3、師範寫難字,生指出不足點,師改正。

4、學生練寫,同桌互評。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有保護環境衞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抓住描寫景色美麗的句子,瞭解小潔的行為美,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美。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特意準備了一份禮物,想送給你們,看一看吧。

(出示課件)禮物——幾張清澈湖水的風景圖片。

師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答)

提示課題

板書課題:清澈的湖水

學生齊讀課題( 讀好“清澈” )

二、初讀課文,感受美。

1.師: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們想知道些什麼?大家快打開課文27課,自由的、放聲的讀一讀!讀的時候把句子讀順,同時勾出你不認識、或者讀音拿不穩的字寶寶和詞寶寶。

2.檢查學習情況,出示課件:讀一讀,認準生字。寫一寫,會讀並會寫字詞。

過渡句:這些字寶寶啊孩子們都認識了,現在它們跳進了小潔姐姐的船裏,和小潔姐姐一起去欣賞那美麗的風景,我們也去看一看吧。

三、品析課文,欣賞美。

1.第二自然段,(出示課件)學生欣賞兩岸的風景,師問:你們看到什麼?覺得這裏的山石怎樣?誰能把你看到的美景讀出來?

2.第三自然段,讀課文。師問:小潔姐姐想把麪包紙丟進水裏,丟了嗎?(沒有)為什麼不丟呢?你能找出描寫湖裏美麗景象的句子嗎?(出示課件)抽生讀,自由讀,為什麼小潔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裏遊?

師旁白(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這時,你盪舟湖上,與湖水貼得那麼近,湖水是那麼的清,而天上的藍天、白雲、山巒又如此的清晰。此時你們有什麼感覺呢?

3.第四自然段,師讀課文,學生勾出喜歡的句子。

師問:小潔姐姐還想把麪包紙丟進水裏嗎?(教師抓住“攥着”和“生怕”理解句子)她為什麼害怕麪包紙掉進水裏呢?(小魚)誰來讀一讀寫小魚的句子,從這個句子你有什麼體會?帶着體會讀句子。

孩子們,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小魚嬉戲,你們覺得這裏的景色怎樣啊?板書:景色優美。景色多美啊,小潔姐姐從想扔麪包紙到攥着麪包紙到生怕掉進湖裏,孩子們,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小潔是個怎樣的孩子?(生説)是啊,小潔姐姐才不會把這美好的的景象破壞呢!看,那邊的孩子在幹什麼?(讀四自然段的後面部分)師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美麗景象被破壞了,體會小潔的心情。)孩子們,你們喜歡哪個孩子呀?為什麼不喜歡扔香蕉皮的小孩呢?如果是你們,你們會怎麼做?孩子們,你們想知道小潔姐姐是怎麼做的嗎?

4.第五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小潔姐姐是怎麼做的。(抽生用表演的形式上台飾演小潔姐姐)

5.學到這兒,孩子們,(出示課件)如果你是湖面的遊船、水中的小魚或是岸邊的景物,你的感受會怎樣?發揮你的想象,幫他們説出自己的心裏話。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四、拓展延伸,培養品質。(出示課件)

想一想,怎樣才能讓所有的人都來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提出並整理髮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着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説什麼?”

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前預習

1、閲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讀,寫──寫”。

3、查找並蒐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閲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人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聞名於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羣、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2、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盪漾,如今舉目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説”(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家的樂園羅布泊?”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顯示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裏。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採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把塔里木河抽乾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幹湖。羅布泊乾涸以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衞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三段。

(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⑴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

(訓練複述能力)

⑵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籲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後出示投影:

討論後明確:

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投影顯示圖表:

2、組織學生討論:

⑴作者採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麼作用?

⑵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3、教師小結第2題:

⑴出示投影:

過去的羅布泊:

“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着……”

現在的羅布泊:

“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裏已脱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⑵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⑶強烈的對比效果。

⑷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説。

1、實物投影,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

(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

(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

(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後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後拓展學習

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乾涸的兩個例子,説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wo2w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