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有關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集合7篇

有關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集合7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集合7篇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1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140人,三個班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19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2)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物品,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3———6)課,以“學生對周圍聲音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光與我們的生活:(7——10)課,以“學生對光的認識和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電的科學:(11———13)課,以‘‘學生對電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生活中電的來源、生活中的用電、電器的認識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電的特點。

5、磁的認識:(14——16)課,瞭解磁的用途,如何製作小磁針,引領學生 親歷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6、信息與通信:(17———19)課,以“學生對信息的發展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瞭解未來通信的發展方向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聲》、《光》、《電》、《磁》《信息和通信》五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 第1課

第二週 第2、3課

第三週 第4 、5課

第四周 第6、7課

第五週 第8課

第六週 第9課

第七週 第10課

第八週 複習

第九周 機動

第十週 其中考試

第十一週 第11、12課

第十二週 第13課

第十三週 第14課

第十四周 第15、16課

第十五週 第17課

第十六週 第18課

第十七週 第19課

第十八週 複習

第十九周 複習

第二十週 其末考試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衞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温計、體温計、水温計(測量範圍在一20°C—}—110°C)、自制温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C—}—11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温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温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

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為主題,安排了《跨越百年的美麗》、《“兩彈元勛”鄧稼先》、《我最好的老師》、《突兀的大石頭》、《最佳路徑》五篇課文,一個閲讀鏈接《第十二座雕像》及綜合學習五。

《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中,“美麗”的是居里夫人如勇敢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般獻身精神,是居里夫人那持之以恆、淡定通達的優秀品格,跨越百年永遠吸引我們的就是這種“理性的美麗”。《“兩彈元勛”鄧稼先》人們常説:“科學是無國界的,而科學家是有祖國的。”鄧稼先用自己走過的每一個腳印印證着這句話,“愛國”是閃爍在這位科學家身上的強烈光芒。《我最好的老師》中的懷特森先生為什麼被稱為“最好的老師”?因為他所倡導的“合理懷疑”是優良的科學品質。《突兀的大石頭》反映出了李四光作為一個地質學家的敏感與對自然現象的理性思考。《最佳路徑》建築大師格羅培斯在迪斯尼樂園創造的最佳路徑,體現了靈感來自“以人為本”。“最佳”以實踐為基礎,實踐是科學精神的根本。離開了實踐,就不能發現真理,也不能發展真理,科學精神也無從談起。閲讀鏈接中的樑思成再次體現了執著、堅韌、求實、嚴謹是科學家共有的科學精神、科學品質。

二、第五單元設計預想

本單元以“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為主題。圍繞文化主題,本單元共選入了五篇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兩彈元勛”鄧稼先》、《我最好的老師》、《突兀的大石頭》、《最佳路徑》五篇課文和一個閲讀鏈接《第十二座雕像》。另外,作為對單元文化主題的概括和延伸,《綜合學習五》同樣也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一篇讚美 居里夫人的文章,但它與很多同類型的文章有所不同,這篇文章抓住“美麗”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簡單的一點就是能超越天生美麗的容貌,而為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實現自己最高層次的人生價值。而且,這篇課文跨度大,內容多,篇幅長,學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思路。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將“美麗”作為本課的切入點,以“美麗”帶動學生縱觀全文,引導學生理解“美麗”的深層含義,啟迪學生都要正確認識自我的價值,為實現人生價值而努力奮鬥。這當然應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在材料運用上與其它同類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豐富的聯想,大量的引用,多處的類比和對比。既擴展了文章的取材範圍,也使居里夫人在各種比較中更為豐滿,更為美麗。但學生對這一點,不容易掌握,因此將此作為教學的難點。

把“美麗”一詞作為本課的切入點串起文本內在結構,由回顧居里夫人“容貌秀麗”到重點品讀“精神美麗”,到感歎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讓其人物形象不斷凸顯,“美麗”含義逐步深化,使學生悟其情——為科學獻身、為人類作貢獻的永恆之美;得其法——緊抓詞語理解感悟人物品質。從揭題感知,走向“美麗”——百年回眸,定格“美麗”——執著追求,感悟“美麗”——整體迴歸,追尋“美麗”——深層拓展,延續“美麗”,立體多維地推進教學。

《“兩彈元勛”鄧稼先》

1.讓學生通過蒐集資料對鄧稼先有全面瞭解,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甘願奉獻、熱愛祖國、無所畏懼的崇高精神,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藉助鄧稼先的故事,在孩子們的心種下優良的道德品質的種子,讓“愛國”的光芒閃爍在每個孩子的身上。

2.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瞭解研究原子彈、氫彈的重大意義。從而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走進人物內心,深入體會鄧稼先的愛國情懷。

《我最好的老師》

1.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流暢,富有情趣,初讀課文可以採用自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課文中的一些新詞的意思,可以結合課文研讀,聯繫上下文理解。

2.課文藴含的科學精神是比較抽象的,教學中要多運用感性化的教學手段。比如,課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寫,可以引導學生用有感情地朗讀來還原當時的情境,在情境中體會、感悟。

《突兀的大石頭》

1.讓學生初讀課文,掌握文章的構思:圍繞“玩中產生疑問——請教老師、父親——自己想——去國外學習後猜測——回家鄉專門考察,終於得出結果”這一線索展開,理清文章脈絡。

2.本節課的重點通過分析對話和人物的內心活動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質。

3.可以設置主觀作業:讀了李四光的故事,你受到什麼啟發?讓學生讀思結合,深刻領會李四光的可貴品質。

《最佳路徑》

1.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迪斯尼樂園談起,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前蒐集、整理的響過資料進行交流。

2.利用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住課文的內容,然後按着理解路徑基本特點、理解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理解“最佳路徑”的含義。

3.通過品詞析句,和學生一起感悟設計大師以人為本、予人自由的科學設計思路以及他精益求精的的科學態度。

三、學情分析:

小學高年級階段是小學學習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具體有以下幾方面:1.學習的特點。小學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態度,並且隨着主體意識的覺醒,逐步對教師產生選擇性及懷疑的態度。同時逐漸形成了對作業的自覺負責的態度,開始認識到學習是一種義務,出現了意識較強的學習動機。2.認知的發展。在注意方面,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注意廣度、注意的分配、轉移等方面都較低年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記憶方面,有意記憶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抽象記憶有所發展,但具體形象記憶的作用仍非常明顯。在思維方面,學生逐步學會分出概念中本質與非本質,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但他們的思維活動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並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同時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3.情意的發展。小學高年級學生情感的內容進一步擴大、豐富,他們能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情感表現及隨之可能產生的後果,並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強。在道德情感方面,學生主要以具體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為依據,同時,也開始出現內化的抽象道德觀念作為依據的道德判斷。在意志方面,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有一定發展,但不顯著。4.個性的發展。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深刻,漸漸擺脱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形成了內化的行為準則作為監督、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的依據,而且開始從對自己表面行為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部品質的更深入的評價。

四、單元教學目標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識字。認識22個生字,並能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30個生字。書寫有一定的速度,力求美觀。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在瀏覽整組課文的過程中邊讀邊想,並按照學習提示進行勾畫圈點,加以批註。學習用掃讀的方式瀏覽課文,提取有效信息。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以及運用拆字解詞、找近義詞反義詞等方法,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4、、學習運用根據文章典型畫面概括提煉,並用連接畫面標題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5、繼續運用提煉要素法概括《我最好的老師》《突兀的大石頭》《最佳路徑》的主要內容。

5、繼續感受倒序、插敍的寫法

7、能通過讀、背、評、寫等多種方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8、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樂於書面表達,逐步樹立習作的自信心。能利用多種形式蒐集資料,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並嘗試整理運用,嘗試寫簡單的建議書或調查報告等。

9、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能把握主要內容。在交談中能清楚明白地説出自己的觀點、感受和想法。並能就他人發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10、對文本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體會居里夫人、鄧稼先偉大的人格魅力、對科學的態度、對事業的精神、對祖國的摯愛。能夠從《我最好的老師》欣賞和學會“合理懷疑”,追求真理的品質。從李四光身上學習善於思考和執着追求,從《最佳路徑》體會出實踐與創新的魅力。

五、課時安排:

1、單元導讀課1課時

2、《跨越百年的美麗》2課時

3、《綜合學習——我的採蜜集》+《鄧稼先》+《綜合學習——讀讀背背》

4、《我最好的老師》1課時

5、《突兀的大石頭》+《第十二座雕像》1課時

6、口語交際1課時

8、習作2課時

9、單元整理1課時

10、單元檢測2課時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説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二、教學資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應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學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了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快樂學習”、“我們的學校”、“安全護我成長”、“家是最温暖的地方”。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融為一體。

三、學生基本情況

1、本年級學生共1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5人。

2、我班的孩子經過二年的學習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4、我班的孩子較為活潑頑皮,紀律意識差一些,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四、教學方法設計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

4、力求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評價目標:讓學生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學會正確評判事物,培養良好的是非觀,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檢查學生遇到問題會想辦法,懂得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2、評價內容:重點考核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具體內容為教材和日常行為表現。

3、評價的形式:日常學習評價包括學習態度,課堂參與,作業情況兩個方面。學習態度就是預習情況佔30%,課堂學習狀態(聽講、參與、回答)學習態度評價等級為優秀、良好、合格、需努力佔70%。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採用現代化教學方法,結合三年級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力求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系統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本冊教科書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從選文到練習設計,從編排結構到呈現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情況,更要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語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教材後面還編排8篇選讀課文。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第二組和第五組各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附錄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教材共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待總是、怎樣想問題;豐富多采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説。每個專題人文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藴涵教育價值。

本冊要求認200個字、寫300個字。本冊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

2、結合專題繼續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和目標。

3、大量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加貼近兒童生活。

4、着力改進課文和課後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5、保持“語文園地“的框架結構,加強內容的整合和創新。

6、完善圖像系統,注重圖文並茂。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七班共有學生76名,其中男生41名,女生35名。從整體看,本班屬於優等生出色,潛力生較多這種情況。優等生能要求上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養成了主動閲讀的好習慣,並有一定的語文素養,發展也比較全面。潛力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自覺做好上課準備,不能積極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上課聽講不夠專心,課下閲讀時間少,課外積累欠缺。在本學期對他們需要多一些關注與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和大家一起快樂學習,共同進步。

四、教學目標

1、在語文學習中,體現8個專題的思想。

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200個字,會寫16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繼續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仿影。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繫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繼續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練習複述課文。

10、繼續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1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2、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理解的意見與人商討。繼續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

13、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14、這個學期,根據班級情況,計劃期末成績人平分達到70分,及格率90%,優秀率50%。

五、教學措施

1、嚴格要求學生,持之以恆地堅持下來,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注意把握教材之間的聯繫,把教材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3、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及寫話能力的培養。

4、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6、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7、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8、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新課程標準要求

1、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多樣的教學活動,既將學生的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同時也將形成新的經驗作為學習的目標。

2、按照綜合主題的方式呈現課程內容。為體現課程的綜合性,有機整合各門課程內容的構建思路,內容標準的各部分和各條均不是按照學科體系和知識點呈現的。每一條標準中,都儘可能地體現出知識學習,情感態度和行為能力養成融為一體的課程理念。

3、倡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的意義。只有根據具體的學生背景、區域、學校特點和條件,將多種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4、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改革思想。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內容標準基本上採用了主體表述的方式,並以行為化的表述呈現。

二、教材設計思路

1、我學習 我快樂,家庭因我而美麗,共享友愛陽光,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在每一個人身上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對關係。其核心是兒童,側重與兒童發展的課程設計則關注兒童的身心特徵,設計出的課程符合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貫徹了兒童設計課程的理念。

2、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設計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積極愉快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品德與社會是集思品教育、社會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於一身的課程,這四種教育需要在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中有明確而具體的反映。健康安全地生活側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目標與內容;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側重反映了社會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側重地反映了科學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三、教學理念及建議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五)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一)評價方式:本課程採用多主體、開放性的評價,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或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

(二)本課程倡導的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2、描述性評語。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3、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4、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5、作品評價。將學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師生共同進行評析。

6、個案分析。教師針對某一學生學習的特殊狀況進行跟蹤評價,它有助於教師因材施教和個別化教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1

2.10—2.15

開學工作

2

2.16—2.22

時光老人對我説

3

2.23—3.1

我有一把金鑰匙

4

3.2—3.8

今天我進步了嗎

5

3.9—3.15

媽媽,您放心吧

6

3.16—3.22

我愛我的家人

7

3.23—3.29

我們共同面對

8

3.30—4.5

大家都是好朋友

9

4.6—4.12

你的心情我理解

10

4.13—4.19

友愛是相同的

11

4.20—4.26

為了友誼,我們共同努力

12

4.27—5.3

五一假期

五.一勞動節

13

5.4—5.10

清晨,誰在為我們忙碌

14

5.11—5.17

家鄉的打工族

15

5.18—5.24

行行出狀元

16

5.25—5.31

“小蜜蜂”在行動

17

6.1—6.7

56個民族是一家

18

6.8—6.14

多彩的民族風情

19

6.15—6.21

民族團結一家親

20

6.22—6.28

期末測試

21

6.29—7.4

假期工作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本冊教材總的教學要求

1.通過測量,繪圖,材料加工等活動,學習使用一些常用手工工具。

知道常用的手工工具的名稱及用途,會根據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目的選擇工具,會使用一些常用量具。

2.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瞭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悦。

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和説明。

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和説明。

3.根據製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圖進行紙,木模型的製作。能利用當地的自然材料設計並製作手工作品。

4.認識一些簡單圖樣,並用圖樣進行簡單的作品設計,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能看懂加工圖樣中的剪切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樣圖,操作示意圖。

能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和製作作品。

能用草圖或語言表現作品的構造,製作過程和設計思路,能在討論的基礎上改進設計和製作。

5.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能就作品設計和製作中的合理性,獨特型及創造性作出簡單評價。

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作品説明書和宣傳材料。

二、各單元教學要求

本冊書安排了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活動安排了《課程表》、《小剪刀》、《排氣扇》三課學習內容。《課程表》是學習運用抽拉技術製作活動的制玩具。《小剪刀》、《排氣扇》則是通過支點,輪軸的作用是製作的制玩具活動起來。第二單元安排了《圓紙筒》,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立體的圓紙筒都是由平面的紙卷制而成。本單元的實踐活動不僅要幫助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製作出《小鳥的家》,還要引導學生能舉一反三,用圓紙筒製作其他物品,在動手實踐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動手能力,同時培養審美情趣。第三單元教學以“美化牆壁”為主題,安排了《立紙花》、《盛開的花》兩課教學內容。意在通過動手學習製作立紙花和紙浮雕翻船,幫助學生接觸並初步瞭解浮雕藝術,提高手工製作技能,提高鑑賞,審美能力。第四單元教學以“禮品包裝”為主題,安排了《漂亮的禮品包裝盒》、《紙盒造型》兩課教學內容。其中,《紙盒造型》是利用廢舊包裝盒為材料。意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提高學生手工製作技能及觀察、聯想、設計創新的能力,並增強環保意識。第五單元安排了兩課:《磁懸浮列車》、《卡車》。本單元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能以據提供的材料製作出磁懸浮列車和卡車的模型,還要求能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創造性的設計,製作不同的卡車車廂,在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創造的樂趣。第六單元為節日的化裝舞會安排了《面具》、《小熊帽飾》兩課教學內容。一方面,學生自己動手,學習製作紙面具和帽飾,進而設計,製作其他各式化粧飾物,訓練雙手,活躍思維。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瞭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悦。

2.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和説明。

3.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和説明。

4.認識一些簡單圖樣,並用圖樣進行簡單的作品設計,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5.能看懂加工圖樣中的剪切線,摺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樣圖,操作示意圖。

6.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zvee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