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精品】教學計劃範文九篇

【精品】教學計劃範文九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計劃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教學計劃範文九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本班教師説

本班共有三位老師負責幼兒的日常教育工作,xx老師負責幼兒的生活起居,我們三位老師會同心協力,全心全意地對待每一位幼兒。

二、本學期工作重點

九月份:穩定幼兒的情緒,是幼兒基本適應幼兒園生活。

十月份: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和就地採摘活動。

十一月份:舉行秋季户外會和家長觀摩活動。

十二月份:舉行新年聯歡會,請家長和孩子共同聯歡。

三、教育教學工作

我們將開設的特色教育有:環保特色、奧爾夫特色、英語特色、學具特色。

我們日常課程有:科學、數學、語言、社會、健康、美術、音樂、學具。

四、家園配合

幼兒剛從家庭走入幼兒園,進入一個全新陌生的環境,會在心裏上產生畏懼和不安全感,尤其會在正是入園後產生很嚴重的哭鬧現象,期望家長配合我們作以下工作:

1、多為孩子講幼兒園的好,有好多的夥伴玩,有許多的玩具,由老師給小朋友講故事等等,增加幼兒對幼兒園的嚮往和好感,不好説:“你在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等話,無形中讓幼兒產生壓力,對幼兒園產生畏懼。

2、幼兒在園有許多活動,難免有碰着摔着的狀況發生,期望家長能諒解我們的工作。幼兒入園前交往機會少,不會表達對同伴的喜好,當他喜愛一個小朋友想和他玩時,可能會推他一下或拍他一下,難免會發生爭執,如果發生這種狀況請您多包涵。有時幼兒之間也會有抓傷的現象發生,此時您能夠與我們溝通,但是要避開孩子,以免讓幼兒對老師對幼兒園產生厭煩的情緒,不利於幼兒入園。

3、幼兒正式入園後,第一次和父母分開,產生分離焦慮,哭鬧現象很嚴重,而父母也會很擔心,孩子一向哭怎樣辦,喝不上水怎樣辦,會留在門口觀望。大家的情緒我們能夠明白,但是家長越是觀望,幼兒就越有依戀心理,哭鬧時刻就越長,不利於他們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正式入園後,期望大家能配合我們發下幼兒儘快離開幼兒園,我們會照顧好孩子們。

4、孩子入園應對全新的環境、全新的老師,會有畏懼感,回家可能會有沒吃飽、沒喝好水、不敢入廁的現象發生,我們的飯和水都是不限量的,必須要告訴孩子主動提出要吃飯、要喝水、要入廁的要求,這樣老師才會瞭解他的需求。

5、生活自理方面:剛入園的孩子在睡時難免會尿褲子,請您為孩子準備一兩套備用的衣服,裝到袋子裏並貼上姓名、班級,放在更衣櫃的抽屜裏。孩子的鞋要輕便防滑,不好有鞋帶便於穿脱,不好穿有帶子的衣服,不好帶零食及尖鋭的小東西,能夠帶一些毛絨大玩具,每位幼兒帶一塊手帕寫上名字裝在兜裏,不好用別針別,幼兒的指甲不可太長,剪完後要磨平以免抓傷別人,如果尿了老師沒有發現,離園時要及時告訴老師,以便注意。如有病史等特殊狀況,要提前打招呼,如需喂藥,請將藥包好寫上班級、姓名、藥量、時刻,入園時交給醫務室人員。牀位由家長自行選取。

入園第一週應早起,能夠在家吃一點飯,以免來園進餐因哭鬧產生嘔吐,回家後要超多補水,多吃水果,不好補實物,易積食生病。

6、從這天下午三點即可試園,要帶孩子認識自己的杯子、牀位、毛巾的位置,知道自己的學號。九月二日上午,八點到十一點下午三點到六點都可試園,中午可在幼兒園進餐,幼兒玩完玩具後要提醒幼兒收拾,從小養成無歸原處的好習慣。

7、關於幼兒的學習:幼兒園的教學,重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用心的學習興趣,不會要求孩子死記硬背兒歌、故事,但這並不意味着什麼都不教,每週都有本週目標貼在家園聯繫欄中,有些資料當天教當天不必須就能學會,孩子有個內化的過程。

8、為個孩子創造一個簡單優美的環境,請家長配合帶一些動植物,如蒜、盆花、魚等,寫上名字,培養孩子愛羣眾的良好情感,為了豐富孩子們的户外活動,家長能夠做一些體育器械,如沙包、飛盤、墊子等。

9、如有意見和推薦,請當面和老師交流,以免造成誤解。

我們三位老師會團結一心,和在座的每位家長朋友共同協作,讓我們的寶寶茁壯成長,開心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能力智力及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狀況的分析)

通過高中兩年的體育教學訓練,學生知道科學鍛鍊的基本原理,能夠按計劃進行體育鍛煉,大部分同學都能夠按興趣選一至兩個項目進行鍛鍊,而且掌握了所選項目的基本技術,有部分同學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二、本學年教學目標:

(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分項填寫)

知識目標:學會一兩種我國傳統養生保健方法,瞭解體育活動對預防和消除的作用,應用簡單的方法測試自己的體能,按興趣新選一個或按上學期的項目進行訓練。

能力目標:增強學生自我鍛鍊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與社會適應能力。

情感目標: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頑強的意志,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增強自信,感受交往、合作與競爭,培養創新能力及團隊精神。

三、主要教學措施:

(可就優化課堂教學,開展教學改革試驗,調動學生積極性,抓好形成質量諸環節,面向全體學生,培優和輔導後進生等方面,結合實際,訂出具體措施)

1、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探索的空間、

2、多形勢,多手段引導學生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3、分層次培養,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設置一定的難度和困難情境,培養學生勇敢、不怕困難、意志堅強的優良品質。

5、場地器材巧妙設計,自編自制體育器械。

6、對於年級體育報考的學生,按照高考大綱要求,根據其個人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的訓練計劃,輔導其訓練為高考作好準備

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所帶二年級五個班音樂課,各班人數均在60人左右,學生的基本情況瞭解得比較透徹,大部分學生在唱歌的姿勢上,習慣較好,而且表情也較豐富,能根據歌曲情緒進行表達,部分班級還能識讀簡單樂譜.還能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舞蹈,並參與表演。但在讀譜知識的運用上較弱,咬字,吐字也不夠清晰,特別是男生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常會出現喊歌現象,導致缺乏對聲音美感的正確認識,缺乏氣息的支撐.

二、教材簡析:

1、教材內容:

二年級上冊共編6個主題單元,基本內容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重點內容)。

2、教材分析:

小學音樂二年級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現方式、新的教學機制、新的評價體系,印證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1)凸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採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

(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

(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

(4)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

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本冊教材內容有: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繫。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律動,創編等。要求如下:唱歌:學習用正確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學習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演唱方法,能夠很好的表現歌曲的情感。欣賞:欣賞優秀的歌曲、樂曲、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瞭解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的樂器和演奏形式,瞭解中外傑出音樂家。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器樂:認識各種打擊樂器,並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漸漸培養兒童的音樂創造力和協作能力。律動:要求學生配合音樂,跟老師示範,在技能訓練上,注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2、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3、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4、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

(二)能力目標:

1、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2、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4、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5、能夠背唱4~~6首歌曲。

6、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7、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8、能夠配合歌曲、音樂用身體做動作。

(三)情意目標:

1、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趣,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3、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接觸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文化視野。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

4、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5、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四)質量目標: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五、教學難點:

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六、教學措施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適於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採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利用教具,培養興趣

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如:利用美麗的畫面,動聽的歌聲去看、去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更形象直觀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擴大音樂視野。教師隨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善於摸索、分析學生心理,瞭解學生的心態,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音樂氛圍,引導學生抓住音樂特點,“讀”懂音樂,感受音樂。

(二)精選教法,快樂學習,提高音樂教學實效

1、創設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

2、趣味遊戲,快樂學習

無論是什麼樣的遊戲對學生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學生愛玩的天性決定了他們願意參與教師為他們精心設計的遊戲。

3、以“賽”激趣促學

好勝心強是學生的主要性格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這一點,實現教學目的。

(三)教學滲透,展開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開放的音樂教學

音樂是時間的、表現的藝術,在眾多藝術門類中,它的創作自由度是最高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過程並不是封閉的、孤立的。它應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踐辯正統一的過程,是教師主帶作用的發揮、學生主體能力的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是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是極具開放性的。開放音樂教學過程,應為學生拓展音樂學習空間,創設廣闊的自主創新的音樂學習環境。

2、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

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是指依據學生髮展需要和教學內容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這一理論説明音樂具有動態的特徵,應加強音樂運動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繫。通過學生的行、走、跑、跳、拍手、點頭等動作來感知和掌握音樂的節奏。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台,一個鍛鍊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七、奮鬥目標: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教學計劃 篇4

小學一年級音樂課改教材,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和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貫穿始終。

本冊教材的曲目選擇,在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基礎上,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朗朗上口,易唱易記,讓學生愛聽。還有自制打擊樂器,創編小音樂劇、遊戲、舞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想象中去創造,促進思維,發展智力。

一年級第二學期音樂教學如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理念,將實踐的過程轉化為創新的過程。根據二年級的實際情況,制訂音樂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以便圓滿完成本學期的音樂教學工作。

二、一年級具體教學內容如下:

1、唱歌:共計20首。繼續學習鞏固正確的唱歌姿勢、坐姿,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繼續學習自然地呼吸,做到不聳肩;咬字清楚,口型正確。能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夠隨教師的要求整齊地開始和結束。18首歌曲能夠基本背唱。

2、唱遊:能隨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節拍的變化,有表情地進行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繼續學習音樂劇、集體舞、歌表演、音樂遊戲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樂感的培養。

3、器樂:繼續認識幾種常見的打擊樂器;注意與律動、音樂劇、音樂遊戲、歌表演等相配合。繼續學習口風琴的基本指法及演奏方法,能夠吹奏教材內簡單的歌曲,可以進行簡單的樂曲伴奏及表演;學習口琴的吹吸方法,可以演奏、表演簡單的樂曲及歌曲。

4、欣賞: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能夠認真聆聽音樂;欣賞中外優秀的兒童歌曲、民族和器樂曲;初步感受活潑、雄偉、優美、抒情等不同情緒的歌曲與樂曲。

5、音樂知識:學習的音樂知識:音的長短、音的高低、音的強弱;能夠準確的拍讀二拍子、三拍子等節奏。

三、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鼓勵學生自信地演唱、演奏,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

四、教學要求: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

2、注意音樂教學與各個領域間的有機結合。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民主、和諧、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

5、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輔助音樂教學工作。

6、因地制宜實施《新音樂課程標準》。

7、落實器樂進課堂,做好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將器樂教學與其它音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有關音樂教學的理論書籍,以課改為契機,推動音樂教學的課程改革,向科學的課改靠攏,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

2、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注意經驗的總結與整理。

3、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學科教學內容的在整體教學之中的地位及作用。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後小結。

4、重視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與考查。

5、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如:製作教具、多媒體課件等。

6、平時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以上是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會根據學生、工作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並隨時修改、完善本計劃。

教學計劃 篇5

一、格式

1、教學計劃實際完成情況

2、教學計劃變動情況

3、經驗與措施

4、意見和建議

 二、有關説明

1、教學計劃實際完成情況

請按照教學計劃實際執行情況如實填寫以下表格,如果所填實際內容與教學計劃不符,在電子文檔中用紅色顯示。

2、教學計劃變動情況

具體執行情況如開設課程、開課時間、學分學時、課程性質(必修或選修)以及考核方式和教學計劃的對照有無變動,如有變動寫明具體情況,並介紹變動原因,分清變動原因是為了適應社會進步、學科發展的需要,還是由於其它客觀原因等。

3、經驗與措施

總結執行教學計劃過程的經驗與不足,提出今後改進與完善的措施與方法。

4、意見和建議

根據在執行教學計劃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提出今後修訂教學計劃的意見與建議。

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分別是“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麼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瞭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後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形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

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

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

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五、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交流會、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教學計劃 篇7

生: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聯繫實際:

一、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

(課件展示)

地區: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生: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1

師:人口自然增長率負值表示什麼?0又表示什麼?

生:負值表示人口減少,0表示人口不增不減。

師過渡:世界上各地區人口增長的速度不同,那人口分佈又是什麼情況呢?

(板書)世界人口分佈

二、世界人口分佈

師:請同學們閲讀67頁活動1,思考:用什麼指標來衡量人口分佈的疏密?用公式怎麼表示?

生:人口密度=人口數/面積(人/平方千米)

聯繫實際:計算撫順、瀋陽的人口密度

(課件展示)

地區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人

(20xx年)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生:撫順人口密度是199(人/平方千米)

生:瀋陽人口密度是537(人/平方千米)

師總結過渡:我們身邊撫順瀋陽的人口分佈不同,那麼世界上的人口分佈有什麼特點,我們需要利用世界人口分佈圖來觀察。

師:讀圖要循序漸進,根據“讀圖三部曲”(觀圖—知地—求理),觀圖—熟悉圖例,明確圖意;知地—瞭解地理事物的分佈特徵;求理—探究分佈規律,理解成因。請同學們根據圖例,找出人口分佈四大稠密區和四大稀疏區(人口密度大於200人為人口稠密區;小於1人為稀疏區),並分析這樣分佈和自然環境有什麼關係?

(課件展示)世界人口分佈圖、世界地形圖、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圖

生: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是人口稠密區。

生:極地地區,北非地區,南美洲北部人口稀疏。

生: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自然條件好,是人口稠密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氣候潮濕的雨林地區,人口稀少。

師生總結:世界上的人口分佈是不均勻的,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人口稠密區,而“高、幹、冷、濕”地區人口稀少。

(課件展示)極地,沙漠,高原,雨林圖片

過渡:人口快速增長、人口分佈不均產生了很多人口問題。

(板書)人口問題

 三、人口問題

師:請同學們四人組成一個小組,根據合作提示,分組探究下面兩個問題:

1、談談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哪些問題?

2、談談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原因及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課件展示)

合作提示:

1、各組自主選擇探究題目

2、先通過閲讀教材或學案資料,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觀點

3、組內交流各自觀點,互相補充。

4、組長收集整理組員觀點,以恰當的表現形式全班交流(畫漫畫、情景劇、舉例子等)

(附本部分學案)

<合作探究>(參照教材P67———P70)

1、結合所見所感

教學計劃 篇8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加強學校環境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提高全民族的環保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礎工程,對推進可持續發展、建立和諧社會有着重要的意義。我校要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高度,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創建工作的迫切性和責任性。務必以創建綠色學校、綠色園丁、綠色小衞士為載體,加大力度,認真落實環境教育。

一、健全組織機構,使環境教育制度化和規範化。

學校建立由學校校長、學校校長校長和總務主任組成的環境教育領導小組。

結合研究學校雙週工作,對環境教育工作,要及時總結,認真分析,落實措施,使環境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要充分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增強環境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從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高度加強環境教育。做到教師落實,時間落實,內容落實的評價落實,使環境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

 二、提高環境教育水平,在課堂中滲透環境教育。

要加強實施環境教育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採取集中培訓、教學觀摩、論文評比、參觀考察等形式,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針對各學齡段學生身心和智能發展的特點選擇教育內容和創新教育形式,做到有教學計劃、有教學方案,並引導學生從身邊開始認識環境、關心環境,積極參加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各種活動。要合理安排環境教育的必要時間,確保各年級的環境教育課與環境教育活動每學期不少於2課時。

各年級組要求各年級選擇好每學期2課時的環境教育內容,並撰寫好詳案。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或班團隊活動的,要寫好每次活動的設計方案(活動主題、參加活動人數、要求、實施方法)和活動總結。

三、以各項環保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環境教育課程的實施質量。

為了推進環境教育,提高環境教育課程的質量和發揚先進典型的示範輻射作用。學校將積極開展創建“三綠”(綠色學校、綠色園丁、綠色小衞士)的活動。

學校以實施高質量的環境教育為突破口,將環境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積極倡導生態文化建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組織師生因地制宜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實踐活動。

各年級要組織師生積極投身到“三綠”活動中去,要樹立先進典型,併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輻射作用。要針對自身特點,創新工作,創建經驗,為創建市級綠色學術交流作出新貢獻。

 四、營造“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結合“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國際愛鳥周”和我市、縣基層創建等各類活動,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大力營造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努力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各年級定期開闢環境教育黑板報,報導重視環境保護的典型經驗,宣傳積極開展“三綠”創建活動的先進事蹟,大力推進學校環境教育。

學校要加大投入,結合校園文化建設搞好保護環境的設備設施建設:一是搞好學校周邊的美化、綠化,使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二是淨化和綠化吉拉口公路兩邊。三是對原有綠化加以改造。

教學計劃 篇9

幼兒期是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和健康行為方式的關鍵時期。通過幼兒保健教育,幫助幼兒提高對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個人衞生和公共衞生的態度,使幼兒形成自己也有責任保持健康的初步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幼兒知識經驗匱乏,對自己的身體缺乏認識,獨立生活能力、自我保護能力都比較差,若我們能夠為幼兒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則有利於他們形成有益於終身的健康行為模式。

一、小班幼兒健康目標

1.願意上幼兒園,願意親近老師或熟悉的成人。

2.能跟隨老師參加集體活動,樂意和同伴一起遊戲,嘗試與喜歡的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體驗其中的快樂。

3.能覺察自己和他人明顯的情緒表現,在成人的提醒下樂意招呼他人,並能使用日常禮貌用語,能進行簡單的應答。

4.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班級名稱。

5.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樂於幫助家裏成人做一力所能級的事。如:擺碗筷,摘菜、擺椅子等。

6.學習在集體生活中遵守簡單的規則。

7.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8.培養幼兒認識自己常用物品及標記,樂在成人幫助下清潔自己身體,會洗手,養成講衞生習慣。

9.會用勺吃飯、喝湯,用杯喝水,樂於接受各種食物。

10.幫助幼兒建立獨立入廁,定時睡眠的習慣。

11.鼓勵幼兒多與他人溝通,逐漸適應集體生活。

12.引導幼兒隨時注意安全,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能聽從成人有關的安全提示,知道不獨自到在人關注不到的地方玩,不摸危險物品,不將異物放入口、耳裏。

二、小班幼兒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

(一)正確認識健康教育是實施幼兒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健康教育是以健康為目標,以衞生科學、體育科學為內容的教育,也是對幼兒進行保護身體和促進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掌握幼兒健康教育的規律是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80d4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