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7篇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7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7篇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篇1

本課的課題就抓住了人心,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茫茫大千世界,誰都在追求幸福,只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不一樣,有的人是為自己追求幸福,有的人是為大多數人追求幸福,因此,本人是引導學生認識人生,追求人生,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課目。

雖然本課是閲讀課文,但本人在教學中卻經過了“講、竄、套”,就是抓住文題“幸福是什麼”讓學生無盡地講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然後結合文中人物故事,把幸福的含義用事例串起來,使實際生活與文本意藴,縱橫交錯。“套”就是將影形的生活與無形的生活排列一起。如:父母為了全家人的幸福,而且不息離開親人遠行千里,幹苦力,本人將這歸為影形的生活,它是一個認識幸福的過程。同時,這樣的幸福得來要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自然引導學生感悟什麼是真正的幸福。這裏本人降低了要求,只要孩子們認為的幸福觀點,我都給予鼓勵支持,肯定。比如:孩子們各抒己見“星期天是幸福的,過節時桌上有爸爸媽媽是幸福的,中秋佳節一家人一起吃月餅是幸福的,拉着媽媽的手照張相是幸福的……”

根據學生對幸福的感悟,本人在教學中就已經成功了。於是,我把教學重點落實到“認識幸福的含義與意義”上,再抓住文中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因此,本人直接導入學生所認識到的幸福之上。“你認為自己的幸福是什麼?然後根據學生所認識的幸福,引導學生將自己認識的幸福進行闡述,並舉出實際例子,要求理清例子的起因,經過、結果,緊接着套入文本中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並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分析課文,感悟幸福的含義。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就這樣下來,我引導學生將自己“所聞、所疑、所悟”等過程,用列提綱的形式表達出來。

比如:有一孩子列了這麼幾個提綱“

1、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

2、有錢就幸福嗎?

3、我認為幸福是這樣的?

4、原來幸福是這樣的?”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擬的提綱,盡情闡述,分析、舉例説明、悟出幸福的含義,這個環節學生表現非常棒,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我也悄悄退出,學生足足寫了50分鐘左右,班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500字以上的習作練習,有六七個孩子寫了近700字的作文,習作內容還真具有夾敍夾議的味道,能引用名言,偉人的故事,還有孩子引用了所學的課文《巨人的花園》,將文中巨人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通過孩子們的幫助,又享受到了春天的快樂,這是幸福的。本人認為作為四年級學生,能通過文中作者的文筆啟示寫出自己的手筆是很不錯的。在此基礎上,我也滲透了文中的語文知識點。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孩子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十年的親身經歷,終於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勞動做出對人們有舉益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由此,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感悟幸福的真諦。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呢?掩卷沉思,智慧的女兒一語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只有靠自己的勞動,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便能收穫幸福。讓學生真正地領悟到: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讓我們牢記,能使大多數幸福的人,認識到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做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從閲讀中感悟寫法。故事情節的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奇異的故事”往往是童話故事的亮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讚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麼是幸福。智慧的女兒在文中起到了“靈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讀起來既神祕,又有趣,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們在平時讀童話的時候,這樣的故事也很常見。例如《漁夫和金魚》中“金魚能一次又一次地滿足漁夫的要求”這一情節的安排,使讀者們的閲讀興趣大大增加。又如《白雪公主》中王后的那面魔鏡,孩子們也是十分感興趣的。由此可見,我們在寫童話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越離奇,越神祕,就越引人入勝,這樣,自己手中的童話就成功了。

當然,引導學生讀書,寫作更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支撐點。比如:“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也無形地滲透了德育審美教育,句中的“義務”是什麼含義?無疑“義務”是應盡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是指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這話告訴孩子們: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地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總之,教學本課後,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自己能更好的成長,讓自己的人生更為燦爛,更有意義!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篇2

《幸福是什麼》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幸福是什麼》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過程的文章。通話本身就是充滿幻想和神奇的,學生也比較感興趣,而文章本身比較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採用了自主閲讀、小組合作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閲讀活動。

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把文中的字詞解決;再一次讀課文則要求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整體的感知了解;在對文本的角色體驗中進行了第三次的朗讀;最後讓學生通過第四次的朗讀感悟體會文本內涵。反覆的誦讀,由淺入深,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使學生逐步領悟文本的思想。

通過了文本學習學生知道幸福是辛勤的勞動,幸福是做有意義的事。而後我又拓展開來,讓學生自己來説説“福是是什麼?”問題剛出,課堂的氣氛讓我有些意外,學生們都高高地舉起了小手,似乎每個人都有很多話想説似的。我控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可有非常想聽到孩子們對於幸福的理解。

“幸福是和老師、同學在一個教室裏學習。”

“幸福是和爸爸媽媽坐在院子裏吃月餅,看月亮。”

“幸福是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耍。”

“幸福是可以拿到三好學生的獎狀。”

“幸福是在課堂上回答出老師的問題,並得到老師的表揚。”

……

多麼樸實的回答,多麼真切的感受啊!是呀,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可是隻要我們用心生活,其實幸福是多麼的簡單啊!我為學生這真切的回答而感動,同時又為有了這樣一羣學生而高興。我們每天和這樣的孩子一起徜徉在語文的道路,又何嘗不是幸福的呢?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篇3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但究竟什麼是幸福?有人説金錢就是幸福,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均收入已經提高了很多,但感到幸福的人卻並沒有比以前增加呢?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去感知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隱藏了那些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殺手?

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苦苦探索,為什麼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金錢以及健朗的身體還覺得不幸福呢?

關於幸福什麼這個話題我問過很多身邊的朋友,他們很多都説,幸福就是擁有很多的錢,很豪華的房子,很高檔的車子,或者一切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東西。於是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誤入了歧途。

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十課有一篇關於童話故事的課文——《幸福是什麼》,講述了三個牧童發現一口老泉,合力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做了一件好事。智慧的女兒稱讚了他們,並祝福他們幸福。當時他們還不理解什麼是幸福,於是他們用了十年的時間去尋找幸福。十年後,三個牧童在小井旁邊相遇了,各自談了對幸福的理解。第一個説“幸福就是給病人治病,看着他們恢復健康;”第二個説“幸福是做很多對別人有用的事,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第三個留在村子的人覺得:“幸福就是種麥子養活很多人。”最後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揭示了幸福的含義。她對三個人十年間探索的幸福做了一個總結“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勞動,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作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很簡短的一句話,卻讓三個男孩花上十年的時間去弄懂。

很多人都是走了很多的彎路,遇到很多的挫折,甚至有些人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開始明白、感悟到幸福的含義。

一些人以為擁有很多的金錢就是獲得幸福,於是他的一生都是在求財,把每一分錢都攢起來,生病了也不捨得花一分,絲毫不亞於莫里哀小説筆下的阿巴貢最後弄得個眾叛親離,自己也早年病死的下場。

還有一些人,把幸福定於擁有沉迷於光鮮靚麗的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裝束,講究的住宅,上等的傢俱,精緻的設備。我有這樣一個朋友,我們高中的時候在一起讀書,感情還算好。她的家境並不夠好,就靠母親每個月幫別人做家政供養着。但是她特別喜歡名牌的東西,常常騙家裏要錢去買一些名牌的衣服或者包包,她的家很小,聽破舊的。每次跟她去逛街,她看到什麼漂亮的東西,總要去瞧一瞧,摸一摸。幾千塊錢的椅子,只要她覺得漂亮,她都會想盡辦法把它弄回家去。在她的眼裏,這些就是她的幸福,哪怕犧牲母親的一切。可憐的人啊!

在這篇《幸福是什麼》童話故事中與上述的例子相對比,我不禁沉思了起來。在成長的路上,我有父母的細心照顧,有老師的循循善誘,有朋友噓寒問暖,按理來説應該是幸福的。可年少的我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們給予的一切,嘴巴上卻還説自己不幸福,不快樂。甚至也叛逆過,拿着父母的錢天天泡網吧,不願意回家。從不知道幸福為何物。少年不識愁滋味,偏愛言愁。而今讀了《幸福是什麼》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只要給予別人幸福,看着別人幸福,自己也會幸福。我們想得到幸福,首先要懂得分享幸福。只要你給予別人親切的微笑,別人才能給予你和善的笑臉。你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你給予別人無私的幫助,別人才會在你危難時,及時伸出關愛的雙手。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給同學慶祝生

日,看到同學收到禮物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們也很快樂。同樣,在自己生日的時候,也能得到別人的問候。這就是一種幸福。

於是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不僅着重引導學生要懂得幸福就是靠勞動,靠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我們的父母給於我們生命,感謝她們讓我們在這温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感謝我們的老師,感謝他們傳授我們知識,讓我們有一雙聰慧的眼睛,可以看見未來;感謝我們的朋友以及那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有了他們的陪伴與鼓勵,才有了我們幸福的笑靨,使我們在人生成長的路途中不再孤單。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教導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導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篇4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節課,發掘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通過聽課老師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知道學生不到位的原因就在於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教學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知道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的指導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下面我從教學設計的幾個方面來説説指導不夠好的地方。

首先是導入,播放歌曲《幸福在哪裏》,讓學生説聽了後的感受其實這個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要求過於簡單了。如果換成先板書“幸福”,再讓學生説有什麼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有訓練了學生説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接着是默讀課文,簡單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歸納是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情來説,我為了降低難度,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可能會限制學生自己的思維,侷限在一個框裏。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裏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只是沒有抓牢固。對於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6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還是有小部分的.學生基礎稍差,所以還是要在課堂上提醒一下,會加深印象。

當找出理解幸福的重點句,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如何理解這句話,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並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選擇分就角色朗讀的較多,當我檢查時就發現學生並沒有真正去思考這句話,純粹在讀書。請了一個小組上台表演,本想讓台上與台下的學生進行互動對話,藉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我沒有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三個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也沒有讓學生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所以學生的小組表演結束後,學生已讓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以讓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重點句。

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呢個寫“幸福”格言。本來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麼寫下來,但是我提高了要求,一直讓學生理解為寫格言原來是這麼簡單。四年級的學生寫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這裏可以換位寫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身邊的幸福並更好的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

可以挑幾句好的感受在電腦中打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篇5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瞭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麼》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要説清楚幸福是什麼,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麼》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於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篇6

《幸福是什麼》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麼是幸福”上。在教學時,我以這樣的語言導入:同學們,關於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麼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學生沒學習課文之前的回答是幼稚的,單純的,我藉機進行總結,質疑引出下文。

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想一想幸福到底是什麼?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我們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應該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學生找到統領全文的話即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根據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接着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學生可以不按順序彙報,自主選擇喜歡的青年進行彙報,然後通過表演、交流,讓學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課堂上我還採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瞭解課文含義。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後讀文,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接着我出示了一些關於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並按照這種形式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幸福的看法,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

學生比較喜歡這個環節,興趣高漲,學生的精彩的概括是我沒有想到的。我記得我們班級有一位平時不愛表現的同學是這樣形容的:幸福像一棵掛滿了蘋果的蘋果樹,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雖然稚嫩但是我對他的回答印象深刻。另外,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我在接近尾聲的時候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喜歡這篇課文嗎?為什麼?學生回答的正好就是童話的特點,我不失時機的向學生滲透了童話的寫作特點,一舉兩得。

在課文的最後進行總結時,我在《幸福在哪裏》的歌聲中出示幻燈片,內容是本班學生在參加學校感恩活動時的照片,有給爸爸媽媽洗腳,有在學校勞動,有幫助同學……我還加入了不同工作的人的工作場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尋找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要經歷很長時間,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時伸出自己的雙手,就可以抓住幸福。

課文中的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後總能夠發現不足之處。比如習慣了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回答,老師再進行評價,不敢放手給學生。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閲讀,出現了問題之後,教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説不定他們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

通過教學本課我也學到了許多,我深深的感受到只要我們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認真備課,就會給學生帶來收穫的喜悦,學生也會給老師帶來快樂!讓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去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篇7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思想上沒有重視,認為讓學生讀讀説説就行了。但是上起課來卻感覺不是這麼簡單。以下是本課的授課感受:

1、沒有吃透教材。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的童話。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剛一進入課文,自己就感覺不知從何入手才能讓孩子們感悟道理。以至於學生大談對幸福的理解,而脱離了文本。

2、抓住文本,展開想象。當學生談到對幸福的認識時,我意識到要及時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文本中去。當學生説“我考了好成績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我救活一隻小鳥把它放回大自然、我種的菜收穫了”時,我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麼”的追求中。啟發學生帶着“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麼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讚揚?”“三個牧童十年後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麼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然後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在反覆理解與朗讀後,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聖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悦。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z8v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