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1

記得一位教授説過:假如説“課程智慧”主要顯示為教師的“備課”的智慧,那麼,教師的“教學智慧”則主要顯示為“上課”的智慧。上課的智慧在課堂上對待生成問題體現在以下三點:

1、寬容的接納;

2、理智的篩選;

3、巧妙的利用。在今天的課堂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豐潤區在這學期開展了名師仿課活動,我們學校的數學教研組模仿張齊華老師的課例《分數的認識》,準備了一段時間。5月23日,我們學校的8位教師參與了基地教研會,在會上我作為師徒結對的師傅,首先上了這堂課。課前,我們做了知識上充沛的教學預設,原以為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上課時我發現我忽略了一個問題:同學的預設。開始,對於“平均分”(二年級的知識)的引入,同學明顯的不理解,教師在此多次引導,為後面學習分數鋪墊。課中,同學展示自身所折的幾分之一的作品,寥寥無幾,兩個小朋友之後沒有舉手的小朋友,課堂出現冷場,作為教師我馬上拿出課中巡視時發現的問題出示:

1、這張紙有沒有平均分?

2、一個圓形紙片和一個長方形紙片都表示了1/4,你發現什麼?解決了這一個環節的重點問題,但是同學精彩的彙報卻是蜻蜓點水。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2

教學《有餘數的除法》,設計時是從創設運動會的情景出發,讓學生始終興趣濃厚,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中,表面看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學習效果也較好。但如果深入地去反思本節課,就會發現本節課“生活味”沖淡了“數學味”,對孩子的數學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負作用,表現在:一方面,孩子過多地關注生活情節,孩子們對生活情景的興趣大於對數學知識本身的興趣;另一方面,由於情景中的生活因素較多,使教學花費時間較多,導致練習的量不夠,使課堂教學沒有達到高效。

是否數學課堂一定要以生活情境為依託呢?能不能在實實在在的數學教學中追求實效呢?基於這樣的思考,我重新設計了《有餘數除法》的新知部分教學,旨在凸顯數學課的“數學味”,在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上做一種新的嘗試。

總之,教學後,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上首先應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使情境具有“數學味”;其次,提供安靜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孩子們進行數學的思考;最後要構建生活的數學學習原型,使“生活味”為“數學味”服務。這次教學嘗試,我欣喜地看到,整節課孩子們自始至終處於思維的活躍狀態,他們被數學問題所吸引,他們為解決問題而思考,課堂教學活動成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整節課,孩子們時而安靜地思考、時而踴躍地發言,時而安靜地書寫、時而大膽地表達……。課堂上動靜交替,孩子們積極參與,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得到充分的體現,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3

噸是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生活遙遠,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噸與學生的距離?本節課我在教授噸的認識後,覺得本節課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我思索了好久,好多地方做的不足,本節課如果以感知活動體驗應用為主線展開教學,會讓學生大有收穫。

一、體驗,在豐富的活動中閃光

噸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終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為基礎。本課應該使用課件創造大量的體驗活動,從量和形中認識噸的質量單位。

1、從量上體驗1噸之重。從30個學生的體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頭犀牛的重量等,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豐富的想象,在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中,深刻感受1噸之重、1噸之大。

2、從形上體驗1噸之多。從30名學生的體重,堆積如山的1噸礦泉水,一個個展示的形體,把學生嚇了一跳,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1噸之多。

二、知識,在不斷的在內化中昇華

如何溝通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在生活化的問題解決中不斷認知、不斷昇華。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在不同層次認知中內化新知。

1、調查彙報為感知。課前的調查收集信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噸的影子。

2、實踐活動為探究。通過個人提水活動,小組合作計算、估算等過程,在身體、視覺、想象中內化1噸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應用為昇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拓展思維,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整個認知過程是體驗不斷豐富,概念不斷形成,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4

我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中,在開始我採用設疑方式引入新課,這樣對學生來説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又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對於一堂課的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然而我在複習舊知時,雖然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鋪墊作用,但往往會流於形式,起到的作用並沒有像我想象中那樣大,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導入。

我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預設的過程,學生能體會到教師設計的目的,一步一步認識餘數,但學生還是每一步都讓老師牽着走,學生沒有自已的思維,因此,我要在這步中,讓學生多討論、多思考,起到小組活動的效果。從而讓學生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心中悟出始知深,學生才能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得出新的學習的方法,使其學得輕鬆,愉快,從內心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讓學生理解餘數比除數小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馬上得出其結論,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只是藉助了別人的理解死記硬背結論,而沒有讓學生理解,所以我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體驗,多動手進行計算,從而自己得出其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在教學中倡導學生有效地接受與體驗,研究發現學生學習過程所要學到知識的過程。這樣的體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保證了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其多動腦,多動手,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學得輕鬆。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範文5

一學年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在三年級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和現象反思一下:

1、學生厭學情緒比較嚴重: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紮實也是很關鍵的。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

三年級數學教材採用的是青島版,沒有可以用來借鑑的現成的教案,課後我就認真鑽研教材,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定具體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不僅縮短了導入新課的時間而且使學生比較容易的獲得知識,從而簡化了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自身的厭學情緒,我通過與學生聊天來獲得具體學生的信息,對症下藥,效果比較明顯。

2、學困生比較多: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我接過這個級部以後就針對這個現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後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實行幫教活動,每一個學困生都找到一個學習優秀的好朋友來每天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輔導和考試,教師定期進行抽查。

(2)我作為數學教師每天的工作計劃中就有關於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3)學困生自己制定出具體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定期在數學活動課上交流總結。

3、學生家庭作業質量不夠好:

三年級的學生開始模仿高年級學生的寫字風格和寫字速度,課堂上有老師監督字寫的還比較正規,但是家庭作業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情況下,字跡比較潦草。這與學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關,同時與監督力度不夠有很大關係,於是採取家庭作業上交化,這樣有效的控制了學生字跡潦草的現象。

4、學生不喜歡演算的現象較為嚴重:

對於一步的計算題,教師要求用豎式計算,學生就用計算,可是對於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採取了每節課、每次測試檢查演算紙的措施。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對於我所遇到的上述問題不知哪位老師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k3v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