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1

本課是一篇書信體文章,講了一個當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裏問題。張國強同學因為作文獲了大獎而收到很多讚譽,但卻因此失去了朋友。他認為是同學們出於嫉妒而疏遠了他。柯巖老師一自己的成長經歷深刻剖析了他的問題,並提出了合理的建議,為張國強同學排憂解難。這種事,在學生當中並不少見。為此,我設計了一節心裏健康活動課。

首先,我從寓言故事《駱駝和羊》開始引入本次話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第二個環節,尋找生活中的長與短。“參天大樹與青青小草”、“胖子和瘦子”、“優等生與差等生”等。從這些小事中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第三個環節,走進柯巖老師的成長故事,學習與人交往的正確方法。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感悟柯巖老師的做人道理。有了第二個環節的體驗,學生理解本文道理就水到渠成了。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的討論為切入點,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認識自己的不足,並由此找到榜樣,學習他人,改正不足,同時也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夠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是本課的教學要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不足,正如人們常説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能夠欣賞別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會進步得更快。

這篇課文是由兩封信組成的,一封是張國強同學寫給柯巖的信,他認為同學們因嫉妒他獲獎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故寫信向柯巖老師求教。一封是柯巖的回信,她在信中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告誡國強:“只有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才能飛快地進步。”這篇課文的重點之一,就是理解柯巖老師的這段話,並對學生思考自己的成長問題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與收穫,因為書信中張國強遇到的事情在學生生活中較為普遍,因此,我們設計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與收穫,以起到一定的啟迪和教育作用。同時也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夠有所感悟,真正理解。另一個重點就是課文的一個特殊體裁——書信格式。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一文體,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書信的格式,我讓他們去發現,去歸納書信的幾大要素,並通過練筆鞏固複習,經檢測得知,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掌握較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3

上完了這篇課文後之後,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學時,建議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麼”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柯巖在回信勸告國強時是非常真誠、耐心的,這樣才可能令國強信服。然後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推想: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暢所欲言,教師要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形成互動。

教師還應根據文後的提示,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從課文中發現的書信的格式、寫法。

2、對要求認讀的詞語,應讓學生多讀幾遍,並結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課題富有哲理,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舉例的方法説説自己的理解。

4、課後,可以建議學生之間互通書信,內容可以是互相溝通、消除誤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對成長中遇到問題的一些看法,在實踐中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是由兩封書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寫給柯巖老師的信,另一封是柯巖老師的回信。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流。寫回信的書面訓練跟這篇課文整合設計在一堂課中,其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提高課堂效率,達到讀和寫、積累和運用的真正結合;另一點就是為學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長中的問題提供一次真正的機會。

學習略讀課文,老師要敢於放手,才有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在課前就有意識地讓學生先從自身去找長、短處,當學生知道了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自然就會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更好的理解了。

在課堂上,為了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還是提煉出了兩大問題:一、張國強為什麼要寫信給柯巖?二、柯巖是如何分析這一問題的?然後,學生進行充分的閲讀和思考,並在小組內交流。因為學生已對自己的長、短處有了充分地認識,在交流中,學生的發言很熱烈,也有各自的見解。

為了讓學生掌握好書信的格式,我讓學生先在書上標下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課後,讓學生之間互通書信,內容可以是互相溝通、消除誤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對成長中遇到問題的一些看法,在實踐中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就這樣,我順勢把閲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還有習作教學整合在一起來進行,有例文帶着的學習,學生的興趣很高,而且本次習作也不用老師多費心,學生基本上都能抓住來信的要點,來充當知心姐姐幫助王虹解決煩惱。寫信的格式也掌握得較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同學寫給柯巖的信,他認為同學們嫉妒他獲獎,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寫信向柯巖老師討教,希望得到柯巖老師的幫助。一封是柯巖的`回信,她在信中通過合理的推斷,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告誡國強:只有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才能飛快地進步。張國強在信中提到的問題,是學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這篇課文對學生思考自己的成長問題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並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在教學時,我先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麼”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對於“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理解,我請學生先在小組裏討論交流,然後選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每個組彙報的側重點不同。有的組是從字面上理解的:尺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了。有的組理解得更深入一些:這個名言告訴我們人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我們應該取長補短。還有的組能聯繫實際:比如我們班的班長,她雖然很優秀,但是她也優缺點;浩浩雖然缺點很多,但是他也有優點,所以我們應該取長補短。

學生們交流得很好,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並沒有人云亦云,這點讓我很高興。我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給學生介紹了這句話的出處。這句話出自《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我簡單解釋了這句話的意思: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

隨後我給學生講了歷史上的一個典故:甘戊出使齊國,渡過一條大河。船伕説:“河水是個小的間隔,你自己都不能渡過去,還能到君主那裏去遊説嗎?”甘戊回答説:“不對。你不瞭解,事物各有它的長處。那種謹慎老實、誠懇厚道的臣子可以讓他們侍奉君主,卻不可以叫他們帶兵打仗;騏驥騄駬這樣的好馬,能日行千里,如果把它們放到屋子裏,讓它們捕老鼠,還趕不上一隻小野貓;;干將可算是鋒利的寶劍,天下聞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還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頭。現在用船槳划船,讓船順着水勢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遊説各個小國大國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學生通過這個小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也有自己的長處,每當遇見別人,我們就應該去發現並學習他的長處,而並不是發現他人的短處並去嘲笑、諷刺。

為了讓學生掌握好書信的格式,我讓學生先在書上標下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然後請學生到黑板上前演示,其他學生糾正。學生通過兩封信的對比,知道了結尾寫致敬祝福的話應根據輩份不同有所不同。

快下課時,張煦陽對寫信這種交流方式提出了質疑:“現在誰還寫信呀?怪麻煩的。現在都是打電話,發短信,上網發郵件,根本用不着寫信。”我相信這是許多學生的想法。我告訴他們:因為寫在白紙上的黑字不像電波那樣轉瞬即逝,也不像印刷體那樣冰冷而缺乏感情。據説,當今美國人下班回家最盼望的就是能在自家郵箱裏發現一封寄自親朋好友的、信封和內容都是手寫的信。美國的信息產業不可謂不發達,為什麼人們還樂意收發來信呢?因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花一張郵票的錢,可以敍述打電話需數小時才能説完的事情。並且,沒有哪種通訊方式能像寫信那樣,留給人一種持久的、真實可觸的感覺———信件可以長久保存,反覆閲讀,帶給人快樂和美好的回憶。為此,我讓學生和父母一起互動,給彼此寫封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6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是一篇略讀課文,它的結構很特別,是由兩封信組成的。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所提到的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二是學習書信的格式及語言特點。

學習略讀課文,老師要敢於放手,才有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過,為了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還是提煉出了兩大問題:一、張國強為什麼要寫信給柯巖?二、柯巖是如何分析這一問題的?然後,學生進行充分的閲讀和思考,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

如果從整篇文章來看,重點應放在第二個問題。但我認為,如果學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張國強的問題並不是出在別人身上而是出在自己身上,就不能理解第二封信的深意,更不能瞭解柯巖在回信中的那種真誠、委婉、耐心。所以,當學生彙報第一個問題後,我請他們談談從這封信中,他們瞭解到什麼。有的學生説,他了解到張國強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因為他的作文獲了獎;有的學生説,他了解到張國強有點自以為是,因為他有了點成績,就以為別人都嫉妒他;有的學生説張國強看不起人,因為他説別人沒什麼了不起的。至此,其實學生已經化身柯巖,對張國強身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這就為學習第二封信做好了鋪墊。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書信的格式,我讓他們去發現,去歸納書信的幾大要素。同時,佈置了一道作業:張國強收到柯巖的信後,他會怎麼做呢?效果又怎麼呢?展開想象,並以張國強的身份給柯巖回一封信。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由於花了較多的時間在內容的分析上,所以缺乏拓展閲讀,這在略讀課的教學中可以説是比較大的遺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7

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是本課的教學要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不足,正如人們常説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能夠欣賞別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會進步得更快。

對於學生來説,前面已經瞭解了自己的優點,再學習本課就順理成章了。由於學生準確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我在教學時,根據兒童的認知歸路,以學生的探究為切入點,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認識自己的不足,並由此找到榜樣,學習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斷進步,為培養學生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奠定基礎。同時也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夠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gqy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