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1

《變色龍》是一篇寫人的外國小説,無論是時代,還是國度,小説中講述的人和事都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這給學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較大的難度。

《變色龍》這篇文章通過記敍"我們"發現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的過程,展示了變色龍的特點,從而提醒人們保護動物。文章的題材學生比較感興趣,但在課堂教學中,想要真正的讓學生投入到課文中去,卻不是那麼容易。

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變色龍的資料,學生興趣高極了。因此,上課開始,我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有關變色龍的資料拿出來交流,讓學生了解變色龍的生活習性,外貌特點以及會變色的特點。交流中,學生的的積極性很高。我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多讀,通過朗讀來感悟課文,大致瞭解變色龍的特點。

隨着語文課堂改革的逐漸深入“語文的課堂活動化”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課堂的活動如何開展,這節課我充分考慮學生 的主體地位。活動是學生之間開展的,必須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這篇文章教學,內容感情方面中的課堂提問十分貼近學生生活,所以課堂氣氛很活躍。回想這節課的前前後後,我感覺整個課堂處在一種輕鬆愉悦的氛圍之中。學生積極投入,熱情很高,精彩的發言一浪高過一浪。課上完了,聽了老師們、領導的高度評價,我的激情還久久不肯退去。我深信:只要我們善於依靠文本,大膽創新,我們的花朵定會開得更燦爛。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2

《變色龍》是沙皇俄國時期的契訶夫創作的批判當時社會的一篇小説。無論是時代,還是國度,小説中講述的人和事都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這給學生在理解文本的中心立意上造成了較大的難度。

考慮到文中精彩的語言描寫這一突出特色,我決定以“讀”來貫穿整個教學環節,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比較薄弱的一項。

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藉助於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教讀本文,我抓住“變”這個文眼,結合各個教學環節的不同要求,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強理解文本。

雖然課前我也曾聽説這個班的學生挺活躍的,然而課堂上同學們的非凡表現乃令我驚異不已:學生的模仿、感悟能力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教學中,我請學生結合其他描寫找出形象的語句來大聲朗讀、反覆體會。學生會從中引起感情共鳴,很快抓住人物的特點,也更好地理解了這個人物所塑造的形象。這比我直接講授好得多,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把主動權交給大家,動其全身,投入文本。

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沒有停留於表面,而是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剖析人物內心,讓學生透過“變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見風使舵、媚上欺下、趨炎附勢的內在本質。在教學中,我這樣啟發學生:動物界的“變色龍”變色的真正原因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身,那麼生活中的“變色龍” 呢?他的變色又是出於何種目的?一問激起千層浪,學生探究的熱情高漲。同學們主動研讀課文,以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的方式,不僅對十九世紀沙皇俄國的反動社會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揭開了謎底:“變色龍”作為沙俄統治者的走狗,必須對上搖尾乞憐,對下大施淫威,才能迎合主子,保護自己。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不僅注重知識的積累,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它倡導的是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因而,在教授本文時,無論是朗讀技法的摸索,人物性格的分析,還是小説主旨的挖掘,我都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大膽創新。同時,在教學中,我還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互相學習、共同探討的良好氛圍,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養學生對課文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這堂課,我緊緊抓住了朗讀這一教學環節來深入理解小説的人物、主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透過“變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內在本質。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兩千年的傳統教育證明的經驗。朗讀對於現代的語文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進一步思考、實踐,沿着這條路更加成熟地處理課堂教學。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3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動物與環境關係的基礎上編寫的,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動物適應環境的有趣事例,如保護色、擬態、冬眠等,使其進一步感受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知道動物適應環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意識到生物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一:遊戲互動,調動學生興趣

設計有趣的撿豆子游戲,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課堂。對動植物適應環境而獨到的生活習性進行有效遷移,對變色龍的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由變色龍的獨特的功能過渡到“變色”——適應環境的課題上來。

二:提供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對變色龍會 “變色”並不陌生,但為什麼變色?卻瞭解不多,同時還有哪些動物是用什麼方式來適應環境的,學生也知之甚少。本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圖片和視頻,給學生提供尋找資料和交流資料的機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重視課前資料的蒐集,重視合作與交流

生活中,學生對動物適應環境的方式並不陌生,,但認識較單一,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動物適應環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課前採用查閲圖書資料,訪問專家和上網查詢等方法獲取信息資料。一方面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學生在活動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在課堂上,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學習,通過合作與交流,體驗合作的愉快,做到資源共享。

四: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更重探究過程。

科學課是一們探究性極強的課程,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學技能和知識還是有必要掌握的,這也是探究的基礎,否則就他們無法用理論來解釋問題。探究更多的是做實驗,讓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實際上學生只要能“帶着科學問題去思考周圍的世界就是一種探究的方式”。

五:重視真實評價,促進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新課程的課堂中,非常重視評價的作用,對學生精彩的發言和獨特的思維。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勵的話語”來激勵他們。當然這種鼓勵必須真實,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會受到獎勵,同時,要讓這種獎勵變為動力,讓學生感到這是自己努力付出後的結果,這種獎勵是有“價值的”獎勵,而不是“廉價的”給予,進而激發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認真的學習態度。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4

《變色龍》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課文,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變色龍的外形特點和捕食、變色等生活習性。在教學中,如何引領同學們走進變色龍的世界,去揭開它神祕的面紗,讓同學們能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體會變色龍的特點,掌握觀察小動物的方法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下面我就本節教學談談自己的得失

一、抓住教學重點,指導觀察方法。

本課教材中,變色龍外形特徵的描寫非常生動,作者按照“總——分”的寫法,先寫出了變色龍“全身翠綠”,然後分別從頭部和身軀兩部分抓住特點來介紹變色龍,使學生對變色龍有了深入的瞭解。這一段描寫恰好為學生觀察小動物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在教學中,我先出示了一張變色龍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自己觀察到的特點,學生用一些零碎的詞語來表達他們對變色龍的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中描寫變色龍外形特點的一段話,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觀察變色龍的?通過對三句話的讀悟,學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觀察順序。接着,我又引導學生默讀這段話並思考:作者為什麼能把變色龍擦寫得如此生動?透過那些表現變色龍特點的詞語,學生很快發現了,作者是抓住了變色龍身體各個部位的顏色、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來進行描寫的。此時,我趁機引導學生總結出了

觀察小動物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即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來寫。當孩子們沉醉於自己的讀書收穫時,我適時出示了課前準備好的一幅小貓的圖片,讓他們仔細觀察,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來説一説小貓的特點。圖片中的小貓憨態可掬,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述自己眼中的小貓,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充分發揮遠教資源優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由於變色龍遠離學生生活,學生對其捕食和變色的生活習性充滿了好奇,僅僅依靠文本資料,很難滿足學生的未知欲。教學中,我充分藉助多媒體教學課件,適時演示變色龍捕食的視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把文本和形象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理解了變色龍捕食的快、準。對於變色這部分內容,我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藉助課件,讓學生把變色龍放在自己喜歡的地方,讓它“變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課文插圖的觀察,積極調動思維,更深刻的理解了其 “名副其實”的變色本領。

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有機整合,來源於立足學生認知基礎的精心設計,來源於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興味盎然地投入到與文本的對話中。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5

在教學《變色龍》一課時,我知道這篇課文描寫的變色龍雖然學生平時不能見到,但作者的描寫動物的方法卻值得學生好好體會,於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作者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

例如在學習變色龍的外形特點時,我首先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第9小節,隨即讓學生在頭腦中或在畫面上形成變色龍外形的畫面,接着再與書本對照,從中得出結論:課文之所以能將變色龍寫得這麼生動,因為能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徵。在學習變色龍的捕食特點時,也就是學習課文的第11節,這節以非洲工人的介紹為主,寫了變色龍的眼睛的獨特之處,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變色龍的這一生理特點,我採用了“強記”的方法來學習,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收到了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我邀請學生來扮演工人讀課文介紹這一節的內容,然後問學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瞭解變色龍的眼睛的特異功能。

文中描寫變色龍眼睛的詞句,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特點,體現濃濃的語文味。“他的每隻眼睛都能單獨轉來轉去,分別觀望四面八方的東西。當他的兩隻眼睛同時注視前方時,酒會產生一種立體感……”在教學這兩句時,我先讓學生讀文後説説變色龍眼睛的獨特之處,學生都能回答出來,但我沒有侷限於此而是讓學生再次讀文,揣摩語句,你覺得哪些詞語能很準確地反映出它的這個特點呢?學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單獨、分別”因為只有變色龍的眼睛每隻眼睛是獨立活動,不同於我們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眼睛。而且兩隻眼睛能分別觀望。隨後我總結到:當我們準確地使用詞語,就能準確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是一種語文能力,我們要學習。這部分教學時我沒有侷限在讓學生了解變色龍眼睛這一淺顯的層次,而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揣摩,使學生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而且沒有遊離課文內容,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教學完這篇課文,我想由於這是一篇不同於一般文章的説明文,它語句生動形象,也很適合指導朗讀,所以教學完課文,我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聯繫人物心情讀好課文,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6

語文課堂之上,最忌諱教師先入為主,給某個人、某種現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當於限制了學生思維,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然而有時我們可能會低估了我們的學生,忘記了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在這堂課上不就有敢説“不”的嗎!一句句像“那羣人並不麻木”的“意外”衍生了一個個“精彩”。

一、“他們(那羣人)要是同情受害者,就有可能遭受報復。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顧別人了。”這正是學生深入文本的體現,走進人物的心聲,此時你不得不慨歎文學的魅力,學生思維的活力。教師就要抓住這美麗的一瞬,讓它充分展現它的光芒。

二、“‘這好像是席加洛夫將軍的狗。’‘沒錯兒,將軍家的!’這兩句都是人羣裏的人説的。’這讓奧楚蔑洛夫多變了兩次,再加上其他三次,太多,實際上寫一次就行!”雖然看似與上題無關,但不妨看作一個小插曲,教師只需稍做引導似乎就能水到渠成。可誰又曾想到,他們創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愛護他們好奇心、求知慾,怎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對學生而言,我們教師能做的,最迫切做到的就是為他們創造一種寬鬆、和諧、融洽的氛圍,提供給每一位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

三、“以學得促習得是語文學習的根本”。當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師的導便凸現出來,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閲讀積累,找尋 “看客”。

四、有思維的沉默是金。當某些東西一旦觸到學生的切身利益,觸動他們的某些不和禮儀的行為時。他們就需要思考,就需要同自己鬥爭,這時沉默是他們唯一的外在表現。教師則要經得起課堂上的沉默,“因為,只有活躍的氣氛而沒有屏神思索和思維交鋒的課堂不是健康的課堂。”“智力的核心是能力,只有學生的思維總量大了,才有可能啟動他的智力發展。”①就如暴風雨來臨前海面總是平靜的,可它的內部卻是暗流湧動。這不正是我們所渴望出現的局面嗎?

五、“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學創作離不開生活,也不會脱離生活,一句“同學們再想想,在咱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類人呢?”讓學生把語文與生活實踐僅僅相連。在生活中尋找文學的影子,在文學中體味生活的味道。

六、“語文生命”“ 這是語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經超出了學科、生活的範圍,而進入了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②這層境界需要我們努力一生付出一生。但請相信,耕耘就有所收穫。

語文之路處處崎嶇而又處處孕育精彩。既然踏上這條路,我們就要努力去收穫精彩,如何走穩、走好、走出精彩,我將會用書籍武裝自己的頭腦,像“ 風中的蘆葦在思索”,不斷提升,不斷反思。對一位教師而言,能夠發揮的自己的專長,形成自己的風格,自成一家固然是很重要。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不落窠臼,不墨守成規,敢於批判“舊我”,勇於創造“新我”。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7

這節課雖已上完,但思緒仍遲遲不能由“鈴聲”的響起而結束,感想蠻多……

一、 解讀文本,反覆研讀----持之。

《變色龍》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8單元的一篇課文。《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説。在這篇經典小説裏,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説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裏是只取其 “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作品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質。構思佈局別具匠心,細節和心理描寫惟妙惟肖,人物語言精彩生動,故事結尾耐人尋味。正如魯迅所説:“無論從形式、結構,以及表現手法來看,都達到了短篇小説的要求具備的高度。”作為初中生接觸不多的外國小説教材,可以從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義,但教學課時和知識的容納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和範圍內做到抓重點、理順難點,最大限度的有所收穫是最佳效果。

二、大膽取捨,深挖主題----汗之。

先前幾次試講,在討論“奧”變化的環境時,我也都設計為當時俄國社會環境的介紹,但同事們和我都覺得這塊內容出現得有點突兀、有點生硬。這引起我的深思:面對小説內容,馬上就會想到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於是乎學生經常被“譁”一下帶到了19世紀末的俄國,20世紀初的中國,抗日戰爭,辛亥革命……我們對處於那樣環境中的人物或鄙視或同情或敬仰……於是,我們認識到了封建主義的罪惡、資本主義的罪惡,從而無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對於現在的學生他們真的能通過我們幾句話的介紹就真的瞭解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嗎?有限的教學時間不是應以有效閲讀為主嗎?能不能拋開時空的界限迴歸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説一篇好的小説以對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們應該怎樣生活,這就是小説的價值,也是小説教學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終決定不刻意的介紹沙皇黑暗制度。而是引導學生對於人物身上人性的弱點剖析。

但這樣做會不會認為是在刻意給人物“貼標籤”呢?失去了小説內容原汁原味呢?

三、課堂亮點,一閃而過----歎之。

在教學最後,讓學生談談你身邊有“奧”嗎?學生講了一些,其中一個同學講到,我們就是一羣“奧”,班主任不在的時候大家都很吵,但只要有同學叫到:班主任來了。我們就可安靜了。”這個學生的話説得十分真誠,我在心裏其實也蠻高興能聯繫到生活這麼近了,就在眼前了……班主任對於學生不就是一個“權威”嗎?我們不也常説學生:我在我不在,你們怎麼差距這麼大呢?但課堂上我卻只能一笑了之,轉移話題了,擔心學生會舉出其它更尖鋭的問題,到時我如何圓場?這堂課不就漏洞很大了嗎?能得到專家的認可嗎?馬上由剛才積極鼓勵學生髮言到“顧左右而言他”……現在想來,呵呵……我不也是“奧”嗎?

四、言者,心之聲也-----缺之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讀了,但朗讀指導不到位,心中總想着後面的教學內容,朗讀只是一帶而過,沒有還朗讀到語文教學中去,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在讀中理解文章主題,在讀中品析語言的傳神。我應當捨得花點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品。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8

1、把學生教得快樂:快樂一直充溢着課堂,主要集中在説捕食和變色時,學生由衷地格格地笑出了聲來,這不在於老師的幾句幽默,更多來自於學生對學習的投入,教材給學生感覺的新鮮,對大自然小動物的真正熱愛……

2、把學生教得聰明:首先變色龍的聰明感染了孩子們(似睡非睡地窺探;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變色……);其次,孩子們發現了文本中許多的隱含着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技巧。

3、留下點遺憾:沒能在第二課時當堂讓孩子們把解説詞寫完。文本,一個多好的憑藉!有了它,老師就有了智慧的源泉;有了它,孩子們就有了起跑的力量;有了它,師生間就有了豐富而美好的情感。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9

每每聽一堂優秀的課總是思緒萬千,課堂的流暢,課堂的活躍,課堂的從容,課堂的有條不紊,足以讓我們有了新的動力與方向。

上週四我們在實驗中學聽了四堂課,四位老師各有特色,四堂課各有千秋,風格迥異,各有各得優點,各有各的不足,我只針對我們初四集體背的一堂《變色龍》略表見解。

《變色龍》是一篇老課文,提起來大家都很熟悉,但要想把這篇課文上出新意來,上出特色來,也是一大困難,越是大家熟悉的文章,越容易被挑出缺點來,因此很難把握,我們在集體備課時也討論了本課的重點,大家也一直認為,要讓學生明白對人物的描寫要抓住外貿神態心裏動作等若干個環節,而且要把握本文所諷刺的是什麼。

房老師的課應該説上得很成功,他打破了以往的授課思路,而是重新找出切入點,很新穎很有突破性。讓我們所有人感到是一個巨大亮點的是他的朗讀。他可以將人物的對話朗讀的有聲有色,惟妙惟肖。一下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那一刻,教室裏很安靜,驚得聽見大家的呼吸,是因為大家都被房老師精彩的朗讀吸引住了。教師的範讀就像一個智慧棒,孩子們立刻被這種情緒所感染,努力讀出老師的那種效果來,因此教室裏傳出朗朗的讀書聲。那一刻,我被老師的素質所震撼,如果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能像方老師那樣將課文讀的很到位,那麼我們不就是學生的模範嗎?我們教師應該加強自己的素質的提高,這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變色龍》體現的是人物的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醜態,所以我們應該抓住任務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房老師做到了這一點,他引領學生通過朗讀來分析課文,分析人物性格特點。整篇文章抓住變與不變為線索,將課文的中心挖掘很深。

課文上的有聲有色,但也有不足之處,文章為什麼能把人物形象刻畫得如此栩栩如生,為什麼能讓我們感覺到人物活靈活現,在這裏應該給學生點一下,如何描寫人物,但老師似乎在這裏並沒有點明,而是一略帶過,我們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會寫。

聽了別人的課,感覺到自己的差距,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感覺到應該加快步伐。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快馬加鞭,爭取讓自己也完美起來。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10

準備了很長時間的一節課終於很緊張的上完了,在課之前很有一點伸頭一刀的悲壯的感覺。真正的回想起來,至今還有一些暈車的感覺。剛開始的時候是有一點的緊張,慢慢的進入狀態之後又有一點激動,當看到才講了一段的課文,可時間已經過去了20分鐘時,不免又想要加快步伐,此後的表現就是:眼睛不時的描着鐘錶,看着課時的進程,匆匆的往前趕時間。冷靜的反思一下,課堂設計上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就像劉主任、韓老師、寧老師所提的那樣,在課堂的組織上,語言的錘鍊上,更應該努力學習。

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在講解變色龍的外形時佔用了太多的`時間,在講這一段時只想到了這是本節課我的一個目標,是為單元的習作打基礎的,要講通講透,讓學生在作文時,知道從何入手,怎麼入手。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其實很簡單的東西,同學們是很容易接受的,根本不需要花費那麼多的時間,以至於,在分析變色龍的捕食時,把對詞語的品味的時間侵佔了。比如:繪聲繪色、窺探、伺機等重點的詞語,雖然在第一課時點了他的意思,但是在這節課上重點詞語還要結合語境再仔細的分析。在設計之初雖然請教了韓老師和寧老師一些問題,但後來基本上是閉門造車。作為一個與學生磨合期比較短,還不瞭解學生基本狀況的新老師,我還應該多和學生接觸,多學習,多請教。在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教材,更要考慮學生的狀況。

其次、在課堂環節的組織上,前後銜接的還不夠清晰明瞭。學生畢竟還比較小,理解能力和老師的有所偏差,應該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考慮問題。比如:在設計完變色龍的外形之後,小結了同學們的情感,可以直接告訴學生“我們下面進一步去了解它的捕食。”不必要再讓學生填空似的再回答捕食。其實,這也體現了我備課過程中對學生情況的忽視。

再次、在語言的錘鍊上,要改變以往我所習慣的老想給學生多提示,廢話多的毛病。真正的把上課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和教學目標無關的話不要去説,不要去提。以節省下充足的時間去完成主要任務。向學生髮問時儘量的直觀明瞭,直截了當的告訴學生我讓他們回答的是什麼問題,使之能很快的很簡單的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不拐彎抹角。比如:學生在已經回答出來變色龍的捕食特徵是“快”,而“迅雷不及掩耳”體現了“快”之後,我就直接的問學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並及時的啟發學生表演一下這個動作。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比較快比較好的深入理解了變色龍的神奇之處。

漫漫教學路,我的今天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但他警醒的提示我,新的教學工作已經開始了,缺點較多,早早的暴露出來,及時得到了專家老師的指導,給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多下功夫,勤奮向上。爭取儘快的把課堂效率提升上去,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調動起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同學們無比快樂的課堂。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教書,快樂的生活。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11

公開課今天終於上了,-一節課上下來,我的第一感覺是謝天謝地,課總算上完了,好像是卸下了很重的包袱似的,格外輕鬆。然而回過頭來再看我的課堂,真得才發現教學是一門值得研究的藝術。

《變色龍》是契訶夫的名篇,由於課文經典,可以挖掘的地方很多,我安排了2教時。本課是第一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人物形象分析上,以及學習這個人物形象的刻畫方法上。從教學效果看,大多數同學都能體會出主人公善變的性格,並能用用合適的詞語來準確概括人物性格,看來學生的詞語積累還是比較豐富的。

本節課以朗讀為主要方法,採用聽讀朗讀錄音、小組內分角色朗讀、代表人物全班演讀的方式,着重抓重點段落,在讀中感悟,並用聲音的形式再現人物形象,引導學生聲情並茂地誦讀,使藴含於課文中的深層內涵浮出於文字表面。教學過程主要由學生自己朗讀,自己點評分析,體現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作引導點撥,對課文進行深入的體會和揣摩,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感情活動中,體會,理解,感悟,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及文中對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和細節描寫的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

課堂效率的提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擯棄課堂上無效的、低效的環節,讓課堂有效教學最優化、最大化,就是“高效課堂”。仔細回憶我的課堂,自以為雖能關注學生,較為靈活的調控課堂節奏和內容,但課堂教學中的無效和低效環節不在少數,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問題設置的不當,造成學生學習的低效是第一點。備課之初,我就在想,怎樣設計一個能很快引導學生梳理小説情節的主問題呢?《變色龍》這篇課文我教了很多遍了,以前總是圍繞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的案子的變化來設計問題,問他變了幾次?為什麼會變來變去呀?這次我想換種方式,冥思苦想想了個以“判決書”的形式來梳理情節的辦法,但真正在課堂上讓學生來做時才發現,這種方式很好,能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但問題設計過於粗略,指向性不明,學生對每一審的判決結果的回答不好説。如果我在“判決書”上加點提示“對狗和赫留金怎麼處理”,學生在書中直接勾畫答案,答問的難度就降低了,這樣我就可以節約五分鐘的課堂時間。

幻燈片的使用不當,導致有限時間的浪費是第二點。還是引導學生梳理情節這個環節,我為了把主人公不斷改判的過程給學生理清楚,特製了幾張幻燈片,在引導學生熟悉文本的時候我發現一張張的播放幻燈片讓學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課本,同時很浪費時間,因此我在播放三張之後果斷的放棄了後三張的播放。

仔細想來,我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也不夠準確,把他們估計的有點高,總覺得一些問題對他們來説不難,可落下實來不是那麼回事。

整個課堂由於前面耗時較多,所以後面就有些趕進度,在朗讀的指導上不夠具體到位,課堂小結的環節也省去了。一節課沒有留下讓人很難忘的東西。沒有精心的預設,哪來精彩的生成啊!

記得著名教育家於漪説過:教學是一門永遠充滿遺憾的藝術。我的課雖談不上藝術,但為了讓以後的遺憾少一點,讓課堂高效一些,我將繼續努力。

《變色龍》教學反思12則12

通過本節課的執教過程以及錄象的回放,可以看出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實際效果的差別。就自己的可取之處和自己的缺點來談談。

可取之處:

能較好按照自己的思路的上完這堂課,我覺得是這堂課的最大優點。

不足之處 :

1、開始的時候,因為準備的課件視頻臨時打不開了, 所以自己的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下去了,大約持續了由一分鐘吧。後來,是隨便找了個話題導入。

2、語言不簡練,一節課有些話老是反反覆覆的講。普通話還是不好,現在的語速還是比較快還需要進一步的放慢。

3、課堂的掌控能力還是不好,以後應該多學習一下。

4、上課的時候,老是低着頭看書,説明備的課很不熟練,把上課想的太簡單了,準備的不充分是這節課失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通過錄得這節課,我自己才真正的明白了一個道理,想把一節課真正的上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看了這節課才感覺到自己簡直就是在誤人子弟。希望以後能慢慢的改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orw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