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通用7篇)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通用7篇)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 篇1

名著導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這套教材新加入的內容,也是比較新的教學要求,在這幾年的中考中十分強調這塊內容,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有必要展開,引起我們的共同關注。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許多學生對其都比較熟悉,但是以往並未納入原著的規範閲讀中(只接觸過替代讀物)。我開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藉此機會,能夠閲讀原汁原味的原著,引起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在閲讀中讓他們潛移默化,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培養閲讀的興趣。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希望學生能在讀中賞析、領悟,並感受到讀書之樂,激發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的興趣。

還需探討的問題:《西遊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學鉅著,如何讓學生對名著的閲讀不僅僅只浮在故事情節的理解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教育無非是教給學生求知和做人,我理想中的閲讀欣賞課,應該在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上,教給學生欣賞美的事物、走進美的事物、傳播美的`事物,上完本課後,總覺得這一點還不夠落實,教學內容設計得似乎有些多了,以至於每一步有浮光掠影的嫌疑。

當然,名著是博大精深的,在短短的45分鐘一節課內,對初一的學生不能要求他對原著一定要有很深刻精闢的理解,這樣的要求是不現實的。只要他們對《西遊記》有自己獨特的體驗過程,並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分享,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 篇2

在上這節課之前,着實讓我苦惱,因為對於《西遊記》這本書,我也只看過一遍,掌握的也不是很好。好在這本名著,早就被翻拍成電視,對於裏面的人物性格,我還是比較瞭解的,所以在結合書本的基礎上,我準備了這堂課。至於學生,他們通過名著《西遊記》的導讀,更深入瞭解了《西遊記》的豐富內涵,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歷史文化的情感。

本次教學能通過創設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溝通語文學習的`課內外渠道,在學生讀整本書的基礎上,閲讀精彩片段,並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談談自己喜歡的人物形象及理由;通過與名著中人物的對話讀出自己的獨特感悟。

最後,我想談談這一節課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在自讀課文的學習中忽略了孩子的思維模式,沒有放開思路讓孩子充分想象理解,過於牽引,總想着把自己對人物的感悟全方位的塞給學生。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 篇3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中最受孩子們喜愛的小説,幾乎所有孩子都看過根據這部小説拍攝的電視劇,對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比較熟悉。但是閲讀原著小説和看電視劇是有很大差別的,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瞭解《西遊記》的豐富內涵,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激發熱愛祖國悠久燦爛歷史文化的情感,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閲讀長篇小説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學期我結合課本教學,進行了《西遊記》名著導讀教學。這節教學課,有亮點,也有不足,希望能夠通過本節課的反思,促使以後的教學更加完善。

這節導讀課之前,我提前佈置了閲讀任務。閲讀小説原著,對初中生而言,雖然已經有了初步的文言文閲讀基礎,但是明代小説語言和現代語言有一定差別,學生要完全讀懂這部原著還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建議學生閲讀青少年版名著,也可以閲讀原著,教師在文言文理解上給予指導。為了增強學生閲讀興趣,我引導學生將原著章節和電視劇結合起來,有助於學生理解原著。

整節課的設計採用由淺入深、由基本內容的閲讀考察到思想藝術的引導認識,寓知識於活動中,增強趣味性,通過練筆指導學生學習作品的思想和藝術成就,引導學生談自己的閲讀體會,並在教學中教給學生閲讀長篇章回體小説的方法。我首先以婦孺皆知的電視劇《西遊記》導入,學生興趣濃厚,告訴學生小説所表現的內涵要比電視劇更為豐富,引導學生走進小説中的神魔世界;對於作者和小説主要內容,我採用了提問檢查的方式,瞭解學生課前閲讀情況,加深學生記憶。然後模仿“感動中國”頒獎模式,帶領學生分析評價“五聖”,“審核”人物事蹟,撰寫頒獎詞。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跳讀小説,根據人物相關情節分析人物形象;介紹章回體小説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回目”瞭解小説主要內容,指導學生閲讀章回體小説的方法和技巧;推薦“西遊之星”,引導學生寫下自己對人物的.看法,從而更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理解小説思想藝術內涵,並引導學生聯繫現實及自身談談學習的感受和收穫,使學生明白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意志堅定、齊心協力,團結一致、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才能成功。

教學中,學生表現出了比較高的積極性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提問檢查可知,大部分學生認真閲讀了小説,部分學生讀的非常認真,對人物及故事情節較熟悉。分析評價“五聖”,大部分學生都能較準確的説出人物的特點及優缺點,認識較為客觀準確。對長篇小説的閲讀,大部分學生都有畏難心理,通過閲讀方法的引導,學生表示以後閲讀長篇小説不再盲目,知道如何下手了。通過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思想藝術內涵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能夠結合自身説出較為恰當的感受和收穫。

不足之處在於:導讀教學中,《西遊記》的藝術成就我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貫穿進去了,但沒有明確給學生歸納總結,課後可以通過練習或其他方式進行補充;還有部分學生閲讀不夠認真,沒有按時完成閲讀任務,課後應該加強檢查督促。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 篇4

週四下午,我利用學科活動課和同學們交流分享大家近期閲讀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學生們整體積極性很高,大概是大家對於《西遊記》裏的故事太過熟悉了吧!上課伊始,先來一個“知識大盤點”,考一考大家對於《西遊記》知識的瞭解,比如:最能表現孫悟空反抗精神的是哪個故事;孫悟空被眾猴推舉為水簾洞洞主後,從誰那借得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同學們爭先恐後的回答完之後,我們又進行了“人物辯論會”環節,大家暢所欲言,有的講故事中的神佛,有的講取經路上遇到的妖精,當然更多討論的還是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以及存在他們身上的優缺點。最後是“故事大比拼”,同學們迫不及待的跟大家分享其中的`妙人趣事。

下課鈴響了,可是同學們依然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是啊,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旦被打開,語言思維如泉水噴湧而出。通過這節閲讀分享課,我肯定了大家閲讀的認真與專心,對大家下階段的閲讀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 篇5

學期已近尾聲,今天我也將這學期的新授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冊書的最後一篇是學生最熟悉的,也是最感興趣的課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選自我國古典小説名著《西遊記》,課文通過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讚揚了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於識別敵人詭計的鬥爭精神。課文故事性強,學生樂於學,適合於學生進行簡要複述的訓練。課文可分為三部分:取經來到山前,三打白骨精,被師父趕回花果山。其中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具體敍述白骨精分別變成村姑、老婆子、老頭兒都被孫悟空識破。三打白骨精,情節類似,但敍述上有變化,避免了語句的重複,把故事推向高潮。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令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選自名著《西遊記》的一個章節,基於這一點考慮,在設計本課時,我將教學目標預定為:

1、精讀課文第2自然段,感悟人物性格特點。

2、懂得對敵人不能講慈悲,要善於識破敵人的詭計,並和敵人鬥爭到底。

其中,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點是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三個環節。首先是説説你熟悉的有關孫悟空的故事,以此激發學習興趣並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這有助於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也為學習課文內容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接着便是走入文本,自由地讀讀課文,説説初步的感受,找找“三”的場面(白骨精三騙,孫悟空三打,唐僧三攔),理清三者間的關係,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最後就是精讀文中的.“一打”並拓展延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一故事中,生動刻畫了唐僧、孫悟空、八戒和白骨精的形象,依託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展現了唐僧慈悲、但是非顛倒,孫悟空的立場堅定、白骨精的詭計多端。為此,我設計讓學生通過自讀、分析人物特點、交流討論、反覆品讀等,感受人物性格、體會描繪手法、領會作品精神,並從中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但是,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課時,所以我只完成了整體感知全文和細細品讀孫悟空第一次怒打白骨精的過程。此環節以讀為主,讀後討論,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行領悟。這環節是為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而設計,在他們的自讀感悟中深入瞭解人物的內在聯繫,並感受文章的寫作技巧。但由於時間的倉促,朗讀這一點和最後的拓展延伸:“選擇一個你最感興趣的人物,將他的內心活動”寫下來都還沒有落實好。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總感覺前鬆後緊。這也是我上課中的一個老毛病了,早想改一改可就實現不了,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吧!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 篇6

今天,終於上完了《西遊心》閲讀指導課。這節教研課着實讓我頭疼了好一陣,因為對閲讀指導課,這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心裏沒個頭緒。記得上一學期二小的凌阿麗老師曾上過一節《伊索寓言》指導課,隱約有一些印象,讓自己去親手處理一節課,真不知從何處下手。

對照教參確定了教學目標,又聽取了組裏其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後,我又多方蒐集資料,學習閲讀指導課的教學方法。還有,説實話,《西遊記》這本原著,我也沒有仔細讀過,為此,我趕緊加班,別讓上課侃出了“簍外”。在確定了教學流程後,我走進了課堂。

一堂課下來,我長吁了一口氣。雖然知道創新很重要,但為之去努力,需要付出很多。這節課,親身實踐後,我感覺有很多不足。

首先,教師的準備還不是很充分。如課堂環節之間的過渡語,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等都顯得很凌亂,有時還多次重複。板書設計也是最後匆忙才寫完整。還有“玄奘”這個詞,我讀的是錯的。題目“走進《西遊記》”我寫成了“走近”。腦袋有點脹,上課感覺也不是很好。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課堂上的`教學法和學法比較單一,基本上是以教師出示資料,學生閲讀為主,沒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在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方面,我雖然也想了些辦法,如聽歌、認人物、探究孫悟空其人等,但感覺學生讀書的慾望還不是很大,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最重要的是沒有給學生以讀書方法上的指導,主要是因為教師也很茫然,沒有作深一步的研究。

對於閲讀指導課,真的是摸着石頭過河,希望在這一方面在更深的瞭解,上過一節課,不是很成功,但總的感覺是,學生和老師都有一定收穫的,語文課不能只上課文,這樣的課堂同樣要認真研究,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真的是大有益處。

名著導讀《西遊記》課後教學反思 篇7

導入教學情境:幻燈片:悟空像《西遊記主題曲》,六小齡童評《西遊記》,《西遊記》簡介,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時,找到白骨精“三變三騙”,孫悟空“三識三打”和唐僧“三責”的語句。精讀課文,讀悟結合的方法學習課文,要求學生表演前兩個情節,重點想象白骨精的陰謀被孫悟空識破後的`心理活動,將它的想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體會妖精“三變三騙”之間的聯繫(妖精為了吃唐僧,變成了“村姑”“老婦人”“老公公”連用了“美人計”“反間計”“連環計”)精讀孫悟空是怎麼棒打妖精的語句,體會這“三打”中動詞的妙用和“打”的不同(“劈臉一棒”“當頭一棒”“掄起一棒”體會悟空善於識破妖精的詭計,和他堅定不移的降妖決心。)。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描寫來突出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從唐僧對悟空的“無故傷人性命”“無心向善,有意作惡”“你走吧”三責中,感受唐僧“慈悲為懷”和孫悟空“除惡務盡”的決心。討論:孫悟空可以一打就解決了白骨精,可是作者為什麼寫“三打”呢?(這就是反覆敍事,可以增強故事情節的複雜性、曲折性和生動性。《西遊記》中還有《三借芭蕉扇》《三戰紅孩兒》等,這也正是古典名著的魅力。)

課堂上,還讓學生自由組合,表演《三打白骨精》,學生興趣盎然,有幾組還表演得像模像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zdk2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