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鯨》教學反思15篇

《鯨》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鯨》教學反思15篇

《鯨》教學反思1

由於個人在新課標後,語文教學實踐的經驗還不豐富。同時我們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出現了許多不當的地方。在這裏我重點想説由於在沒恰當地處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地位,而導致的不當:

1、落實知識和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是發揮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介紹了許多鯨的知識,讓學生大開眼界,也讓教師也增添了不少的知識。但是,教師這個時候應該及時的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點上,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怎樣表達的。否則,感覺是一堂生物課。雖然,新課標要求我們不要把各學科獨立起來。但是,也不要混淆各學科的界限,要把握好尺度。

2、沒有選取有典型的段落,進行以點帶面的理解。同時還浪費了時間,導致了本應該在課上能完成的練習改成家庭作業了。

3、 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把握的尺度不夠。

措施:

1、深入學習新課標,領悟其實質,並使之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2、加強對學生的瞭解。

3、多跟同行交流。

《鯨》教學反思2

在教學中我考慮到鯨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的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和生活習性。果不其然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讓學生了解鯨的進化時,通過讓學生看鯨的進化圖片,使學生從直觀上了解了鯨的進化過程。

我們常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教,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讓學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來概括,這樣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領悟説明方法,在教學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大”時,我將課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同時對於作比較、舉例子等説明方法也是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輸。

在教學的中,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並且讓故事貫穿在教學中。教學“齶”:學生伸出舌頭,頂住上齶,“肺”字,上下通氣,呼吸順利。這樣的形象教學都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枯燥的説明文變得有趣

在教學中,我還精心設計了過渡語,使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過渡非常自然,讓學生的思路也隨着老師的語言自然的轉換。同時,我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通過這樣的評價,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當然我也發現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善的。在課文的朗讀方面有待加強,學生讀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讀,在讀中思考問題,在讀中領悟內容就更好。同時,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師不敢太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讓學生説的有些少,教師語言有些多,課堂氣氛顯得不夠充分活躍。

《鯨》教學反思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及本文用來説明鯨“大”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及一些動物領域的專有名詞。

3、通過多媒體理清課文條理,瞭解每部分內容。

(二)教材分析

《鯨》是義務教育課程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精美説明文,通過介紹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及進化過程,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鯨的有關知識,拓展視野;二是學習文中所運用的説明方法,學寫簡單的説明文。

(三)學情分析

經過這幾年的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學生綜合分析和理解課文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由於學生都沒親眼目睹過這一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認識。為此,師生應在教學中充分恰當的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四)教學重難點

1、藉助多媒體瞭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學會運用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方法來寫簡單的説明文。

2、通過多媒體瞭解鯨的進化過程。

(五)教學準備

1、下載一些“鯨”的圖片和視頻。

2、有關的教學課件設計

【師生互動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出示“鯨”的圖片,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請看一下這種龐然大物是什麼動物(出示“鯨”的圖片),它生活在哪裏?

生:鯨,生活在海洋裏,它是一種海洋生物。

師:同學們眼光非常敏鋭,一下就識別出了這種動物,而且能瞭解一些它的知識,非常棒,那麼有誰能更進一步指着圖片具體介紹一下。

生:紛紛根據預習得到的信息,上台指着圖片的不同部位進行詳細介紹。

師:好,同學們表現的都很棒,那麼我們今天來進一步學習有關鯨的大小、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方面的知識。

二、利用多媒體,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輕鬆讀文,畫出生字、詞。

2、多媒體顯示生字,指名注音。

( ) ( ) ( ) ( ) ( ) ( )

鯨 鰭 肺 胎 齶 濾

3、學生注音後,多媒體立即一一顯示拼音。

4、多媒體顯示生詞,指名解釋。

寬敞: 退化: 哺乳動物: 胎生:

5、學生解釋後,多媒體立即一一顯示詞語意思。

三、藉助多媒體,品析和感悟課文內容。

師:指名逐節讀文,其餘學生邊聽邊想:課文介紹了鯨的哪些情況?這些內容又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多媒體顯示問題)

生討論、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生: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鯨是非常大的動物。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鯨是哺乳動物,而不是魚類。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介紹鯨的種類。

第四部分(第4--7自然段):介紹鯨的生活習性。

(多媒體顯示學生的回答結果)

師:你對課文的哪個部分最感興趣?請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選擇其中一個部分展開學習,注意用上我們以前學過的學習方法。

1、 (多媒體顯示)以前學過的學習方法,如:抓重點詞,抓重點句子,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

2、 學生選擇學習方法,選擇內容開始小組合作學習。

生:我通過反覆朗讀,讀懂了第一自然段介紹鯨很大。

生:我抓住了描寫鯨大的句子展開學習,知道鯨比大象大的多,最大的有16萬公斤,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四萬公斤重的鯨就有17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重。

生:鯨的嘴巴也很大,人舉起手還摸不到上顎……

師:同學們合作學習的都很好,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把剛才總結的有關“鯨”的特點想象成具體的畫面。

生:積極地想象,體會其中的樂趣。

師隨機出示表現“鯨”這些特點的圖片,讓學生由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屏幕展示)

師補充:是的,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課文寫的很具體,同學們知道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它寫的這麼具體,讓我們一下子就有明確、深刻的印象呢?

生:積極地討論、交流,得出作者運用了一些説明方法來進行説明的。師迅速在屏幕上顯示出本文所運用的説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並點明這些説明方法的好處(屏幕展示)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部分。這部分共幾句?描寫鯨逐漸變化的句子是哪幾句?(多媒體顯示問題)

生:本節共四句,可分為兩層。 ①②句講鯨不是魚類,它是哺乳動物;③④句講鯨的退化過程。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正確,但是文中都是文字描寫的,到底“鯨”的退化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動態畫面。(展示課前製作的動畫和下載的“鯨”退化過程的視頻)總結鯨退化的特點。

生:①環境變化;②很長時間。退化的原因是為了適應海洋的生活。

藉助多媒體學習第三部分,介紹鯨的種類。

(多媒體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討論分類)

師:請同學們認真自學④⑤節,完成下表(多媒體顯示錶格)

種類 食物 呼出的水柱

鬚鯨

齒鯨

(如:虎鯨)

藉助教學錄像,進一步理解這部分內容。(屏幕展示)

師: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描寫鯨睡覺的句子讀一讀,並畫成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生紛紛積極的作畫。畫好後,教師選好的投影展示。

師帶領學生藉助多媒體逐句學習最後一節。這段介紹了鯨的生長情況。

四、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介紹了鯨的大小、種類、退化過程和生活習性。作者抓住了鯨的最突出的特點,通過與其它動物作比較,運用比喻、舉例、列數字等説明方法,形象地介紹了鯨的有關知識。我們也通過多媒體向大家一一展示了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如果大家想更深入地瞭解“鯨”的知識,課下可通過上網繼續查詢

五、佈置作業。

課下寫一篇小作文:《鯨的自述》(屏幕展示)

教後反思:

在教學《鯨》這篇説明文時,應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通過多媒體的優勢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指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在自主活動中,在積極思維中,達到自悟自得。

首先,教學中多處藉助多媒體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成栩栩如生的立體畫面,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調動了他們情感的參與,如介紹“鯨”的特點,認識“鯨”的種類及“鯨”的退化過程時,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樣,學生的理解會更透徹,體驗也更深刻。以後應多運用這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其次,教學中應充分落實好自主閲讀。應讓學生享有充分地閲讀自主權和選擇權,經歷一個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習得的過程。

《鯨》教學反思4

《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課文,充滿了有趣的動物知識,但並不失去語文的特性。通過上第一節課時,我發現少許優點之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善的。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還有恰當地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堂課上完之後,還有不少學生圍着我轉,要我再播放課件給他們看,説還是看不夠癮。我想,直觀形象的教學,不僅是低年級,高年級學生也是很喜歡的。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説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説,顯得較為陌生。由於這些説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認真地具體分析讓學生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真的是讓人歎為觀止。介紹了藍鯨、抹香鯨……可見他們對鯨的興趣濃厚,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我也在反思。這篇充滿動物知識的文章本該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但整節課下來,學生不是很積極地思考或回答問題,雖然也不是沉悶得一句話不説。因此,要想上好一堂課,讓教學環環相扣,有聲有色。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仍需要下功夫。

《鯨》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上完《鯨》這一課,回憶起同學們那生動有趣的講解,我非常激動。激動之餘,我也產生了一些感觸。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先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之後出示研讀提示:1通讀全文,思考每一段分別介紹了鯨的什麼特點?2小組合作,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內容給大家作介紹,可以用書上的話來説,也可以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表達。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樣是這一課,幾年前我也曾上過,用的是逐段講解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低效。

還有一點,恰當地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堂課上完之後,還有不少學生圍着我轉,要我再播放課件給他們看,説是還看不過癮。我想,直觀形象的教學,不僅是低年級,高年級學生也是很喜歡的。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説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説,顯得較為陌生。由於這些説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寫的《鯨》自述的日記,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他們在日記中介紹了抹香鯨、齧齒鯨、藍鯨……可見他們對鯨興趣濃厚,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教學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學生彙報鯨的各種習性時,教師對説明方法的出現點撥得不及時,同時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

《鯨》教學反思6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但我們在實踐中,總有這樣的困惑:形式怎樣更好地為內容服務,而不是搞花架子?這堂課上,我讓學生結合鯨的特點想一想它能否入住海底世界。這一情境的設計,就很好地克服了這一點。因為這一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含蓋了鯨的生活習性的所有內容。學生能解決這一實際問題,也就學會了鯨的習性特點。陶行知老先生説過:“生活即教育。”引導學生讀課文,幫劉公島管委會想一想鯨能否入住海底世界,就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實踐也證明,這種方法極大地吸引學生,使學生有空前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明顯。

我通過適當的情境創設可激活沉悶的語文課堂,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好學、樂學。而生活又是情境創設之源泉。所以説,創設情境,構建生活化語文課堂是最富有活力的課堂。

二、利用電化教育 開闊視野

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並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以便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閲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學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事物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教學中我變以理性認知為主為以感性體驗為主,鯨的進化是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廣泛蒐集資料製成

動畫課件,還蒐集了有關鯨的圖片資料,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換成了栩栩如生的立體畫面,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調動了他們情感的參與,使他們實實在在奪領悟到鯨的特點。這堂課上完之後,就有不少學生圍着我轉,要我再播放課件給他們看,説是還看不過癮。我想,直觀形象的教學,不僅是低年級,高年級學生也是很喜歡的。所以課件不僅拓寬了學生學習的渠道,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落實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自得

羅傑斯曾説:“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學習本是個性化的行為,而把學生捆起來齊步走的做法,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天賦,也違背了小學生的“選擇性”,教學中,我讓學生享有充分地學習自主權和選擇權,經歷一個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習得的過程。1、閲讀自由選擇,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自由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2、內容的自我選擇:默讀課文,説説鯨的還有什麼特點?學生就可以選擇最喜歡的特點來説。3、小組的自由學習,鯨資料的交流和討論鯨不能入住海底世界的理由,這兩部分的教學環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拓展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空,還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展現和發展。這種自主選擇正是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具體體現。 不過,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今後的實踐中應思索的問題。

《鯨》教學反思7

教完《鯨》這一課,回憶起同學們那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我也深有所感觸。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然後指導同學們進行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樣是這一課,幾年前我也上過,用的是逐段講解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説明方法,但對小學生來説,顯得較為陌生。由於這些説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把對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的理解畫成簡筆畫,畫出了鯨的呼吸和睡覺……可見他們對鯨興趣濃厚,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

《鯨》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它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有關鯨的種類、進化過程及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當然是感興趣的,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的難點。教學介紹知識為主的課文,不僅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要讓學生學習課文是怎樣介紹這些知識的,進而學習作者的'語言和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學生在讀一遍後,往往覺得他什麼都懂了,課文再沒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我們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頗有耐心地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熱情肯定會被刻板的教學程序所消解。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獲得切實的言語訓練,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開課,我先以故事激趣,故事大意是:龍王要舉辦魚類大賽,鯨卻不能參加。講完故事後,讓學生思考:鯨為什麼不能參加魚類大賽?以此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如鯨不是魚類等;接着我問學生還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鯨的知識,誘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然後讓學生帶着這種迫切想了解這種動物的心情,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自學之後,我又設計了小組討論學習這一環節,學生自選內容、自選形式,合作彙報。不規定彙報的內容和形式,就是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了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在接下來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們用他們最擅長的本領、最喜歡的方式來交流彙報,讀一讀、講一講、畫一畫、演一演真是各顯神通。交流、討論實際上就是在口語交際,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積極地説、認真地聽,並且能夠吸納別人的見解,促進自己思維的前進。

學完課文之後,我設計了藍貓淘氣問答賽,一人扮藍貓提問,其餘學生扮淘氣搶答,鞏固所學知識。在結束課之前,我又創設情境將今天的知識介紹給你的家人或鄰居小朋友聽,並讓學生演練。這樣學生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了良好的聽説態度和語言習慣。

總之,這節課我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采的活動中學習、運用語文,以老課文實踐了新課標的要求。

《鯨》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

《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説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説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我教學本課特別注意的一個方面。

在教學時,考慮到鯨對於學生來講是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和生活習性.首先,我讓孩子們初讀課文,抓住要點,引導他們讀通讀熟課文,弄清課文講了關於鯨的哪些內容,接着,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特點.組織他們自讀課文,認真體會鯨的特點.之後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深入研讀,並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以第一自然段為例,研究作者是怎樣説明鯨的"大"的.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並分析説明鯨大的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讓學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運用的説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最後,我根據課後作業題的要求,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分別畫出鯨睡覺,呼吸,進食的樣子,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又讓他們進行了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樣通過作業訓練,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從而發揮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朗讀課文,瞭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課前準備

1.蒐集一些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象。

2.有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麼瞭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麼更深的瞭解。

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一、廣、斤、市。

認識生字後再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麼?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瞭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瞭解?

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後讀一讀。指名彙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鯨》教學反思10

《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也是我在課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學方法的一個疑難問題。

在教學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然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特點的?”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學生找出答案後,我相機板書“形體、進化、種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當學生對鯨的各個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後,我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演一演、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等,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體驗也更深。但在學生彙報完後,我卻以時間不夠用,沒有讓他們去表演,下課後看到他們畫的畫,我感到有點後悔,自己為了把課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長給掩飾了。

然後,讓學生看相關的影視資料,跳出課文,根據圖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説明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我急於求成,出現了多處不該出現的失誤。在我讓學生概括第二段時,黃子航説的是“進化成魚”,聽課老師都笑了,可我卻聽成了“進化鯨魚”,我卻沒有及時的給他糾正,是我的一個失誤,我經常讓學生學會傾聽,可我卻沒做到,而且有的同學在語言上出現了錯誤,我也沒有糾正,沒有關注課堂上的細節問題,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書書寫的不好,由於緊張,作比較的“作”寫成了“做”,出現了不該出現的問題。今後這些問題我會避免發生,讓課堂上呈現出更多的精彩之處。

整堂課下來,可能是我緊張的原因,學生也很緊張,課堂有點沉悶,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我要多學習的地方。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科學、藝術的做好教學工作。

路漫漫長兮,吾將上下求索……

《鯨》教學反思11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這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於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

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第1自然段講鯨特別大;第2自然段講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第3自然段講鯨的種類;第4自然段講鯨怎樣進食;第5自然段講鯨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講鯨如何睡覺;第7自然段講鯨的生長特點。概括起來説,4至7自然段分別是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做以説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課文首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瞭解到,鯨比象還要“大得多”。接着,用詳實的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以此來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為例,再次例舉具體數字, 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很大。

作者在介紹鯨吃食物以及鯨的生長時,又一次運用列數字的方法加以準確説明;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裏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説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説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説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不少人看過象,都説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課文介紹鯨,為什麼先要寫象呢?這裏作者運用比較説明法,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由象“很大”到鯨“比象大得多”,以此來説明鯨之龐大。這樣寫,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裏,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着桌子坐在它的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作者先列舉具體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用重量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發現的一頭鯨為例,從它的體重、身長、舌頭及口腔的寬大等四方面更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非常大。然而,這頭鯨雖然有4萬公斤重,可還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鯨有16萬公斤重。通過這樣比較,更進一步説明鯨特別大。這段話通過運用列數字、舉例子這些説明方法,使説明更加準確、清楚,使人對鯨是個龐然大物深信不疑。

③在很遠的古代,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這段話主要講了鯨的進化過程。鯨的樣子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鯨生存的環境由陸地變為海洋,鯨為了生存下去,就要適應環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變為遊動,身體逐步變成了魚的樣子。這一進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作者用“在很遠的古代”“很長很長”“漸漸”等詞語加以説明。“退化”是指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漸變小,構造簡化,機能減退甚至完全消失。這裏指鯨的後肢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小,最後完全消失。

④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裏的噴泉一樣;等肺裏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

這裏作者用了一個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鯨呼氣時噴出來的氣比喻成“花園裏的噴泉”。這種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使説明的事物形象具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對詞語的理解。

上齶:口腔的上壁,通稱為上牙膛,前部由骨和肌肉構成,叫硬齶,後部由結締組織和肌肉構成,叫軟齶。

哺乳動物:指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基本特點是靠母體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體。哺乳動物大都是胎生的。

胎生:人或某些動物的幼體在母體內發育到一定階段以後才脱離母體,叫作胎生。

二、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齶、哺乳、退化、垂直、經驗、胎生、特徵、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説明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寫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如今,隨着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對鯨的認識已經愈來愈全面。因而,課前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走近鯨的世界,對鯨有所瞭解。教師也應準備一些有關鯨的圖片、聲像資料或製作出相關課件,在課前及課中穿插運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課程資源。

2.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閲讀目標:“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教學本文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初讀課文,抓住要點。引導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弄清課文講了關於鯨的哪些內容,可採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敍述的條理。

(2)細讀課文,體會特點。組織學生自讀課文,認真體會鯨的特點。之後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深入研讀,並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演説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來彙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演説家的講解出鯨的特點,當表演家的演示出鯨的特點。然後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彙報,教師和其他學生當評委,與彙報同學進行交流。教師針對彙報情況,扣住重點詞句進行適時、適當的點撥,並結合課前蒐集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展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鯨的特點。對於文中出現的一些生物學術語,教學中可聯繫課文內容和具體語境加以理解,也可以藉助圖片加以理解,但不必深究。

(3)研讀課文,領悟説明方法。再次引導學生仔細讀文,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以第一自然段為例,研究作者是怎樣説明鯨的“大”的。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並分析説明鯨大的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教師可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概括性敍述語言,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然後,讓學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運用的説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意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可以出示思考練習中第三題的3句話,讓學生説一説:有無加點的詞語,句子的意思有什麼變化,自己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3.要重視讀寫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吸收,又在寫中練習運用,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在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之後,可以讓學生再補充介紹一些課前蒐集的有關鯨的資料,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展示白鯨、虎鯨、藍鯨、座頭鯨等不同種類的鯨的圖片。之後出示一些隨文練筆作業,請學生任選其一完成。①為海洋館寫一段關於鯨的解説詞;②以某一種類的鯨(如白鯨、虎鯨)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③以“我不是魚”為題寫一篇短文;④利用課後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學生練筆時,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完成練筆後,可以先讓學生在組內讀一讀、議一議,然後推選優秀習作在全班進行交流評議。

4.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捕”“哺”的聲母是b,不要讀成p;“乳”的聲母是r,不要讀成l;“潛”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三聲;“傾”讀第一聲,不要讀成第三聲;“即”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四聲。本課生字中“齶”“肚”“肺”“胎”都與人體有關,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寫成“市”。

《鯨》教學反思12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説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現將教後反思如下:

(一)反饋預習情況,導入新課。

課前預習的好壞是課堂教學效果優劣的關鍵。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學生平時較少接觸鯨,更要通過課前去收集相關材料,才能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也體現了大語文觀教學,把課外閲讀與課內學習相結合。課前我安排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充分地預習,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並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二)緊扣訓練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學。

教是為學生會學,教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第一課時,讓學生交流了生字詞,瞭解了主要內容。然後根據學生的質疑提出中心問題:作者介紹了鯨的哪些方面?是怎樣介紹的?勾畫出相關詞句。最後在學生獨立讀文思考、勾畫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交流,充實自己的想法。

(三)展示自我,彙報交流: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學習寫法。

在這一課時,重點就是學生的展示和拓展提升。剛開始上課就先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因為這篇課文的每個自然段都各介紹了鯨的一個方面,相對來説比較獨立。所以我分配各組展示的任務時,按每個組展示一個自然段的內容,由組內選好的彙報員來講解,其他組員或其他同學都可以補充。因為有了充分的預習和自學,以及小組交流。所以,對段落的分析講解非常透徹。特別是對重點詞句抓的很準確。比如,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學生除了感知到鯨的形體特點:大、重、長之外,還能説出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內容介紹清楚的。教師對重點也進行了強調,學生講解的積極性高,聽的同學也認真補充糾錯,整個課堂屬於學生,而老師只是穿針引線的作用和強調、引導的作用。沒想到的是,這種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學、講的方式對稍顯枯燥的説明文也學得有滋有味。拓展提示的環節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對這節課的學習。比如:談收穫,讀喜歡的句段,以鯨的自述介紹某類鯨的特點等。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發言的同學爭先恐後。可以説學生們是百分百地投入在學習的課堂中。課後的拓展練習引導學生把這些寫作方法適當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

雖然,這節課受到了市、縣教研領導的高度評價,但是課後我感到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對學生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上,應再準確恰當些,這樣有利於學生以後對自己的表現有更好地把握。

《鯨》教學反思13

 一、開課。(設計説明: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鯨很大,也很壯美。)

1、在黑板上畫一幅鯨的簡筆畫。

2、播放視頻:壯美的鯨

二、質疑:看到翻騰的鯨,跳躍的鯨,你想了解它什麼呢?(設計説明: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學信息反饋和交流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充分肯定學生善思好問的精神,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

三、檢查獨學情況。(設計説明:《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六年級的識字要求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學生自主彙報或抽查方式檢查、鞏固語基知識,適機引導學生能從課文語言環境中理解新詞,並讓學生説説用什麼方法讀懂的,達到學習方法的交流和積累。)

1、對子之間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認讀PPT上的詞語:目前、上齶、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

3、比較“齶、肺、肚、胎”的字形,正確書寫這幾個字,並把這幾個字寫在插圖中鯨的相應的部位上。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重點檢查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朗讀。

四、根據導學案的第一題,自主學習。(設計説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突破重點。圍繞“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鯨?”的問題展開學習。)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話都在寫鯨的大,你喜歡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按導學引領2的要求自學。

 六、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主學習的成果。(設計説明:合作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去發現,認識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比喻等説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設計説明:針對學生的彙報情況,教師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適時、適當的點撥,並結合課前蒐集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展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鯨的特點。)

 八、通過朗讀來表現鯨的大: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全班展示讀。

 九、盤點收穫:我們學習説明文,不僅要了解事物的特點,還要學習作者説明事物的方法,寫作文時也要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作文中去。

《鯨》教學反思14

《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前教師安排學生蒐集鯨的資料,通過圖片、文字等信息,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有了一定的瞭解,然後石老師依次分析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並重點對説明方法進行了解析。總體上本節課層次清晰,重點突出。

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教學,要讓學生更自由、更主動,更有興趣、更有創造性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而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閲讀寫作能力。

《鯨》教學反思15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5——6年級的閲讀目標中明確提出:“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在教學建議中也特別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在執教《鯨》一文中,主要從兩點着手:

一、 開頭採用看看書。“咱們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意圖鼓勵學生自己讀書、思考,讓學生在通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積極性高漲,迅速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説説看。“誰的方法最科學,最有效?”學生在自己讀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先在學習小組內進行初步地交流。在學生自己讀書、自我思考、自我選擇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有利於集思廣益,增進交流,鍛鍊表達,擴大學習面;有利於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及時地調整導學目標。同時,也有利於教師肯定優秀學法的同時,系統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

本節課我注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習過程呈現開放型,重學習結果,更重學習過程,真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讀書,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聽取,學會讚賞。”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4nle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