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語文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範文

語文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範文

古詩是主觀性最強的藝術,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緒的流波里,是詩人自己獨特的情感宣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參考!

語文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範文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1

今天,新學期的第一節語文課,第一單元第一課,就是古詩詞三首。上學期每週的晨誦,我帶領學生誦讀了很多古詩詞,讓他們打着節奏,配上手勢,抑揚頓挫地朗讀,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很濃厚。翻開課本第一課,我還沒説什麼,教室裏就呈現出他們搖頭晃腦,高低吟哦。我也沒做聲,微笑着看着他們自己讀書。他們讀了一會有很多同學好像就會背誦了,然後停下來,看着我。我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有關古詩詞的文學常識,然後就和大家一起賞析了李白的《獨坐敬亭山》。

李白寫這首詩時,距他離開長安已將近十年。這時的李白對當時社會的弊端已經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無法容於現實,於是他的孤獨感越來越強烈,憤世嫉俗的情緒與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尋求慰藉,尋覓知音,這首詩表現的正是這樣一種心情。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李白坐在那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着眾鳥、孤雲漸漸飛去,眾鳥和孤雲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舊坐在那裏欣賞着它。李白把敬亭山當成自己在世間的唯一知己,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着他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説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此時,學生吟誦着古詩,我看着他們,這時眼裏心裏只有這羣純潔活潑的孩子,全然沒有世俗的紛擾,這不正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2

本學期只有短短的.三個半月,而在這緊迫的開學第一課裏,我遇到的就是一篇古詩教學——《獨坐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已達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由此寄情山水,抒發自己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的感情。

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這短的時間裏讓四年級的孩子迅速理解詩意,並由此產生對詩歌的興趣呢?這無疑是值得探究的課堂教學智慧。

我決定從詩人入手,首先讓學生回憶李白背一背李白的詩,使學生多角度、重新認識了李白。使學生知道李白是個非常豐滿的人物:鄉愁滿懷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有情有義的李白,既而非常自然地帶領學生去認識更豐滿的李白,去了解李白的內心深處。這樣開課,既鞏固了所學,又豐富了對李白的認識,也為學習李白的新詩《獨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接着我準備從詩題開始,通過抓“詩眼”的方法,帶領學生緊緊抓住“獨”字,先行體會詩人那份孤獨寂寞之情。

然後又通過在詩中找“詩眼”的方法讓學生交流詩中能體現“孤獨寂寞之情”的“字眼”。學生很快通過“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這兩句詩中的“盡”和“閒”字,體會出鳥飛雲去只有李白孤獨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對比中越發顯出作者的“獨”。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此時李白的眼裏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時能懂李白,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練習,“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彷彿在對他説:——”讓學生在本子上寫,然後全班交流,學生在寫話中把體會到的作者孤獨之情用文字表現出來。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表達詩人遭貶流放後的孤寂、愁楚。但課堂教學中也充滿了遺憾,由於時間的關係,學生朗讀不夠充分,詩文朗讀韻味不是很足,節奏不夠清晰,語速快了一點。我注重了詩意的體會,卻缺失了讓學生通過品讀詞句感受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薰陶。我想,如聽錄音,多示範,讓學生在意境之美的薰陶中去感悟詩歌的韻律美,應該是我以後教學詩文注意的地方。

反觀全課,情感的基調奠定的是不錯,學生的課堂表現也很積極,如果説就學生本節課的發言來説,應該是有不少很精彩的,但畢竟這是日常課,我覺得這節課在面向全體時做得不夠,有部分學生始終參與不到課堂學習中來,對詩的情感體會也不到位,這也是我的日常課堂經常出現的問題。

總之,詩路漫長,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堅實的去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3rw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