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同行藍天下教學反思

同行藍天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下面是關於同行藍天下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閲讀!

同行藍天下教學反思

同行藍天下教學反思

1、針對教材,能夠創新使用,不僅充分展現教材中的知識點,而且結合學生身邊的現實生活豐富了教材內容,使用得課堂中的知識技能更加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真正將知識能力溶入到了社會生活之中,讓學生能過學習瞭解殘疾人的生活,知道怎樣對待有困難的人,怎樣才能很好地幫助他們,樹立關心他人,扶弱助殘的良好行為品質。各教學框架板內容版塊的設計都能夠有效地輔助本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2、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的幾個教學活動因新奇貼近殘疾人的生活而此起學生的興趣,活動方式靈活而有效。從導入新課時,讓學生動手體驗殘疾人生活。親自體驗盲人、聾啞人等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每一個事例與實驗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殘疾人生活的艱難。新課中還運用故事形式,讓學生把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講給大家聽;通過展示調查圖片、錄像等都讓學生通過自己言行學習到殘疾人的艱難,感受到堅強不息的精神。

3、本課的教學注重了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培養,整堂課由猜想殘疾人的心情---感受殘疾人的困難---給予殘疾人幫助----呼籲社會中的關愛等隱含的情感為線索,圍繞着本課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領悟新知,輔助情感的昇華,有效地促進了本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4、板書較有創意,不僅歸納和精煉出本課的知識點,更能深化學生對本課教學框架的認識,從而鞏固和加強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掌握。

有待提高之處:

1、課堂的生成性方面有些欠佳,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認真傾聽,以便隨時追問及適時鼓勵。

2、師生對話時,可以進一步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例如:學生説到聾啞校調查除了彙報的錄像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親眼所見的和感受到的其它事説一説。再如:學生説身邊的人的故事時,可把故事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展示給同學們看一看,增加親切真實感。

3、學生對於蒐集到的資料不能照讀,應該加以內化後,用自己的話講述給同學們聽。

同行藍天下教學反思

一、充分開發、利用教材

本課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的內容,教材中的內容較簡約,主要以圖片為主,所起的僅僅是一種範例提示和引導的作用,作為教師,必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開發課程資源。為了充實教學的內容,我和學生一起蒐集了大量不同地區兒童生活的圖片和資料,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並沒有採取包辦代替的方法,而是和學生一起蒐集、篩選、整理。課前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提高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而且在課前就有了感性的認識,課上就容易激發出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何用好教材,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教學設計中,我將課本82和83頁的內容設計成遊戲的形式,在課件中將不同國籍、不同地區孩子的圖片分別放在世界地圖相對應的國家或地區,然後由學生點擊來猜,猜對了就會彈出該地區的兒歌或音樂。在教學中,學生踴躍參與,在遊戲中瞭解了圖片中兒童的.國籍。遊戲的形式很適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整合課程資源

在教學設計中,我還整合了課程資源,將語文中的詩歌、音樂中不同民族的音樂形式融入到品德與社會課中。在瞭解了中國城市、農村、少數民族兒童的生活並引導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快樂幸福之後,我引入〈微笑〉這首詩,不僅對前面的內容做一個小結,也讓學生在朗讀中能深入體會。在瞭解了戰爭中孩子們的情況後,我引用〈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中的詩句,讓學生知道這些孩子和我們一樣有這樣的需求,而我們的孩子們看似平常的事物,戰亂中卻是這些孩子最渴求的。在“猜猜他們來自哪”的遊戲環節,當學生點擊正確,就會彈出一段音樂,這些音樂都是各地區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或兒歌,音樂的播放,不僅使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得到放鬆,也使學生對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有了感性認識。

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前學生蒐集了大量資料,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運用好這些資料,我讓學生一起參與我的教學設計中,由學生來給這些圖片或照片分類、篩選、定主題。整理後學生將這些圖片分成三大類:一類是本班同學學習、活動、過生日、旅遊的照片,作為城市兒童生活的代表,另外兩類是農村兒童和少數民族兒童的圖片。整理後我將這些圖片放進課件裏,課堂上仍由收集照片或圖片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在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紛紛出謀劃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統觀整個課堂,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遺憾,例如:可以更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更及時給予孩子積極的評價,而善於運用有效的評價,則可以激勵孩子們的發展。我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充分磨練自己,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索如何運用有效的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rdxy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