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

《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現代詩歌,這首詩主要講了植樹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綠化祖國,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教後有三點感受:

 一、得心應手之處.。

1、教學重點突出——以讀為主,由於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

2、教學難點突破。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繫課文説説植樹的好處(共六條),護綠的重要,通過一個小故事,讓他們明白了植物是怎樣進行光合作用的,從而也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課文的重難點迎刃而解!。

 二、不如意之處。

學生的朗讀未能完全達到預期效果,雖然多層面訓練,總感到不是所有孩子的朗讀都令人滿意。少數孩子讀書是面無表情、有氣無力,也有的孩子是聲嘶力竭,不能彰顯出文章應反映的精神面貌!

古人云:情動而辭發!少數孩子是沒有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讀書沒感情,寫起文章來怎麼可能洋洋灑灑呢?難怪讀少數學生的作文總是味同嚼蠟!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孩子的語文素養問題,所謂悟性也許即如此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來要打持久戰!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是説一經指導就能成功!

 三、拙見。

1、教材應與時俱進,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不應再出現“四化”這類字眼!

2、這篇文章是否可以向後移?因為現在外面未能顯示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室外春寒料峭,室內的氣氛再怎麼渲染,也難以春意盎然,與文章融為一體!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2

《走,我們去植樹》這首詩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全詩語言活潑明快,內容淺顯易懂,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讀來琅琅上口。教學過程中有得心應手之處,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學生的字詞學習比較紮實,檢查效果較好。由於以前學生積累過不少詞句,所以,課堂上學生能説出好多描寫春天以及描寫樹木的成語

其次是教學難點突破。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繫課文及生活實際,説説植樹的好處,護綠的重要,還講述了植物是怎樣進行光合作用的,從而讓學生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可是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朗讀還有待於提高。雖然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也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但教學效果不太明顯。學生還是讀不出詩歌的特點。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3

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地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

由於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繫課文及課前預習(閲讀《補充習題》中的相關資料)説説植樹的好處,從而也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詩歌時,我抓住“走,我們一起去植樹”這句話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兩次,是本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是學生理解這首詩的課文核心。我引導學生透過文字表達的表層意思看到文字背後更為深層的意義——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之大。並通過閲讀第二段落,逐步瞭解植樹的具體好處,在此基礎上,瞭解“綠色工廠”、“綠色的希望”、“綠色寶庫”等詞語的具體含義。

最後,在共同朗讀植樹標語中,學生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學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4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拿到新書,我粗粗翻閲了一下,這冊教材的編排和上學期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也是一個良好學習習慣的教學,七個單元23篇課文。用了兩節課的時間,我教完了第一課,雖説放了一個寒假,不過,孩子們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自己覺得教學效果還不錯。回憶這課的教學,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緊扣題目抓兩頭

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讀課題,想想,從課題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學生告訴我,可以知道這首詩歌所講的時間是春天,主要講的是少先隊員們一起植樹的事。理解題目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且找和題目有直接聯繫的段落,學生很快就找到了課文的第一小節和最後一節。我又讓學生反覆誦讀這兩個自然段,並想想這兩個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大了什麼作用?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回答説第一小節是點題,領起下文;最後一節是總結全文,再次點題。我再一次追問,在第一小節和最後一節中都有這樣一句話,“親愛的少先隊員們,走,我們一起去植樹!”那麼,這相同的一句話的含義一樣嗎?學生沒有馬上回答,我讓他們默讀課文兩遍後再回答我。此時,教室裏很安靜,我知道,學生都在靜靜思索。過了一會兒,舉起了兩、三隻小手,我知道,孩子們已經有答案了。果然,他們的回答非常令我滿意。一學生説,第一小節的這句話是招呼大家一起去植樹,最後一小節是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號召大家一起去植樹。看來,他們已經讀懂了課文。

二、緊扣主題抓重點

課文的三、四、五小節主要講了植樹的好處,可以説這三小節也是文章的重點。於是,在教學這三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己閲讀,並自己的話説説讀懂了什麼?因為這三個自然段是並列的,字數也一樣,所以學生學起來也不覺得困難,在朗讀兩遍的基礎上也能用自己的話講述了。但這幾個自然段中,有幾個重點詞語很重要,如“綠色工廠”、“染綠版圖”、“綠色希望”等,不過,通過我點撥,學生還是很快就理解了。

可能是因為這一課是一首詩歌吧,學生學起來還是挺帶勁的,兩節課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背出來了。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5

這首詩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況。全詩語言活潑明快,內容淺顯易懂,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讀來琅琅上口。

讀第一節,先通過“邁開輕快的腳步”這一句來體會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愉悦心情。這一節要讀出歡快、有力,讀出少先隊員蓬勃的朝氣來。

讀第二節,從“到處”一詞體會參加植樹的少先隊員多。從“歡聲笑語”一詞體會他們植樹時的喜悦心情。

讀第三節,教師通過講植物的光合作用,幫助學生弄清楚把樹稱為“綠色工廠”的道理。通過朗讀“送來……健康、幸福”,使學生體會到植樹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讀四、五兩節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説説植樹造林還有哪些好處,明白“綠色的希望”是什麼,鼓勵學生不僅為祖國多植樹,自覺地愛護樹木,而且要不斷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讀第六節時,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説“森林是人類的朋友”,真正懂得祖國建設離不開綠色寶庫的道理。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體會植樹造林的意義。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6

蘇教版國標的第一篇課文均為詩歌,我總在想為什麼每冊書的第一篇選詩歌的呢?是不是人類保留至今最早的文章是詩歌?是不是詩最能夠讓學生懂得母語中的創造?是不是詩很簡單,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母語的簡單,即一切從簡單開始?這些詩是簡單的,簡單的讓學生一讀就懂,一讀就感受到美韻的存在,一讀就感覺到自己從寒暑假中又回到了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

我本人是很喜歡詩的,也喜歡用自己搜索的關於詩的解釋引導學生學,用自己對詩的理解引導學生學。比如,在過去我查找過詩的許多種解釋,大概有150多種,我個人認為最好的解釋不是中國的“詩言志”,而是古希臘“詩人就是創造者”,而發現到古希臘的這一解釋,我是非常興奮,一直到現在,這種興奮還是那樣的強烈,所以每學一首詩,不管是新詩還是古體詩,我都會與學生一起重複“詩人就是創造者”,今天的學習其實就是與“創造者對話,以讓自己成為創造者”,孩子們都能明白我的這種引導。所以,四下的這首詩,還是用“創造”打頭,讓學生盡情地朗讀,去植樹,去思考。

我在多篇拙作中解釋過漢字的“詩”,我説“詩”字非常好,是由三部分組成,左邊是言字旁,右邊是由“土”與“寸”組成,“詩”其實就是“土言寸語表心情”,“土言就是根據自己的思考想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這是詩的內容。寸語,就是把想要説的話變短了,短得好聽了,比如押韻了,這是詩的形式。而土言加寸語其實最終還要表達着自己的`情感,比如愛與憎等,那就是言字旁所指,這也是詩的思想”。我以前是用這種方式教會我的女兒快速愛詩、寫詩的,雖然對於我本人來説,那只是個案,但通過我過去兩年的實踐,我覺得了大部分的學生理解了,開始寫了,並且還真像回事。所以,在教這一課中,我同樣引導學生用漢字“詩”的方式來讀、來思考。

《走,我們去植樹》這不是一篇假詩,不是一首想像詩,而是一首實踐加思考的詩,是一首通過實踐來説理的一首詩。植樹是為自己、為他人、為人類、為社會、為今天、為未來創造,我們應該讓學生擁有這種創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頭腦展示了孩子們的希望,展示了人類需要的環境。這一句句創造之語,很容易感動四年級的學生,但感動歸感動,讓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那是難的,特別現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難有這種體驗,城市的植樹往往是由專門的勞動者來做,而農村的孩子這種體驗還是有的,因為大多數的農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樹的活動,他們摸一摸,看一看,也會有着靈動。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但能以詩的方式主動表白自己的感動的學生卻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課上,特別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也應該引導他們學着用詩的方式記下自己的感動。課後有第五題是: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閲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徵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其實也可以模仿着課文的形式,讓學生以詩的方式介紹,也許更能夠激起學生的創造慾望。

既然詩是一種創造,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擁有這種創造。這也是母語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7

《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通過實踐説理的詩。植樹是為自己、為他人、為人類、為社會、為今天、為未來創造,我們應該讓學生擁有這種創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頭腦展示了孩子們的希望,展示了人類需要的環境。這一句句創造之語,很容易感動四年級的學生,但感動歸感動,讓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那是難的,特別現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難有這種體驗,城市的植樹往往是由專門的勞動者來做,而農村的孩子這種體驗還是有的,因為大多數的農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樹的活動,他們摸一摸,看一看,也會有着靈動。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但能以詩的方式主動表白自己的感動的學生卻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課上,特別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也應該引導他們學着用詩的方式記下自己的感動。

教學時,引導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意,並且根據不同的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知道了誰在哪植樹,植樹的好處,結尾首尾呼應,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的決心。“綠色工廠”、“綠色希望”、“綠色寶庫”,這三個知識的解讀是繞不開的。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踐,反覆誦讀,知道了“綠色工廠”是一個比喻的手法,把樹比作工廠。既然是工廠必定要生產產品,在這個綠色工廠裏產出的是清新的氧氣。製造過程是複雜的生物反應,通過光合作用來實現。我認為理解到這樣足夠了。綠色希望,表層的意思是小樹苗,從更深層來理解,小樹苗還寄託着怎樣的希望呢?是綠樹成蔭的動人畫卷,是造福人類的美妙圖景,是渴望成才的美好憧憬。在充分的討論和探究中,讓學生深入文字背後,理解詩化語言和文學表現特質。綠色寶庫是指森林,充分説明了森林和人類的密切關係,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

在詩中,“染綠”的手法值得品味、鑑賞。這是擬人化的手法,想象大自然有一雙神奇的手,把植樹造林想象成塗抹綠色,這是一種具有奇幻色彩的表現手法,很是精妙!

課後第五題是: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閲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徵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其實也可以模仿着課文的形式,讓學生以詩的方式介紹,也許更能夠激起學生的創造慾望。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8

新年新氣象,也要在身心和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把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建設的使命讓他們心領神會,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是祖國的未來,自己就和文章中的小樹一起成長着。

每一學期都在嘗試着一些讓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讓他們真正地愛上學習和願意學習,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先範讀課文,這樣可以讓學生把握課文的基調,對理解這首小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整首詩的理解,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在巡視的時候,我就聽出來學生在朗讀的時,有的學生能夠抑揚頓挫地朗讀,有的學生卻是泛泛地朗讀,沒有任何的韻味和感情基調,這樣在講授的時候,讓那些學習態度較差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朗讀課文,通過糾正和講解,他們能夠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地聽講,理解整首詩的內容,明白自己是未來社會的主人,要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9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學段閲讀教學的難點,是學生閲讀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只有具備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順利地進行高年級的閲讀學習。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在閲讀學習中進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今天我在教學《走,我們去植樹》一課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做了一些引導:

一、抓住課題,整體入手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閲讀教學時我通常從課題入手,通過審題提出問題,通過閲讀解決問題。這樣的閲讀思路,可以收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上課時,我在板書課題後提出了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課題由兩部分組成,如果把前面一個字“走”去掉,意思有什麼不同嗎?

(2)讀了這個課題,大致瞭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反覆誦讀,發現了“加上一個‘走’字,有叫別人一起去植樹的意思;沒有‘走’字,只是講‘我們去植樹’這件事,沒有叫別人一起去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一讀課題,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不難了。大多數同學都認為:“這首詩歌是寫與植樹有關的內容。”“這首詩是號召別人一起去植樹的。”“這首詩歌是寫植樹節到了少先隊員去植樹有的。”

此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詩歌,看看自己想得對不對。讀完以後,有學生提出了補充意見:“這首詩除了叫人們去植樹,還寫了植樹的好處。”於是,我讓學生拿起筆來找一找,哪幾個小節寫了植樹的好處,在這個小節前面作個記號。學生很快找到了第3、4、5、小節。“那麼剩下1、2兩個小節又是寫什麼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這樣很自然地過渡到“誦讀感悟”環節。

二、抓關鍵詞句,指導感悟

對於一篇課文而言,一般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統領全文的總起句、總結句或中心句(詞),對於一個章節或一個段落而言,也有能夠提示概括主要內容、能統領全段的關鍵詞句,在閲讀教學中,如果能抓住它們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閲讀課文,就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例如在教學第1小節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來體會植樹的季節和少先隊員參加植樹造林的快樂心情。

而學生獨特的感受又增加了閲讀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體會“輕快的腳步”時,一個學生認為“冬天過去了,春風來了,人們脱下厚厚的、笨重的棉衣,換上了輕薄的春裝,要加快腳步趁着美好的春光植樹所以腳步顯得很輕快。”而他的同桌則認為:“輕快的腳步還説明他們心情很高興,因為感到高興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所以腳步就顯得很輕快。”而在教學第2小節時,我則引導學生抓住後面的省略號來展開想象,促進感悟。學生們還想到“少先隊員們在學校操場邊植樹。”“少先隊員們在小區裏植樹。”“少先隊員們還在公園裏植樹。”“少先隊員們在江河邊植樹。”……當他們這樣想的時候,那些植樹的少先隊員們就已經從書本中走出來,從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灘、溝渠、山坡、公路邊走來,走進了他們的生活,走進了他們的世界,於是,學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進一步真正體會到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抓課後問題,引導思考

有時課後問題的設計可以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學切入口,教師如能充分利用課後問題的提示,引領學生潛心會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準確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地探討課文的內涵,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課課後練習第4題“聯繫課文內容,説説植樹有哪些好處”,可以教學之前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詩歌,找出寫植樹的好處的章節重點閲讀,查找資料瞭解,從而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可以在教學之中巧妙的設計一個討論“植樹造林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學生便會想起傢俱,課桌、架橋、鐵路枕木等都會用到樹木。它的好處數不勝數。也可以在教學之後讓學生回顧總結全詩,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從而起到複習鞏固的作用。這樣學生學起來輕鬆效率高。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篇現代詩歌,以簡潔輕快的語言表達出了對青少年熱愛環保的號召。文章的重點主要是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植樹的重要,説説植樹的好處。

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文意是個不錯的方法。在教學第1小節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來體會植樹的季節和少先隊員參加植樹造林的快樂心情。在教學第2小節時,我則引導學生抓住後面的省略號來展開想象,促進感悟。學生們還想到“少先隊員們在學校操場邊、在小區裏、在公園裏植樹……”當他們這樣想的時候,那些植樹的少先隊員們就已經從書本中走出來,從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灘、溝渠、山坡、公路邊走來,走進了他們的生活,走進了他們的世界,於是,學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進一步真正體會到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1

《走,我們去植樹》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3-5小節,除了弄懂植樹的好處外,更應體會關鍵詞句的用法及意義,以及整首詩告訴我們道理。

為了理清詩歌內容,我採用了清晰板書的方式;為了分析詞句,我採用了情境創設及仿寫鞏固的方式。應該説,效果還是不錯的。

一、清晰板書

依據學生的回答,我相繼出示了板書,如下:

淨化空氣

植樹(可以) 綠化祖國 (所以)多植樹、保護森林

抵擋風沙

通過清晰的板書,學生們對詩歌內容有了總體的把握,概括起段意來也順手多了。對於四年級的教學來説,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也日趨變多,要求變高,難度變大,所以,設計一個簡潔、清晰的板書就成了課堂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也成了很有效的手段。學生在回憶課文內容的時候,只要一想到板書,就會自然而然地引申出課文內容,延伸出課文的重難點,對複習鞏固幫助極大。

二、情境創設及仿寫鞏固。

每一篇課文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關鍵詞句,掌握這些關鍵詞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寫作水平的提升等都有很大的幫助,長年累月的分析研究,對於學習語文的能力、學習的能力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對於一些有興趣分析的孩子,特別是學習能力處於中下等的孩子,我都會提些問題供他們思考、分析研究,以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能力。

這首詩中3-5小節中有這樣幾處關鍵的詞句,比如第三小節中的“一棵樹就是一座綠色工廠,片片枝葉都是快樂的音符”一句是比喻句,這個學生很容易看懂,不過為什麼這麼打比方就有點難度了。我首先創設了情境,和學生們交流了工廠的用途,學生們説工廠是用來生產產品、製造東西的場所。由此再與樹進行聯繫,學生知道了樹是釋放氧氣的工廠,藉此契機,我和學生們交流了光合作用,大家聽得比較入神,也徹底明白了樹是綠色工廠的原因。

比如第五節,我讓學生進行了仿寫:叫(),讓()。通過思考、交流,不僅學會了仿寫,同時也瞭解了樹的多方面好處。瞧,這是學生的精彩仿寫:叫龍捲風乖乖投降,讓百花競相開放;叫洪水乖乖認輸,讓動物自由安家。等等。顯然,森林除了能防風治沙,還有抵擋洪水等好處也深記於學生心間了。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2

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地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全詩教學過程中有得心應手之處,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學生的字詞學習比較紮實,教後檢查效果較好。由於以前學生積累過不少詞句,所以,課堂上學生能説出好多描寫春天以及描寫樹木的成語。

其次是通過情境創設及仿寫鞏固突破教學難點。每一篇課文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關鍵詞句,掌握這些關鍵詞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寫作水平的提升等都有很大的幫助。這首詩中3-5小節中有這樣幾處關鍵的詞句,比如第三小節中的“一棵樹就是一座綠色工廠,片片枝葉都是快樂的音符”一句是比喻句,這個學生很容易看懂,不過為什麼這麼打比方就有點難度了。我首先創設了情境,和學生們交流了工廠的用途,學生們説工廠是用來生產產品、製造東西的場所。由此再與樹進行聯繫,學生知道了樹是釋放氧氣的工廠,藉此契機,我和學生們交流了光合作用,大家聽得比較入神,也徹底明白了樹是綠色工廠的原因。

比如第五節,我讓學生進行了仿寫:叫(),讓()。通過思考、交流,不僅學會了仿寫,同時也瞭解了樹的多方面好處。瞧,這是學生的精彩仿寫:叫龍捲風乖乖投降,讓百花競相開放;叫洪水乖乖認輸,讓動物自由安家。等等。顯然,森林除了能防風治沙,還有抵擋洪水等好處也深記於學生心間了。

當然本課教學也存在不足之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的朗讀還有待於提高。雖然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也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但教學效果不太明顯。學生還是讀不出詩歌的特點。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3

《走,我們去植樹》這首詩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全詩語言活潑明快,內容淺顯易懂,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讀來琅琅上口。教學過程中有得心應手之處,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學生的字詞學習比較紮實,教後檢查效果較好。由於以前學生積累過不少詞句,所以,課堂上學生能説出好多描寫春天以及描寫樹木的成語。

其次是教學難點突破。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繫課文及生活實際,説説植樹的好處,護綠的重要,通過一個小故事,讓他們明白了植物是怎樣進行光合作用的,從而也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可是,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的朗讀還有待於提高。雖然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也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但教學效果不太明顯。學生還是讀不出詩歌的特點。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4

今天上午第一節課,我上了第一課《走,我們去植樹》,在此之前的兩天時間交給他們如何預習,今天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發現孩子們的朗讀水平還是很好的,很有感情,但還是不夠通順流利,不過聽着孩子們很認真的朗讀,我覺得孩子們還是用心了,我及時給予學生誇獎,並指出他們在朗讀科文中的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有5各生字,我只抓住了“渠”“栽”“版”三個生字重點講了,然後迅速檢查他們漢字掌握的情況,還是有8個學生站起來,主要錯在“栽”和“版”,希望明天再檢查時,這些孩子都能把該掌握的生字掌握好。

時間過得真快,看着學生們的小眼睛直放光,看得出還是有許多學生是認真地聽講的,其實課中,當我發現有好幾個孩子又開始走神時,我也注意了組織一下教學,但還是不能抓住全部學生的心,呵呵,剛開學我有點貪心了,學生換了新的老師,與以前老師完全不是一個風格的老師,我覺得有必要趁着學生對新老是非常好奇的情況下抓住學生的心,要不然過一段時間出現了審美疲勞,那我倒是在發揮,似乎沒把最好的機會抓住,所以還是趁着這幾天好好的發揮一下。

課後我去問了幾個學生,我的語素快不快,能不能聽清楚,和以前老師不同的地方在哪等一些問題。孩子們最大的反應就是我的聲音很大,能夠聽得清楚,不過對於語速這塊,他們可能還不會評價,我知道我的語速很快,也一直想注意,但一上課就忘記了,如果很注意,心思就放在語速上,有影響我對課的發揮,但還是得注意,因為四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還不是很強,我還是需要從自身改變開始。

後記:

昨天下午放學後,是集體備課時間,我們四年級的四個老師在一起對補充習題中的一些題目進行了討論。這兩天不是有老師們三兩個一起悄聲討論着教學方面的話題。很多老師在認真地抄寫着讀書筆記,讓我感覺到辦公室的氣氛變了,學習的味道濃了。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15

《走,我們去植樹》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

教學本課之前,孩子們早在早讀課上一遍遍地高聲朗讀,讀得滾瓜爛熟。教學前一天,我又佈置大家回家後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在熟讀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深入品讀、理解大意。所以,上課之時,絕大多數同學對全詩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甚至已經會背誦。考慮到之前已做的大量準備工作,所以我在教學這首詩時,改變了通常的教學方式。比如課文的導入,改為開門見山,指名學生來直接説詩意,進而分析詩歌的結構,理解本詩是圍繞“植樹”展開內容的。

全詩從結構上可以分為植樹的呼喚、植樹的好處及號召大家去植樹,這些都是本文宏觀上的一些東西,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容易,老師加以適當引導即可。相反,我覺得較難把握的應該是詩歌中的一些無形的東西,在本詩中出現的如“青翠的小樹”“綠色工廠”“綠色希望”“綠色寶庫”等,學生理解起來是難點。所以,我首先做的是加強必要的朗讀訓練,“讀中激情、讀中入境、讀中解悟”。進而分析其寫作手法。

詩句運用的比喻修辭手法是多數學生能夠一目瞭然的,詩中將樹木比作“綠色工廠”“綠色希望”“綠色寶庫”,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而它們又都是為闡述“植樹的好處”服務的。當學生把這幾個意象理解了之後,便可以更加直觀地去認識植樹的好處。這樣,就實現了本詩的又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少先隊員們)體會到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保護環境的意識,動員小讀者們一起去植樹。結尾的號召與開頭的呼喚首尾呼應,使得植樹的這一“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行動更加深入人心,在詩中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標籤: 植樹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pno22.html
專題